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寫經與刻經互證瑣議——以《太子須大拏經》爲例
1
作者 方一新 《汉语史学报》 2020年第1期276-284,共9页
利用傳世刻本大藏經進行語言研究,應用古寫經、較早期刻經對校,兼參玄應《一切經音義》、慧琳《一切經音義》等佛經音義書,比勘異同,訂正訛誤,使研究建立在扎實可信的基礎之上。以西秦聖堅翻譯的《太子須大拏經》"字面生澀而義晦&q... 利用傳世刻本大藏經進行語言研究,應用古寫經、較早期刻經對校,兼參玄應《一切經音義》、慧琳《一切經音義》等佛經音義書,比勘異同,訂正訛誤,使研究建立在扎實可信的基礎之上。以西秦聖堅翻譯的《太子須大拏經》"字面生澀而義晦"的"三顦""凸臗"以及"字面普通而義别"的"速—促""心感—心慼"幾組詞語爲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寫經 佛經音義 三顦 凸臗
原文传递
生化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原理及实例
2
作者 马超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23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未能实现人类级别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有关大脑思维认知结构、意识等问题仍然是人类未解之谜。通过综合宇宙、生命及思维的演化规律,总结出一种通用生...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未能实现人类级别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有关大脑思维认知结构、意识等问题仍然是人类未解之谜。通过综合宇宙、生命及思维的演化规律,总结出一种通用生化智能模型及其哲学原理和算法结构,并对思维意识各项功能逐一进行举例运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及其依据的原理、算法符合智能物种的生物学、物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及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实现模型,对人类的认知、思维、意识的运作模式也有较好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生化体系 实体自模型 生化通用人工智能 神经科学 思维认知结构 意识
下载PDF
生化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原理及算法实例
3
作者 马超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22年第4期368-386,共19页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未能实现人类级别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有关大脑思维认知结构、意识等问题仍然是人类未解之谜。通过综合宇宙、生命及思维的演化规律,总结出一种通用生... 近年来,随着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仍然未能实现人类级别通用型的人工智能,有关大脑思维认知结构、意识等问题仍然是人类未解之谜。通过综合宇宙、生命及思维的演化规律,总结出一种通用生化智能模型及其哲学原理和算法结构,并对思维意识各项功能逐一进行举例运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及其依据的原理、算法符合智能物种的生物学、物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及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实现模型,对人类的认知、思维、意识的运作模式也有较好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生化体系 实体生化模型 生化通用人工智能 神经科学 思维认知结构 意识
下载PDF
《萬葉集》與樂府系歌辭——從相聞歌到相聞四時歌
4
作者 辰巳正明 張逸農(譯)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2017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一、緒論樂府是中國漢代管理、採集各地民間歌謡的機構,其所收集的歌曲亦被稱作樂府。《漢書·藝文志》(卷三十)有“自孝武立樂府而採歌謡,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觀風俗,知厚薄云”(1)。據此可知樂府... 一、緒論樂府是中國漢代管理、採集各地民間歌謡的機構,其所收集的歌曲亦被稱作樂府。《漢書·藝文志》(卷三十)有“自孝武立樂府而採歌謡,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觀風俗,知厚薄云”(1)。據此可知樂府設置於西漢孝武帝(公元前100年前後)之時,其目的在於採集各地方的歌謡,從這些歌謡中瞭解各地的哀樂及風俗的厚薄。前揭《漢書·藝文志》又云:“《書》曰‘詩言志,哥(歌)咏言。’故哀樂之心感而哥咏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咏其聲謂之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緣事 樂府 管理 哥咏 觀風俗 言志 藝文志
下载PDF
“通感”,还是“心感”?——兼谈传统学术遗产保护
5
作者 郁龙余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71,共9页
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发表后影响巨大。然而以“通感”译Synaesthesia,使中国固有的“心感”埋没,被视为舶来品,造成传统诗学资源流失。经研究可知,心感论是中国诗学对世界学术的一大贡献,应该为“心感”正名,请“心感”归位。... 钱钟书先生《通感》一文发表后影响巨大。然而以“通感”译Synaesthesia,使中国固有的“心感”埋没,被视为舶来品,造成传统诗学资源流失。经研究可知,心感论是中国诗学对世界学术的一大贡献,应该为“心感”正名,请“心感”归位。“心感”和“通感”仅一字之差,但绝非一字之争,关乎传统学术的保护,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学术 遗产保护
原文传递
论宗炳佛学观与绘画意象的关系
6
作者 王中栋 《五台山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47-52,共6页
宗炳从“澄怀”“会心”“神思”三个层面,对绘画意象创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认为绘画意象乃是画家在感通天地的过程中生成的心中之象,体现着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宗炳重视以虚静的心态来领悟对象之神,由物我两忘走向物我俱一,并通... 宗炳从“澄怀”“会心”“神思”三个层面,对绘画意象创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认为绘画意象乃是画家在感通天地的过程中生成的心中之象,体现着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宗炳重视以虚静的心态来领悟对象之神,由物我两忘走向物我俱一,并通过想象力来超越现实时空的限制,使主体心灵与宇宙实相浑然一体,由此进入澄明的涅槃境界。宗炳以《画山水序》将佛学义理引入艺术领域,既形成了独特的佛学审美向路,同时也反映了六朝绘画理论的自觉发展,在中国绘画史和美学史上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炳 绘画意象 澄怀味像 畅神
下载PDF
歌剧《以青山的名义》尧臣香形象塑造的身受心感
7
作者 李丽芳 《艺海》 2016年第8期54-55,共2页
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亦是歌剧表演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本文通过饰演歌剧《以青山的名义》中尧臣香的真实体验,总结了从塑造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认识出发,如何饰演好既具传统女性美德、又有顾全大局品格的当代女性舞台形象的身受心感。
关键词 浅谈 歌剧 形象 塑造 身受
下载PDF
爱、痛感与乐感
8
作者 丁方 史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对爱的艺术表达存在极大差异。在古典艺术中,肯定古典艺术的美,但是关注更为普遍和广泛的真实,渲染出不同程度的痛感,新柏拉图主义更是强调艺术形象在何种程度上折射出灵魂的痛苦。在基督教艺术中,爱、痛感,在强... 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对爱的艺术表达存在极大差异。在古典艺术中,肯定古典艺术的美,但是关注更为普遍和广泛的真实,渲染出不同程度的痛感,新柏拉图主义更是强调艺术形象在何种程度上折射出灵魂的痛苦。在基督教艺术中,爱、痛感,在强烈的感性形象中保持着崇高情怀,是基督教对源自希腊文化的西方艺术传统的极大丰富。缘心感物,则是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最重要的命题。在心与物的对流中产生意象的恍惚,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以愉悦为目的的审美活动,体现出乐感气息。中西方艺术的表现性因素及其精神依据各有特色,而真正的可比之处在于谁能否跟随时代的进程转化出新的、富于生命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艺术 基督教艺术 诗言志
下载PDF
朱淑真诗词意象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蔡荷芳 《铜陵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7-91,共5页
近年来,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研究文章,学术界时有所见,但从描写意象这个角度对朱淑真进行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从梅、酒、阁三个意象出发,探讨朱淑真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审美意象 女性意识 女性觉醒 灵性
下载PDF
谈身、心、感三位一体化训练对克服音乐表演焦虑认知行为的干预研究
10
作者 陈凌 《音乐大观》 2014年第3期49-50,共2页
"身-心-感"三位一体化的训练,可以增强表演者原有的认知能力,消除表演者潜藏的焦虑程度。通过对表演者焦虑行为的观察,找寻相关联的干预重点,创设出可被表演者接纳的训练路径,从而缩减焦虑的程度。
关键词 身--三位一体化训练 音乐表演焦虑 认知行为 干预
原文传递
吾心写吾感——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11
作者 舸舸 《天天爱学习(六年级)》 2010年第8期I0064-I0065,共2页
当鲁滨逊确定他已经可以乘船回到英国时.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让他差点晕了过去。他阔别了家乡28年,终于可以回家了。
关键词 小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吾写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