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学作为德性实践——基于麦金太尔实践概念的教学理解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凯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37,81,共5页
当代英美教育学者借用麦金太尔的实践概念,提出了教学作为德性实践的重要观点。这个观点有力地批判教学技术化取向,促进教学中的知德合一,关注教学道德的内生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麦金太尔实践概念 教学 德性实践 意义
原文传递
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彬 刘志军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4,共10页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要件,事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局。当下的学生评价过于重视对外在利益的获得,呈现为一种功利化的实践样态,并表征出学生评价范式的管理和量化、评价生态的功利和无序、评价语言的实体和封闭、评价文化的异化...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要件,事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局。当下的学生评价过于重视对外在利益的获得,呈现为一种功利化的实践样态,并表征出学生评价范式的管理和量化、评价生态的功利和无序、评价语言的实体和封闭、评价文化的异化和迷失等问题。基于学生评价的育人本质,反思学生评价实践的功利化,学生评价应当注重唤醒学生追求内在利益的动力,涵养学生的德性品质与德性智慧,从而成为一种德性实践的现实存在。通过对儒家实践哲学、麦金泰尔实践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中有关德性实践思想的探讨和反思,学生评价作为德性实践这一命题得到理论确证,其内在意蕴也得到进一步廓清。实现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需要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发挥和彰显学生评价主体的德性品格,动态反思和建构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标准,适切分析和选择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方法,审慎解释和使用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结果,交互生成和转化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价 功利化实践 德性实践 评价育人
原文传递
当代美德伦理论域下“幸福”概念之诠释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娜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那里,幸福被解读为一种完满的美好的整体生活,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渴望幸福的,人活于世,幸福是其最完满最理想的归宿。当代美德伦理学是在生活整体的层面上设定幸福的内涵,理解幸福的意义的。而对于人们追寻幸福,把握...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那里,幸福被解读为一种完满的美好的整体生活,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渴望幸福的,人活于世,幸福是其最完满最理想的归宿。当代美德伦理学是在生活整体的层面上设定幸福的内涵,理解幸福的意义的。而对于人们追寻幸福,把握幸福的方式,当代美德伦理学认为,应该采取逆向追问的方式,来判定哪些价值是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人来说,幸福,最重要的是合乎美德的实践活动,运气则是处于边缘位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哲学 幸福 德性实践 是其所是
原文传递
伦理起源与教育作为德性实践--基于对劳动起源说的批判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文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56,共7页
起源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彼此滋养,使得教育起源问题并非如同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可以扔进故纸堆的“坏理论研究”。劳动说作为我国学术界一种重要的教育起源理论,饱含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从人类学... 起源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彼此滋养,使得教育起源问题并非如同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可以扔进故纸堆的“坏理论研究”。劳动说作为我国学术界一种重要的教育起源理论,饱含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从人类学及历史学视角来看,教育起源的动因不止于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的空间也并非在劳动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构筑亦不仅仅是劳动知识。因此,劳动只是教育起源的外部条件,伦理才是教育托生的独特拐点。以教育的伦理起源说作为关照来重新捕捉教育的本质,教育作为德性实践便凸显了出来。教育作为德性实践这一命题的确立,能够正本清源,为教育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自身的道德信念洞开了一扇窗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伦理起源说 德性实践
下载PDF
导航德性实践的单元作业评价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作业评价的校本开发
5
作者 刘婷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5期58-61,共4页
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价指南》的导航德性实践单元作业评价,关注道德思维提升、行为习惯养成、实践能力发展过程,设置养成类、议题类、项目式类单元实践作业;相应开发“习惯养成卡”“议题探究单”“项目实践袋”等作业表现记录工... 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评价指南》的导航德性实践单元作业评价,关注道德思维提升、行为习惯养成、实践能力发展过程,设置养成类、议题类、项目式类单元实践作业;相应开发“习惯养成卡”“议题探究单”“项目实践袋”等作业表现记录工具,为学生德性实践提供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组织“随心交流站”和“单元评价课”等阶段评价课,以单元作业评价导航学生德性实践,发展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单元作业评价 德性实践
下载PDF
班级公约的内在德性探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雅丽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6期70-73,共4页
班级公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基于班级共同生活的目标和信念,结合具体生活状况所制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共同行为准则。它具有“协议”和“契约”的性质,使得单独的个体联合成一个道德共同体。班级公约中交织着约束与自由、权利... 班级公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基于班级共同生活的目标和信念,结合具体生活状况所制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共同行为准则。它具有“协议”和“契约”的性质,使得单独的个体联合成一个道德共同体。班级公约中交织着约束与自由、权利与责任、私我与公我、个体与他者、良知与权威等矛盾关系,在这五对关系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和张力,才能使班级公约在人的德性培养上居于适当位置,实现公约内蕴的教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公约 德性实践 共同行为准则 德性教育
下载PDF
德性实践与德性之知——论二程经学诠释的转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洪兴 陈华波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65,共10页
传统经学诠释有训诂、义理之分,北宋二程的经学转向进一步揭示出经学诠释中的"德性"内涵。二程经学思想不啻是义理之学,更是德性之学,它包含了德性实践和德性之知两个维度。二程将诠释重点从作者和文本转向读者,将治经问学的... 传统经学诠释有训诂、义理之分,北宋二程的经学转向进一步揭示出经学诠释中的"德性"内涵。二程经学思想不啻是义理之学,更是德性之学,它包含了德性实践和德性之知两个维度。二程将诠释重点从作者和文本转向读者,将治经问学的目的从知性理解转向德性实践,这就脱离了形式上的训诂之学。同时,又指出以德性之知来接近圣人境界,进而理解圣人所作经典中蕴含的义理,这又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义理之学。注重德性实践,从德性出发去理解经典和圣人,最后通达"天理",是二程经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两宋"道学"或"宋明理学"不同于传统儒家经学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国儒家经典诠释思想与西方诠释学思想的差异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经学 义理 德性实践 德性之知
原文传递
回归德性的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方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1-14,共4页
教育是德性实践,作为德性实践的教育是求真、向善、趋美的统一体;受功利中心价值取向的侵蚀,教育作为德性实践的内在利益不断丧失;教育德性的回归具有一定基础,并且只能在德性实践中、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中实现回归。
关键词 德性 德性实践 教育德性 真善美
下载PDF
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性实践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3,共3页
从德性理论角度出发,对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进行研究。德性理论在美国当代品格教育中演化、兴起、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行实践状况与时代需求相符,体现了德育的主流,并反映了人性发展的实质。因此,我国品格教育应... 从德性理论角度出发,对美国的品格教育运动进行研究。德性理论在美国当代品格教育中演化、兴起、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的德行实践状况与时代需求相符,体现了德育的主流,并反映了人性发展的实质。因此,我国品格教育应该从中获取较大的启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品格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品格教育 道德教育 德性实践
下载PDF
学校教师评价标准中的道德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本田 李方安 《中国德育》 2013年第22期8-11,共4页
教师的德性直接关系着教育实践是否能够拥有足够的德性。学校教师评价标准中隐含着因忽视德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妨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将师德建设融入学校教师评价标准当中,提升教师工作的情智含量,使教育实践真正成为德性... 教师的德性直接关系着教育实践是否能够拥有足够的德性。学校教师评价标准中隐含着因忽视德性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妨碍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将师德建设融入学校教师评价标准当中,提升教师工作的情智含量,使教育实践真正成为德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风险 教师评价标准 德性实践
原文传递
《论语》“中庸”的德性实践逻辑探微
11
作者 王进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1年第4期63-72,共10页
《论语》中的“中庸”思想,呈现在孔子的言说与行为两方面。“中庸”不仅指德行,更指由“中”而“庸”的实践逻辑。“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正是对这一实践逻辑的表述。它包括“无偏无执”之本情、“叩其两端”之用思、“无过无不... 《论语》中的“中庸”思想,呈现在孔子的言说与行为两方面。“中庸”不仅指德行,更指由“中”而“庸”的实践逻辑。“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正是对这一实践逻辑的表述。它包括“无偏无执”之本情、“叩其两端”之用思、“无过无不及”之相状,这三者为本、用、相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实践 《论语》 中庸 实践逻辑
下载PDF
德育:从知性实践向德性实践转化——兼论重庆300名中学生的洗脚活动
12
作者 林美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8-20,54,共4页
目前,学校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生的道德实践停留于知性层面,要实现学生的道德实践由知性向德性转化,其重要途径就是选择合德性的德育方式,实现德育活动的整体性、德育影响的整合性以及德育实践的延伸性。
关键词 学校德育 知性实践 德性实践
下载PDF
关注德性实践 构建丰润的语文课堂
13
作者 吴丽霞 《名师在线》 2019年第14期53-54,共2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德性实践非常必要。教师不能仅关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德性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德性实践非常必要。教师不能仅关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德性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性实践 丰润课堂
下载PDF
“德性实践”在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14
作者 周颜玲 《高教论坛》 2017年第2期8-10,20,共4页
"德性实践"是基于人的实践可能性将"德性"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人的道德发展,是"德性"和"德行"的统一。厘清"德性实践"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价值并进行现代... "德性实践"是基于人的实践可能性将"德性"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人的道德发展,是"德性"和"德行"的统一。厘清"德性实践"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价值并进行现代化处理,将其有效应用于大学生道德教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教育 德性实践
下载PDF
德性实践: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
15
作者 李志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6,共5页
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不仅仅赋予教学生活文化再生力,更在推动教学生活"内在利益"转向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生活的"制度化"规范。然而,在将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行动路向时,遇到了诸如过度追求... 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的价值之维,不仅仅赋予教学生活文化再生力,更在推动教学生活"内在利益"转向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生活的"制度化"规范。然而,在将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行动路向时,遇到了诸如过度追求自我利益造成教师发展取向"锁定化"、工具理性支配下的教师发展能力"空心化"、外在压力影响下教师发展"去主体化"等困境。真正的教学是人之成人的教学,德性实践作为教学生活价值之维的内在品质,需要宏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观的课程政策本土化条件、微观的"教学研"一体化制度保障三个层面整合而成的可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生活 德性实践 教师发展
下载PDF
关怀教学:基于情感体验的德性实践论
16
作者 龚孟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关怀教学是诗意的情感教学,是德性的教学,也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建构的实践教学。它要培养的是情感丰满、有智慧、有德性的实践者。因此,关怀教学致力于促进学生智、德、情的统一发展,主张在实践中生成德性,并使师生在建构关怀关系... 关怀教学是诗意的情感教学,是德性的教学,也是一种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建构的实践教学。它要培养的是情感丰满、有智慧、有德性的实践者。因此,关怀教学致力于促进学生智、德、情的统一发展,主张在实践中生成德性,并使师生在建构关怀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的情感,以敞亮师生的教学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教学 情感体验 德性实践
下载PDF
一个被遮蔽了的“杜威问题”:杜威实践观念的真实意蕴及其伦理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郦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在杜威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杜威问题"。这就是继康德与皮尔士之后,杜威从人的特定功能视角对"实践"做出的新诠释。杜威从道德性实践与技术性实践不可分离的角度,把实践理解为:人通过行动实现自我与对象的联系... 在杜威哲学中,存在着一个隐性的"杜威问题"。这就是继康德与皮尔士之后,杜威从人的特定功能视角对"实践"做出的新诠释。杜威从道德性实践与技术性实践不可分离的角度,把实践理解为:人通过行动实现自我与对象的联系,在促进其实践能力与实践环境最佳融合的同时,实现个体善及公共善的活动方式。而后人对杜威的实践观念的理解,主要局限在行动、制作或生产上的实用性技艺等功利层面,这使实践的道德维度、"道德是活动,是功能的实践"被掩蔽起来了。当前,面对技术性实践处于显要地位,道德性实践却成为空洞形式的时代,重新审视实用主义重要代表杜威的实践观念的真实意蕴,对当今社会道德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问题 实践观念 德性实践 技术性实践 实用主义
原文传递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之问题再辨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树培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62-66,共5页
自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引起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与探索实践至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已无可置疑,但在如何恰当地认识与理解其内容选择、价值取向、主体定位等问题上仍有不小的探讨空间。笔者基于一些学者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建议与忧虑,... 自儿童媒介素养教育引起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与探索实践至今,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已无可置疑,但在如何恰当地认识与理解其内容选择、价值取向、主体定位等问题上仍有不小的探讨空间。笔者基于一些学者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建议与忧虑,选择了三个方面进行辨析与阐释,认为在内容选择上不必紧追新兴媒介技术形式,而应坚守媒介素养教育一以贯之的批判性反思与道德性实践这一核心精神;在价值取向上应追求保护主义取向与超越保护主义取向的平衡;在师生关系的定位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儿童已有的媒介经验和思想,并且邀请与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媒介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媒介素养教育 批判性反思 德性实践 探究
原文传递
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
19
作者 徐彬 刘志军 《教育探究》 2023年第2期59-59,共1页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要件,事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局。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门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2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要件,事关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局。2020年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门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2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这都充分说明了学生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下的学生评价过于重视对外在利益的获得,呈现为一种功利化的实践样态,并表征出学生评价范式的管理和量化、评价生态的功利和无序、评价语言的实体和封闭、评价文化的异化和迷失等问题。基于学生评价的育人本质,反思学生评价实践的功利化,学生评价应当注重唤醒学生追求内在利益的动力,涵养学生的德性品质与德性智慧,从而成为一种德性实践的现实存在。通过对儒家实践哲学、麦金泰尔实践哲学和马克思实践哲学中有关德性实践思想的探讨和反思,学生评价作为德性实践这一命题得到理论确证,其内在意蕴也得到进一步廓清。实现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需要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发挥和彰显学生评价主体的德性品格,动态反思和建构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标准,适切分析和选择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方法,审慎解释和使用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结果,交互生成和转化作为德性实践的学生评价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实践 学生学业成就 核心素养 考试评价 评价语言 教学实施 内在利益 德性实践
下载PDF
伦理起源与教育作为德性实践
20
作者 朱文辉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5期213-213,共1页
起源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彼此滋养,使得教育起源问题并非如同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可以扔进故纸堆的“坏理论研究”。劳动说作为我国学术界一种重要的教育起源理论,饱含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从人类学... 起源与本质之间的相互诠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彼此滋养,使得教育起源问题并非如同有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可以扔进故纸堆的“坏理论研究”。劳动说作为我国学术界一种重要的教育起源理论,饱含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的基本特质。从人类学及历史学视角来看,教育起源的动因不止于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的空间也并非在劳动过程中;教育内容的构筑亦不仅仅是劳动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起源 物质主义 基本特质 价值取向 德性实践 历史与现实 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