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德性养成教育 被引量:47
1
作者 戴木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48-54,共7页
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严重地冲击着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德性是迈向21世纪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自觉和心灵秩序,是遏制恶欲、恶念、恶势力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重视德性的认... 道德沦丧和精神堕落严重地冲击着现代学校德育。培育德性是迈向21世纪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由德性所铸成的道德自觉和心灵秩序,是遏制恶欲、恶念、恶势力蔓延和滋长的精神武器。人的德性的养成和培育,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重视德性的认知和德性的“灌输”,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对德性养成而言,学校的教育是重要的,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德性养成 德育工作 学校教育 德育 德性养成教育 德性认知教育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德性与实践智慧 被引量:45
2
作者 唐热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9,共10页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伦理学 德性 古希腊 实践智慧
原文传递
论德性的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根法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在当今这个高扬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 ,我们绝不能忽视德性的价值。德性作为精神性的内在品质 ,具有思想的功能 ,是一个人的灵性生命成长的“活泉” ,也是生命力的“启动器”和自我规范的“自动器”。德性作为一种价值原则 ,具有终极性 ,... 在当今这个高扬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 ,我们绝不能忽视德性的价值。德性作为精神性的内在品质 ,具有思想的功能 ,是一个人的灵性生命成长的“活泉” ,也是生命力的“启动器”和自我规范的“自动器”。德性作为一种价值原则 ,具有终极性 ,是提升生活原则和生活价值目标的内动力。德性作为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导向性 ,对于引导知识的合理应用、法律的公正实施和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 ,都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从德性特征的分析中 ,可引出德性的内在价值和外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品质 思想 价值 目标
下载PDF
立德树人:师德的养成之道 被引量:42
4
作者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 师德 德性
原文传递
制度、裁量权与德性──关于行政伦理建设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春成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12-115,共4页
裁量权(discretion)的基本含义是“制度约束之外”。法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理论者因对行政人的偏见,而对行政裁量权持敌视态度,进而陷入“责任困境之中”。要超越这一困境,必须承认行政人行使宪政权力的主体资格,沿用亚... 裁量权(discretion)的基本含义是“制度约束之外”。法制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理论者因对行政人的偏见,而对行政裁量权持敌视态度,进而陷入“责任困境之中”。要超越这一困境,必须承认行政人行使宪政权力的主体资格,沿用亚里士多德式的德性论传统,(遵循康德的教导)把行政人当人看,主张行政人的道德自主性,将卓越的行政行为规范性定为一种具有“内在利益”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量权 制度主义 德性 内在利益
下载PDF
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及其意义 被引量:34
6
作者 陈晏清 王新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5-29,共5页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reflection of politics. It discuss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philosophically, and pursues an ultimate explanation for them. The dominant methodology of na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 ...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the reflection of politics. It discusses social and political problems philosophically, and pursues an ultimate explanation for them. The dominant methodology of na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 every academic field since 19 th century leads to the crisis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for losing its knowledge validity. Since 20 th century, political philosophy becom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ield in philosophical study.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is a typical form of modern philosophy by inquiry into the radical problems of philosophy and the crises of modern philoso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意义 当代 方法论原则 知识合法性 苏格拉底 价值判断 19世纪 自然科学 知识领域 科学主义 知识论 事物 德性 追求 形而上 追问 本性 智慧 应当 善恶 统治
原文传递
《论语》的德行伦理体系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来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45,160,共19页
初看起来,儒家伦理的主导特性与德性伦理学很接近,但深入研究表明,两者也有一些差异。德行即道德的行为,德性则是道德的品质。所谓德性伦理学,就是以品质为关注核心的伦理学,但古代中国文化中,德字的使用,德目的列表,常常兼德行与德性... 初看起来,儒家伦理的主导特性与德性伦理学很接近,但深入研究表明,两者也有一些差异。德行即道德的行为,德性则是道德的品质。所谓德性伦理学,就是以品质为关注核心的伦理学,但古代中国文化中,德字的使用,德目的列表,常常兼德行与德性而言。这是我们引入德性伦理学方法时要注意的。孔子伦理学的体系虽然包含了部分德性的讨论,但却是以"德行"为主导框架的,始终不脱离"行为"来展开的。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特点,即"心行合一"的立场,在德目的讨论中,不离开行而去谈心,不离开行为去谈德性,不离开行为谈做人,总是倾向于把两者联系起来讨论。而且,孔子虽然也非常关注德目的讨论,但在具体德目的讨论之外,更关注整体人格的目标,故孔子的伦理学不只是一套德目的体系,而是以"君子"作为理想人格、美善行为的整体体现,从而超越了单纯的德性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行 德性 孔子 论语
原文传递
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趣 被引量:23
8
作者 李春成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4期31-35,共5页
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应是行政人的德性及其实践和价值选择 ;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应当是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 ,而不是功利主义或其任何变种 ;行政伦理学应当抛弃“经济人”缪误 ,而以“德性行政人”为理论出发点 ;行... 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应是行政人的德性及其实践和价值选择 ;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应当是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 ,而不是功利主义或其任何变种 ;行政伦理学应当抛弃“经济人”缪误 ,而以“德性行政人”为理论出发点 ;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当力避“概论化” ,加强其“哲学化”取向和理论深度 ;行政伦理学主要通过辨明行政人的各种价值与义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德性行政人 实践 价值选择
下载PDF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被引量:25
9
作者 蒙培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4,共6页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融入竞争时代并在新的竞争中形成新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的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变化的,但人作为德性主体生活在世界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完成德性,提高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德性伦理 仁德 社会伦理 生态伦理
下载PDF
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论 被引量:31
10
作者 陈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3,44,共9页
For understanding Zhu Xi’s virtue theory as well as its structure and ethical meaning,the first half of this essay analyses Zhu Xi’s theory of Four Virtues.And the other half of the essay turns to the theory of univ... For understanding Zhu Xi’s virtue theory as well as its structure and ethical meaning,the first half of this essay analyses Zhu Xi’s theory of Four Virtues.And the other half of the essay turns to the theory of universe of Four Virtues from the ethical theory of Four Virtues,then gets the conclusion as follows:in a certain sense,Zhu Xi’s philosophy system can be seen from two basic points,namely Li Xue(school of principle) and Ren Xue(school of humanity).From the Li Xue to embody Zhu Xi’s philosophy is the main subject of concern to us,but from the Ren Xue to embody Zhu Xi’s thoughts is so few in the past.If Li and Qi are dualistic parts,then Ren is a overall whole including Li and Qi in a broader sense.On this point,the saying Zhu Xi’s philosophy is Ren Xue wholly may be better than the saying Zhu Xi’s philosophy is Li Xue,and be able to represent the holistic image of its Confucian though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思想 德论 《朱子语类》 明代哲学 五常 朱子学 德性
原文传递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 被引量:27
11
作者 金生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19,共8页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是教育学的重要议题。幸福不是快感,而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状态,是精神获得卓越发展的美善生活的实践。教育只有引导人追求和实践美善生活,才能促进人的幸福。同时,教育促进幸福,一方面要培养受教育者...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是教育学的重要议题。幸福不是快感,而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的整体的精神状态,是精神获得卓越发展的美善生活的实践。教育只有引导人追求和实践美善生活,才能促进人的幸福。同时,教育促进幸福,一方面要培养受教育者获得有益于实现幸福的生活能力和内在品质,另外一方面要引导受教育者提升和发展德性,实现人格精神的优秀。惟有德性的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美善生活 德性 德性教育
下载PDF
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叶波 吴定初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140,共12页
实践智慧是通达教育本质的必要前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特质。智能时代将技术纳入教师实践智慧的框架,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重构是教育和教师捍卫自身的内在要求。智能时代的技术介入,使教育实践在嫁接态的实践目的、意向交互性的实践主... 实践智慧是通达教育本质的必要前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特质。智能时代将技术纳入教师实践智慧的框架,实现教师实践智慧的重构是教育和教师捍卫自身的内在要求。智能时代的技术介入,使教育实践在嫁接态的实践目的、意向交互性的实践主体和技术介入性的实践关系中走向了"人—机"交互。面向"人—机—人"的关系结构及其引发的教育实践形态之变,实践智慧需要走出教师个体德性的界域,成为智慧的实践,内在包含将技术纳入教师人性结构"成己",在教育嵌入技术"成物"和教育超越技术"成人"的三重意蕴。实践智慧要求教师以教育实践逻辑彰显技术生命力,以公共理性推进教育价值的技术体认和以交往实践实现技术语境下"类生命"的教育建构,从而在"个体—社会—类"的不同层面推进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实践智慧 德性 类生命
原文传递
论德性 被引量:28
13
作者 江畅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是由理智或智慧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有利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根本要求培育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好)的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品... 德性是人优秀品质中的一种,是由理智或智慧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前提下根据有利于具有者和他活动于其中的共同体及其成员更好生存的根本要求培育的,通常以心理定势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并使人的活动及其主体成为善(好)的道德意义上的善(好)品质,即道德的品质。它具有指向性、意向性、多维性、统一性、稳定性和普适性等主要特征。德性从直觉的层次看是社会道德要求的内化,但从批判的层次上看则根源于人更好生存的需要。德性一般都体现为德目或德性要求,因而具有规范性,但德性规范是构成性规则,与作为规范性规则的道德规范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智慧 品质 道德规范
下载PDF
关于跨世纪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志萍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2000年第4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教育 德性 价值取向 价值目标
原文传递
同情在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聂文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 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著名道德哲学家和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同情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多种意义。同情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和评价其道德情操的工具,而且成为其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斯密的同情论为我们把握"亚当.斯密问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情 伦理思想 道德情操 “亚当·斯密问题” 德性
下载PDF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考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轶辉 詹秋文 +1 位作者 郑玉莲 饶先发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9期144-147,共4页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具有多方协同、自然融合、润物无声等特点,"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工具价值与思政价值同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全面推进与因...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具有多方协同、自然融合、润物无声等特点,"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工具价值与思政价值同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全面推进与因校制宜兼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德才兼备统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基本道德、职业道德、家国情怀教育,强化自学能力、科学思维、学术素养培养,做到校院统领、专业统筹,教师读书修身、教书育人,全校共建共享、科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内容体系 立德树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性
下载PDF
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 被引量:19
17
作者 赵敦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5,共8页
本文在"轴心时代"的背景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如何对人类的共同目标和首先精神所做的贡献。他们之间的可比性表现在三个:德性的统一性,首先的知识性和德性的普遍性。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德性 道德普遍性
原文传递
师德教育:化师道为德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禹旭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8期124-128,共5页
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话题。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打通师道与德性之间的壁垒。师德教育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师道如何化为德性,实践是其根本途径;关注教师的精神性需要是其基本途径;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展开群体式的道德... 师德建设是一个紧迫的现实话题。师德建设的关键是要打通师道与德性之间的壁垒。师德教育旨在凝道成德,化师道为德性。师道如何化为德性,实践是其根本途径;关注教师的精神性需要是其基本途径;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环境、展开群体式的道德对话、进行理性的克己自反是其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 师德教育 师德建设 教师 心理环境 学校 德性 成德 具体 理性
下载PDF
德性与善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根法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2期13-18,共6页
从根本上说,德性不仅是完成人们的内在利益所必需的品格,同时也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格。德性作为一种品格,它在成就人的至善行为中能稳定和促进人的向善能力。
关键词 德性 动机 自控 人格
下载PDF
论精神空间 被引量:19
20
作者 詹世友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3,共8页
精神是一种结构形态的存在 ,其各结构维度如理智、情感、意志等 ,都能得到涵养而变得宽广和深厚。其秘密在于 :劳动可以对欲望满足实行延迟 ,这种时间上的延迟导致了空间上的开拓。它在心灵中“空出”了一个场域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知、... 精神是一种结构形态的存在 ,其各结构维度如理智、情感、意志等 ,都能得到涵养而变得宽广和深厚。其秘密在于 :劳动可以对欲望满足实行延迟 ,这种时间上的延迟导致了空间上的开拓。它在心灵中“空出”了一个场域 ,于是我们可以通过知、情、意互渗来对自己的精神空间进行开拓、涵厚和化通。其中理性精神是精神空间的一种决定性的支撑力量。在任何情况下 ,道德教化的任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延迟 德性 涵厚 化通 道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