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26
1
作者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共8页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主体 意识内在性 对象活动
下载PDF
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晓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11,共10页
对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或当代意义的理解 ,最关本质地联系着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性估价。然而 ,从哲学思想之内在巩固的方面来说 ,这一哲学革命之真确的性质和意义却在大多数场合陷于晦暗之中 :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 ,还是西方马克... 对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或当代意义的理解 ,最关本质地联系着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性估价。然而 ,从哲学思想之内在巩固的方面来说 ,这一哲学革命之真确的性质和意义却在大多数场合陷于晦暗之中 :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 ,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 ,都囿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框架和建制来理解并阐说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而 2 0世纪有影响的西方哲学家 ,亦至多把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领会为尼采式的颠覆 ,从而是在形而上学之最极端的对立面向其本质的回返。本文提出重估马克思革命的性质与意义这一任务 ,并认为此种重估的要点有三 ,即 ( 1 )存在论根基处的彻底澄清 ;( 2 )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 (意识的内在性 )是否被击穿或瓦解 ;( 3 )知识论 (或范畴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革命 现代形而上学建制 意识内在性
下载PDF
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马克思与海德格尔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晓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一方向上(亦即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上)有决定性开展的"同时代人",而这样的同时代人将特别包括海德格尔。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性在于"意识"的存在特性,这种存在特性是通过主体性被规定的,从而现代形而上学作为"我思"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是以意识的内在性(Immanenz)来作为基本建制的。因此,对于意识或一般主体之内在性所持的本体论立场,便成为决定某种哲学是否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尺度。在这一主题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积极"对话",将开启出一个从根本上超越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视域,而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视域才能得到真正深入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现代形而上学 意识内在性
下载PDF
论笛卡尔与冯特在思想史上的内在勾连——从意识内在性的视角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波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共7页
关于现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与现代心理学创始者冯特这两位各自缔造了一门现代学科的开风气者之间在思想史逻辑上的内在勾连问题仍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学术领域。从意识的内在性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如何为冯特的科学... 关于现代哲学奠基人笛卡尔与现代心理学创始者冯特这两位各自缔造了一门现代学科的开风气者之间在思想史逻辑上的内在勾连问题仍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学术领域。从意识的内在性这一视角出发,可以发现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如何为冯特的科学心理学先行奠基,并内在决定了科学心理学的可能与界限。而其它心理学势力所作的反抗冯特的努力由于仍始于笛卡尔的座架并最终停留于其内,结果往往沦为由笛卡尔所塑形的现代心理学的内部辩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冯特 意识内在性 心理学
原文传递
“意识的内在性”之批判及其限度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守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5,共7页
由"我思故我在"所开启的个体主体性,是经由我思之内在性建构出来的,它由此奠定了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基本建制"下,"自我意识"如何出离自身并把握... 由"我思故我在"所开启的个体主体性,是经由我思之内在性建构出来的,它由此奠定了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基本建制"下,"自我意识"如何出离自身并把握它之外的"对象"成了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海德格尔诉诸"此在"的"出—离"性,科耶夫则诉诸具有"主动性"和"否定性"的"欲望"。但只有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对象性活动",才真正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不过,对马克思而言,瓦解"意识的内在性"仅仅是工作的前提,如何变革既定社会状况和"使现实世界革命化",从而让"社会现实"和"事情本身"真实呈现,才是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内在性 出一离 对象
下载PDF
马克思哲学中“意识的内在性”问题——兼与吴晓明先生商榷 被引量:1
6
作者 郝亿春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5,共7页
面对海德格尔有关马克思哲学之为形而上学的曲解,吴晓明先生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终结了形而上学。然而吴先生所依据的两个前提有失妥帖:其一,将意识的内在性作为近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源于海德格尔对"意识内在性"的误识与错失... 面对海德格尔有关马克思哲学之为形而上学的曲解,吴晓明先生正确地指出马克思终结了形而上学。然而吴先生所依据的两个前提有失妥帖:其一,将意识的内在性作为近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源于海德格尔对"意识内在性"的误识与错失,作为心灵或灵魂现象的内在意识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涵;其二,马克思哲学并未贯穿和瓦解意识的内在性,相反,内在意识构成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和维度。借助马克思哲学中饱含意识的"真实个人",可以克服当今五花八门的虚无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意识内在性 真实个人 布伦塔诺 海德格尔
下载PDF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与历史之思——论科耶夫与马克思对意识哲学的批判及其路径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唯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107,共7页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我思"是绝对的前提和唯一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种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我欲"洞穿&... 意识的内在性问题是近代哲学的轴心问题。"我思"是绝对的前提和唯一出发点。科耶夫认为"我思"本身需要一种前提,即"我"的存在。"我"不仅是向内的意识,而且是向外的欲望。"我欲"洞穿"我思"。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活动不仅构成了现实的人的存在方式,而且创造了人类历史。相对于个体性的欲望而言,社会性的生产更为本源。就此而言,马克思比科耶夫更为深入的触及到了社会历史的本质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内在性 我思 欲望 生产
下载PDF
从意识领域转向此-在领域:脱离现代形而上学的可能性——对海德格尔1973年9月7日讨论班主要思想的解读
8
作者 范晓丽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9-73,共5页
主客二分的近代形而上学的二元建制,导致了对意识的片面认识与理解,对意识的克服,也就意味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脱离。在1973年9月7日的讨论班上,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胡塞尔思想中意识的内在性、先验自我的剖析与批评,指出只有从意识... 主客二分的近代形而上学的二元建制,导致了对意识的片面认识与理解,对意识的克服,也就意味着对近代以来形而上学的脱离。在1973年9月7日的讨论班上,海德格尔主要通过对胡塞尔思想中意识的内在性、先验自我的剖析与批评,指出只有从意识领域转向此-在领域,才有脱离主客二分思维方式———近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可能性,讨论还涉及到马克思的社会生产理论,而现代解构主义思想家德里达认为海德格尔仍然给自我在场以优先权,不仅没有克服形而上学,却延续了形而上学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意识内在性 此-在 现代形而上学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意识哲学蕴涵
9
作者 王波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8,共6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丰富的意识哲学蕴涵。这表现在意识形式与商品形式的同一性中。直面笛卡尔以降作为现代性原则性框架的"意识的内在性",马克思超越了这一框架所先行设定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虚假对立。基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丰富的意识哲学蕴涵。这表现在意识形式与商品形式的同一性中。直面笛卡尔以降作为现代性原则性框架的"意识的内在性",马克思超越了这一框架所先行设定的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虚假对立。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把握,笛卡尔以来思维的概念形式可以逸出意识的内在性,追溯到资本主义的交换抽象。商品生产塑造了社会意识形式,作为现实抽象的商品形式构造出一种与体力劳动分离的、具有独立外观的纯粹智力。而正是它掩盖了作为物质形态"人格化"的意识形态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内在性 现实抽象 商品形式 意识形式
原文传递
与海德格尔“对话”:重读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
10
作者 祝薪闲 《理论界》 2020年第5期5-11,共7页
晚期海德格尔曾在三天讨论班中断言,马克思的存在论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将该论断置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全部脉络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晚期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断言与其在较早时期提出的观点具有显著的一致性,是其对马克... 晚期海德格尔曾在三天讨论班中断言,马克思的存在论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将该论断置于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全部脉络之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晚期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断言与其在较早时期提出的观点具有显著的一致性,是其对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定论。在海德格尔看来,马克思哲学虽然具有“历史的维度”,但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劳动”等诸命题的讨论,马克思哲学依然只是主体性哲学之一种。为了有力地反驳海德格尔的上述主张,深入诠释“对象性活动”“生产实践”等核心概念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内涵就变得必要起来。而这种反驳与诠释同时将为我们敞开一条恰切理解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马克思 历史存在论 生产实践 意识内在性
原文传递
论“对象性的活动”对意识内在性的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之超越
11
作者 王茂盛 《中外企业家》 2012年第06X期116-117,共2页
近代西方全部形而上学的基础是意识的内在性,这既是近代西方哲学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之所在,又是使其陷入困境的原因之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提出的对象性的活动的概念从根本上瓦解了这一困境,从而,历史性地开启了存在论的全新境域。
关键词 对象活动 意识内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代西方哲学
下载PDF
“唯一者”真正走出了“意识的内在性”吗?
12
作者 龙霞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1,共6页
澄清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性质,必须拨开《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这本书表面的文字迷雾,深入其内在的逻辑支撑。由此我们将发现,"唯一者"并非剥离了意识维度的纯粹身体,其身上须臾不可抛离的内在自主精神维度,从根本上... 澄清施蒂纳的"唯一者"的性质,必须拨开《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这本书表面的文字迷雾,深入其内在的逻辑支撑。由此我们将发现,"唯一者"并非剥离了意识维度的纯粹身体,其身上须臾不可抛离的内在自主精神维度,从根本上喻示了唯一者决没有真正走出"意识的内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一者 可能 意识内在性
原文传递
略论蒋孔阳美学的性质、意义及其他--兼向阎国忠先生请教
13
作者 刘阳军 《上海文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4,124,共9页
蒋孔阳美学的性质和意义这一本质地关涉其自身之理解和阐释取向的问题,是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蒋孔阳美学奠立在唯物史观这一革命性哲学根基之上,并由此获得和确立了基本取向甚至定向。由此哲学根基来透视和评估,蒋孔阳美... 蒋孔阳美学的性质和意义这一本质地关涉其自身之理解和阐释取向的问题,是蒋孔阳美学思想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蒋孔阳美学奠立在唯物史观这一革命性哲学根基之上,并由此获得和确立了基本取向甚至定向。由此哲学根基来透视和评估,蒋孔阳美学的性质和意义大致可从如下三个基本点来澄清和阐明:一、以马克思"存在论革命"即"感性的活动"(或实践)或"对象性的活动",而非某种抽象的、天真的假设或假定为基础,来进行美学思考和探索;二、实质地击穿了形而上学美学"意识的内在性"封闭建制,直面和贯穿"对象领域";三、在思想路径上不再沿袭形而上学美学的"知识论路向",而走上"生存论路向"。这为实践美学一脉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美学 唯物史观 形而上学美学 存在论革命 意识内在性 生存论路向
原文传递
从“实证唯心主义”到“实证科学”——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8-62,共5页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聚焦在对"实证唯心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其结果是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确立。这一思想史事件如不能以感性活动为原则把捉,必将使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退回到近代哲学的框架。感性活动作为"新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聚焦在对"实证唯心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其结果是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确立。这一思想史事件如不能以感性活动为原则把捉,必将使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退回到近代哲学的框架。感性活动作为"新哲学"的基本原则,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旨趣与内在逻辑,而且揭示了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唯心主义” 意识内在性 真正实证科学 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