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78篇文章
< 1 2 2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体外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87
1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9,共8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对救治的时效性要求高,总体预后不佳。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CPR)是心脏骤停治疗的基本手段。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专家 体外 成人 心脏 时效性
原文传递
窒息法致大鼠心脏骤停模型复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9
2
作者 陈寿权 李章平 +4 位作者 王姗姗 黄唯佳 程俊彦 王万铁 王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814-817,共4页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效果,并探讨窒息时间及CPR时间对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6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A)模型。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2组,窒息7min组(n=15),窒息9min组(n=15)...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效果,并探讨窒息时间及CPR时间对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和6h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停搏(A)模型。30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2组,窒息7min组(n=15),窒息9min组(n=15)。观察大鼠窒息及心肺复苏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心率(HR)和动脉血pH值的变化,比较各组的ROSC率和6h生存率。结果窒息7min组ROSC率和6h存活率与窒息9mi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PR时间<5min者6h生存率显著高于CPR时间>5min者(P<0.05);存活时间大于6h者CPR时间与存活时间小于6h者CPR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该复苏模型制作简单,重复性好,可观察多个指标,能满足心肺复苏实验研究的需要;窒息时间选择应控制在7~9min以内;CPR时间是预测CPR成功率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窒息法 大鼠 心脏 动物模型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6
3
作者 王小刚 高丁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4期39-41,共3页
目的总结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方法,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心肺复苏流程,按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探讨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结果 50... 目的总结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方法,分析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心肺复苏流程,按心肺复苏(CPR)成功与否分为复苏成功组和复苏失败组,探讨与复苏成功相关的影响。结果 505例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41例复苏成功(8.12%),464例复苏失败(91.88%),年龄、基础疾病、复苏前心律类型、群众性的CPR、CPR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是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应通过完善急救网络、普及急救常识、完善院前急救流程和规范化救治措施及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才能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院前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脏骤停生存链实施现状及预后因素研究 被引量:60
4
作者 郑康 马青变 +2 位作者 王国兴 郑亚安 高炜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复苏中“生存链”的实施现状,比较实践与指南的差距,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抢救病例中发生心脏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成年患者进行分析,比较院内... 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复苏中“生存链”的实施现状,比较实践与指南的差距,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抢救病例中发生心脏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成年患者进行分析,比较院内和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和差异,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14例,男性69.8%,年龄(61.7±18.0)岁。院内组224例,院外组190例。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中心源性疾病占30%。所有患者中27.5%恢复自主循环,8.2%存活出院,3.1%脑功能分级为1-2级。院内组心脏骤停至医务人员接触时间小于5min的比例(99.1% vs.10.5%,P〈0.01)、目击者胸外按压的比例(100%vs.15.3%,P〈0.01)、心脏骤停后5min内开始胸外按压的比例(98.7%vs.11.1%,P〈0.01)和出现可除颤心律后5min内实施电复律的比例(87.5% vs. 12.5%,P〈0.01)均高于院外组;两组肾上腺素的使用率和剂量、持续昏迷患者目标温度管理的实施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内组自主循环恢复比例(37.1%vs.16.3%,P〈0.01)、存活出院比例(31.0%vs.22.6%,P=0.002)和脑功能分级1-2级的比例(48.1%%0.0%,P=0.029)均高于院外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脏骤停地点为院内和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是自主循环恢复和存活出院的有利因素。男性和年龄〉65岁是自主循环恢复的不利因素。结论院外组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晚、目击者胸外按压比例低、开始胸外按压和首次电复律时间晚、自主循环恢复后昏迷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实施比例极低是目前“生存链”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切实落实“生存链”的实施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肺复苏 生存链 现状调查 自主循环恢复 生存率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1
5
作者 张军根 王红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由急救机构实施院前急救客观上存在一定应急反应时间,国内平均10min左右,西方国家大部分为7.8min。对于心脏骤停等急病者,要得到较高生存、康复可能,必然要求旁观者(或称之公众、第一目击者)先行救治,以弥补反应时间导致的救治... 由急救机构实施院前急救客观上存在一定应急反应时间,国内平均10min左右,西方国家大部分为7.8min。对于心脏骤停等急病者,要得到较高生存、康复可能,必然要求旁观者(或称之公众、第一目击者)先行救治,以弥补反应时间导致的救治间隙。而对于一个非专业急救人员要获得急救技能,必须接受学习与培训。为此,王一镗教授在1987年就提出,应在特殊人群中率先普及心肺复苏和“四大技术”等急救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技能 公众 应急反应时间 院前急救 急救机构 西方国家 心脏 急救人员
原文传递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6
作者 吴颖 张励庭 +3 位作者 冯力 黄炫生 耿学斌 李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6,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OM)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7-01期间于我院植入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37例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75.7%)。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17)和死亡组(n=20),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37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存活率45.9%(17/37)。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的罪犯血管以右冠脉比例最高(52.94%),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最高(60.00%)。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患者的传统心肺复苏时间[(54.6±25.7)min vs(31.4±5.2)min]、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93.6±60.5)h vs(47.5±19.5)h]较短,心肺监护病房住院时间较长[16.0(8.7,32.6)d vs 4.0(2.0,12.0)d];植入ECMO 24 h、48 h后,存活组的平均动脉压[(89.6±21.9)mm Hg、(87.9±19.4)mm Hg,1 mm Hg=0.133k Pa]显著高于死亡组[(71.8±19.3)mm Hg、(63.7±1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前降支(OR=0.723,95%CI:0.516~0.947)、病变血管支数(OR=1.638,95%CI:1.107~1.729)、更长的心肺复苏时间(OR=0.712,95%CI:0.436~0.973)和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植入时间(OR=0.698,95%CI:0.411~0.859)可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而植入ECMO复苏后48 h的较高的平均动脉压(OR=0.672,95%CI:0.326~0.693)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P均<0.05)。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AMI后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高,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肌梗死 心脏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个体化心肺复苏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立祥 沈洪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895-896,共2页
自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颁布以来,各地呈现出学指南用指南的喜人景象。时逢学习指南热烈的今天,人们似乎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国际复苏指南是一个原则性指导纲要,具体执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不... 自2000年国际复苏指南颁布以来,各地呈现出学指南用指南的喜人景象。时逢学习指南热烈的今天,人们似乎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国际复苏指南是一个原则性指导纲要,具体执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不同人群等诸多差异,并结合心脏骤停时的多重因素而加以灵活运用。怎样针对不同个体在不同境遇下所出现的心脏呼吸骤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进行个体化CPR程序、方法及终止时限,藉以提高CPR的抢救成功率,是摆在急救医学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个体 心脏呼吸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学工作者 CPR 指南
原文传递
格林-巴利综合征247例临床治疗与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群 范佳 +2 位作者 江汉秋 齐中华 李贯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94年~2 0 0 3年我院收治的2 4 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轻型5 4例患者治愈率4 8.2 % ,中型6 0例治愈率31.7% ;甲强龙... 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成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994年~2 0 0 3年我院收治的2 4 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地塞米松常规治疗轻型5 4例患者治愈率4 8.2 % ,中型6 0例治愈率31.7% ;甲强龙冲击治疗轻型治愈率6 2 .5 % ,中型治愈率2 8.6 % ;丙种球蛋白治疗中型治愈率5 0 % ,重型治愈率36 %。9例患者死于心脏骤停。结论 激素对轻、中型治疗有一定效果,丙种球蛋白尤其适合重型GBS的治疗。GBS预后较好,心脏骤停是不容忽视的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巴利综合征 预后 临床治疗 丙种球蛋白治疗 心脏 治愈率 回顾性分析 2003年 1994年 GBS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常规治疗 地塞米松 冲击治疗 死亡原因 中型 患者 甲强龙 轻型 重型
下载PDF
心脏骤停病人急诊心肺复苏术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9
作者 贾耀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0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急诊病人行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的6 2例病人病例资料,分为成功组(25例)与失败组(37例),比较不同因素对CPR的影响,将可能影响CPR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急诊病人行心肺复苏术(CPR)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急诊行心肺复苏术的6 2例病人病例资料,分为成功组(25例)与失败组(37例),比较不同因素对CPR的影响,将可能影响CPR的相关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成功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短于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源性疾病和创伤性疾病病人有较高的死亡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脑源性疾病和创伤性疾病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SC时间短有利于病人存活,另外脑源性疾病和创伤性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病人行心肺复苏术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肺复苏术 LOGISTIC回归分析 急诊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10
作者 田建广 陆峰 +3 位作者 解炯 李明华 董钧 谢兰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1年第4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 目的探讨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09年复苏成功率较高的11名医生的复苏成功病例80份(复苏成功组)及复苏不成功病例87份(复苏无效组)(共167例)。分析患者因素,患者家属因素以及急救中心急救反应速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P〉0.05),均呈偏态分布,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以上,平均78岁。女性发病年龄略高于男性。②复苏成功组患者中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者占45%,显著高于复苏无效组(17%,P〈0.05)。③复苏成功组发现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后平均10.2min发出呼救,呼救时间显著短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1.7min,P〈0.05)。④复苏成功组现场施行CPR的占5%,复苏无效组2.3%(P〉0.05)。⑤从接到调度指令至到达现场施救的时间两组都平均在7min左右(分别为7.25min和7.83min,P〉0.05)。结论患者家属现场自救意识和能力普遍欠缺。早发现,及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心脏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壮丽 邵敏 李跃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心搏骤停(CA)患者的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对于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其病死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脑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早期恢复脑... 随着心肺复苏(CPR)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心搏骤停(CA)患者的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对于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其病死率仍较高,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脑功能的不可逆损伤。因此,早期恢复脑功能是持续生命支持的核心。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得到循证医学支持用于CPR后患者脑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将亚低温治疗研究推向高潮的是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亚低温治疗最适合温度的研究。本研究将对CA患者CPR后亚低温治疗对脑保护作用的历程及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心脏 心肺复苏 脑保护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在急诊成人心脏骤停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李伟 张劲松 +10 位作者 陈旭锋 梅勇 吕金如 胡德亮 张刚 张华忠 季学丽 张丽 黄夕华 张慧 王维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 目的总结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辅助技术用于治疗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03月至2019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行ECPR的31例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存活出院分为出院存活组(n=12)及死亡组(n=19),分析两组的常规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间、ECMO辅助时间、联合治疗措施。按照CCPR时间分为≤60 min、>60 min两组,分析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出院存活率和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Cerebral performance classification,CPC)评分。结果存活组CCPR时间显著小于死亡组(P=0.002),ECMO辅助时间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8)。院内呼吸心搏骤停(In-hospital of cardiac arrest,IHCA)患者和院外呼吸心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6),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患者和无IABP治疗患者出院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的出院存活率高于无CRRT治疗患者(P=0.032)。CCPR≤60min的患者ROSC率及出院存活率均显著高于CCPR>60 min的患者(P<0.001),C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能够为CA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提高CA患者存活率,启动ECPR前CCPR时间不建议超过6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肺复苏 心脏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公众急救培训体系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文武 徐军 +4 位作者 余涛 窦清理 梁锦峰 朱华栋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2,共4页
我国针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合格的公众不到全国人口的1%(而美国这一数据为33%,法国为40%),大、中型城市中CPR实施率平均仅为4.5%(美国为46.1%,加拿大为29%,瑞典为46%~73%,... 我国针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合格的公众不到全国人口的1%(而美国这一数据为33%,法国为40%),大、中型城市中CPR实施率平均仅为4.5%(美国为46.1%,加拿大为29%,瑞典为46%~73%,日本为32.2%,澳大利亚为21.2%),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存率不到1%,远远低于欧美国家的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培训 公众 心脏 欧美国家 心肺复苏 澳大利亚 CPR 生存率
下载PDF
心脏猝死危险因素的预防 被引量:35
14
作者 胡大一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5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心脏猝死 危险因素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缓慢性心律失常 预防 心脏 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射血功能
下载PDF
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红 张重阳 徐俊祥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6期2475-2477,共3页
目的分析院前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存活率。方法 146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生地点分为院前组(n=87)和院内组(n=59)。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畅通呼吸道、电除颤等,比较2组复苏总有效率、自助循环恢复情况、血... 目的分析院前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存活率。方法 146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生地点分为院前组(n=87)和院内组(n=59)。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畅通呼吸道、电除颤等,比较2组复苏总有效率、自助循环恢复情况、血压、心肺复苏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院前组、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分别为11.49%、74.58%,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分别为13.79%、79.66%,自助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8.60±1.03)min、(4.26±0.58)min,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自助循环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院前组比较,院内组SBP、DBP、存活率显著升高,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显著缩短,乳酸浓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与第一旁观者的救治尤其相关,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心肺复苏术必须向普通群众普及,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肺复苏 院前 院内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肺复苏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伟 卢帝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1期8-10,共3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对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手段,越来越得到急诊和重症医学医生的重视,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对可逆性疾病导致且有高质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一种对心肺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手段,越来越得到急诊和重症医学医生的重视,2015年AHA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对可逆性疾病导致且有高质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心脏骤停患者可以考虑使用ECMO,称之为体外循环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肺复苏 心脏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心肺复苏指南讨论稿(2) 被引量:34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组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8-139,共2页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 电击除颤法 气道异物梗阻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34
18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00-1006,共7页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数百万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td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7%,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残... 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数百万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td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7%,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hypothermia),国内习惯称为“亚低温”(mildhypotherima)是为了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而进行诱导的轻中度低温(3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温度管理 神经系统损伤 救治成功率 专家 治疗性低温 心肺复苏 致残原因
原文传递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2
19
作者 梁培培(综述) 俞凤(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4,共5页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随着建立在大量临床干预研究及新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心肺复苏指南的不断更新,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率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仍然很低。心脏骤停后综合... 心脏骤停是临床最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救治短时间内可致患者死亡。随着建立在大量临床干预研究及新技术发展基础上的心肺复苏指南的不断更新,自主循环恢复(ROSC)比率大幅度提高,但目前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仍然很低。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为心脏骤停患者ROSC后较长时间严重的全身缺血一再灌注综合征,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心脏骤停后脑损伤、心脏骤停后心肌功能异常、全身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持续的致病因素。目前,对PCAS的处理已成为改善心脏骤停生存链的重要一环,逐渐为广大临床医务人员所重视。对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最迫切治疗是优化全身血液灌注,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对疑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应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维持适当通气并保证动脉氧饱和度在94%~96%。临床亚低温治疗是目前唯一临床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技术,对PCAS后昏迷患者应尽早实施。对高血糖的PCAS患者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于行机械通气及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给予镇静剂可以降低氧耗并加快低温诱导。关于神经保护药物及激素应用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脏后综合征 治疗进展
下载PDF
《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要点速递与释义 被引量:32
20
作者 陈平 钟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6-8,共3页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停止患者的基本手段。自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指南发布以来,已成功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停止患者的基本手段。自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指南发布以来,已成功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成为当前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本文就近年来心肺复苏研究与争议焦点及《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要点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除颤器 心脏 胸外心脏按压 人工呼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