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陶文钊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2期263-282,共20页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后的扶蒋反共的转变;赫尔利作为这种转变的具体实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利 反共政策 世界形势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 政府 个人代表 介石 史迪威事件
原文传递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作坤 《齐鲁学刊》 1986年第1期21-25,共5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多变的,前后不一致的。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打着“中立”幌子,实行两面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美国为了维护它的利益而采取了两面政策:一方面不愿日本独占中国,希望中国拖住日本,借... 在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多变的,前后不一致的。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打着“中立”幌子,实行两面政策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后,美国为了维护它的利益而采取了两面政策:一方面不愿日本独占中国,希望中国拖住日本,借助中国的抗战削弱日本的实力;另一方面美国又纵容日本侵略;企图借日本之手扑灭中国人民革命,并妄图把战火引向苏联。因此,中日战争初期,美国在“现购”“自运”法案下不断地把大量军需品供给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总统 中国共产党 美国政府 美国总统 抗日战争时期 国际关系 苏联 反共政策 中国领土
下载PDF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美国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宋春 娄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1-7,共7页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亲美附美政策,是抗战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内外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民党对外政策的核心。在美国对华政策变化、国共矛盾发展和国民党统治机能强弱诸因素交互作用下,出于国民党统治和反革命内战的需要,国民...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亲美附美政策,是抗战后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内外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国民党对外政策的核心。在美国对华政策变化、国共矛盾发展和国民党统治机能强弱诸因素交互作用下,出于国民党统治和反革命内战的需要,国民党的对美政策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不惜出卖国家主权,甘当美国附庸,获取美国全面援助,通过反革命内战消灭中共为代表的人民革命力量,以建立全国性独裁专制制度,是国民党对美国政策的基点。国民党对美国政策的演变过程,既是美国由积极援蒋到消极援蒋直至弃蒋过程,又是国民党由统治优势至统治崩溃的过程,带有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介石 美国政策 美国对华政策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马歇尔 反共政策 人民革命力量 对美政策 对外政策
下载PDF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谢赐余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谢赐余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谢赐余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最终打败了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介石集团 中国共产 国共合作关系 国共关系 一党专政 国民党政府 反共政策 统一战线 共产党
下载PDF
中美敌对的根源与标志——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桂银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中美敌对的根源与标志——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周桂银1949-1950年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破产,国民党兵溃大陆,新中国宣告成立,继而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中美关系由... 中美敌对的根源与标志——评《敌对与冲突的由来》周桂银1949-1950年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破产,国民党兵溃大陆,新中国宣告成立,继而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中美关系由此正式进入长达20年之久的敌对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共政策 中美关系史 杜鲁门政府 中国共产 私人文件 遏制政策 中美两国 国家安全委员会 美国全球战略 美国对华政策
原文传递
中美关系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介绍《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 被引量:1
6
作者 陶文钊 《世界历史》 1988年第1期144-146,共3页
近年来中美关系史研究取得了不小进展。 最近出版的资中筠同志的《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中美关系史丛书专著第一种,重庆出版社出版,全书连附录40万字)堪称一部力作,作者搜集了大量中英文资料,尤其是美国档案资料,积... 近年来中美关系史研究取得了不小进展。 最近出版的资中筠同志的《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中美关系史丛书专著第一种,重庆出版社出版,全书连附录40万字)堪称一部力作,作者搜集了大量中英文资料,尤其是美国档案资料,积几十年研究国际问题的心得,对从大战末期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美国对华政策作了详尽的系统的阐述。这是近年来中美关系史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史 美国对华政策 缘起 档案资料 战争爆发 重要成果 国际问题 重庆 中英文 反共政策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转变原因初探
7
作者 刘焕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转变原因初探刘焕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开始接触不多,发展到较为密切,最后走向破裂的曲折道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中立政策,既不愿得罪日本,又不...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转变原因初探刘焕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美国的关系经历了从开始接触不多,发展到较为密切,最后走向破裂的曲折道路。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初,美国采取中立政策,既不愿得罪日本,又不想失去在中国的利益,对华的态度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 抗日战争 转变原因 赫尔利 国民党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反共政策 介石政府 共产党 国民政府
下载PDF
论美国对华政策的三次重大调整
8
作者 滕海键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6-30,共5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 50年代初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后 ,开始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第二次调整发生在 70年代初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第三次调整发生在冷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 50年代初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后 ,开始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第二次调整发生在 70年代初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第三次调整发生在冷战结束后 ,美国最终将对华政策定位于既接触又遏制。分析美国三次调整对华政策的背景和原因 ,借以把握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对华政策 中国 外事政策 敌视政策 反共政策 接触政策 遏制政策 麦卡锡主义 院外援华集团
下载PDF
“一边倒”外交思想形成始末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岩青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76,共4页
'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 '一边倒'思想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边倒”外交思想 美国 反共政策 起因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外交史
下载PDF
略论1994年美国的扶蒋联共政策
10
作者 秦兴洪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66-73,79,共9页
从1943年底开始,美国在扶蒋的同时,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与中共建立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依赖蒋介石为他打日本的计划落空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事力量和人民力量的发展及其抗战业绩,逼得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单纯的抚蒋防共政... 从1943年底开始,美国在扶蒋的同时,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与中共建立关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依赖蒋介石为他打日本的计划落空了,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事力量和人民力量的发展及其抗战业绩,逼得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单纯的抚蒋防共政策,不得不对中共作一些友好的表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面是支持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对中共虽作过一些友好表示,但只能在不损害美蒋关系的原则下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 1944年 美国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联共政策 反共政策
全文增补中
浅析1949年美国不出兵中国的原因
11
作者 刘忠堂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71-73,共3页
浅析1949年美国不出兵中国的原因刘忠堂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往往充当国际警察的角色,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事务横加干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帮助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那么,当国民... 浅析1949年美国不出兵中国的原因刘忠堂二战以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往往充当国际警察的角色,对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事务横加干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美国帮助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那么,当国民党政权在1949年即将彻底崩溃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美国政府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政权 对华政策 苏联势力 共产党 1949年 反共政策 中国共产
下载PDF
抗战胜利前美国对华政策转折的历史必然性——与一种观点商榷
12
作者 王建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众所周知,抗战胜利前夕美国对华政策发生过一次重大转折,即从不支持中国内战转向彻底的扶蒋反共,制造中国内战。这种政策的转折,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避免的?中美关系的历史发展在抗战胜利前后是否存在着没有发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历史必然性 反共政策 抗战胜利前后 转折 中美关系 介石 现实主义 杜鲁门 中国人民
下载PDF
试析抗战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13
作者 李晓军 孙宏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4-67,共4页
抗战后期美国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其对华政策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的支蒋容共政策到扶蒋反共政策的演变。本文拟对这个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谈谈我们的理解和看法。抗战前期,由于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以及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 抗战后期美国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其对华政策经历了从现实主义的支蒋容共政策到扶蒋反共政策的演变。本文拟对这个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谈谈我们的理解和看法。抗战前期,由于美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以及两国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争夺和勾结,面对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介石政权 抗战后期 赫尔利 共产党 现实主义 国民党政府 史迪威 反共政策 苏联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14
作者 吴韫山 侯衔正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0-98,共9页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以推动和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冲击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8月14日发表自卫宣言。从此,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但是,“差不多一百年以来,中国是好...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以推动和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冲击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8月14日发表自卫宣言。从此,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但是,“差不多一百年以来,中国是好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的国家”。因此,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外形势呈现出十分错综复杂的情况。围绕着抗日战争,国际上有不同的力量和不同的对华政策。这些不同的力量和不同的对华政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有很大影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石 史迪威 赫尔利 美国对华政策 太平洋战争 罗斯福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美国政府 反共政策
原文传递
“尘埃落定”话当年——资中筠论杜鲁门对华政策新著读后
15
作者 邓蜀生 《美国研究》 1988年第3期152-160,6,共10页
1949年迪安·艾奇逊出任美国国务卿后,对中国的局势,他看不清,摸不透,说要等“尘埃落定”再作道理。时光流逝40年,尘埃早已落定。对杜鲁门主政时期的对华政策也早可论定。美国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汗牛充栋,而在我国,相比之下,就显得过... 1949年迪安·艾奇逊出任美国国务卿后,对中国的局势,他看不清,摸不透,说要等“尘埃落定”再作道理。时光流逝40年,尘埃早已落定。对杜鲁门主政时期的对华政策也早可论定。美国有关这方面的论述汗牛充栋,而在我国,相比之下,就显得过分单薄了。资中筠新著《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殿(1945—1950)》(重庆出版社出版),补了我国学术界这一专题研究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政策 中国共产党 杜鲁门政府 介石 反共政策 罗斯福 艾奇逊 中美关系史 司徒雷登 国民党
原文传递
1943—1949年毛泽东外交战略的演变
16
作者 刘德喜 《国际共运史研究》 CSSCI 1993年第4期4-7,共4页
1943-1949年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走向成熟并取得成功。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功。毛泽东... 1943-1949年是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方面走向成熟并取得成功。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功。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是毛泽东思想在国际问题方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阶段的成功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战略和政治战略的成功,也是毛泽东外交战略的成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战略集中反映了中国(国共两党)、美国、苏联三国四方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思想 外交战略 中国问题 国民党政府 介石 苏联 国共两党 反共政策 中国革命发展
下载PDF
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冯玉祥
17
作者 熊吕茂 《岭南学刊》 1992年第1期94-97,共4页
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推动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坚持反对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和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政策,致力于国内和平民主事业,团结和联合国内外的爱国民主进步势力,... 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推动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坚持反对蒋介石集团独裁内战和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政策,致力于国内和平民主事业,团结和联合国内外的爱国民主进步势力,积极参加人民民主革命阵线,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统治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冯玉祥 爱国民主人士 介石集团 反共政策 人民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 美帝国主义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共的对美外交述略
18
作者 王安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62-65,共4页
抗战时期中共的对美外交述略王安平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基于各自的不同利益,都关心中国战场和中国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团结,这种有利形势,使中国共产党走上国际政治舞台成了历史的必然... 抗战时期中共的对美外交述略王安平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基于各自的不同利益,都关心中国战场和中国国内抗日武装力量的团结,这种有利形势,使中国共产党走上国际政治舞台成了历史的必然。抗战前期,因国民政府的新闻封锁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对美外交 中国共产 国民党 介石 美国政府 共产党 国民政府 统一战线 反共政策
下载PDF
抗战后期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形成中的苏联因素
19
作者 宋光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40-41,共2页
抗战后期,苏联对国共两党的真实态度,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前途的认识,成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依据。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欲望,客观上鼓励和帮助美国顺利完成政策调整,确立扶蒋反共政策。
关键词 美国 反共政策 苏联因素
下载PDF
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对华政策
20
作者 冯晓琪 《决策探索》 2004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历史角度 美国 对华政策 国家利益 反共政策 容共”政策 反共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