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语与中国建筑史研究——“穿斗”与“抬梁”的史学史考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白颖 孙迎喆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2,共5页
"穿斗"与"抬梁"两个术语是用来描述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类型的基本语汇。通过对两个术语的史学史梳理,发现它们的含义和地位是经由1950-1960年代的建筑史写作建构出来的;被建构的术语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知识,对后续... "穿斗"与"抬梁"两个术语是用来描述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类型的基本语汇。通过对两个术语的史学史梳理,发现它们的含义和地位是经由1950-1960年代的建筑史写作建构出来的;被建构的术语成为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知识,对后续的建筑史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斗 中国建筑史 术语
原文传递
且说越地建筑文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光亚 《建筑遗产》 CSSCI 2021年第2期70-80,共11页
文章首先对越地和越地建筑文化的定义作了说明,介绍了越地山水地貌的基本特征,指出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了越地聚落紧凑的山水空间特点;文章还剖析了越地自春秋时期到宋代遗存的几处古老的建筑遗产所隐含的历史信息,说明... 文章首先对越地和越地建筑文化的定义作了说明,介绍了越地山水地貌的基本特征,指出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中形成了越地聚落紧凑的山水空间特点;文章还剖析了越地自春秋时期到宋代遗存的几处古老的建筑遗产所隐含的历史信息,说明越地木构建筑和石构建筑的建造特征和建造技艺;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提炼了越地的文化风尚和建筑的审美特征,指出越地建筑文化属于吴越建筑文化圈,但它在吴越建筑文化中贡献了刚强之气,具有两极并存兼收的特殊性,且处处表现出强烈的精神文化追求。文章在结语中指出,越地虽小,但越地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地 建筑文化 山水 审美 凝灰岩
下载PDF
水平和垂直 木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表现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周仪 《时代建筑》 2014年第3期40-44,共5页
文章指出面对传统结构与现代材料结合,首先需要厘清传统木构建筑本身运用木材表现了什么,如何表现以及在哪些方面具备表现潜力等问题。与西方传统建筑强调立面垂直性和体量塑造的特征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抬梁式和穿斗式这两种主流的... 文章指出面对传统结构与现代材料结合,首先需要厘清传统木构建筑本身运用木材表现了什么,如何表现以及在哪些方面具备表现潜力等问题。与西方传统建筑强调立面垂直性和体量塑造的特征不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抬梁式和穿斗式这两种主流的木结构均由水平、垂直两种向度的木构件交接而成,它们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的塑造上各具潜力。得益于木材出色的出挑性能,中国传统建筑成功塑造了屋顶的水平表现性;得益于木材的轻质、易悬挂与开阖的材料特性,中国传统建筑以柱间垂直向度上的层层装折,装点出了檐下空间的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出檐 水平性 穿斗 垂直空间
下载PDF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汉代民间木构屋架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棣 黄沁雅 +1 位作者 文艺 甘民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73,共6页
以民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隐藏的堕瓦现象入题,通过"柯亭笛""虞庆造屋""盘王大歌"等文本的引入展开汉代民间木结构建筑的研究,分别引出屋面材料、屋面结构构件与屋架形式的探讨,结合对建筑实... 以民谚"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隐藏的堕瓦现象入题,通过"柯亭笛""虞庆造屋""盘王大歌"等文本的引入展开汉代民间木结构建筑的研究,分别引出屋面材料、屋面结构构件与屋架形式的探讨,结合对建筑实存的反复阅读,尝试解释汉代民间木构屋架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建筑 瓦屋面 长椽 木构屋架
原文传递
梁式体系桥梁拼接施工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道凯 刘广来 《山西建筑》 2009年第7期296-297,共2页
通过对312国道扩建工程常州段老桥的拓宽改造介绍,分析了老桥拓宽改造中的抬梁法和叠合梁法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以解决老桥拓宽改造问题,为今后其他老桥改造拓宽的施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老桥 拓宽 叠合 植筋 沉降
下载PDF
Joinery and Structure:Cultural and Tech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raditional Wooden Framing Systems in East Asia and Western Europe 被引量:1
6
作者 LIU Yan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年第1期89-118,共30页
Traditional wooden joinery is the craft of connecting wood pieces for buildings or producing utensils by utilizing only the geometry of the component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wood,without other materials such a... Traditional wooden joinery is the craft of connecting wood pieces for buildings or producing utensils by utilizing only the geometry of the components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wood,without other materials such as glue or metal connectors.In its thousands of years of tradition,this construction technique has achieved high accomplishment in both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architectural civilizations.Although sharing the same basic principles,joinery techniques vary between regions and cultures,rooted i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available wood species and their material properties,characteristics of craftsmanship,tools,and structural systems.Wood framing systems from China,Japan,and Western Europe are selected for comparison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od joinery and other aspects of building technology.The main conclusions include:in East Asia,the building tradition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joinery(sunmao榫卯),making it responsible for multiple functions including architectural mechanic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frame,which leads to a broader role meant by the term“joint”itself,while in Europe joinery is treated as the“node”or literally“joint”of the structure.Although in both East Asia and Europe wooden joinery serves as an aesthetic factor of the structure,its expression in East Asia is subtle,veiled,and restrained,while in Europe it is explicit and direct.The most important lesson we learn from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joinery technology is that it should be se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building process as a whole,taking into accoun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material resources,craftsmanship,tools,construction methods,structural form,and the structur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oden joint chuandou tailiang sunmao Fachwerk(half-timbering timber framing) traditional Chinese wooden structure traditional Japanese wooden structure traditional European wooden structure post-and-beam construction
下载PDF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建筑的结构与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晓庆 崔金晶 张彩丽 《山西建筑》 2011年第7期21-23,共3页
从结构技术的角度阐述了康百万庄园建筑的特征,总结了庄园建筑的结构类型、细部构造等,展示了康百万庄园的建筑技术特色,以期有助于对庄园建筑价值的全面认识。
关键词 庄园建筑 拱券 构造
下载PDF
客运专线桥墩沉降抬梁整治技术实践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斌 《铁道勘察》 2017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基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亦庄区域沉降典型工点的抬梁整治,通过实测变形情况,计算分析轨道结构应力和变形、轨道板和底座板裂缝及配筋量、梁体下缘应力、强度及抗裂安全系数等设计指标,掌握梁体抬升对轨道板、底座板的影响,评估无砟轨道和... 基于京津城际铁路北京亦庄区域沉降典型工点的抬梁整治,通过实测变形情况,计算分析轨道结构应力和变形、轨道板和底座板裂缝及配筋量、梁体下缘应力、强度及抗裂安全系数等设计指标,掌握梁体抬升对轨道板、底座板的影响,评估无砟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得出合理的梁体抬升量、抬梁速度等控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无砟轨道 不均匀沉降 桥墩沉降
下载PDF
福建地区抬梁与穿斗构架概述 被引量:1
9
作者 阮章魁 《福建建设科技》 2017年第5期17-19,23,共4页
抬梁和穿斗做法是中国古建筑中最主要的结构形式。福建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关系,抬梁和穿斗结构呈现出与其他地方迥异的做法。本文梳理了自宋至清,福建地区不同区域的木构梁架做法,揭示了抬梁与穿斗构架共存共生的关系。
关键词 穿斗 福建 木构架
下载PDF
大型船体滑移装船抬梁建造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辉 赵立君 +2 位作者 张耀 李志强 姜立群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3期98-99,共2页
半潜式平台船体装船工况下,装船抬梁上承半潜式平台船体外板,下接液压设备和滑道,是滑移装船承上启下的主要承重结构。因此,详细描述大型船体滑移装船抬梁建造方法,主要包括抬梁结构形式、抬梁分段划分以及抬梁装配流程,为船体抬梁预制... 半潜式平台船体装船工况下,装船抬梁上承半潜式平台船体外板,下接液压设备和滑道,是滑移装船承上启下的主要承重结构。因此,详细描述大型船体滑移装船抬梁建造方法,主要包括抬梁结构形式、抬梁分段划分以及抬梁装配流程,为船体抬梁预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船体
下载PDF
43号街坊工程深基坑开挖中诸圣堂基础的托换加固
11
作者 刘建锋 《上海建设科技》 2012年第1期44-46,共3页
43号街坊工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盆式沉降,对相邻的诸圣堂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对诸圣堂的基础及时进行夹墙梁加固和锚杆静压桩补桩加固,减少了沉降,确保了诸圣堂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 锚杆静压桩 基础托换 夹墙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建筑凹曲屋面的挠度假说及其验证(下)——挠度假说的事实验证
12
作者 赵辉 《古建园林技术》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由于梁的实际变形很小,挠度假说不能直接验证,因此以挠度假说的如下推论作为事实验证:一、桁架屋面必无凹曲:二、凹曲程度与跨度、屋面荷载正相关;三、凹曲程度与建筑等级正相关;四、凹曲程度北方必定大于南方;五、穿斗式屋架凹曲程度... 由于梁的实际变形很小,挠度假说不能直接验证,因此以挠度假说的如下推论作为事实验证:一、桁架屋面必无凹曲:二、凹曲程度与跨度、屋面荷载正相关;三、凹曲程度与建筑等级正相关;四、凹曲程度北方必定大于南方;五、穿斗式屋架凹曲程度必定小于抬梁式屋架。已有的事实未推翻上述推论,尤其是推论四是挠度说与排水说的关键验证,事实支持挠度说而推翻排水说。本文的意义在于将现象规律——假说解释——事实验证的实证科学方法引入传统建筑凹曲屋面研究,为挠度假说提供了静力学解释,并以事实验证了挠度假说的多个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曲屋面 宋举折 清举架 挠度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凹曲屋面的挠度假说及其验证(上)——凹曲屋面的相关假说
13
作者 赵辉 《古建园林技术》 2020年第5期67-70,共4页
凹曲屋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学者们提出多种假说解释。以曲为美说导向汉民族趣味,易于沦为套套逻辑,加入屋顶厚重的局限条件又会被法国孟莎式屋顶推翻;排水说的史料证据是轮人造车盖——"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霉远",... 凹曲屋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学者们提出多种假说解释。以曲为美说导向汉民族趣味,易于沦为套套逻辑,加入屋顶厚重的局限条件又会被法国孟莎式屋顶推翻;排水说的史料证据是轮人造车盖——"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霉远",问题是车盖的断面为弓形,而不是凹曲屋面的人字形。理论解释是最速降线,问题是雨水与瓦片间的粘滞阻力不能忽略,单个雨滴滑落速度优势并不能累加到整个降雨过程,将雨水排离台基依靠回水作法而不是举折作法;采光说符合事实验证,但不是凹曲屋面的决定性因素;反向吸流说不是虹吸现象而是毛细现象,片状空间的反向吸流大大降低;风压说被事实推翻;下滑力不是凹曲屋面的主要原因;乐嘉藻先生最早提出挠度说,但缺乏科学的理论解释和严谨的事实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曲屋面 宋举折 清举架 挠度
下载PDF
抬梁在某基坑工程大跨度内支撑体系中的应用
14
作者 吕善国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6期138-140,共3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抬梁在基坑工程大跨度内支撑体系中的应用,运用抬梁力学模型计算、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为抬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种实际可行的途径。工程实践证明本文中抬梁的力学模型计算结果是合理可... 本文主要讨论了抬梁在基坑工程大跨度内支撑体系中的应用,运用抬梁力学模型计算、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以及现场实测三者相结合的方法,为抬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种实际可行的途径。工程实践证明本文中抬梁的力学模型计算结果是合理可行的。通过现场实测表明,设计和施工中所采取的进一步减小抬梁挠度的措施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内支撑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下载PDF
桩基托换抬梁时钢轨受力计算分析
15
作者 李照星 卢耀荣 孙宁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8年第1期25-26,共2页
对铁路或城市轨道交通的桥梁桩基托换抬梁时,梁缝处钢轨受力进行计算分析,并提出确保安全的措施。
关键词 桩基托换 钢轨受力
下载PDF
国内首座矮塔斜拉桥整体顶升施工关键技术
16
作者 王晓东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1-223,共3页
昆山江浦路吴淞江大桥为国内首座进行整体顶升改造的塔梁墩固结体系矮塔斜拉桥,主桥跨径2×101m,顶升重量约2. 3万吨,主墩顶升重量约1. 8万吨,首次采用"抬梁托换技术"进行顶升施工。施工中,对抬梁孔钻孔、抬梁安装、抬梁... 昆山江浦路吴淞江大桥为国内首座进行整体顶升改造的塔梁墩固结体系矮塔斜拉桥,主桥跨径2×101m,顶升重量约2. 3万吨,主墩顶升重量约1. 8万吨,首次采用"抬梁托换技术"进行顶升施工。施工中,对抬梁孔钻孔、抬梁安装、抬梁与墩身空隙压浆、主墩墩身切割等关键工序均进行了专项施工方案研究。对抬梁、垫块、压浆层进行了现场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抬梁处于弹性受力阶段,压浆层最大压应力2. 21MPa、最大拉应力0. 91MPa,应力储备充分,垫块平整度满足±0. 8mm后,使用性能良好。主桥顶升按位移与应力双控,顶升位移偏差满足设计精度要求,顶升力不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桥 整体顶升 压浆 荷载试验 位移 应力
原文传递
上下椽头尾搭接的木构古建筑受力性能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淳庆 华一唯 +1 位作者 张承文 贾肖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2,共9页
古建筑木结构主要分为抬梁木构体系和穿斗木构体系,其结构布置与连接节点明显不同于现代木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计算和结构安全评估的工程实用性,对常见木椽的受力性能简化算法、常见拼合檩条的受力性能简化算法、三... 古建筑木结构主要分为抬梁木构体系和穿斗木构体系,其结构布置与连接节点明显不同于现代木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计算和结构安全评估的工程实用性,对常见木椽的受力性能简化算法、常见拼合檩条的受力性能简化算法、三架梁和五架梁受力性能的简化算法进行研究,并基于动力特性分析,初步提出古建筑木结构典型构架体系在进深方向和面阔方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近似计算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结构性能计算、结构安全评估以及加固修缮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构 受力性能 简化计算
下载PDF
阳安线恒河大桥增加桥下净空的方案论证
18
作者 张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19,共2页
介绍恒河大桥增加桥下净空方案选择的原则、方案比选及抬梁方案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 方案 铁路桥 桥下净空 恒河大桥 选择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凹曲屋面的挠度假说及其验证(中)——挠度假说的静力学解释
19
作者 赵辉 《古建园林技术》 2020年第6期13-17,共5页
受王天的替力梁弯矩图的启发,基于其对古代大木作研究的基础数据,应用静力学挠度曲线公式,详细计算了宋营造法式中殿堂十架椽身内分心斗底槽和厅堂十架椽分心用三柱的梁架挠度,得到如下规律:一是挠度曲线必下凹,且依宋举折作法求得的挠... 受王天的替力梁弯矩图的启发,基于其对古代大木作研究的基础数据,应用静力学挠度曲线公式,详细计算了宋营造法式中殿堂十架椽身内分心斗底槽和厅堂十架椽分心用三柱的梁架挠度,得到如下规律:一是挠度曲线必下凹,且依宋举折作法求得的挠度差近似于公比为2等比数列;二是殿堂椽栿的累加挠度变形大于厅堂;三是殿堂与厅堂各槫位的挠度差基本一致。提出的挠度假说认为举折是为了适应梁的挠度累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曲屋面 宋举折 清举架 挠度
下载PDF
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木构体系典型榫卯节点受力性能 被引量:27
20
作者 淳庆 吕伟 +1 位作者 王建国 潘建伍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8,共8页
针对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木构体系中馒头榫、透榫、半榫及瓜柱柱脚直榫4种典型榫卯节点,通过试验研究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转角刚度、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馒头榫、透榫、半榫节点的滞回曲线... 针对江浙地区抬梁和穿斗木构体系中馒头榫、透榫、半榫及瓜柱柱脚直榫4种典型榫卯节点,通过试验研究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转角刚度、延性系数及耗能能力.结果表明:馒头榫、透榫、半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均呈Z形,具有明显的捏拢特性,而瓜柱柱脚直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呈反S形,较不饱满;这4种榫卯试件均经历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耗能能力随着节点转角的增加而减小;在节点耗能能力上,按从优到劣排序分别为半榫、馒头榫、透榫、瓜柱柱脚直榫.研究结果可为抬梁和穿斗木构建筑的计算分析及保护修缮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木构建筑 体系 穿斗体系 榫卯节点 受力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