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玉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9,共9页
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和北宋中期围绕这一创作现象的批评论争,不仅涉及到词的创作方法和词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更对诗词体性的异同之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诗为词"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创作实践中,... 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和北宋中期围绕这一创作现象的批评论争,不仅涉及到词的创作方法和词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更对诗词体性的异同之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诗为词"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填词对诗歌句式句数及婉媚风格类型的趋同,而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相关评说则重在分辨诗词体性之异。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在强调词体之独立和本色的同时,也主张通过诗人句法来体现词中的情感力度和壮阔风格;而在演唱风格上则在宋代普遍流行的女音之外,追求声调高逸的男音色彩。"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演变在唐宋语境中可以得到准确阐释,并可借此展现宋人词学观念的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诗为词” 婉媚 本色 诗人句法 情感力度 声调高逸
下载PDF
书法是人类抽象审美情感之表现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40-145,共6页
书法不能表现喜怒哀乐等具体明确的情感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是古人的定论。书法是表现艺术,能表现人的丰富多采的情感,是近年来占主导地位的书法本质观。人们在“抒情”的总体范畴下,肯定了书法传达具体的情感、明确的喜怒哀... 书法不能表现喜怒哀乐等具体明确的情感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是古人的定论。书法是表现艺术,能表现人的丰富多采的情感,是近年来占主导地位的书法本质观。人们在“抒情”的总体范畴下,肯定了书法传达具体的情感、明确的喜怒哀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情感 书法 表现艺术 类抽象 法本质观 情感力度 古人 书法表现 主导 形式感
下载PDF
情感力度结构与强力度情感符号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平 《文艺评论》 1988年第6期46-51,共6页
情感力度 文学创作是一项符号活动,本质上是人类情感通过语言符号形式的体现;人类情感本无形式,文学艺术就是我们的洞察力进入到情感的一种证明。完全缺乏情感的作品是罕见的,不过作品之间在情感力度上却可以有差别。情感力度是作品本... 情感力度 文学创作是一项符号活动,本质上是人类情感通过语言符号形式的体现;人类情感本无形式,文学艺术就是我们的洞察力进入到情感的一种证明。完全缺乏情感的作品是罕见的,不过作品之间在情感力度上却可以有差别。情感力度是作品本身具有的情感力量与作品感染读者程度的统一,即便是阅读起来需要很坚强胃口的现代派文学,也仍然不能离开一种咀嚼后的深刻感动。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力度 情感符号 未来作品 情感因素 情感力量 “第二十二条军规” 情感载体 《百合花》 优秀作品 艺术符号
下载PDF
略谈师范声乐教学中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问题——歌曲《梅娘曲》演唱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甘晓凤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57-59,共3页
师范声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只注意歌唱技术的训练,不重视歌唱情感的培养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师范声乐课的教学目的似乎只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术,至于歌曲的旋律、词句的情感特点的表达等等,则主要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把握.退... 师范声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只注意歌唱技术的训练,不重视歌唱情感的培养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师范声乐课的教学目的似乎只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术,至于歌曲的旋律、词句的情感特点的表达等等,则主要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把握.退一步说,至少我们的师范声乐教学,在如何培养学生歌唱艺术表现方面研究、重视不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声乐 梅娘 表现能力 歌曲 声乐教学 歌唱艺术 声乐作品 声音技术 发声技术 情感力度
下载PDF
雅俗共赏的文学理论──《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评介
5
作者 费锡强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5-16,共2页
雅俗共赏的文学理论──《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评介费锡强文学作品,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组合体。文学研*究,便因视角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以往的文学理论已*将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外*部联系、文学的内在规律等方*... 雅俗共赏的文学理论──《叙事文学感染力研究》评介费锡强文学作品,是交织着多层意义和关系的组合体。文学研*究,便因视角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以往的文学理论已*将文学的本质特征、文学的外*部联系、文学的内在规律等方*面研究得很透彻,再找一个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叙事文学 符号美学 文学作品 情感符号 情感力度 语言感染力 情感形式 文学理论研究 情感表现
下载PDF
当代文学的情感表现力度问题
6
作者 胡平 《文艺研究》 1988年第2期70-76,共7页
一应该说,这是一个需要情感、需要情感力度的文学时代。至少我们还缺乏大作品,缺乏那种真正的悲剧和喜剧,缺乏它们具有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然而,这又是一个重哲理、轻情感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潜伏着情感危机的时代。主题淡化、性格淡... 一应该说,这是一个需要情感、需要情感力度的文学时代。至少我们还缺乏大作品,缺乏那种真正的悲剧和喜剧,缺乏它们具有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然而,这又是一个重哲理、轻情感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潜伏着情感危机的时代。主题淡化、性格淡化、情节淡化,则又有情感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表现 当代文学 情感力度 情节淡化 情感力量 大作品 喜剧 危机 性格 主题
下载PDF
壮烈的悲伤:屈原诗歌的情感力度
7
作者 韦思 《怀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56-61,共6页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所传达的感情越独特,这种感情对感受者的影响就越大”。中国是诗的国度,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充分肯定了诗人自己对理想、力量、毅力和信心的自豪意识,无不充满了一种奔腾如大海、...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所传达的感情越独特,这种感情对感受者的影响就越大”。中国是诗的国度,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充分肯定了诗人自己对理想、力量、毅力和信心的自豪意识,无不充满了一种奔腾如大海、灼热若火炬的悒愤。这种感情是时代悲剧的体现,是人生悲剧的反映,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的艺术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情感力度 诗歌 《离骚》 情感符号 作品情感 愤怨 《九章》 悲剧性 《招魂》
下载PDF
论书法创作的情感力度与技巧力度
8
作者 朱以撒 《书法艺术》 1997年第5期2-5,共4页
情感是书法家创作的发酵剂和动力,书法作品的情感性是我们欣赏时所把握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唐以前的书论中,大多关注于思;而唐以后,书法家创作时必须具备的情,便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对情感的作用的呼声,电越来越高。唐韩愈为人耳熟能... 情感是书法家创作的发酵剂和动力,书法作品的情感性是我们欣赏时所把握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唐以前的书论中,大多关注于思;而唐以后,书法家创作时必须具备的情,便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对情感的作用的呼声,电越来越高。唐韩愈为人耳熟能详的一段名言就是关于情感的:"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情感 书法创作 技巧 书法家 情感力度 创作过程 书法作品 欣赏者 创作情感 行草书
下载PDF
试论文学作品的情感力度
9
作者 曹振路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文学作品 情感力度 文学情感 作品情感 作家 文学艺术 社会倾向 人物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性
下载PDF
试析《国际歌》的六种汉语译作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贝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国际歌》有六种汉语译作,这些译作翻译体现出相同、相近、相异的差别,形成这些差异的动因是多元的。
关键词 《国际歌》 汉语译作 创作背景 写作风格 情感力度
下载PDF
论刘禹锡诗歌的情感力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桂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3-85,共3页
刘禹锡诗歌的感情豪迈、深沉,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人格魅力、执着精神、智慧力量。但是,由于情感的表现内敛而有节制,讲究蕴藉含蓄,重视向诗歌深层意蕴方面开掘,刘禹锡诗歌的情感力度又不表现为因... 刘禹锡诗歌的感情豪迈、深沉,具有比较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人格魅力、执着精神、智慧力量。但是,由于情感的表现内敛而有节制,讲究蕴藉含蓄,重视向诗歌深层意蕴方面开掘,刘禹锡诗歌的情感力度又不表现为因重气势而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这种情感力度特征及其形成对他的诗风形成有较大影响,使得刘禹锡以峻朗的诗歌风格在中唐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诗歌 情感力度
下载PDF
聚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力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佳华 《高考》 2018年第17期77-77,79,共2页
聚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力度,让文本、教师、学生三者的情感力度调动整合在一起,以创设情境氛围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力度,以走向生活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力度空间,以师生共同动口、动手、动脑来落实情感力度的展现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力度
原文传递
论抒情诗中“情”与“理”的辩证运作
13
作者 丁芒 《诗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4,共3页
任何艺术,包括诗,都应是情感活动的天地,是人们审美情感主宰的领域。从认识论角度来讲,人们的艺术行为,包括写诗,细析起来,莫不有三个过程、两个阶段。三个过程是指实践过程、认识过程、审美过程。两个阶段,以进入艺术创作为分水岭,在... 任何艺术,包括诗,都应是情感活动的天地,是人们审美情感主宰的领域。从认识论角度来讲,人们的艺术行为,包括写诗,细析起来,莫不有三个过程、两个阶段。三个过程是指实践过程、认识过程、审美过程。两个阶段,以进入艺术创作为分水岭,在此前的从实践到认知、即从感情到理性的活动过程,为前阶段。虽然是从感性现象出发的,但诗人都不会就此停顿下来,而会立即进入认识过程。而一般的认识活动总是以概念为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艺术技巧 情感力度 理性升华 情感经验
原文传递
不能忘却的父爱——重读《忘掉她》和《哭亡女苏菲》
14
作者 王艳玲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4,共2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伦理纲常。因此,家庭关系中原本带有浓厚亲情的父子关系,被赋予鲜明的政治等级色彩,把父亲的权威绝对地凌驾于子女之上,从而破坏甚或隔绝了父子(父女)...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视为维系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伦理纲常。因此,家庭关系中原本带有浓厚亲情的父子关系,被赋予鲜明的政治等级色彩,把父亲的权威绝对地凌驾于子女之上,从而破坏甚或隔绝了父子(父女)之间自然的、人性的血缘关系。有别于传统父爱,闻一多的《忘掉她》和高兰的《哭亡女苏菲》共同传达出有血有肉有情的现代父爱,但两位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力度、营造的诗歌氛围以及表现形式却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爱 情感力度 诗歌氛围 表现形式
原文传递
浅谈音乐理解的新感受
15
作者 杨海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111-114,共4页
本文从欣赏者的审美角度,首先认定音乐本身是创造和发展音乐进行中流动时间的幻象,除了它本身内在的形大关系、形态关系以外,与任何其它事物毫不相干,此关系的探讨就在于音乐找不到那种具有显而易见的客观基础,只有悦耳的声音连续... 本文从欣赏者的审美角度,首先认定音乐本身是创造和发展音乐进行中流动时间的幻象,除了它本身内在的形大关系、形态关系以外,与任何其它事物毫不相干,此关系的探讨就在于音乐找不到那种具有显而易见的客观基础,只有悦耳的声音连续形成一系列和谐的音群,其中节奏是理解音乐的内在条件。其次,从人类所固有的悲欢情绪现象中,引出音乐的内容就是情感力度。不同的听众把各自不同的悲欢、经历和愿望溶入同一部乐曲,说明音乐可以用上千种不同的形式对上千个不同的听众展示它共有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奏 本质 幻觉 音乐内容 情感力度
下载PDF
情感的迷失与回归——论后新潮小说家的变化轨迹
16
作者 刘晓英 程门雪 《作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4-77,共4页
当今文坛,充斥着一些语焉不详的文字,以虚假的方式阐释着当下的生活,在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里,再难见到真情的诉说与倾心的交谈,用弗洛姆的话说:他们用做作的微笑代替了真正的笑声,用无聊的饶舌取代了坦诚无隐的交谈,用阴沉的失望取代了... 当今文坛,充斥着一些语焉不详的文字,以虚假的方式阐释着当下的生活,在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里,再难见到真情的诉说与倾心的交谈,用弗洛姆的话说:他们用做作的微笑代替了真正的笑声,用无聊的饶舌取代了坦诚无隐的交谈,用阴沉的失望取代了真正的悲恸。人性与真情的匮乏,是今日文学最大的病患。正当人们慨叹着文学日益离读者远去的时候,我们却欣喜地发现,作为先锋小说一族,其中一些作家如余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潮小说 先锋小说 情感力度 余华 小说家 作家 艺术家 作品 世界 许三观
原文传递
好诗不拒豪情──读易仁寰的政治抒情诗
17
作者 李万武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0-51,共2页
好诗不拒豪情──读易仁寰的政治抒情诗李万武在众声喧哗的诗坛,易仁寰的声音倒因为不特别而显得特别起来。这自然很容易引起人们议论的兴趣。易仁寰的不特别之处是他有“自我”却不为那种所谓的“纯自我”写诗,因此他的诗情和诗艺就... 好诗不拒豪情──读易仁寰的政治抒情诗李万武在众声喧哗的诗坛,易仁寰的声音倒因为不特别而显得特别起来。这自然很容易引起人们议论的兴趣。易仁寰的不特别之处是他有“自我”却不为那种所谓的“纯自我”写诗,因此他的诗情和诗艺就都能够属于大众,既为大众所熟悉又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抒情诗 大写的人 社会主义 纪念碑 情感力度 独特价值 当代中国 当代文坛 外观景 众声喧哗
下载PDF
与民心同构和实现“二为”——文艺活动的“动力过程”考察
18
作者 宋生贵 《齐鲁学刊》 CSSCI 1991年第4期38-43,共6页
在目前,怎样才能使文艺依照其自身的特殊规律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仍然是值得从实践到理论作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一些现存状况也常常在这样那样地证实着这一点的必要性。如,从创作实践上看,有不尽如人意之... 在目前,怎样才能使文艺依照其自身的特殊规律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仍然是值得从实践到理论作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问题。一些现存状况也常常在这样那样地证实着这一点的必要性。如,从创作实践上看,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从理论认识上看,尚存在简单的指令条文式的理解。本文是依据文艺活动的“动态系统”规律作现实性考察的一点初浅的理解,试图在途径和方法的意义上,提出文艺实现“二为”的一点见解,即“与民心同构”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创作实践 精神世界 审美观念 表现方法 文艺作品 情感力度 审美习惯 现实生活 期待视界
下载PDF
李、杜乐府诗中的“君不见”
19
作者 陆精康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05年第20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句式 乐府诗 语气 七言诗 李白 杜甫 诗歌 情感力度 节奏美 情形
下载PDF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
20
作者 全京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5,共2页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全京昔人有言:“百物之中,莫灵贵于人,然莫愁苦于人”。人是万物之灵,至尊至贵;人生却如苦海泛舟,无边无岸。这种愁苦与灵贵的二重性,往往同时共存于人的身上,将人生推向忧喜参...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全京昔人有言:“百物之中,莫灵贵于人,然莫愁苦于人”。人是万物之灵,至尊至贵;人生却如苦海泛舟,无边无岸。这种愁苦与灵贵的二重性,往往同时共存于人的身上,将人生推向忧喜参半,举步维艰的境地。旧时江湖艺人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漂 魏明伦 剧院 意象化手法 世相 川剧 艺术创造 悲喜交融 吏治腐败 情感力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