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玄奘对因明的贡献 |
虞愚
|
《中国社会科学》
|
1981 |
4
|
|
2
|
唯识相分理论的现代意义——以“所缘缘”义为例 |
徐湘霖
|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3
|
唯识学“所缘缘”略析 |
吴可为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2 |
1
|
|
4
|
从“所缘缘”看玄奘与真谛的境相论 |
申婷
|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5
|
唯识的因明论证 |
魏德东
|
《佛学研究》
|
1998 |
1
|
|
6
|
《俱舍论》的六因四缘说 |
吴洲
|
《宗教学研究》
CSSCI
|
1998 |
0 |
|
7
|
《唯识二十论》的唯识思想 |
济群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92 |
1
|
|
8
|
真妄二维的简择:唯识学与西方哲学会通新探 |
袁经文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9
|
“所缘缘”的认识论意蕴略析 |
胡晓光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0
|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 |
魏德东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1
|
唯识学识转变论解析 |
魏德东
|
《中华文化论坛》
|
1999 |
0 |
|
12
|
三性与三无性解析 |
纯一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3
|
从认识论角度看汉传因明和墨学之异同 |
宋丽
|
《宜春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4
|
论开悟——第一讲 开场白 |
贾题韬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5
|
论“八识规矩” |
本源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6
|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中) |
唐仲容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7
|
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主要贡献 |
虞愚
|
《海交史研究》
|
1985 |
0 |
|
18
|
佛教的因果观 |
唐仲容
|
《法音》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说一切有部哲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以所缘缘为中心的说明 |
宋立道
|
《五台山研究》
CSSCI
|
2021 |
0 |
|
20
|
《起信论》与现代东亚主体性哲学——以内学院与新儒家的争论为中心的考察 |
林镇国
|
《汉语佛学评论》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