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中的意义再生——以《檀香刑》英译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娜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34-35,共2页
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体现了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新性和历史性,但往往在英译意义再生中会产生障碍。基于Goleblatt的《檀香刑》英译本,以翻译特性为视角,具体分析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中的意义再生,提出译者需对原文进行正确解... 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体现了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新性和历史性,但往往在英译意义再生中会产生障碍。基于Goleblatt的《檀香刑》英译本,以翻译特性为视角,具体分析汉语文化词语英译中的意义再生,提出译者需对原文进行正确解读,再依次遵循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原则进行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才能取得最佳英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特性 汉语文化词语 《檀香刑》 意义再生
下载PDF
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诗学建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红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文学和文学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整个语言活动都具有反逻辑的诗性功能。就文学翻译而言,语言哲学与翻译诗学相互渗透交融,形成宏观的文学翻译诗学,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突显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明确文学翻译是一个意义再生的过程;将文学... 文学和文学翻译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整个语言活动都具有反逻辑的诗性功能。就文学翻译而言,语言哲学与翻译诗学相互渗透交融,形成宏观的文学翻译诗学,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突显译者主体性和创造性;明确文学翻译是一个意义再生的过程;将文学翻译放置在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中,追寻文学翻译文本中权力话语的作用;建构文学翻译诗学中的伦理支撑等。语言哲学维度下的文学翻译诗学建构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外部因素和方法,彰显了文学翻译的灵活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文学翻译 翻译诗学 主体性 意义再生 权力话语 翻译伦理
下载PDF
试论汉语文化词语英译过程中的意义再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建新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7-28,共2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这个交流表现在诸多方面。而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要想把汉语文化词语贴切地翻译出来用于文化交流,势必要考验翻译者的技能。本文试从汉语文...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个国家的交流也在不断加深。这个交流表现在诸多方面。而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要想把汉语文化词语贴切地翻译出来用于文化交流,势必要考验翻译者的技能。本文试从汉语文化词语英译的意义再生,即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角度出发,尝试探索此翻译技巧,也就是"意义再生"是如何完善汉语文化词语英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文化词语 翻译 意义再生
下载PDF
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庞玮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翻译作为一种跨国际交流的手段,其重要作用在于对不同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在翻译过程中,不计其数的文化词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从翻译特性及意义再生的角度对汉语文化词英译进行探析,译文能够再现原文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翻译特性 文化词语 意义再生
下载PDF
剖析语言哲学与文学翻译中的意义再生
5
作者 汪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8期161-,170,共2页
翻译的宗旨在于将原文意图予以忠实的再现。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表达工具,而且也是存在的组成部分,包容在人类生存方式内部,有着创造性与隐晦性的特质。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其在哲学维度下的认知在根本上撼动了传... 翻译的宗旨在于将原文意图予以忠实的再现。传统语言观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表达工具,而且也是存在的组成部分,包容在人类生存方式内部,有着创造性与隐晦性的特质。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其在哲学维度下的认知在根本上撼动了传统的翻译观与译文忠实原则,扭转了翻译的忠实再现身份,而是将其转变为一个意义的再生过程,在这个独特的过程中,旧有意义获得理解阐释与传递,新的意义被赋予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文学翻译 意义再生
下载PDF
意义再生视角下花艺文本翻译的美感再现
6
作者 陆秀英 郭紫薇 《文教资料》 2019年第26期57-60,共4页
意义是翻译的纽带,翻译的根本任务在于意义的再生。意义不是固定和唯一的,随着语境、情景、读者和翻译目的等不同而呈现多维和动态属性。本文以一部花艺文本的英汉翻译为例,分析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花艺的美感。为了使美感意义在文本中再生... 意义是翻译的纽带,翻译的根本任务在于意义的再生。意义不是固定和唯一的,随着语境、情景、读者和翻译目的等不同而呈现多维和动态属性。本文以一部花艺文本的英汉翻译为例,分析如何在译文中再现花艺的美感。为了使美感意义在文本中再生,达到翻译的交流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可通过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等手段进行创造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艺文本 意义再生 去字梏 重组句 建空间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诗英译的意义再生——以王维的《山居秋暝》英译文为例
7
作者 张媛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187-189,共3页
中国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译者如何在目的语中准确地表达蕴含在古诗深层蕴意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许均教授提出的"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意义再生遵循的原... 中国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译者如何在目的语中准确地表达蕴含在古诗深层蕴意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许均教授提出的"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意义再生遵循的原则为出发点,分析许渊冲先生对王维《山居秋暝》的英译文,体现出意义再生在古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意义再生 去字梏 重组句:建空间
下载PDF
意义再生视角下中国古诗英译探析
8
作者 马琳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23期160-161,共2页
翻译活动不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是包含众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它并不仅仅是把两种语言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意义是在语言的交流中产生的,作为跨语言交流的主要工具,翻译即是对意义的再创造,其最终目的是意义再生。译者在翻译... 翻译活动不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是包含众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它并不仅仅是把两种语言相互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意义是在语言的交流中产生的,作为跨语言交流的主要工具,翻译即是对意义的再创造,其最终目的是意义再生。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遵守意义再生的三点原则以实现更好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再生 去字梏 重组句 建空间 中国古诗英译
下载PDF
浅析让意义再生的几点原则 ——以《夜莺与玫瑰》英汉翻译实践为例
9
作者 李奇函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8年第3期115-116,共2页
翻译中让意义再生的几点原则为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夜莺与玫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英国童话故事,译者在将其翻译为中文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翻译的难点,包括语言的转换、文化的差异和词汇的选择等困难,这些困难大都可以通过思考'... 翻译中让意义再生的几点原则为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夜莺与玫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英国童话故事,译者在将其翻译为中文的过程当中,遇到一些翻译的难点,包括语言的转换、文化的差异和词汇的选择等困难,这些困难大都可以通过思考'让意义再生的几点原则'来解决.译后译者对林徽因的译文进行了学习,对自己的译文进行反思,联系'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进行总结,为今后的翻译实践积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夜莺与玫瑰》 意义再生 原则
下载PDF
从意义再生视角看古诗英译——以许渊冲的《春江花月夜》英译为例
10
作者 刘璇 《海外文摘》 2020年第2期53-54,共2页
意义再生是翻译的根本目的,为中国的古诗英译研究提供了重要视角。本文探讨了意义再生对于古诗英译的必要性,并以许渊冲翻译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分析了意义再生的三个原则: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在古诗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 意义再生 古诗英译 《春江花月夜》
下载PDF
翻译中的意义再生和话语融通——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法汉互译评析(2020)
11
作者 曹娅 陈昉 文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4-161,共8页
本次大赛法语组全国参赛人数众多,共收到法译汉译文524篇,汉译法译文108篇,分成对应的两个小组,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和终审讨论四个环节,层层选拔,遴选出优秀译文。本文拟对参赛译文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做出分析,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法译... 本次大赛法语组全国参赛人数众多,共收到法译汉译文524篇,汉译法译文108篇,分成对应的两个小组,经过初评、复评、终评和终审讨论四个环节,层层选拔,遴选出优秀译文。本文拟对参赛译文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做出分析,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在法译汉中,意义再生仍具有持续的探讨价值,而话语融通已成为近年来汉译法的新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再生 汉译法 法译汉 韩素音 常见问题 法语 翻译 探讨价值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古诗英译的意义再生——以王维的《山居秋暝》英译文为例
12
作者 张媛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202-204,共3页
中国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译者如何在目的语中准确地表达蕴含在古诗中的深层蕴意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许均教授提出的"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意义再生遵循的原... 中国古诗有着悠久的历史性、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译者如何在目的语中准确地表达蕴含在古诗中的深层蕴意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许均教授提出的"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意义再生遵循的原则为出发点,分析许渊冲先生对王维《山居秋暝》的英译文,体现出意义再生在古诗英译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英译 意义再生 去字梏 重组句 建空间
下载PDF
浅析翻译中意义的再生
13
作者 王婷婷 《求知导刊》 2018年第28期54-55,共2页
翻译是一项以意义再生为宗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意义在交流中再生,而交流具有社会性。社会的发展与交流环境的变换促成了语义的丰富性与含混性,这为译者贴切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出了一个难题。文章从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角度来分... 翻译是一项以意义再生为宗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意义在交流中再生,而交流具有社会性。社会的发展与交流环境的变换促成了语义的丰富性与含混性,这为译者贴切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出了一个难题。文章从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如何传递原作者的思想,并为目的语读者创造一个丰富多义的想象空间,实现翻译中意义的再生,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语境 意义再生
下载PDF
“辨义”即“译意”的本体诠释
14
作者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从认知和交际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辨义论”与“译意论”的译者主体、翻译主体及其间性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所涉及的“语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的层次和维度,旨在揭示高屋建瓴的“辨义论”和条分缕析的“译意论”都是以原文... 从认知和交际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辨义论”与“译意论”的译者主体、翻译主体及其间性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所涉及的“语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的层次和维度,旨在揭示高屋建瓴的“辨义论”和条分缕析的“译意论”都是以原文为取向的译意“忠实”论,“辨义”即“译意”,原意是本源。因此“辨义论”与“译意论”一样,对宏观的文化交流和微观的语言转换具有相同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义 译意 符号转换 意义再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新媒体传播与档案记忆的意义再生产 被引量:19
15
作者 丁华东 张燕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67,共6页
意义再生产作为档案记忆传承的核心,本质上以人为中心,集中体现为主客体关系范畴。新媒体传播从重构意义场域、强化意义源头、赋予意义再生产要素、改变意义再生产路径等四方面,演化为作用其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机制。从意义取向出发,... 意义再生产作为档案记忆传承的核心,本质上以人为中心,集中体现为主客体关系范畴。新媒体传播从重构意义场域、强化意义源头、赋予意义再生产要素、改变意义再生产路径等四方面,演化为作用其中的一项重要社会机制。从意义取向出发,档案记忆再生产的新媒体传播方略包括:主体维度引导公众参与生产档案记忆;客体维度积累数字资源建构档案记忆;关系维度面向身份认同诠释档案记忆;中介维度融合媒介技术传播档案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记忆 新媒体传播 意义再生
原文传递
商业动画电影的符号学解读:改编与意义再生产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涛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60,共5页
美国迪斯尼和日本吉卜力是世界商业动画电影的两极。本论文以安徒生童话小说《小美人鱼》、美国迪斯尼改编成商业动画电影《小美人鱼1》、日本吉卜力改编为商业动画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姬》为系列分析文本,运用符号学理论解读美国迪斯尼... 美国迪斯尼和日本吉卜力是世界商业动画电影的两极。本论文以安徒生童话小说《小美人鱼》、美国迪斯尼改编成商业动画电影《小美人鱼1》、日本吉卜力改编为商业动画电影《悬崖上的金鱼姬》为系列分析文本,运用符号学理论解读美国迪斯尼和日本吉卜力商业动画电影的叙事符号和意义生产。本论文认为成功改编的商业动画电影是观照文化规范的产业符号编码,造就的是"符号真实"和"审美体验",动画电影内容生产的实质是符号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动画电影 符号学 改编 意义再生
原文传递
亚文化迷群社交媒体传播中的沉浸体验研究:以英剧《神探夏洛克》同人迷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蕾 姚亚南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111,151,共12页
同人,是指热衷于对既有的小说、影视剧和漫画等原作及其原型进行再次创作的亚文化群体。本文以英剧《神探夏洛克》同人迷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同人迷群的意义再生产,以及同人迷群如何从&... 同人,是指热衷于对既有的小说、影视剧和漫画等原作及其原型进行再次创作的亚文化群体。本文以英剧《神探夏洛克》同人迷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同人迷群的意义再生产,以及同人迷群如何从"入迷"走向"沉浸"等问题。研究发现:同人迷在沉浸过程中丧失了自我意识;体验本身即目的;沉浸行为具有日常性特点。同时,同人迷群的沉浸体验分为三个层面:沉浸是情绪累积、叠加和定型的过程;沉浸是进入和改写幻想的过程;沉浸是一场自我投射和置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人迷群 意义再生 沉浸体验
原文传递
器物之灵:作为文化表达的包浆与意义的再生产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旭东 孙笑非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包浆是器物在自然的浸染与人的经久摩挲下而在表面形成的幽然光泽,它的存在使得器物被赋予了一种灵力,既是衡量古玩品质的外在标准,也是使人在历史脉络中获得时间存在感的一种介质。在人类学的视域下对包浆的文化建构机制与意义再生产... 包浆是器物在自然的浸染与人的经久摩挲下而在表面形成的幽然光泽,它的存在使得器物被赋予了一种灵力,既是衡量古玩品质的外在标准,也是使人在历史脉络中获得时间存在感的一种介质。在人类学的视域下对包浆的文化建构机制与意义再生产过程进行研究,旨在窥探出器物的能动性特性,在真实情境中探寻器物如何借由包浆的润色而获得灵性,以纠正将个人或社会当作文化创造唯一主体的偏见,从器物的层面上反思其中关乎个人身份、社会连结及时间存在感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包浆 时间存在感 意义再生 物的本质
原文传递
走出“善本崇拜”:从《逸周书》看古籍异文的意义再生机制
19
作者 王文意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38-52,共15页
推崇古籍善本是古典文献学的常规做法,然而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下,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善本观”。通过对《逸周书》两组八处版本异文的详细探讨,可知异文是版本与版本之间“意义再生”的关键点。意义再生机制关注的是“不同”,而不... 推崇古籍善本是古典文献学的常规做法,然而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角下,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善本观”。通过对《逸周书》两组八处版本异文的详细探讨,可知异文是版本与版本之间“意义再生”的关键点。意义再生机制关注的是“不同”,而不是“优劣”;使古籍版本的研究范围从内结构走向外结构,从文献走向文化,可弥补传统古典文献学的局限。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异文与异文之间、版本与版本之间也不再有优劣之分。这对重新认识版本类型、高效把握版本信息、走出“善本崇拜”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特曼 意义再生机制 善本 《逸周书》 版本异文
下载PDF
唤醒、共享与意义再生产——黔桂边界返乡青年“回归地方”的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晓春 贺翊昕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3-91,共9页
以返乡青年为主体组织的"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通过将日常事物神圣化、日常事件传奇化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方式,唤醒村民的"地方感",确立其文化自信,发挥其在地方重建过程中的主体性力量。在此基础上,该联盟以... 以返乡青年为主体组织的"黔桂乡村深度游村寨联盟"通过将日常事物神圣化、日常事件传奇化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方式,唤醒村民的"地方感",确立其文化自信,发挥其在地方重建过程中的主体性力量。在此基础上,该联盟以村寨为单位,通过发明艺术性的庆典方式创造村民与旅游者可参与的公共场域,两者通过身体感官的投入而生成集体共情,共享庆典场景下生成的"地方感"。村寨联盟通过地方集体记忆表象化、维护地方的生态敏感性等方式,发掘地方传统文化、传统生计模式的现代价值,实现地方传统的现代意义再生产。乡村振兴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在具有高度共享性的"地方感"前提下,采取既尊重地方主体性,又满足村民幸福感的现代化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感 回归地方 日常生活 意义再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