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被引量:8890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刘鸣 蒲传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6-257,共12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3%-5.2%0,3个月时病死率9%~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近年研究显示我国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个月时病死率约为3.3%-5.2%0,3个月时病死率9%~9.6%,死亡/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1.4%~15.4%,死亡/残疾率33.4%~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治指南 急性脑梗死患者 中国 年病死率 卒中类型 残疾率 急性期
原文传递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 被引量:316
2
作者 张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6期55-76,共22页
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前言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 失语症 急性期 急性脑血管 构音障碍 语言不能 强制性运动疗法 三级康复治疗 减重步行训练 咽下障碍 吞咽障碍 卒中单元 关节活动度训练 肩手综合征 治疗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 被引量:308
3
作者 伍沪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为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的诊疗行为,以切实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各专科分会从2002年1月起着手编写“临床诊疗指南”。为适用于我国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医院医师水平的需要,中... 为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医师的诊疗行为,以切实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卫生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领导下,各专科分会从2002年1月起着手编写“临床诊疗指南”。为适用于我国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医院医师水平的需要,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了风湿病学专家编写了22种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诊治指南。各位专家在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心血,以严肃认真、严谨求精的态度完成了“指南”的编写。“指南”既代表了当前国际上的诊治水平,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具有实用性。历时1年余,几经易稿,终于完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陆续将“指南”以“草案”刊出,以进一步征集广大医师的意见。有任何建议及意见可与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唐福林联系。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邮编:100730,Email:Tangfl@csc.pumch.ac.cn,传真:010-652965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风 诊断 治疗 急性期 间歇 慢性 肾脏病变
原文传递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93
4
作者 高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41-3648,共8页
全球疾病负担2013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脑卒中死亡例数占全球75%;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且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血压性... 全球疾病负担2013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脑卒中死亡例数占全球75%;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报告指出,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且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脑微循环,还能促进血肿吸收,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但由于缺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支持未能被广泛应用,为此,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历时2年,制定了《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旨在推广操作性、实用性强,易被中西医临床接受的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中西医结合 急性期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踝背伸和跖屈肌群的最大等长收缩: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与同龄健康老人表面肌电图对照研究 被引量:87
5
作者 燕铁斌 Hui-Chan WYC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 目的 比较健康老人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的收缩功能 ,为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组对象参加研究 ,对照组为 11位健康老人 ,年龄 62 .3± 5 .7岁 ;脑卒中组为12位初发患者 ,年龄 66.6± 8.3岁。测试时下肢固定在支架上 ,压力传感器放在足底 ,肌电图的表面电极放在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体表上 ,记录踝背伸或踝跖屈时最大等长收缩、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活动 ,并计算力矩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健康老人左、右侧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脑卒中组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协方差分析 (年龄作为协变量 )发现 ,脑卒中组的患侧与对照组比较 ,踝背伸和踝跖屈力矩、积分肌电图以及协同收缩率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脑卒中组健侧与对照组的踝背伸协同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踝背伸和踝跖屈肌群收缩功能明显降低 ,增强这些肌群的收缩功能 ,特别是增强主动肌的收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性期 老年人 表面肌电图 最大等长收缩 踝背伸肌群 踝跖屈肌群
原文传递
支原体肺炎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_H1、T_H2细胞状况 被引量:82
6
作者 侯安存 卢炎 +3 位作者 沙莉 刘力戈 沈静 徐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52-656,共5页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改变 ,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3 5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和...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的改变 ,为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FACS)检测了3 5例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和B细胞 ,同时通过检测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4(IL 4)的CD+ 4细胞方法 ,测出相应TH1、TH2细胞的百分比 ,并与2 8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对 3 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 3 0例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精制结核菌素 (PPD)皮肤试验。全部患儿均系在我院住院的患儿 ,男 15例 ,女 2 0例 ,年龄 3~ 13岁 ,平均 9岁。对照组男 14例 ,女 14例 ,年龄 3~ 12岁 ,平均 7岁。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 3 、CD+ 4T细胞百分率为 68 0 0± 6 66及 3 7 86± 5 84,较对照组 63 71± 7 92及 3 4 54± 6 2 3高 ,(P <0 0 5) ;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为 14 13± 8 46,对照组为 2 0 77± 6 89,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NK细胞及TH1/TH2比值在患儿组降低 (P分别为 <0 0 1和 <0 0 5)。两组间CD8、TH2、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3 0例患儿之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 ,IgG全部正常 ;IgA升高 7例 ;IgM升高 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小儿 T淋巴细胞亚群 TH1细胞 TH2细胞 免疫治疗 急性期
原文传递
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8
7
作者 江思德 唐明山 +2 位作者 肖静 潘成德 邹耀兵 《医学综述》 2016年第8期1513-1515,共3页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高发病率的疾病之一。脑梗死急性期是治疗的重点和关键,也是临床研究工作者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有所创新,但总体突破不大。该文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方法进行有序的整理和分类,对"时...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高发病率的疾病之一。脑梗死急性期是治疗的重点和关键,也是临床研究工作者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有所创新,但总体突破不大。该文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方法进行有序的整理和分类,对"时间窗"内溶栓、分类抗栓、神经保护剂、外科手术和其他疗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近年的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王建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356例脑出血、33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急性期6个基本证候的7次追踪调查,研究其证候的发生概率、得分均值、组合形态、组合形式及转移概率。结果证候的发生概率和得分均值是动态...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356例脑出血、33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急性期6个基本证候的7次追踪调查,研究其证候的发生概率、得分均值、组合形态、组合形式及转移概率。结果证候的发生概率和得分均值是动态变化的,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证候的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各时间序列3个证候以上同时存在的复杂组合形式,脑出血显著高于脑梗塞;求得两种中风病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转移概率。结论探讨急性期证候的动态演变规律,为深入认识脑出血、脑梗塞的病因病机,预测疾病和证候的演变趋势,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梗塞 急性期 证候 演变规律 中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0
9
作者 李莹 张中一 +5 位作者 陈跃来 宗蕾 李瞡 陶颖 曾亮 侯文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 急性期 针刺疗法 巨刺法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 被引量:78
10
作者 杨锦媚 潘惠珍 +1 位作者 李桂萍 莫艳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现状 急性期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改变 被引量:75
11
作者 李太生 邱志峰 +14 位作者 韩扬 张宏伟 王仲 刘正印 范宏伟 吕玮 于莺 王焕玲 张惠媛 谢静 周宝桐 马小军 倪安平 王爱霞 邓国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T淋巴细胞改变特点 ,探讨其发病机制 ,提高对SARS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本院急诊留观的 30例确诊为SARS患者和 5 6名健康献血员的抗凝血 ,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对其中 2例恢复后的SARS病人复查CD4+ 和CD8+ 的T淋巴细胞亚群 ,并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 (CMV)和EB病毒 (EBV)感染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SARS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 (简称“T4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 (简称“T8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 (2 84± 187个 /mm3 和 2 88± 16 7个 /mm3 ) ,所有SARS患者的T4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 (最低仅4 9个 /mm3 ) ,恢复期 2例SARS病人的T4和T8细胞恢复正常 ;与HIV、CMV、EBV感染者相比 ,SARS患者的T4细胞和T8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而T8细胞数量的减少则更为严重 ;与正常人相比 ,HIV感染者T4细胞数量也均显著减少 ,但HIV、CMV、EBV感染者的T8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结论 SARS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 ,但可逆转 ;T4和T8细胞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SARS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发病机制 诊断 病因 发病机制 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原文传递
羊膜移植重建急性期严重烧伤眼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2
12
作者 周世有 陈家祺 +2 位作者 刘祖国 黄挺 陈龙山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 探讨羊膜重建急性烧伤期眼表面的可行性 ,比较新鲜和保存羊膜的疗效差异 ,评价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全角膜Ⅲ度以上烧伤且全周角膜缘坏死的临床连续病例分别接受羊膜移植 (19例 2 0只眼 )或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2 2例 2 4只... 目的 探讨羊膜重建急性烧伤期眼表面的可行性 ,比较新鲜和保存羊膜的疗效差异 ,评价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全角膜Ⅲ度以上烧伤且全周角膜缘坏死的临床连续病例分别接受羊膜移植 (19例 2 0只眼 )或全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2 2例 2 4只眼 )。 19例羊膜移植患者中 8例 8只眼接受新鲜羊膜移植 ,11例 12只眼接受保存羊膜移植。患者术后随访 12~ 2 6个月 ,平均 (15± 2 )个月。结果 羊膜移植后眼表迅速稳定。新鲜羊膜移植者眼表面迅即并维持上皮化。保存羊膜移植者第 2或3周才完成上皮化 ,且 12只眼中有 3只眼不能完全上皮化 ,最后由于持续性上皮缺损而发生羊膜融解 ,其后接受了板层角膜移植。眼表上皮化的术眼随着时间的延长新生血管开始沿着羊膜从角膜周边长入 ,羊膜被逐渐吸收。新生血管多为表浅性。新鲜羊膜多数 (7/ 8)在术后 2~ 8(4 .3± 0 8)个月、保存羊膜多数 (10 / 12 )在术后 1~ 3(2 .0± 0 .3)个月基本被吸收或融解 (t=4 .2 2 ,P <0 0 1)。羊膜移植重建的结膜眼表均获成功 ,仅 1例发生影响眼球运动的中度睑球粘连。板层角膜移植组 2 2例 (2 4只眼 )均保全眼球 ,但在术后大多发生角膜植片上皮反复脱落 ,最终植片新生血管化 ,其中 4只眼由于角膜植片融解而接受植片更换 ,7只眼因植片上皮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眼表重建 急性期 严重眼烧伤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王岚峰 吴双 +3 位作者 关秀茹 张蕾 沈景霞 薛凤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血样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 110例AMI患者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 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血浆BNP浓...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血样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 110例AMI患者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 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P 心血管事件 血浆 AMI 急性期 患者 预后 血样
原文传递
重型脑外伤急性期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71
14
作者 张赛 杨树源 王明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4,共2页
重型脑外伤急性期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张赛杨树源王明路我们对51例重型脑外伤(SHI)患者急性期的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血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 重型脑外伤急性期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张赛杨树源王明路我们对51例重型脑外伤(SHI)患者急性期的动脉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肺内动静脉分流量(Qs/Qt),血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急性期 低氧血症 预后
原文传递
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3
15
作者 赵晶媛 黄光彪 +4 位作者 顾小静 艾小青 杨淑珍 华婷婷 吕路线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790-2794,共5页
目的:考察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培酮组(40例)、奥氮平组(40例)、阿立哌唑组(39例)和齐拉西酮组(40例),每组患者按常规用法用量给予对应... 目的:考察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培酮组(40例)、奥氮平组(40例)、阿立哌唑组(39例)和齐拉西酮组(40例),每组患者按常规用法用量给予对应的药物,进行为期6周的临床研究。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对各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评定;同时进行血糖、血脂、泌乳素等代谢和生物学指标检测;并采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静坐不能评定量表、精神性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共计137例患者完成研究。利培酮组和奥氮平组对精神症状的控制,尤其是对阳性症状的控制起效快于阿立哌唑组和齐拉西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氮平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和腹围增加数明显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也明显增高,与齐拉西酮组和阿立哌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阿立哌唑组患者的泌乳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数为轻度或中度,对症处理后大多可缓解。结论: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精神症状的控制疗效相当,其中利培酮、奥氮平控制阳性症状的起效时间较早,与糖脂代谢和泌乳素有关的不良反应也出现较多;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患者的耐受性较好。用药时应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急性期 利培酮 奥氮平 阿立哌唑 齐拉西酮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4
16
作者 <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研究组 《中国中医急症》 199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 应用证候量化诊断的方法,对733例经CT或MRT确诊的中风病始发态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7次追踪调查.结果显示:(1)证候的得分均值、发生概率、组合形式、组合形态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受到病变性质的影响;(2)求得了不同时间序列6个基本证候的逐阶转移概率和高阶转移概率.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中风病急性期病因病机,判断病势转归,指导辨证治疗,防止向恶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急性期 演变规律 病理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的活血化瘀治疗研究概况 被引量:63
17
作者 王合森 赵习德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694-696,共3页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文献报告,脑出血的病死率在30~70%之间。近来关于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侧重对近期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 脑出血是老年人的多发病。该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文献报告,脑出血的病死率在30~70%之间。近来关于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侧重对近期脑出血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进展归纳如下。辨证治疗近来湖南中医学院陆志强发现,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明显下降,而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则增加,并由此作为出血性中风瘀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贵阳医学院董佑忠表示了相反意见: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明显下降,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中山医科大学钱采韵认为,脑出血与脑血栓患者的血浆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急性期 活血化瘀
原文传递
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6
18
作者 贾莹梅 高杨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147-1149,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方式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周围性面瘫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防风汤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74.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第6周观察组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效果比单纯西药治疗方式疗效更加显著,可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治疗时间,有效缓解症状及体征,是临床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面神经功能 中医症状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5
19
作者 邬刚 李建辉 +2 位作者 战丽萍 马鹏程 安明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14d。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测量缺血区脑血流灌注参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TT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后观察组MoCA量表各亚项评分和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rCBV、rCBF增加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增加值呈正相关关系(r=0.474,P=-0.013;r=0.282,P=0.027),rMTT、rTTP降低值与MoCA量表总评分增加值呈负相关关系(r=0.294,P=-0.021;r=-0.382,P=0.019)。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提高伴有认知障碍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缺血区脑血流灌注水平并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脑梗死 急性期 认知障碍 脑血流灌注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氧分压和脑温的影响 被引量:58
20
作者 只达石 张赛 +11 位作者 林欣 陈荷红 肖绪林 苏晨方 尚彦国 牛玉德 刘敬业 张楷文 毛瑞 曹海华 杨谨涛 马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和脑温 (BT)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PbtO2 和BT变化的影响。方法 重型脑损伤病人 18例 ,在伤后 1~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 (RT)控制在 31 5℃~ 34 9℃ ,持续 1~ 7天 ,平均 ...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急性期脑组织氧分压 (PbtO2 )和脑温 (BT)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PbtO2 和BT变化的影响。方法 重型脑损伤病人 18例 ,在伤后 1~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 (RT)控制在 31 5℃~ 34 9℃ ,持续 1~ 7天 ,平均 5 7 7± 2 8 4小时。同时监测病人的PbtO2 和BT等指标。PbtO2 和BT监测使用LICOX Ⅱ型 (德国 )PbtO2 和BT代谢仪 ,分别用PbtO2 和BT探头置于无明显损伤的额叶白质内 (硬膜下 2 7~ 36mm深处 ) ,持续监测 1~ 5天 ,平均 5 4 8± 2 7 0小时。伤后 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预后。结果 本组 18例病人脑损伤后 2 4小时内PbtO2 值 (9 6± 6 8mmHg)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水平 (16~ 40mmHg)。亚低温治疗 2 4小时后PbtO2 显著提高到 2 8 7± 8 8mmHg ,伤后第 3天时仍稳定在正常值范围内。重型脑损伤急性期BT高于RT ,亚低温治疗使BT与RT差距增大。过度换气 (PaCO2 =2 5mmHg左右 )可降低脑损伤后的高颅压 ,但同时导致PbtO2 明显下降。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应用PbtO2 和BT直接监测技术 ,安全可靠 ,对于判定病情以及指导亚低温和过度换气等治疗措施 ,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急性期 脑氧分压 脑温 亚低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