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特色浅析 |
肖晶
邓小兵
|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
3
|
|
2
|
独特的视角 夸张的感觉——《透明的红萝卜》艺术手法浅析 |
程艳芳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2
|
|
3
|
19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化叙事方式 |
方长安
|
《晋阳学刊》
|
2004 |
1
|
|
4
|
论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
董福升
|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
2013 |
2
|
|
5
|
空濛如在:气和光色的混合动荡——胡弦诗歌的审美感觉论 |
苗霞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6
|
“滔滔不绝”的俗世喧嚣——莫言小说论兼及“乡土”叙事姿态的文学史考察 |
俞敏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7
|
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感觉化语言分析 |
王佳玮
|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8 |
1
|
|
8
|
意象:从开拓时空到重建价值 |
马明奎
|
《骏马》
|
2019 |
0 |
|
9
|
新感觉派之“新”与存在主义之“本” |
杨经建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万里长歌》:让尘封的历史“活”起来——新闻直播的感觉化与故事化 |
王凯
|
《中国广播》
|
2006 |
0 |
|
11
|
率性的文字“舞蹈”——论格致散文的文体特征 |
邓丽姣
|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3 |
0 |
|
12
|
莫言小说的感觉化语言分析——以《透明的红萝卜》的为例 |
董福升
|
《华中人文论丛》
|
2013 |
0 |
|
13
|
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 |
祝勇
|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年级版)》
|
2017 |
0 |
|
14
|
论张爱玲作品中的“感觉化”叙写 |
郑璞
|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5
|
它多么小(外二首) |
张正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小妃如针,小青如线——众诗人在武汉谈叶小青和湘小妃的诗 |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17
|
浅谈对汉语拼音的认识 |
刘丽萍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
2010 |
0 |
|
18
|
马丁·路德与尤金·奈达翻译及翻译理论对比研究 |
吴和林
|
《华中人文论丛》
|
2013 |
0 |
|
19
|
表现化 感觉化 陌生化——何立伟小说语言漫论 |
张献青
|
《当代修辞学》
CSSCI
|
1992 |
0 |
|
20
|
论张爱玲日常叙事的意义与价值 |
唐旭君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