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怼”的来源、语义及方言词语网络流变规律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绪明 陈晓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怼”本方言词,因其语义丰富、用法灵活、来源方言广泛,在网络媒体推动下于2017年成为网络流行语。“怼”的流行既折射出人们追新求异、调侃减压、追求个性的独特社会文化心理;也彰显出词语从方言到网络流行语演变的偶然性、时效性和... “怼”本方言词,因其语义丰富、用法灵活、来源方言广泛,在网络媒体推动下于2017年成为网络流行语。“怼”的流行既折射出人们追新求异、调侃减压、追求个性的独特社会文化心理;也彰显出词语从方言到网络流行语演变的偶然性、时效性和语义选择性等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来源 语义 社会文化心理 方言词演变规律
下载PDF
“怼”:旧语新说 被引量:9
2
作者 杜思宇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31-34,共4页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并且由于人们交际的需要不断被选择而发生变化。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易发生变化的一部分,最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怼"作为一个具有古语词性质的方言词进入普通话系统后,削减了贬...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并且由于人们交际的需要不断被选择而发生变化。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易发生变化的一部分,最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怼"作为一个具有古语词性质的方言词进入普通话系统后,削减了贬义和负面情绪,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达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旧语"怼"的新说适应了人们表情达意的需求,弥补了普通话系统的欠缺,为广大社会群体尤其是年轻人广泛使用,这一较为生僻的词再一次焕发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热词 旧词新意
下载PDF
新兴热词“怼”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明辉 王聪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96-101,共6页
近日,新兴高频用语"怼"随着媒体和综艺的传播从网络语言泛化到大众日常口语中,"怼"为动词,其常用义为动作领域的"撞"或语言领域的"顶撞"。"怼"不仅具有动词的一般用法,而且一经产生... 近日,新兴高频用语"怼"随着媒体和综艺的传播从网络语言泛化到大众日常口语中,"怼"为动词,其常用义为动作领域的"撞"或语言领域的"顶撞"。"怼"不仅具有动词的一般用法,而且一经产生就形成了一系列的词语,如"互怼""狂怼""怼神"和"怼王"。但是,近日兴起的这个"怼"既不是新造词,也不是上古汉语《说文解字》中收录的"怼",其词义也不是由上古汉语"怼"的词义发展演变而来。"怼"的本字另有其字,据考证,其本字为源自宋代《集韵》中的"■","怼"只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假借
下载PDF
万能的网络神词——“怼” 被引量:4
4
作者 宋晓岩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近日,"怼"成为流行热词,它使用范围广,可用在多种语境中,含义丰富,堪称"万能动词"。"怼"古已有之,并非生造词。并且,作为口语词,多年来它同时存在于多种现代汉语方言之中,用法也非常相似。目前,"怼&... 近日,"怼"成为流行热词,它使用范围广,可用在多种语境中,含义丰富,堪称"万能动词"。"怼"古已有之,并非生造词。并且,作为口语词,多年来它同时存在于多种现代汉语方言之中,用法也非常相似。目前,"怼"在网络上使用频率极高,作为流行热词,"怼"的意义、用法、来源和流行原因都值得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 万能动词
下载PDF
网络热词“怼”实为“■” 被引量:6
5
作者 霍壮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7期73-74,共2页
"怼"目前在网络上异常火热,本文认为这一"怼"字实为方言词"■"的误写,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讨论。
关键词 网络热词 “(扌享)”
下载PDF
浅析“怼”的来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薇薇 《三江高教》 2017年第4期43-47,共5页
近年来,'怼'字迅速蹿红,人们在大大小小的自媒体平台上几乎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怼'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碰撞,来源于方言词'■';二是表示某个人或者团体对于某件事情或者某种言论的回击,往... 近年来,'怼'字迅速蹿红,人们在大大小小的自媒体平台上几乎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怼'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碰撞,来源于方言词'■';二是表示某个人或者团体对于某件事情或者某种言论的回击,往往带有一种愤怒、不满的色彩,来源于古汉语词语'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用语 来源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词典》当收“扌享”
7
作者 周晓燕 《语文学刊》 202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突出的口语性特征导致“?”在书面文献中出现较少,但其动作义使用可以追溯到汉代,随后产生的言说义,普遍保留在多地方言口语中。网络流行的“怼”使用了其本尊“?”的音义。通用工具书未收录表示动作兼言说的“?”,致使字词脱离,是“怼... 突出的口语性特征导致“?”在书面文献中出现较少,但其动作义使用可以追溯到汉代,随后产生的言说义,普遍保留在多地方言口语中。网络流行的“怼”使用了其本尊“?”的音义。通用工具书未收录表示动作兼言说的“?”,致使字词脱离,是“怼”频频被误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具备普遍性、需要性、明确性、系统性原则,建议《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发挥通用辞书确认正体、排除误字、引导规范的重要作用,使(书面)字(口语)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词依据 流行词 方言词 “扌享”
下载PDF
从网络新词“怼”看方源词的扩大化
8
作者 钱添艳 尹群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10-116,共7页
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寻找网络新词“怼”的来源,几乎找不到与之具有紧密联系的词。但在方言中,方言词“[扌享]”的意义和语音形式与“怼”十分相似,且具有广泛的使用基础,因此可以推测网络新词“怼”来源于方言词“[扌享]”,并且由... 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寻找网络新词“怼”的来源,几乎找不到与之具有紧密联系的词。但在方言中,方言词“[扌享]”的意义和语音形式与“怼”十分相似,且具有广泛的使用基础,因此可以推测网络新词“怼”来源于方言词“[扌享]”,并且由于“怼”有加入共同语的趋势,可以将其视作方源词。而与一般的方源词相比,“怼”的词义发生了较大变化,其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更加丰富,色彩意义也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以网络为媒介的方源词通过发展词义实现了扩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扌享] 方源词
下载PDF
旧词不“旧”——说“怼” 被引量:2
9
作者 辛月 《大观(论坛)》 2018年第9期103-104,共2页
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人类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最容易发生变化的一个要素,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怼'作为一个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古语词,近两年由... 语言是社会交际和人类思维必不可少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词汇作为语言三要素中最容易发生变化的一个要素,能够最大程度地反映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需求。'怼'作为一个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古语词,近两年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等原因,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成为了年轻群体传播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也使这个旧词在新的环境下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语词 新词新语 网络传播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网络流行语“怼”的语义演变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连昭慧 周洋 《汉字文化》 2020年第18期9-11,共3页
“怼”字语义丰富、用法灵活,本文通过“怼”的历时语料和共时语料,分析“怼”的古语词、方言词、网络流行语的语义变化;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怼”的引申义及其隐喻机制,解析“怼”的语义演变规律,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怼”的用法。
关键词 语料库 语义变化 隐喻
原文传递
关于“怼”的流行成因再讨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峥 《新乡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43-46,共4页
近几年,“怼”的流行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研究者在分析“怼”流行的成因时大都浅尝辄止。虽有人提出“怼”的本字应为“[扌享]”,但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使用者心理和“网络”这一重要语境的角度来... 近几年,“怼”的流行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研究者在分析“怼”流行的成因时大都浅尝辄止。虽有人提出“怼”的本字应为“[扌享]”,但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分析使用者心理和“网络”这一重要语境的角度来探讨“怼”的流行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流行成因
下载PDF
疯狂的星期二
12
作者 盛佳玮 刘兴华(指导)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 2023年第1期14-15,共2页
“唉,明天就是星期三了,没想到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还没下水,乔治就开启了“话痨模式”。“反正你训练都不用力,你叹什么气啊?而且,你好像从上周三练完就开始担心这周三了吧?”我说。“好像也是。”乔治;有点儿不好意思。自从上次被... “唉,明天就是星期三了,没想到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还没下水,乔治就开启了“话痨模式”。“反正你训练都不用力,你叹什么气啊?而且,你好像从上周三练完就开始担心这周三了吧?”我说。“好像也是。”乔治;有点儿不好意思。自从上次被我“怼”了之后,他就很少在我面前念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好意思 有点儿
原文传递
震惊!小博作者圈里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
13
作者 广丽姐 仔仔 《中学生博览》 2020年第22期28-29,共2页
现在是八一建军节的前夕,这说明什么呢--我又要熬大夜了,本来我以为2个小时前就可以整理起来,但无意间瞥了眼围姐的群,居然一整天都没人发红包,而且还差点怼起来!
关键词 圈里 大夜
原文传递
“怼”流行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14
作者 杨越 《现代语言学》 2022年第8期1725-1730,共6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交流已成为人类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网络语言的流行与运用也给现代汉语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怼”字作为2017年热门网络流行语而进入大众视野,迅速流行。它的出现及应用具有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因...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交流已成为人类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网络语言的流行与运用也给现代汉语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怼”字作为2017年热门网络流行语而进入大众视野,迅速流行。它的出现及应用具有重要的语言研究价值。因此,以“怼”字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定的例子分析该字的本字、构词形式、语法、语义以及流行起因,探究与“怼”相关的流行词汇及迅速流行背后所包含的语言学规律。想要研究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必须利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研究网络用语会引领语言系统发展出何种新的倾向,当前网络热词和常用词汇的之间的异同,进而阐释语义演变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社会心理以及现代网络交际之间的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词 语义演变 隐喻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乔斌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8期82-8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以我院98例延迟愈合的骨折患者为对象实施研究方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至对照、试验两组,对照组接受复位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行回顾性调查法,以我院98例延迟愈合的骨折患者为对象实施研究方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至对照、试验两组,对照组接受复位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术后服用中药汤剂,对比记录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4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6%,39/49);②试验组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第16周总有效率分别为40.8%、75.6%、95.9%、100%,明显高于对照在同一时间段的数值(20.4%、40.8%、69.4%、79.6%);③随访一年,试验组愈合率为100%(49/49),平均愈合时长为(59.8±11.0)d;对照组愈合率为89.8%(44/49),平均愈合时长为(110.3±12.1)d。三种结果两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缩短术后愈合时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折 延迟 安全性
下载PDF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怼”文化热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婕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5-47,共3页
在"蹿红"网络的"怼"文化下,"怼"文化热词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成为人们在网络上唇枪舌剑的"必用武器"。本文以网络"怼"文化热词为例,总结热词来源并进行分类,以"毒舌"&... 在"蹿红"网络的"怼"文化下,"怼"文化热词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成为人们在网络上唇枪舌剑的"必用武器"。本文以网络"怼"文化热词为例,总结热词来源并进行分类,以"毒舌""围攻""拉黑"为关键词在中国日报(China Daily)站内搜索怼文化热词,依据认知语言学的转喻、隐喻认知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和阐释这些热词的形成和衍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热词 隐喻 转喻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网络互怼的不礼貌策略及身份建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丽梅 邵馨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33-41,共9页
“互怼”是交际者运用不同的话语形式和策略来冒犯对方,引起对方心理或情感上的不适的话语实践。本文基于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抖音评论中的121例互怼语料为研究对象,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对网络互怼话语策略及身份建构展开分析... “互怼”是交际者运用不同的话语形式和策略来冒犯对方,引起对方心理或情感上的不适的话语实践。本文基于Culpeper的不礼貌模式,以抖音评论中的121例互怼语料为研究对象,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对网络互怼话语策略及身份建构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互怼中的交际者在直接不礼貌策略、消极不礼貌策略、积极不礼貌策略和间接不礼貌策略下,主要使用言语攻击、嘲笑、将对方与负面因素相关联、辩驳、夸张和反讽这6种子策略,建构了自己作为事件评价者、知识传播者、热心建议者和忠实维护者的身份。本文探究了网络互怼话语策略与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为人际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礼貌模式 不礼貌策略 身份建构
下载PDF
媒介融合背景下《主播说联播》的传播创新借鉴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雯捷 《传播力研究》 2019年第32期93-94,共2页
随着传播生态发生的深刻变革,"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传播时代,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路径和节目样态,同时对新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样式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央视的变革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也有很好的... 随着传播生态发生的深刻变革,"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传播时代,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路径和节目样态,同时对新时代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样式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央视的变革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也有很好的参照意义,本文将结合传播学五要素对《主播说联播》的创新之处进行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化 短视频 舆论场融合
下载PDF
话语狂欢与自我构建:微信“互怼”群中的对抗性话语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瑞 席志武 刘银银 《新媒体与社会》 2019年第1期246-261,共16页
微信互怼群在2018年6月火爆网络,成为“现象级”热点。它们围绕着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性格特点、个性喜好、生活方式等诸多差异,展开激烈互骂,互骂方式涉及短视频、语音、图片、表情包等。互怼群中生产的“对抗性”话语,既源自青年亚文... 微信互怼群在2018年6月火爆网络,成为“现象级”热点。它们围绕着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性格特点、个性喜好、生活方式等诸多差异,展开激烈互骂,互骂方式涉及短视频、语音、图片、表情包等。互怼群中生产的“对抗性”话语,既源自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一种内部对抗,同时也是青年群体“跳出主流”对主流文化所做的“仪式抵抗”,其意义和目的都在于话语狂欢和自我形象构建。微信“互怼”现象体现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网络文化危机。要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必须通过制度监管、内涵建设、价值倡导等方式,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互 对抗性话语 话语狂欢 自我构建
下载PDF
Mock Impoliteness and Co-Construction of Hudui Rituals i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Linsen ZHAO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20年第1期45-63,126,共20页
This paper examines an under-researched phenomenon of mock impoliteness i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namely,the practice of hudui(lit.reciprocal jocular abuse)as a solidarity enhancing device among acquaintances.Draw... This paper examines an under-researched phenomenon of mock impoliteness i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namely,the practice of hudui(lit.reciprocal jocular abuse)as a solidarity enhancing device among acquaintances.Drawing on data from Qzone interaction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this study focuses on ritual features,sequential patterns and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hudui through the lens of Kádár’s(2013,2017)interpersonal ritual theory.The results show that hudui is co-constructed by the online participants with the symmetric pattern of mutual abuse,which distinguishes it from previous studies of jocular abuse(i.e.,the asymmetric pattern of abuser–recipient).They also reveal that hudui accomplishes various kinds of relational work,including fostering intimacy,enhancing mutual affection-based face and creating amus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k impoliteness hudui rituals CO-CONSTRUCTION Chinese online intera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