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谁在诉说,谁在倾听:谭恩美《拯救溺水鱼》的叙事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琼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谭恩美2005年发表的《拯救溺水鱼》体现了作家创作上的开拓和创新。作品一改以往对文化身份、族裔特色及母女主题的探索,在深化谭恩美式的"个人神话"和精神疗伤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渲染了超自然的艺术虚构领域。本文从分析故事... 谭恩美2005年发表的《拯救溺水鱼》体现了作家创作上的开拓和创新。作品一改以往对文化身份、族裔特色及母女主题的探索,在深化谭恩美式的"个人神话"和精神疗伤特色的同时,进一步渲染了超自然的艺术虚构领域。本文从分析故事叙事者和倾听者的关系入手,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贯穿文本内外的"拯救"和"被拯救"的隐喻关系,以期揭示作品所隐含的华裔文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美国华裔文学 叙事
原文传递
美国华裔文学“荒原叙事”的当代发展——以《第五和平书》和《拯救溺水鱼》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刚 胡铁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在文学全球化进程中,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逐渐打破了族裔写作的局限性,呈现出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并以积极姿态审视和剖析西方文明给当代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华裔作家以中美双重文化视角,继承并发展了T.S.艾略特开创的"荒原叙事"... 在文学全球化进程中,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逐渐打破了族裔写作的局限性,呈现出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并以积极姿态审视和剖析西方文明给当代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华裔作家以中美双重文化视角,继承并发展了T.S.艾略特开创的"荒原叙事"模式,以中国传统文化哲思与智慧来诊断西方当代精神荒原形成的原因,并以主人翁精神为拯救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荒原开列良方。汤婷婷《第五和平书》和谭恩美《拯救溺水鱼》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荒原叙事"的代表性作品。两作立足于美国社会,以中国文化智慧来解析美国当代社会精神荒原产生的原因,揭示了由此而产生的当代美国人精神创伤的实质,以普世态度为西方精神荒原尝试寻找救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荒原叙事 东方文化智慧 《第五和平书》 拯救溺水
下载PDF
谭恩美《拯救溺水鱼》中的创伤书写与疗愈
3
作者 汪希平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3-148,154,共7页
《拯救溺水鱼》是美国当代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幽灵叙事与多重视角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群美国旅行者的离奇遭遇和文化冲突,而异域风土人情的背后隐藏着叙事者陈璧璧的创伤故事。文章立足创伤叙事视角,以叙事者的... 《拯救溺水鱼》是美国当代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幽灵叙事与多重视角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了一群美国旅行者的离奇遭遇和文化冲突,而异域风土人情的背后隐藏着叙事者陈璧璧的创伤故事。文章立足创伤叙事视角,以叙事者的个体创伤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分析其死亡创伤、童年创伤、文化创伤的记忆与重演方式,并阐释其言说创伤、重塑自我的创伤疗愈过程,指出陈璧璧的创伤再现与疗愈是现代社会华裔群体创伤的写照。小说以创伤叙事方式来展现现代社会的创伤,揭示作者所寄寓的社会思考与人文情怀,凸显创伤书写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死亡创伤 童年创伤 文化创伤 创伤修复
下载PDF
寻找心灵的“香格里拉”——论《拯救溺水鱼》的魔幻现实主义元素 被引量:4
4
作者 林晓雯 徐春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102-106,101,共6页
与谭恩美的前四部小说相比,《拯救溺水鱼》无论是作品主题还是写作风格,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人鬼混同的"幽灵"叙事、神秘的东方之行和奇幻的经历,无不使这部作品呈现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美国游客"追随佛... 与谭恩美的前四部小说相比,《拯救溺水鱼》无论是作品主题还是写作风格,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人鬼混同的"幽灵"叙事、神秘的东方之行和奇幻的经历,无不使这部作品呈现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美国游客"追随佛祖足迹"之旅充满艰辛坎坷,在古老的东方遭遇了各种离奇、荒诞的经历,却寻找到了心灵的"香格里拉"。谭恩美编织了一则现代寓言,呼吁人类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为现代社会逐渐丧失主体地位的人类指出一条摆脱困境,通向心灵王国的道路,体现出作家的社会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中《拯救溺水鱼》的抵抗模拟策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耿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模拟"的相关理论,将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对西方文学作品《消失的地平线》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试图证明谭恩美在该小说中解构了西方传统的种族及文化优... 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模拟"的相关理论,将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对西方文学作品《消失的地平线》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试图证明谭恩美在该小说中解构了西方传统的种族及文化优越论的抵抗式写作是其招致西方批评家及读者不解和争议的根本原因。这种讽刺性的模拟不仅是对西方传统性别话语的颠覆,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倒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霍米·巴巴 抵抗模拟策略
下载PDF
历史、话语、隐喻:论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绍平 胡加林 《华文文学》 2022年第4期38-48,共11页
《拯救溺水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以独特的幽灵叙事视角,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书写兰那南夷部落的历史伤痛与悲惨记忆,再现了美国华裔群体的历史伤痕。从小说南夷部落的历史中看到美国华裔历史的踪迹——官方排斥、... 《拯救溺水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 2005)以独特的幽灵叙事视角,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书写兰那南夷部落的历史伤痛与悲惨记忆,再现了美国华裔群体的历史伤痕。从小说南夷部落的历史中看到美国华裔历史的踪迹——官方排斥、压迫、歧视与暴力等等,被排斥的群体渴望受到官方认可,回归主流文化。通过南夷部落的历史叙事,作者意在为边缘群体发声。历史融合想象、时空错置,作品得以重现历史、修正历史,打破历史对美国华裔沉默和忽视的不公,找回失去的少数族裔话语权,进而从南夷部落的一系列遭遇中找到华裔历史的现世隐喻,以此颠覆美国官方历史叙事,唤醒族裔意识,重建华裔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历史 话语 隐喻
下载PDF
生态伦理探寻——解读谭恩美小说《拯救溺水鱼》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7-80,共4页
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主题往往集中于文化冲突、身份流变、母女关系等方面,而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却在其作品《拯救溺水鱼》中独辟蹊径,处处彰显生态内涵,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范畴。文章结合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 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主题往往集中于文化冲突、身份流变、母女关系等方面,而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却在其作品《拯救溺水鱼》中独辟蹊径,处处彰显生态内涵,丰富了美国华裔文学的写作范畴。文章结合生态批评理论,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三个角度入手解读小说中所体现的生态危机及生态思想,以期唤起人类的生态意识,共同构建生态和谐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生态批评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下载PDF
《拯救溺水鱼》的空间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任伟利 董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83-86,共4页
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是一部另类作品,将作品纳入到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框架的考量中,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谭恩美以独到的笔法建构出作品的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文本空间:空间旅行的表层环形结构与内嵌的标志性"... 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是一部另类作品,将作品纳入到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框架的考量中,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谭恩美以独到的笔法建构出作品的地志空间、时空体空间、文本空间:空间旅行的表层环形结构与内嵌的标志性"亚空间"单位构建多层次空间图像,实现主题观照;"幽灵"叙事,虚实辗转,营构时空体;文本设置中的情节并置、闪回、碎片独白打破时序园囿,突破读者感知限制,创设文本重构空间。这些特点充分展示了作者的空间书写策略,体现了谭恩美对传统写作的超越与独特的文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空间叙事 地志空间 时空体空间 文本空间
下载PDF
颠覆与超越--从互文视角看《拯救溺水鱼》对《消失的地平线》的讽刺戏仿
9
作者 郭静 《菏泽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21-124,共4页
《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突破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而对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进行的互文性戏仿写作。通过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变动消解了《消失的地平线》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与书写,颠覆了西方的凝视心态和霸权话语,推翻了西方刻意美化东方... 《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突破其一贯的写作风格而对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进行的互文性戏仿写作。通过情节、人物和主题的变动消解了《消失的地平线》中西方对东方的想象与书写,颠覆了西方的凝视心态和霸权话语,推翻了西方刻意美化东方乌托邦的政治与文化意图。对人类救赎这一命题进行了颠覆性和超越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戏仿 拯救溺水 《消失的地平线》
下载PDF
《拯救溺水鱼》与电影化叙事策略
10
作者 邹建军 周亚芬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1期84-89,共6页
谭恩美第五部长篇小说《拯救溺水鱼》以电影化叙事策略来表现主题“拯救的悖论”。作者采用幽灵叙事手法,利用幽灵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能力,在视点转移、空间视觉化呈现和蒙太奇组合等方面,将其与摄影机所拥有的功能等同起来,在言... 谭恩美第五部长篇小说《拯救溺水鱼》以电影化叙事策略来表现主题“拯救的悖论”。作者采用幽灵叙事手法,利用幽灵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能力,在视点转移、空间视觉化呈现和蒙太奇组合等方面,将其与摄影机所拥有的功能等同起来,在言说别人的同时,也在表述自我。但是,谭恩美并没有以丧失小说特有的审美品性为代价,而是在成功借鉴“电影化叙事”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发挥了一种非凡的艺术创造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现代小说与电影化叙事手法相结合的成功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电影化叙事 小说艺术
下载PDF
《拯救溺水鱼》:生存伦理的探寻之旅
11
作者 陈红霞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9-21,50,共4页
《拯救溺水鱼》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以及伦理选择,揭示了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立关系,并尝试着建构一种人类生存的共同伦理观,即爱的生存伦理观。... 《拯救溺水鱼》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以及伦理选择,揭示了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立关系,并尝试着建构一种人类生存的共同伦理观,即爱的生存伦理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关于爱的生存伦理观的一次探寻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生存伦理 生存困境 情感焦虑
下载PDF
寻找母亲:解读《拯救溺水鱼》的大母神原型
12
作者 章燕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大母神是一切母亲形象的来源,这里的母亲具有本位和隐喻双重意义。《拯救溺水鱼》有丰富的大母神意象,其中幽灵之旅和探险之旅两条情节主线都融会于寻找母亲的主题。一方面,谭恩美通过血、乌罗伯洛斯、月亮等表征母... 神话—原型理论认为大母神是一切母亲形象的来源,这里的母亲具有本位和隐喻双重意义。《拯救溺水鱼》有丰富的大母神意象,其中幽灵之旅和探险之旅两条情节主线都融会于寻找母亲的主题。一方面,谭恩美通过血、乌罗伯洛斯、月亮等表征母亲的原型意象刻画叙述者寻找母亲的历程;另一方面,母亲也象征着华裔的精神家园,通过解读子宫洞、无名之地的原型意象,能体会出精神家园对华裔的意义,理解异质文化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母亲 谭恩美 原型 大母神
下载PDF
《拯救溺水鱼》中的情感焦虑解读
13
作者 陈红霞 刘素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84-86,99,共4页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拯救溺水鱼》是其第五部长篇小说,该作品是一部思考人类如何生存的力作。文章运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的焦虑理论阐释了小说中情感焦虑的生存选择。尝试通过陈璧璧和其他美国游客情... 谭恩美是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拯救溺水鱼》是其第五部长篇小说,该作品是一部思考人类如何生存的力作。文章运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的焦虑理论阐释了小说中情感焦虑的生存选择。尝试通过陈璧璧和其他美国游客情感焦虑及其追寻存在意义过程的书写,揭示出只有在爱的维系方式下,人类才能进行自主选择,走出情感焦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从而实现真正的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情感焦虑 解读
下载PDF
生存伦理的探寻之旅——解读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鱼》
14
作者 赖华先 《老区建设》 2016年第12期34-37,共4页
《拯救溺水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以东西方文化作为叙事底蕴,展示了一幅立体的跨文明、种族、文化的生存图景。通过对权力、文化、两性之间"拯救"与被"拯救"的隐喻性描述,通过"跨文化叙事"和... 《拯救溺水鱼》(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以东西方文化作为叙事底蕴,展示了一幅立体的跨文明、种族、文化的生存图景。通过对权力、文化、两性之间"拯救"与被"拯救"的隐喻性描述,通过"跨文化叙事"和文象化、符号化的叙事解构,表达了作者对生存伦理的多元理解和包容互鉴的开放性心态,是对当代美国社会生存伦理观的一次探寻和反思。其国际化的创作历程对国内小说创作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探险之旅 生存伦理
下载PDF
“鱼”原型意象的当代文化隐喻——阿来的《鱼》和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之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胜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28-31,共4页
文章通过"鱼"原型意象来探讨当代文化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感和通过"鱼"原型意象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生命活力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当代文学中"鱼"意象原型的文化隐喻的揭示可以为在全球化、多... 文章通过"鱼"原型意象来探讨当代文化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感和通过"鱼"原型意象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生命活力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当代文学中"鱼"意象原型的文化隐喻的揭示可以为在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代如何对待异质文化、民族文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借鉴——以开放、平等和尊重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意象 阿来《 谭恩美《拯救溺水 文化隐喻
下载PDF
幽灵叙事顿悟生命的可贵——评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之鱼》
16
作者 王建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8期8-11,共4页
《拯救溺水之鱼》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迈向新的写作风格的一次大胆尝试,标志着其创作方向的重要转变。这部小说中谭恩美不再局限于那种以美国华裔家庭为背景、以母女间的亲情关系为主题、以讲述过去为主的写作风格,小说完全由幽灵叙... 《拯救溺水之鱼》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迈向新的写作风格的一次大胆尝试,标志着其创作方向的重要转变。这部小说中谭恩美不再局限于那种以美国华裔家庭为背景、以母女间的亲情关系为主题、以讲述过去为主的写作风格,小说完全由幽灵叙述者进行叙述,被评论界称为“幽灵小说”。通过《拯救溺水之鱼》的幽灵叙事,谭恩美探讨了死亡对于人生、信仰和追求的影响,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生命的景仰。借助幽灵叙事,小说《拯救溺水之鱼》探讨了普世的“救赎”主题,融入了谭恩美对人生的长久思考,抒发了谭恩美呼唤超越种族的“真善”与“普世的友情”的最终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幽灵叙事 死亡 “救赎”主题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呼唤超越种族的“真善”与“普世的友情”:谭恩美小说《拯救溺水之鱼》的宗教主题解读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新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1年第11期58-60,共3页
《拯救溺水之鱼》与以往谭恩美作品以美国华裔家庭为背景、以母女间的亲情关系为主题、以讲述过去为主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是其迈向新的创作方向的一次大胆尝试。《拯救溺水之鱼》寓意深刻,本文将着重分析其宗教主题。借助宗教,谭恩美... 《拯救溺水之鱼》与以往谭恩美作品以美国华裔家庭为背景、以母女间的亲情关系为主题、以讲述过去为主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是其迈向新的创作方向的一次大胆尝试。《拯救溺水之鱼》寓意深刻,本文将着重分析其宗教主题。借助宗教,谭恩美探讨了对于爱与道德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真理的感知,抒发了其呼唤超越种族与国界的"真善"以及"普世的友情"的最终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宗教主题 美国华裔文学
下载PDF
解构还是建构?——《拯救溺水的鱼》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18
作者 付文丽 《芒种(下半月)》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在她的第五部小说《拯救溺水的鱼》中,她一改之前的写作模式和创作主题,对东方人物形象做正面描述,而以批判的视觉来刻画西方人物形象,旨在力图消解西方关于东方...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在她的第五部小说《拯救溺水的鱼》中,她一改之前的写作模式和创作主题,对东方人物形象做正面描述,而以批判的视觉来刻画西方人物形象,旨在力图消解西方关于东方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解构以"西方中心"为核心的价值标准。但是,谭恩美对细节方面的处理又显示出其西方的优越性,最终还是掉进了东方主义的陷阱。因而,谭恩美在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中国文化形象极具矛盾性,既呈现出东方主义倾向又有反东方主义的表达。通过分析谭恩美笔下的中国文化形象的矛盾性,对我们理性地看待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建构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拯救溺水 中国形象 东方主义 建构 解构
原文传递
《拯救溺水之鱼》的叙述歧义研究:认知机制和叙事策略
19
作者 余荣琦 田平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歧义叙事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叙述方式,往往通过模糊化的手段将若干可能性包含于其中。与具体清晰的写实性描写相比,歧义叙事在揭示复杂事物的意义,贴切而又巧妙地传达人的内心感受,以及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歧义叙事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叙述方式,往往通过模糊化的手段将若干可能性包含于其中。与具体清晰的写实性描写相比,歧义叙事在揭示复杂事物的意义,贴切而又巧妙地传达人的内心感受,以及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增加作品的文学性。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拯救溺水之鱼》在叙事视角、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和故事主题等方面都采用了这种歧义叙事的手法,创造出了丰富的阅读空间,大大增添了作品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拯救溺水 歧义叙事 故事情节 主题
下载PDF
从《拯救溺水之鱼》与《长河》的空间表征看中国意象
20
作者 鲁娅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44 56-,共2页
本文以爱德华·索亚的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现代性视阈出发,对比分析《拯救溺水之鱼》和《长河》,探寻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原始、非理性和谭恩美小说的历史书写与多维空间作为一种文化生产方式,如何共同表征中国意向及建构中国现代文明。
关键词 空间表征 拯救溺水 长河 中国意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