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78
1
作者 吴新民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22-26,共5页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抗凝血酶 加压超声成像 低分子肝索
下载PDF
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其对抗凝血酶Ⅲ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张寿斌 詹美玲 +1 位作者 吴熙 罗桂英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其对抗凝血酶Ⅲ影响的初步研究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330006)张寿斌詹美玲吴熙罗桂英新生儿硬肿症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其关键,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 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及其对抗凝血酶Ⅲ影响的初步研究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330006)张寿斌詹美玲吴熙罗桂英新生儿硬肿症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微循环障碍和凝血机制异常是其关键,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既往应用肝素治疗硬肿症,用药剂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肝素 抗凝血酶 剂量
原文传递
僵蚕提取液抗凝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安国 彭延古 +4 位作者 邓常青 葛金文 李文海 郑贯中 徐耀华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37-40,共4页
僵蚕提取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在体外对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作用,每克生药分别相当于1.08、13.47和14.50单位肝素,提示其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远高于抗凝血酶活性,其性质更接近低分子量... 僵蚕提取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在体外对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作用,每克生药分别相当于1.08、13.47和14.50单位肝素,提示其抗凝血因子Xa的活性远高于抗凝血酶活性,其性质更接近低分子量肝素。该活性的表达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Ⅱ;其成分不属糖、甙或生物大碱类,但具体成分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蚕 抗凝血酶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朱晓冬 王景华 程焱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研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注射液组和奥扎格雷钠组,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用药14d,总观察时间... 目的:评价国产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研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注射液组和奥扎格雷钠组,分别用两种药物治疗,用药14d,总观察时间为28d。主要疗效指标采用MESSS评估;次要指标采用ADL评估。结果:(1)阿加曲班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和第28天的主要疗效指标MES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阿加曲班组的次要疗效指标ADL评分也低于治疗前(P<0.01),而奥扎格雷钠组的次要疗效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阿加曲班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奥扎格雷钠组有效率为87.5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两种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阿加曲班组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组。患者在用药后未出现严重出血反应,无一例因不良事件停药。结论:国产阿加曲班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肯定的疗效,对人体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奥扎格雷钠 抗凝血酶 脑梗塞 急性病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史旭波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75-77,共3页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二个基本机制在体内有密切联系,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二个环节的抗栓... 血小板活化与凝血系统激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二个基本机制在体内有密切联系,凝血系统激活后产生的凝血酶是一个强有力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后又将促进凝血过程.针对凝血酶和血小板二个环节的抗栓治疗已成为ACS治疗的基本措施,也是多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栓治疗 抗凝血酶 ACS 血小板
下载PDF
四种不同品种水蛭生物活性的研究与比较 被引量:25
6
作者 吴志军 张灵霞 于立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4,共3页
目的:应用3种酶活性抑制方法测定四种不同品种水蛭的生物活性,为评价水蛭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抗凝血酶、抗胰蛋白酶和抗糜蛋白酶3种检测方法,测定了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欧洲医蛭、菲牛蛭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4种水... 目的:应用3种酶活性抑制方法测定四种不同品种水蛭的生物活性,为评价水蛭药材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抗凝血酶、抗胰蛋白酶和抗糜蛋白酶3种检测方法,测定了宽体金线蛭、日本医蛭、欧洲医蛭、菲牛蛭样品的生物活性。结果:4种水蛭中,吸血水蛭具有更好的抗凝血酶活性;4种水蛭均具有较好的抗胰蛋白酶和抗糜蛋白酶生物活性。结论:3种酶活性抑制方法可作为水蛭类药材质量控制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抗凝血酶 胰蛋白 糜蛋白
下载PDF
产前孕妇凝血四项联合抗凝血酶、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6
7
作者 周卫萍 顾桂兰 《血栓与止血学》 2012年第5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产前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联合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我科2007年新引进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我院近两年来产前孕妇956... 目的探讨产前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以及联合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我科2007年新引进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我院近两年来产前孕妇956例(产前孕妇组)与20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四项及AT、D-D联合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产前孕妇组PT10.2±0.9 s、aPTT25.6±4.0 s、TT10.5±1.6 s、Fbg4.6±1.1g/L、AT65%±10%、D-D756±58 ng/ml对照组PT14.1±1.6 s、aPTT35.6±5.1 s、TT14.5±2.0 s、Fbg2.6±0.6 g/L、AT85%±10%、D-D368±94 n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产中及时检测孕妇或产妇的凝血四项及AT、D-D,动态观察其变化对防止异常出血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有很好的帮助,对提倡优生优育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四项 抗凝血酶 D二聚体 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 产前孕妇
下载PDF
四种水蛭抗凝血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欧兴长 张秋海 +3 位作者 丁家欣 刘振丽 张玲 杨潼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4-56,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水蛭的抗凝血酶作用,并比较了4种提取方法对抗凝作用的影响。冷浸和温浸,抗凝活性强度为菲牛蛭>日本医蛭》两种宽体金线蛭。煎煮后,前两种的活性锐碱,而两种宽体金线蛭的活性几乎不变。
关键词 水蛭 动物药 凝作用 抗凝血酶 药理学
下载PDF
汉族人群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活性水平及活性缺乏发生率的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朱铁楠 赵永强 +9 位作者 丁秋兰 白霞 王晓燕 王学锋 杨仁池 王兆钺 华宝来 魏旭倩 阮长耿 Nicole Schlegel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观察此3种天然抗凝蛋白缺乏的发生率。方法国内四家医学中心参加此研究,采集汉族健康献血员或常规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 目的探讨蛋白C(PC)、蛋白S(PS)和抗凝血酶(AT)活性水平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观察此3种天然抗凝蛋白缺乏的发生率。方法国内四家医学中心参加此研究,采集汉族健康献血员或常规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分别测定血浆PC、AT和PS的活性,前两者采用发色底物法,后者采用凝固法。结果共募集3493名汉族志愿者。女性人群血浆PS和PC活性低于男性人群,以PS活性尤为显著(P〈0.01);PC活性在不同性别人群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在50岁后的男性人群中则呈下降趋势;PS活性在50岁前的人群中随年龄的变化不明显,但在50岁后的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AT活性在女性人群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而在50岁后男性人群明显下降。根据年龄和性别,PC、PS和AT缺乏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15%、1.49%和2.29%。结论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PC、PS和AT的活性水平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明显,应根据年龄和性别制定参考值范围和判断是否存在活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C 蛋白S 抗凝血酶
原文传递
抗凝血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0
作者 顾怡 傅启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抗凝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抗凝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人体抗凝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约占抗凝系统总活性的70%。本文将从AT的... 抗凝系统是维持机体出血与止血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抗凝系统中某些因子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改变的时候,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人体抗凝系统的主要因子之一,约占抗凝系统总活性的70%。本文将从AT的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 被引量:18
11
作者 戴菁 王明山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01-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抗凝血系统的变化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 :利用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抗凝血酶 (AT- )、纤维蛋白原 (FIB)和纤溶酶原 (PIG)动态变化及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保护时它...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抗凝血系统的变化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 :利用兔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观察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抗凝血酶 (AT- )、纤维蛋白原 (FIB)和纤溶酶原 (PIG)动态变化及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保护时它们的变化情况。新西兰兔 2 7只 ,随机分成 3组 (实验组、保护组和对照组 ) ,每组 9只 ,对照组分别于拮扎前、后 0 .5 ,1,2 ,4,6h采血 ,实验组和纳洛酮保护组分别于结扎前、后 3 0 min松开结扎线恢复灌流时及灌注后 0 .5 ,1,2 ,4,6h采血。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 AT- ,PLG活性、凝血酶原时间 (PT) ,衍生法测定 PIB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后各时间段 AT- ,FIB,PL G的变化不明显 ,但心肌缺血 /再灌注后 0 .5 ,1,2 ,4,6h实验组与实验保护组 AT- ,PL G活性、FIB含量均逐渐下降 ,实验组与纳洛酮保护组各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能使 FIB含量及 AT- ,PLG活性出现消耗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孕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抗凝血酶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毛佩敏 钱蓓蓓 刘晓艳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71-473,共3页
目的对正常孕妇不同孕期时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进行连续跟踪检测,观察其变化特点,建立不同孕期孕妇DD、FDP、AT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40名,于孕早期(<21孕周)和孕晚期(>32孕周)... 目的对正常孕妇不同孕期时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进行连续跟踪检测,观察其变化特点,建立不同孕期孕妇DD、FDP、AT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正常妊娠妇女140名,于孕早期(<21孕周)和孕晚期(>32孕周)分别检测血浆DD、FDP和AT水平;以非妊娠妇女9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DD、FDP,发色底物法检测AT。结果孕妇血浆DD、FDP、AT水平与年龄无关。妊娠组孕晚期血浆DD和FDP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组孕晚期血浆AT水平与孕早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妇女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0.92 mg/L、<6.00 mg/L,孕晚期妇女血浆DD、FDP的参考区间分别为<4.14 mg/L、<13.83 mg/L;孕早期和孕晚期妇女血浆AT使用同一参考区间:70%~125%。结论孕妇血浆DD、FDP水平随孕期增加明显上升,与年龄无关,AT无明显变化。初步建立了孕早期和孕晚期妇女血浆DD、FDP及AT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抗凝血酶 孕妇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峻 徐升强 +1 位作者 胡先泳 崔天盆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30例PHC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和AT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 目的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抗凝血酶(A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 CS2000 i全自动血凝仪对130例PHC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D、Fbg和AT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D-D水平及Fbg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浆AT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Fbg与AT联合检测可以客观地评价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凝血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学锋 黄健 +3 位作者 许冠群 璩斌 黄霞萍 王鸿利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延长 ,血小板计数 (PLT...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止血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肝移植术前、术中血小板、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系列指标 ,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 术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延长 ,血小板计数 (PLT)、多数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抗凝血酶(AT)、纤溶酶原 (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 (PAI 1 )、α2 抗纤溶酶 (α2 AP)水平降低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纤溶酶 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水平升高。与术前相比 ,新肝期各种改变更显著。结论 整个原位肝移植手术过程中 ,凝血与抗凝功能减低 ,无肝期与新肝期纤溶功能亢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凝血功能 止血 术前 术中 纤溶功能 抗凝血酶 水平 结论 变化
原文传递
脑梗塞患者血浆抗凝血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吉薇 顾健 +5 位作者 沈连军 马莉 吴蔚 倪军 王红 方悦之 《血栓与止血学》 2013年第4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含量,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发病时的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AT、vWF和D-D的含量。结果脑梗塞患者D-D、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19±1.5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浆抗凝血酶(A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的含量,探讨其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检测急性期发病时的50例脑梗塞患者血浆AT、vWF和D-D的含量。结果脑梗塞患者D-D、vWF表达水平分别为1.19±1.56μg/ml、174.01±33.3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15μg/ml、116.40±20.74%(P<0.01),AT的含量(80.42±26.27%)低于对照组(101.78±11.56%)(P<0.01)。结论这些指标可以有助于判断脑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以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情况,对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抗凝血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下载PDF
急性感染并发MODS患者血浆中抗凝血酶(AT-Ⅲ)水平测定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任爱民 张淑文 +3 位作者 次秀丽 吴岩珏 李昂 周巧直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感染患者与急性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浆中AT -Ⅲ活性变化 ,探讨AT -Ⅲ活性变化对预测急性感染MODS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感染患者 136例 ,将其分为 2组 ,非MODS组 10 8例 ,MODS组 2 8...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感染患者与急性感染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血浆中AT -Ⅲ活性变化 ,探讨AT -Ⅲ活性变化对预测急性感染MODS发生与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感染患者 136例 ,将其分为 2组 ,非MODS组 10 8例 ,MODS组 2 8例。应用凝血酶凝胶空斑方法测定血浆中AT -Ⅲ活性。结果 正常人组为 90 3± 2 6 4,急性感染组为 71 2 9± 8 5 9,非MODS组为 76 12± 10 2 1,MODS组为 5 4 2 1± 5 14;急性感染组AT -Ⅲ活性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5 ) ,MODS组AT -Ⅲ活性明显低于非MODS组 (P <0 0 1)。结论 急性感染早期AT -Ⅲ活性开始降低 ,MODS发生时AT -Ⅲ活性明显降低 ,AT -Ⅲ活性测定具有预测急性感染MODS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抗凝血酶 并发症 AT-Ⅲ MODS
原文传递
常规凝血纤溶实验指标在DIC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郦卫星 吴茅 刘建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 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实用实验诊断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DIC患者33例,早期可疑DIC最后确诊为DIC的患者3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进行检测。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 目的探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 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实用实验诊断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DIC患者33例,早期可疑DIC最后确诊为DIC的患者3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35例进行检测。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D-D),乳胶凝集半定量试验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A)。结果DIC患者组D-D和FDP显著升高,AT:A显著下降,PT、APTT、TT均显著延长;D-D和FDP的阳性率均达100%,AT:A和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的阳性率分别为88%和82%,与早期可疑DIC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可疑DIC阶段,D-D、AT:A、FDP的阳性率分别为87%、63%和53%,而PT、APTT、TT、3P试验的异常率仅为40%、33%、23%和20%。结论D-D、FDP、AT:A检测在DIC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性高于PT、APTT、TT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下载PDF
抗凝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宋丽洁 丁琪 +1 位作者 姚桂玲 王海燕 《血栓与止血学》 2006年第4期180-182,共3页
1 抗凝血酶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抗凝血酶(AT)是一单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2ku,血浆浓度为2μmol/1,t1/2为2.8d。AT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q23—25位点,该基因包含19000对碱基对及7个外显子。AT通过Arg 393-ser 394的丝氨酸蛋... 1 抗凝血酶的分子结构及功能 抗凝血酶(AT)是一单链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8.2ku,血浆浓度为2μmol/1,t1/2为2.8d。AT的基因位于染色体1q23—25位点,该基因包含19000对碱基对及7个外显子。AT通过Arg 393-ser 394的丝氨酸蛋白酶反应点及Lys残基(第125位、107位和136位)和Arg残基(第129位、145位)有关二个功能位点,与肝素、凝血酶结合,发挥其抗凝作用。AT以肝素辅因子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肽链由4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后,8.4—9.6h即可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其主要功能是,与内皮细胞糖蛋白结合使凝血酶失活;抑制多种丝氨酸蛋白酶,如因子IXa、Xa、XIa、Xga,阻止Ⅶa同TF结合;调节蛋白C(PC)受体活性;调节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通透性;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脂多糖(LPS)刺激单核细胞等生成TF和白细胞介素-(IL-6);抑制白细胞活化,减轻LPS引起的肺血管损伤;与内皮细胞GAGs结合释放前列环素,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簇及单核细胞生成肿瘤坏死因子(TNF);阻断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核因子kB(NF-kB)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白细胞黏附,减轻器官损害,改善微循环;与肝素结合后抑制凝血酶、纤溶酶及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维持血凝平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蛋白C、抗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栓塞后治疗的关系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环 张鹏 刘军锋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 目的探讨蛋白C(PC)、抗凝血酶(AT)及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变化与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简称肺栓塞(PE)]后治疗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癌合并PE患者(肺癌+PE组)98例及肺癌患者(肺癌组)100例.记录两组性别、年龄并检测脂蛋白(a)[L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数量(PLT)、纤维蛋白原(Fbg)等指标.检测肺癌+PE组治疗5~7d及肺癌组入院时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PE组Lp(a)、TC、TG、TT均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PE组PC、AT、FⅧ、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肺癌组(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显示,PC、AT、FⅧ是肺癌合并PE后治疗5~7d凝血纤溶状态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均〉0.90.结论肺癌合并PE中期治疗需关注PC、AT、FⅧ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其活性水平可用来评估-定时期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C 抗凝血酶 凝血因子Ⅷ 肺癌 肺血栓栓塞
下载PDF
人参提取物对C57小鼠生发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莉 陈育尧 +3 位作者 张璐 张春芳 刘强 朱红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0-254,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阳性对照组(章光101)、空白对照组、人参提取物高、中、低(2,1,0.5 g.mL-1)剂量组。小鼠脱毛,通过观察脱毛区肤色的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研究人参提取物对小鼠... 目的:研究人参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阳性对照组(章光101)、空白对照组、人参提取物高、中、低(2,1,0.5 g.mL-1)剂量组。小鼠脱毛,通过观察脱毛区肤色的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研究人参提取物对小鼠毛发生长周期的影响;采用红外测温仪观察对小鼠皮肤温度的影响;采用浊度法和底物发色法,观察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初步探讨其促进毛发生长的机制。结果:人参各剂量组均能诱导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使其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但对毛发的最终长度无影响,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作用(P<0.01),高剂量组与阳性组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检查显示人参提取物可以刺激毛囊生长,产生黑色素;给药20,60 min后,人参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的体温(P<0.01),120 min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人参高、中、低剂量组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大鼠5 min时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9.41%,27.80%,18.39%(均P<0.01),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抗凝血酶有关,人参高、中、低剂量组的凝血酶抑制率分别为(20.24±2.72)%,(15.42±1.03)%,(8.61±0.80)%(P<0.01)。结论:人参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其机制与扩张皮肤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C57BL 6J小鼠 毛发生长周期 皮肤温度 血小板聚集 抗凝血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