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自主神经节消融在心房颤动消融中的价值
1
作者 朱莉 郑黎晖 胡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1期967-972,共6页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心脏神经节调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但心脏神经节(GP)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有待明确。同时,GP在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中的迷走神经反射发挥关键作用,消融右前GP能抑制房颤消融术中的迷走神经反射,改...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心脏神经节调控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但心脏神经节(GP)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有待明确。同时,GP在房颤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中的迷走神经反射发挥关键作用,消融右前GP能抑制房颤消融术中的迷走神经反射,改善房颤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率。GP消融对于房颤合并的缓慢心律失常具有较为明确的获益。GP消融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神经节 内源性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急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神经节、心房、心室肌表达乙酰胆碱和孤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武娟 王瑞 郭政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1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脏神经节分布特征以及心脏神经节细胞,心房和心室肌表达乙酰胆碱(ACh)和孤啡肽(0FQ)的特性及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组(CAO组)。于扎闭冠脉或者冠脉下穿... 目的:观察心脏神经节分布特征以及心脏神经节细胞,心房和心室肌表达乙酰胆碱(ACh)和孤啡肽(0FQ)的特性及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其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和结扎冠状动脉组(CAO组)。于扎闭冠脉或者冠脉下穿线30min取心脏标本。采用HE.尼氏(Nissl)染色法、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分析神经节分布和ACh和OFQ的变化。结果:心脏神经节多见于心房脂肪垫内,大血管周围脂肪组织内、心房肌间.偶见于心室肌闻。神经节细胞呈强嗜碱性.被卫星细胞包绕,分别表达.共表达ACh和OFQ。CAO组ACh和OFQ共表达细胞数量增加13.5%.表达OFQ细胞增加4.3%.表达ACh细胞减少19.2%;神经节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OFQ荧光光密度分别增加22%、59%和27%(P〈0.01);ACh荧光光密度分别降低28%、44%和36%(P〈0.01)。ELISA结果显示.结扎冠脉后30min,心房和左心室OFQ含量增加而ACh含量降低(P〈0.05)。结论:乙酰胆碱和孤啡肽表达于心脏神经节细胞和心房、心室肌.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节 乙酰胆碱 孤啡肽 共表达 急性心肌缺
下载PDF
钠离子通道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齐保振 谢钟磊 +8 位作者 沈冬丽 代世摩 张春瑜 林佳雄 刘少稳 聂振宁 周京敏 钱菊英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301-305,共5页
目的探讨阻断心脏神经节丛(ganglionated plexi,GP)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_(V)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A-803467组(Na_(V)1.8阻断剂,n=6)及对照组(DMSO,n=6)。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目的探讨阻断心脏神经节丛(ganglionated plexi,GP)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_(V)1.8)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A-803467组(Na_(V)1.8阻断剂,n=6)及对照组(DMSO,n=6)。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A-803467组于4个主要GP表面多点注射A-803467(1μmol/0.5 mL),对照组注射DMSO(1μmol/0.5 mL)。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0 min、60 min及90 min,两组犬的窦性心率、心房有效不应期、心房易损窗口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长的变化情况;记录用药后10 min高频电刺激(20 Hz,0.1 ms,方波)右前GP引起的窦性心率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803467可提高窦性心率,显著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宽心房易损窗口,延长心房颤动时长。此外,A-803467可抑制高频电刺激右前GP导致的窦性心率减慢。结论阻断GP的Na_(V)1.8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的诱发性。Na_(V)1.8可调控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心脏GP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 钠离子通道 心脏神经节 电生理
下载PDF
心脏神经节丛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达 江洪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期5-8,共4页
多种心律失常的发生常与自主神经失调相联系,而心脏神经节丛(ganglionated plexus,GP)作为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的核心,与各种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是密切相关。GP干预可能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关键词 心脏神经节 自主神经 GP消融 GP刺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VIP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志英 马东亮 +2 位作者 李月英 胡海涛 王唯析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化学性质。方法 :用恒冷箱切片和免疫组化 ABC法对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进行了血管活性肠肽 (VIP)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在犬心房和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均见 VIP- IR神经元 ,分布广、数量多。心房表面... 目的 :探讨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的化学性质。方法 :用恒冷箱切片和免疫组化 ABC法对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进行了血管活性肠肽 (VIP)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在犬心房和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均见 VIP- IR神经元 ,分布广、数量多。心房表面神经节丝内的 VIP- IR神经元都较心室表面神经节丛内显著多。在心脏表面各脂肪垫发现大量VIP- IR神经纤维 ,多靠近血管走行或附于血管壁 ,个别部位见这种肽能神经纤维似与心肌细胞接触。结论 :犬心脏表面神经节丛内确实存在 VIP,这种肽能神经对心房和心室的支配不对称 ,VIP能神经元在犬心脏内可能执行与其他肽能神经元不同的功能。从形态学角度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节 血管活性肠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心脏神经节丛消融术与单纯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治疗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心房颤动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凯 梁飞 +5 位作者 韩波 马晓春 朱小龙 张军 张涛 邹承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0,共5页
目的比较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术与单纯RFMMⅢ术治疗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心房纤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接受RFMMⅢ术+心脏GP消融术100例(GP组)及同期行单纯RFMMⅢ... 目的比较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术与单纯RFMMⅢ术治疗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心房纤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心房纤颤接受RFMMⅢ术+心脏GP消融术100例(GP组)及同期行单纯RFMMⅢ术100例(单纯组)患者的资料,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与1、6、12个月随访期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6、12个月的随访中,GP组窦性心律者均高于单纯组(P依次为0.03、0.02及0.03)。术后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单纯组三尖瓣返流情况加重较GP组高(P=0.038),同时单纯组心房扩大也较GP组明显(P=0.04)。结论 RFMMⅢ术+心脏GP消融术治疗合并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心房纤颤疗效优于既往单纯RFMMⅢ术,有效转复律及窦律维持率高且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三尖瓣返流情况,有利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Ⅲ手术 心脏神经节 消融
原文传递
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心脏神经节丛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4
7
作者 程显峰 梁飞 +5 位作者 张骞 朱小龙 张海洲 张涛 韩波 邹承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RFmazeⅢ+心脏GP消融治疗心脏器质性疾病合并AF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6个...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Ⅲ术(RFMMⅢ)+心脏神经节丛(GP)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F)的方法、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RFmazeⅢ+心脏GP消融治疗心脏器质性疾病合并AF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3例,切口感染2例。术毕心电图均示非AF心律(窦性心律93.1%,节性心律6.9%),术后随访6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4.2%,结性心律6例(6.3%),AF复发9例(9.5%)。左房内径和AF病史是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7和0.040)。在先天性心脏病与后天性心脏病的射频消融术后,其AF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结论 RFMMⅢ+GP消融简便有效、易于操作,可明显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具有一定创新性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需通过长期随访和更多临床应用不断发展及完善,提高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Ⅲ手术 心脏神经节 消融
原文传递
心脏神经节丛消融治疗心脏抑制型颈动脉窦综合征的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波 李莉 +1 位作者 蒋汝红 徐多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脏神经节丛(GPs)消融治疗对心脏抑制型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例心脏抑制型CSS患者,男性14例(70%),年龄(61±10)岁。20例均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左房模型,于左房的≥2个GPs区域消融... 目的 探讨心脏神经节丛(GPs)消融治疗对心脏抑制型颈动脉窦综合征(CSS)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20例心脏抑制型CSS患者,男性14例(70%),年龄(61±10)岁。20例均采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重建左房模型,于左房的≥2个GPs区域消融,观察消融术中出现心率下降、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等迷走反应情况,消融终点为重复颈动脉窦按摩试验转阴性。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晕厥、晕厥前兆、检查动态心电图、重复颈动脉按摩检查等。结果 18例在消融左上GP时出现明显迷走反应,2例在消融左上GP时无明显的迷走反应,仅在消融右前GP时表现为心率加快,所有患者均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5±4)个月,20例均未发生晕厥,有4例发作晕厥前兆,但较术前明显减轻。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GPs消融治疗心脏抑制型CSS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神经节 晕厥 颈动脉窦综合征 颈动脉窦按摩试验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基于环肺静脉隔离的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策略选择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灿 吴永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1234-1237,共4页
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病,目前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心房颤动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同医院的电生理中心选择不同的射频消融的术式,但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环肺静脉隔离。目前尚无统一的且效... 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病,目前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近年来经导管射频消融方法治疗心房颤动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同医院的电生理中心选择不同的射频消融的术式,但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环肺静脉隔离。目前尚无统一的且效果最佳的消融策略,主张采取个体化原则,以最小的“消融代价”取得最好的效果。现就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策略选择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环肺静脉消融 心脏神经节
下载PDF
心脏神经节丛在诱发房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博渊 王洪涛 +3 位作者 翟明珠 于亮 曾广伟 郑强荪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内在神经系统和外在神经系统。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心脏内在神经系统是否能独立诱发房颤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旨在观察心脏内在神经系统在房颤诱发中的独立作用。方法:采用10只实验用... 目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内在神经系统和外在神经系统。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心脏内在神经系统是否能独立诱发房颤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旨在观察心脏内在神经系统在房颤诱发中的独立作用。方法:采用10只实验用犬,建立Langenfroff离体灌流心脏模型,在基础状态下,刺激心脏神经节丛时,分别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肺静脉有效不应期以及房颤诱发率。结果:刺激心脏神经节丛能够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基线:(129±11)ms;刺激:(105±17)ms;P<0.05),以及缩短肺静脉有效不应期(基线:(136±12)ms;刺激:(112±14)ms;P<0.05)。同时能显著增加房颤的诱发率(基线:7%;刺激:93%;P<0.05)。结论:在完全去除心脏外在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心脏内在神经系统张力增高,能够独立诱发房颤。心脏内在神经系统组成的局部环路在房颤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系统 心房颤动 心脏神经节
下载PDF
脂联素对心脏神经节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振 刘志豪 +5 位作者 杨晓萌 赖燕秋 王振亚 周丽平 孟冠南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脂联素对心脏神经节丛(GP)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3%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心脏右前神经节丛(ARGP),实验组将0.1 mL脂联素(0.1 mg/mL)注射至ARGP,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 目的探究脂联素对心脏神经节丛(GP)的影响。方法1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实验组(n=6)和对照组(n=6)。3%戊巴比妥钠全身麻醉后经右侧开胸暴露心脏右前神经节丛(ARGP),实验组将0.1 mL脂联素(0.1 mg/mL)注射至ARGP,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基础状态和注射后20 min测定ARGP功能和神经活性。其中,电压递增式高频电刺激ARGP引起窦性心率(SR)下降的程度反映ARGP功能。使用微电极记录ARGP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振幅以反映ARGP神经活性。实验结束后留取ARGP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以检测神经元上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RGP神经元上存在脂联素受体1和脂联素受体2表达。实验组给予脂联素后可显著减轻不同电压下刺激ARGP引起的SR下降[2 V:(23.3±4.3)%vs(14.4±5.6)%;3 V:(43.3±5.1)%vs(30.9±5.1)%;4 V:(57.3±5.2)%vs(47.9±8.0),P均<0.05]。给予脂联素后神经元放电频率[(40±5)impulses/min vs(32±3)impulses/min,P<0.05]和振幅[(0.036±0.006)mV vs(0.026±0.004)mV,P<0.05]均下降。对照组干预前后各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脂联素可抑制心脏神经节丛功能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脂联素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 心脏神经节
原文传递
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的组织学观察
12
作者 赵志英 胡海涛 +2 位作者 王唯析 李月英 马东亮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6-178,共3页
为了研究犬心房和心室表面神经节丛的分布。方法:用尼氏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结果:在犬心房表面的右房侧壁、左房背侧、房间隔区脂肪垫内和心室表面位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主动脉右侧、左冠状动脉根部周围脂肪... 为了研究犬心房和心室表面神经节丛的分布。方法:用尼氏染色法光镜下观察犬心脏表面主要神经节丛。结果:在犬心房表面的右房侧壁、左房背侧、房间隔区脂肪垫内和心室表面位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主动脉右侧、左冠状动脉根部周围脂肪垫内有许多神经节和神经纤维交织成的神经节丛。心房与心室表面各神经节丛内神经节和神经元分布不均衡,RAGP、DAGP和A-PGP内神经节和神经元较多。在犬心脏各部位脂肪垫内和心肌间隙等处均见有大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或丛,有的与神经节相连。结论:犬心脏表面神经节和神经元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节 组织学
下载PDF
心脏神经结丛消融联合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犬房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志 张峰 +2 位作者 雷芾华 程文波 侯月梅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0-374,共5页
目的研究心脏神经节丛消融联合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阵发性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消融术后的治疗价值。方法21条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RAP组(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n=7)、AB... 目的研究心脏神经节丛消融联合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阵发性犬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低强度耳屏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消融术后的治疗价值。方法21条健康成年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RAP组(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n=7)、ABL组(心脏神经节消融+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n=7)、LL-ST组(心脏神经节消融+低强度右侧耳屏刺激+500次/min快速心房起搏,n=7)。其中,RAP组为单纯快速心房起搏,ABL组为右上神经节丛(ARGP)和左上神经节丛(LSGP)消融后快速心房起搏,LL-ST组为ARGP+LSGP消融后低强度刺激右侧耳屏迷走神经+快速心房起搏。于起搏前及起搏后2、4、6、8、10、12、14、16 h测定犬心房和肺静脉不同部位的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有效不应期(ERP)及有效不应期离散度(dERP)。结果(1)与RAP组相比,LL-ST组房颤诱发率显著降低,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减少,ERP显著延长,dER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ABL组相比,LL-ST组房颤诱发率显著降低,房颤持续时间显著减少,ERP显著延长,dERP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右侧耳屏迷走神经刺激联合心脏神经节丛消融可以有效控制房颤消融术后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神经电刺激 迷走神经 心脏神经节 消融
原文传递
心脏神经节丛消融与窦性心动过缓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佩霖 宋芝萍 +2 位作者 秦牧 张宇 刘旭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窦性心动过缓作为最为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失衡密切相关。心脏自主神经又分为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和心脏外在自主神经系统。其中心脏内在神经系统由大量的心脏神经节丛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支配网络构成,并进一步对心脏... 窦性心动过缓作为最为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心脏自主神经的失衡密切相关。心脏自主神经又分为心脏内在自主神经系统和心脏外在自主神经系统。其中心脏内在神经系统由大量的心脏神经节丛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支配网络构成,并进一步对心脏电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目前对于心脏神经节丛的定位主要有三种方法:高频电刺激、频谱分析及解剖定位。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心脏神经节丛消融对于有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在推广前仍需大量的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动过缓 综述 心脏神经节 自主神经 消融
原文传递
血管迷走性晕厥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胡雪梅 胥雪莲 唐炯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90-693,共4页
血管迷走性晕厥指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意识丧失。常规方式、药物治疗欠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和心脏神经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闭环刺激起搏效果可能优于传统起搏... 血管迷走性晕厥指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意识丧失。常规方式、药物治疗欠佳时可考虑介入治疗,包括心脏起搏和心脏神经射频消融术。永久起搏器适用于反复晕厥伴心脏抑制的中老年患者,闭环刺激起搏效果可能优于传统起搏方式。射频消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问题,然而其尚需更多研究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迷走性晕厥 介入治疗 永久起搏器 心脏神经节丛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龙虾心脏神经节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6
作者 吴慧玲 刘深泉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2年第2期168-170,共3页
通过对龙虾心脏神经节模型的研究,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对模型所产生的簇发放做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不同电生理参数条件下,模型簇发放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动力学性质,如:峰峰间距(InterSpike Intervals,ISIs)的加周期分岔和倍周期分岔等.... 通过对龙虾心脏神经节模型的研究,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对模型所产生的簇发放做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不同电生理参数条件下,模型簇发放中所蕴含着的丰富的动力学性质,如:峰峰间距(InterSpike Intervals,ISIs)的加周期分岔和倍周期分岔等.通过模型分析结果可进一步理解龙虾心脏神经节动作电位簇发放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发放模式和节律编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虾心脏神经节模型 簇发放 ISI 加周期分岔
下载PDF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NET) is expressed in cardiac sympathetic ganglia of adult rat 被引量:41
17
作者 LiH MaSK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7-320,共4页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plays a cardinal role in regulating cardiac function through releasing the neurotransmitter norepinephrine (NE). In comparison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E ...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plays a cardinal role in regulating cardiac function through releasing the neurotransmitter norepinephrine (NE). In comparison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E uptake in myocardium is not clear. In present study, we proved that in rat the CNS type of NE transporter (NET) was also expressed in middle cervical-stellate ganglion complex (MC-SG complex) which is considered to control the activity of heart, but not expressed in myocardium.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NET expression level in right gangl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left, rendering the greater capacity of NE uptake in right ventricle, a fact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maintenance of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under pathologic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s Heart Male MYOCARDIUM Norepinephrine Plasma 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 RNA Messenger RATS Rats Sprague-Dawley Research Support Non-U.S. Gov't Stellate Ganglion Symporters
下载PDF
脂肪因子瘦素对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宇虹 杨晓萌 +2 位作者 余锂镭 江洪 夏豪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246-249,共4页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瘦素对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影响。方法 1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瘦素溶液),每组8只,向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和右侧星状神经节(right stellate ganglion,RSG)内各局部注射0.1ml...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瘦素对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影响。方法 16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瘦素溶液),每组8只,向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和右侧星状神经节(right stellate ganglion,RSG)内各局部注射0.1ml的生理盐水或瘦素溶液(18μg)。分别在注射前和注射后30min时测定由高频电刺激LSG或RSG引起的最大血压或心率变化的情况,以及记录LSG和RSG的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变化情况。以刺激电压为横坐标,最大血压或心率变化率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电压-血压反应曲线及电压-心率反应曲线分别反应LSG和RSG的功能情况。结果在基础状态时,两组在LSG和RSG的神经功能和活性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瘦素30min后,电压-血压反应曲线和电压-心率反应曲线均明显锐化,LSG和RSG功能均显著性增强,LSG和RSG的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都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瘦素能显著增强心脏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功能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心脏交感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阻断神经元型Nav1.8通道对心脏交感神经节活性和心室电生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兵 王梦龙 +2 位作者 余锂镭 周丽平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阻断神经元型Nav1.8通道对正常犬心脏交感神经节活性和心室电生理性质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成年犬(16~18kg)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分离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实验组向神经节内注射20mmol/L的Nav1.8通道特异性阻断剂(... 目的探讨阻断神经元型Nav1.8通道对正常犬心脏交感神经节活性和心室电生理性质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成年犬(16~18kg)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分离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实验组向神经节内注射20mmol/L的Nav1.8通道特异性阻断剂(A-803467)0.1 ml,对照组向神经节内注射等体积的二甲基亚枫。在基础状态和药物注射60min后,分别记录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活性,并测定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和动作电位时程(APD)。结果实验组在干预后心脏交感神经节的放电频率[(45±6)次/分vs(83±7)次/分,P<0.05]和幅度[(0.03±0.01)mV vs(0.05±0.01)mV,P<0.05]均显著降低,心室各部位ERP和APD_(90)显著延长,ERP离散度[(13±5)ms vs(21±4)ms,P<0.05]和APD_(90)离散度[(22±10)ms vs(38±14)ms,P<0.05]显著降低。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阻断Nav1.8通道可显著降低心脏交感神经节活性,提高心室电生理稳定性。阻断Nav1.8通道可能具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Nav1.8通道 心脏交感神经节 有效不应期 动作电位时程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对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影响
20
作者 王振亚 王猛 +5 位作者 孟冠南 李雪飞 王梦龙 黄兵 余锂镭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影响。方法 14只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只,将0.1ml TNF-α(0.1mg/ml)分别局部微量注射进入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LSG)、右侧心脏交感神经节(RSG);对照组7只,将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影响。方法 14只成年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7只,将0.1ml TNF-α(0.1mg/ml)分别局部微量注射进入左侧心脏交感神经节(LSG)、右侧心脏交感神经节(RSG);对照组7只,将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局部微量注射进入LSG和RSG。电压递增式高频电刺激(频率20Hz,脉宽0.1ms)作用于LSG、RSG可分别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以最大收缩压(SBP)改变代表LSG功能,以心率变化代表RSG功能。微电极固定在LSG、RSG之后,使用labChart Pro软件记录并分析神经活性的频率和振幅。分别记录基础状态和干预30min后LSG、RSG的神经功能和活性。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实验组30min后LSG和RSG功能及神经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未见显著性改变(P>0.05)。30min后,实验组LSG、RSG功能和神经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NF-α可显著增强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脏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