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性涵养:高校道德教育的实然资源 被引量:10
1
作者 方熹 汤书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0-75,共6页
德性涵养既可理解为德性修养,即德性主体成己的内心信念和成人的行为品格;又可理解为涵养德性,即德性由内而外的践行和现实化过程。在知性僭越德性、德性涵养环境缺失和德性供给方式单一的当下,道德教育很容易异化为知识传授亦或规则学... 德性涵养既可理解为德性修养,即德性主体成己的内心信念和成人的行为品格;又可理解为涵养德性,即德性由内而外的践行和现实化过程。在知性僭越德性、德性涵养环境缺失和德性供给方式单一的当下,道德教育很容易异化为知识传授亦或规则学习,道德教育和德性涵养难以相互融通,致使教育与德性疏离,甚至成为德性涵养的异己力量。高校道德教育应在现有规则、制度等应然资源的基础上,呵护道德教育的育德本位,培育涵养德性的生成场域,并在生活中体验德性涵养过程和形成"相互教育"的氛围,将道德教育引向"以行为主体为中心"的关注品质的德性教育,促使主体将实然资源内化为自在的德性涵养,从而涵养成脱离外在规则束缚的听从内心召唤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教育 德性涵养 高校道德教育 实然资源 立德 树人
下载PDF
论德性涵养及其实质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鹏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7,57,共3页
德性涵养由"德性"和"涵养"两个概念互动形成:"德性"可以通过"品质"和"德行"进行诠释,"品质"和"德行"是"德性"一体两面;"涵养"兼具动词和... 德性涵养由"德性"和"涵养"两个概念互动形成:"德性"可以通过"品质"和"德行"进行诠释,"品质"和"德行"是"德性"一体两面;"涵养"兼具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涵盖着"修养"之意,为此,"德性涵养"可以诠释为"德性"和"德性的现实化",即它既是"德性",也是"德性"的践行和现实化。德性涵养的实质是"得",即获得"德",它是德性涵养的最终形态,也是德育事业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涵养 德性涵养
下载PDF
儒家德性涵养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梳解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乾 刘红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8,共3页
儒家文化中的德性涵养品质对大学生的道德品性及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并与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具有内在一致性。以"德"为先,立"孝、信、仁、义"之德,才能肩负树"仁爱孝道、诚信友善、理想信念、... 儒家文化中的德性涵养品质对大学生的道德品性及人生价值观的确立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并与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具有内在一致性。以"德"为先,立"孝、信、仁、义"之德,才能肩负树"仁爱孝道、诚信友善、理想信念、明理智德"之人的使命与责任,提升人格境界与涵养德性,实现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德性涵养 立德树人 教育价值
下载PDF
论新时代道德教育的双向诉求 被引量:3
4
作者 方熹 朱辉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共3页
"规范教化"和"德性涵养"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它们各具不同的内涵、特征和不足。新时代道德教育已经形成"规范"或"德性"取向的差异性评判,这两种取向的道德教育范式各司其职于不同的领域... "规范教化"和"德性涵养"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它们各具不同的内涵、特征和不足。新时代道德教育已经形成"规范"或"德性"取向的差异性评判,这两种取向的道德教育范式各司其职于不同的领域,它们致德路径的终极目标完全一致,并非本质意义上的相互对立。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实现规范教化这一应然诉求,又要确保德性涵养这一实然诉求,最终道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而真正培养出道德之人和智慧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规范教化 德性涵养 双向诉求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融合与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穆宏浪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220-222,共3页
以道德涵养、教学相长和知行合一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书院教育理念与当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具有天然的文化融合性。本文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实施中华文化价值教育工程,探索现代书院育人模式,构建以经典教育为核心的文... 以道德涵养、教学相长和知行合一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化书院教育理念与当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一脉相承,具有天然的文化融合性。本文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实施中华文化价值教育工程,探索现代书院育人模式,构建以经典教育为核心的文化传承体系、以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德性涵养体系和以道德践履为重点的实践育人体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模式 文化传承 价值引领 德性涵养 实践育人
下载PDF
儒家德性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涵养 被引量:2
6
作者 潘乾 马嘉欣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儒家德性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涵养形成内在价值的契合.以儒家德性涵养确立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旨在发挥其涵养德性和成就人格的功能.本文从儒家德性思想的教育内涵出发,提出将儒... 儒家德性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涵养形成内在价值的契合.以儒家德性涵养确立人之为人的道德标准,旨在发挥其涵养德性和成就人格的功能.本文从儒家德性思想的教育内涵出发,提出将儒家德性思想的精神内核融入大学生道德涵养的内容、载体和目标,塑造大学生养成德性并成为德性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德性 德性涵养 道德教育
下载PDF
语文课堂的德性涵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婷 郭元祥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1-44,共4页
语文不仅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学的课程,更是一门关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课程。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即德性涵养的过程。德性涵养并不体现在语文知识符号上,而体现在语文课堂的发展性上,强调语文课堂怎样去发展人,怎样去改变人... 语文不仅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学的课程,更是一门关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课程。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教育过程即德性涵养的过程。德性涵养并不体现在语文知识符号上,而体现在语文课堂的发展性上,强调语文课堂怎样去发展人,怎样去改变人,改变思维方式,改变基本态度,引领价值观。实现语文课堂德性涵养的关键在于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意义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德性涵养 语文课堂的德性涵养 知识
下载PDF
教师德性困境及其出路
8
作者 张燕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8年第6期77-80,共4页
教师德性是教学伦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德性主要由教师公正、教师良知和教师责任三部分构成。由于对公正的误读、对利益的追逐和自身定位不准等因素影响,我国教师德性存在诸多问题。... 教师德性是教学伦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德性主要由教师公正、教师良知和教师责任三部分构成。由于对公正的误读、对利益的追逐和自身定位不准等因素影响,我国教师德性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中孕育,在反思中蜕变,在闲暇时陶冶,是提升教师德性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德性 教师道德 德性缺失 德性涵养
下载PDF
德性涵养:高校哲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9
作者 申永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4,共2页
哲学教学在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于涵养德性。但当前我国高校的哲学教学中大量地存在着违背哲学教学根本旨趣和价值取向的倾向。因此,哲学教学理念的转变势在必行。
关键词 哲学教学 旨趣 知性化 德性涵养
下载PDF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能力提升刍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锦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7年第3期4-6,共3页
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中学教育必然对教师的学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师惟有在提升学科能力上下工夫、花气力,才能切实有效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德性涵养是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根本要义;素养培育策略... 进入核心素养时代的中学教育必然对教师的学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学教师惟有在提升学科能力上下工夫、花气力,才能切实有效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德性涵养是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根本要义;素养培育策略是学科能力提升的基础内核;课程宏观视野是教师学科能力提升的应有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学科能力 德性涵养 培育策略 课程视野
下载PDF
德性涵养与人生观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鹏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5,共3页
人生观教育与德性涵养具有同一性,即德性涵养的过程也是人生观教育的过程。德性涵养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人生理想的实现,有利于人生目的的实现,有利于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关键词 德性涵养 人生观 人生观教育
下载PDF
母爱是道德教育的源泉
12
作者 孙刚成 林婧 《教育文化论坛》 2019年第4期78-83,共6页
规范教化和德性涵养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要实现道德教育“规范”和“德性”的双向诉求,必须重视母爱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母爱通过其内容、方式和结果这种“生产线”模式不断唤醒个体的德性涵养,并从角色承担、亲社会行为和人生... 规范教化和德性涵养是道德教育的两种基本范式。要实现道德教育“规范”和“德性”的双向诉求,必须重视母爱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母爱通过其内容、方式和结果这种“生产线”模式不断唤醒个体的德性涵养,并从角色承担、亲社会行为和人生观教育三个角度实现对个体道德的发展教育。同时,母爱因其超越性、传递性和情境性完善规范教化,并通过个体遭遇道德事件和故事,从情感角度弥补学校道德教育的不足,以教育对话的方式促进个体道德成长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补位教育。因此,母爱无论是从理论角度还是实践角度,都是规范教化和德性涵养的交叉点,是培养个体道德自律、追求至善和实现自由的重要影响力,是道德教育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爱 德育 规范教化 德性涵养 德性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思想的逻辑理路与启示
13
作者 侯芳 潘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德性与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思想的实践理路将"善"作为德性幸福思想的逻辑起点,主张运用中道的方法获得幸福,并认为"...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德性与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思想的实践理路将"善"作为德性幸福思想的逻辑起点,主张运用中道的方法获得幸福,并认为"优良城邦"是共同体幸福的承载体,思辨是最高的幸福目标。这启示我们幸福的实现以涵养德性为前提,德性涵养以享受幸福为动力,个人于集体之中践行德性,方能提升德性涵养并共享幸福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德性幸福 德性涵养
下载PDF
《周易·大象传》的易学诠释视域
14
作者 王新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6,共9页
《易传》各篇中,《大象传》以卦涵摄符示的物象照察生命与人生,借此诠释、表达生命与人生的价值应然和理想愿景,构建起特性色鲜明的《易》的生命语境。自身生命内外双向的开拓,成为《大象传》易学诠释视域中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前者主... 《易传》各篇中,《大象传》以卦涵摄符示的物象照察生命与人生,借此诠释、表达生命与人生的价值应然和理想愿景,构建起特性色鲜明的《易》的生命语境。自身生命内外双向的开拓,成为《大象传》易学诠释视域中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前者主要表现在自身生命内在德性的涵养,后者集中表现为宇宙意识、天下意识下的宇宙关怀与天下担当。《大象传》中君子人格得以突显,德内礼外生命人格气象风范方面表现优异成为君子的第一义,以此表达了三才之道下对于人之一才的高度期许,典型体现并深化了孔门儒学的精神,是与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生命觉醒与自觉的时代思潮紧相呼应的,并对后世持续发挥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象传》 诠释视域 德性涵养 天下担当 君子
原文传递
“古”与“今”的碰撞——我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15
作者 沈海玲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78-80,83,共4页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外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研讨空前热烈,对人才应具备的素养进行了剖析。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青年主力军,在"古"与"今"的转换之间,其核心...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人才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外对核心素养内涵的研讨空前热烈,对人才应具备的素养进行了剖析。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青年主力军,在"古"与"今"的转换之间,其核心素养也几经转变,既有差异性也有相似性。新时代我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个人、教育界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培养过程在一方面应当做到"古""今"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代接轨,坚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核心素养 差异性 德性涵养 专业素养 综合能力
原文传递
德性涵养:让育人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悄然发生——小学低年段美术教学实践
16
作者 董玄 《学校管理》 2024年第1期18-23,共6页
“双减”政策落地给学校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学校美术教育从小学科化逐步发展为大学科化。《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标准指出,学校美术教育应当聚焦美术核心素养,尊重儿童个性,关... “双减”政策落地给学校美术教育带来了巨大变化:学校美术教育从小学科化逐步发展为大学科化。《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标准指出,学校美术教育应当聚焦美术核心素养,尊重儿童个性,关注儿童关键能力的发展。同时强化课程育人,把党的教育方针细化在美术课程评价之中,以此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评价 德性涵养渗透 美育
原文传递
德性涵养教育论——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梳解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晓霞 霍洪宝 《高等农业教育》 2015年第3期46-49,共4页
中国自古就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格涵养诉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教材、课堂、选修、实践、阅读、网媒、师风和测评等载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正效应,有效提... 中国自古就有"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格涵养诉求,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通过教材、课堂、选修、实践、阅读、网媒、师风和测评等载体,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正效应,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扬理想、疏引情怀的亲和力,这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德性涵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涵养教育 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