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polyoxypropylene chain length on th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of propylene oxide-ethylene oxide block copolymers
1
作者 张治国 尹红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9-221,共3页
In this work,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block copolymer nonionic surfactants (RPE) has been determined, i.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surface excess concentration (Γ), surface area demand per molecule (A)... In this work, the surface activity of block copolymer nonionic surfactants (RPE) has been determined, i.e.,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surface excess concentration (Γ), surface area demand per molecule (A), surface tension at CMC (γCMC). A linear decrease of ln[CMC] vs number of oxypropylene units in copolymer molecule was observed. The change in the work of cohesion per oxypropylene group when passing from molecular into micellar state, calculated from the Shinoda equation, was 0.43kT for the studied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ionic surfactant Propylene oxide-ethylene oxide block copolymers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MICELLIZATION
下载PDF
微离子束:用预定数目的离子对细胞中指定位置进行手术的工具 被引量:9
2
作者 彭士香 王绍虎 余增亮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6,共9页
微离子束提供了对选定的细胞注入预定数目的离子并精确地注入到指定位置的技术。这种方法可用来研究传统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一系列重要的辐射生物学问题。采用瞄准器法可以得到微束。微离子束的实质在于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定点辐射 ,定... 微离子束提供了对选定的细胞注入预定数目的离子并精确地注入到指定位置的技术。这种方法可用来研究传统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一系列重要的辐射生物学问题。采用瞄准器法可以得到微束。微离子束的实质在于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定点辐射 ,定量辐射。其中定点到微米量级 ,注入的离子个数为 1至几百个范围内。辐射位置和辐射剂量的精确度主要取决于瞄准器和探测器的设计和安装。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瞄准器是“V”形槽瞄准器和厚壁玻璃毛细管瞄准器 ,细胞前最佳探测器为NE10 2a聚乙烯甲苯聚合物闪烁体探测器 ,它们均由英国的Gray实验室研制的。实验结果束径为 2~ 5μm ,探测效率大于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辐射生物学 细胞 瞄准器 探测器 手术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亚细胞结构精确照射诱导旁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春林 FOLKARD Melvyn PRISE Kevin M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肿瘤细胞的亚结构在荷能离子照射下所诱导的旁效应及其信号分子。以氦离子微束装置所产生的精确数量离子定位照射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核或细胞质,检测细胞染色体损伤和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由基的产额,探索NO清除... 研究了肿瘤细胞的亚结构在荷能离子照射下所诱导的旁效应及其信号分子。以氦离子微束装置所产生的精确数量离子定位照射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细胞核或细胞质,检测细胞染色体损伤和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自由基的产额,探索NO清除剂对它们的影响,并以(Diethylamine nitric oxide,DEANO)研究NO的细胞效应。结果表明,无论是细胞核照射还是细胞质照射,只要1个细胞受到1个离子的照射,就可通过损伤的级联放大形成辐射旁效应,引起周围数十个细胞的损伤。对比核、质照射的生物效应,细胞核照射比细胞质照射具有更加显著的直接作用,但这两种照射所诱导的旁效应程度却相当。而NO自由基清除剂c-PTIO(2-(4-carboxy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可抑制旁效应的产生。NO分子探针DAF-FM(4-amino-5-methylamino-2',7'-difluorofluorescein diacetate)原位检测表明,即使只有1%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受到单离子照射,具有NO阴性表达的细胞百分数增加了30%,使NO引起的细胞荧光密度增加15%。DEANO实验表明,NO可引起细胞微核的产生。因此,NO是亚细胞结构照射引起旁效应的一个重要信号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亚细胞照射 旁效应 信号因子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胶体粒子之间的等效相互作用
4
作者 刘雯彦 葛晓明 李盘林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4年第1期11-17,共7页
不同介观带电粒子(聚离子)的电双层之间的等效相互作用是目前软物质研究的前沿。本文主要评述胶体系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标准Poisson-Boltzmann或平均场理论对于电双层研究的局限性和微离子之间空间相关性的重要性;尤其是相关... 不同介观带电粒子(聚离子)的电双层之间的等效相互作用是目前软物质研究的前沿。本文主要评述胶体系统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标准Poisson-Boltzmann或平均场理论对于电双层研究的局限性和微离子之间空间相关性的重要性;尤其是相关性引起的聚离子之间等效相互作用为吸引的可能性,等效聚离子电荷(电荷重正化)和电荷规范化的计算方法,约束对于胶体粒子之间等效相互作用的影响和电双层溶剂粒度的统计描述,指出仍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粒子 等效相互作用 离子 离子相关性 电荷重正化 平均场理论 电双层
下载PDF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的相分布及其形成 被引量:58
5
作者 薛文彬 邓志威 +1 位作者 来永春 陈如意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用X射线衍射(XRD)法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MAO)陶瓷膜中的相分布,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组成,从表层到里层,α相逐渐增加;表层主要由γ相组成,其含量基本上不随氧... 用X射线衍射(XRD)法研究了LY12铝合金微弧氧化(MAO)陶瓷膜中的相分布,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主要由α-Al_2O_3,γ-Al_2O_3组成,从表层到里层,α相逐渐增加;表层主要由γ相组成,其含量基本上不随氧化时间变化陶瓷膜内外层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弧氧化 离子 陶瓷膜 相分析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陆雯丽 张振 +1 位作者 费烨 陈向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目的比较微等离子体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一侧面部进行微等离子体治疗,另一侧进行CO2点阵激光治疗,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患者自身评估(四分值法)微等离子体治疗1次后6个月的瘢痕改善值及治疗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结痂时间和炎症性红斑持续时间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不同方法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选用1只新西兰大耳兔,在双侧兔耳分别造瘢痕模型,分别用微等离子体和CO2点阵激光在两侧兔耳瘢痕模型上扫描1遍,即刻取下组织,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痤疮凹陷性瘢痕治疗1次后,微等离子体组ECCA从50.71降至34.76,评分下降率为31.5%,21例中有19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90.5%;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评分从53.57降至38.10,评分下降率为29.9%,其中18例治疗后ECCA评分下降,有效率为86.7%,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等离子组水肿较轻,红斑持续时间为13.95d,结痂持续时间为6.95d,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组分别为45.81d和10.10d。微等离子体侧无1例发生色素沉着,而CO2点阵激光治疗侧色素沉着发生率达19%。兔耳瘢痕组织HE染色显示,微等离子体的微剥脱区宽而浅,CO2点阵激光的微剥脱区窄而深。结论微等离子体和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对痤疮凹陷性瘢痕均有较好疗效,但微等离子体相对不良反应较小,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离子 点阵激光
原文传递
微放电及其应用 被引量:43
7
作者 欧阳吉庭 张宇 秦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3-684,共12页
微放电是放电通道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空间区域内的气体放电,电极间隙或放电空间尺度一般为亚毫米以下量级。相比常规尺度放电,放电尺度的减小使得微放电具有很多独特性质,因而受到研究者的日益关注。一方面,微放电结构适合于微型化和平面... 微放电是放电通道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空间区域内的气体放电,电极间隙或放电空间尺度一般为亚毫米以下量级。相比常规尺度放电,放电尺度的减小使得微放电具有很多独特性质,因而受到研究者的日益关注。一方面,微放电结构适合于微型化和平面化,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微区电晕散热技术、微机电驱动系统、离子风机、静电流体加速器、气体传感器、离子源、液相放电加工工艺和漏电检测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工艺和微机电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子元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导体电极本身的尺寸和导体之间的间隙大大降低,小电压可以在微电极间隙产生很强的电场,从而造成低电压击穿,成为微电子产品、火工品和电力系统的安全危害源之一。文章对微放电的研究历史、基本原理、击穿与放电特性、稳定性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电晕微放电、微空心阴极放电、DBD微放电、毛细管放电等不同的微放电结构,并从ESD和安全防护、力学效应、光学效应、电学效应、化学与生物医学效应5个方面对微放电近年来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放电 放电 离子 击穿特性 场致发射 帕邢曲线
下载PDF
铝合金在水玻璃-KOH-NaAlO_2体系中的微等离子体氧化 被引量:31
8
作者 姜兆华 辛世刚 +2 位作者 王福平 吴晓宏 清水纪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研究了水玻璃 KOH NaAlO2 体系对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的NaAlO2浓度下 ,氧化过程电压时间曲线的变化特点 ,测定了膜层的硬度、击穿电压。运用XRD ,SEM ,EPMA研究了膜层的相组成、形貌及元素分布 ,发现膜层... 研究了水玻璃 KOH NaAlO2 体系对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影响 ,考察了不同的NaAlO2浓度下 ,氧化过程电压时间曲线的变化特点 ,测定了膜层的硬度、击穿电压。运用XRD ,SEM ,EPMA研究了膜层的相组成、形貌及元素分布 ,发现膜层由莫来石相和γ Al2 O3 相组成 ,具有疏松层和紧密层两层结构 ,铝元素含量沿着从基体到膜层的方向逐渐减少 ,而硅元素含量却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氧化 铝合金 偏磷酸钠 水玻璃
下载PDF
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相分布及显微硬度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薛文斌 来永春 +1 位作者 邓志威 陈如意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8-21,共4页
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定了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沿深度方向 的相分布及显微硬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主要由 α-Al_2O_3、γ- Al_2O_3相组成,从表层到里层,α-Al_... 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定了L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沿深度方向 的相分布及显微硬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主要由 α-Al_2O_3、γ- Al_2O_3相组成,从表层到里层,α-Al_2O_3相含量逐渐增加.膜的显微硬度沿深度方向变化同 α- Al_2O_3含量变化一致,致密层中显微硬度大于 HV1500,极值点达到 HV2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氧化 相分布 硬度 铝合金 陶瓷膜
下载PDF
Na_3PO_4Na_2B_4O_7体系中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姜兆华 吴晓宏 +1 位作者 王福平 辛世刚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在钛合金上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制备氧化膜 ,用扫描电镜 (SEM)、X 射线 (XRD)测其表面形貌、相组成 ,并对现象及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
关键词 钛合金 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TIO2膜 阳极氧化
下载PDF
大气压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郑培超 王金梅 +2 位作者 胡章芳 郝宏刚 王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2-1546,共5页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大气压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实验研究了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 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和耐低温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为提高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表面性能,利用自行设计的大气压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进行了表面改性实验。实验研究了Ar微等离子体射流对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能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了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的处理效果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聚酰亚胺薄膜的水接触角逐渐降低,而表面能逐渐增加,并且处理后的材料在空气中放置时会出现老化效应。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发现处理后的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更加粗糙,同时质量也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体射流 表面改性 聚酰亚胺薄膜 亲水性 表面能 老化效应
下载PDF
纯铝及其合金的微等离子体氧化成膜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振东 姜兆华 +2 位作者 姚忠平 孙学通 张雪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6-951,共6页
研究了纯Al及其合金LC9、LY12在偏铝酸钠溶液中微等离子体氧化成膜的特点。通过X射线衍射,SEM和EMPA等分析了陶瓷膜层的相组成及表面、截面形貌和膜层截面的元素含量分布,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层的厚度。结果显示:Al膜层由αAl2O3相组... 研究了纯Al及其合金LC9、LY12在偏铝酸钠溶液中微等离子体氧化成膜的特点。通过X射线衍射,SEM和EMPA等分析了陶瓷膜层的相组成及表面、截面形貌和膜层截面的元素含量分布,利用测厚仪测量了陶瓷膜层的厚度。结果显示:Al膜层由αAl2O3相组成,LC9膜层由γAl2O3相组成,LY12膜层由γAl2O3和αAl2O3两相组成,且膜层都由致密层和疏松层构成;膜层的厚度随时间都近似呈线性变化;在Al和LY12膜层中,由内向外铝元素的含量逐渐增加;在LC9膜层中,铝元素的分布略呈两侧高中间低;在LC9和LY12膜层中,镁元素分布比较均匀;在LC9膜层中,含有很少量的锌元素,而铜元素含量很不明显;在LY12膜层中含有很少量的铜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铝 铝合金 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下载PDF
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制备钛酸钡陶瓷膜 被引量:20
13
作者 姜兆华 李文旭 +1 位作者 闫久春 李益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用微等离子体氧化法制备出纯相的 Ba Ti O3陶瓷膜 ,对所得的陶瓷膜进行 XRD和 EPMA分析。结果表明 ,膜层中钡钛两种元素分布均匀 ,无浓度梯度变化。结合实验现象和测试结果 ,探讨了浓度和电流密度对陶瓷膜的影响 ,并提出了 Ba Ti
关键词 离子体氧化 相组成 元素分布 成膜过程 钛酸钡 陶瓷膜 制备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微等离子体氧化黑色陶瓷层制备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仕明 钱翰城 +2 位作者 Samir H.Awad 邱华 黄丽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16,31,共4页
 介绍了微等离子体氧化工艺用于铝合金表面生成黑色陶瓷膜的技术,分析了各种工艺参数对膜层色泽的影响,并讨论了着色工艺中易出现的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 离子体氧化 黑色陶瓷膜 缺陷 铝合金 工艺参数 着色工艺
下载PDF
重铬酸钾对钛合金表面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吴晓宏 姜兆华 +2 位作者 王福平 辛世刚 贲洪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6-809,共4页
在钛合金表面用微等离子体氧化能产生一层陶瓷膜。将重铬酸钾引入磷酸盐电解液将使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槽电压升高 ,经对所得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表面和截面进行扫描电镜 (SEM )形貌观察 ,发现重铬酸钾的加入使陶瓷膜的致密性... 在钛合金表面用微等离子体氧化能产生一层陶瓷膜。将重铬酸钾引入磷酸盐电解液将使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槽电压升高 ,经对所得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表面和截面进行扫描电镜 (SEM )形貌观察 ,发现重铬酸钾的加入使陶瓷膜的致密性增加。XRD分析表明 ,不同电解液中所得膜层都是以锐钛矿型TiO2 为主晶相 ,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金红石型TiO2 ,重铬酸钾的加入使锐钛矿型TiO2 的含量增加。对膜层进行电偶电流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 ,重铬酸钾的加入使所得的膜层对金属的接触腐蚀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离子体氧化 耐蚀性 钛合金 重铬酸钾
下载PDF
磷酸盐对钛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姜兆华 姚忠平 +2 位作者 李延平 吕彦冬 孙学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3种磷酸盐分别作为电解质交流微等离子体氧化TC4钛合金所制得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其中3号磷酸盐的效果最好.并在铝酸钠体系和硅酸钠体系下,进一步研究了3号磷酸盐对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磷在陶... 研究了3种磷酸盐分别作为电解质交流微等离子体氧化TC4钛合金所制得的陶瓷膜的耐蚀性,其中3号磷酸盐的效果最好.并在铝酸钠体系和硅酸钠体系下,进一步研究了3号磷酸盐对微等离子体氧化陶瓷膜的结构、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磷在陶瓷膜中不形成晶相,而是以非晶相物质沉积在膜层中;铝酸钠体系,磷元素由膜内层向外层逐渐减少;硅酸钠体系,磷元素在膜内、外两层含量高,中间处含量低;两体系下,3号磷酸盐的用量适当增加,陶瓷膜耐点蚀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 钛合金 离子体氧化 陶瓷膜 耐蚀性 铝酸钠 硅酸钠
下载PDF
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樊昕 安俞熙 +3 位作者 石翠萍 韩悦 郄金鹏 杨蓉娅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激光美容中心应用该方法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56例,观察记录临床皮肤反应及数码照相记录恢复过程和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 目的观察应用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激光美容中心应用该方法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56例,观察记录临床皮肤反应及数码照相记录恢复过程和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和皮肤反应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皮损有效率80.36%,治疗后皮肤出现显著红斑和肿胀,局部可出现少量点状出血和渗出,患者有较强烈疼痛感和烧灼感,术后平均疼痛指数显示:术后即刻79.23,术后1h为55.72,术后2h为42.39,术后4h为27.56;平均红肿消退时间(3.4±1.5)d,平均脱痂时间(6.7±3.8)d;2例患者出现全面部肿胀及局部皮炎,未见色素变化及瘢痕形成。其余患者满意。结论微等离子束治疗萎缩性痤疮瘢痕是一种疗效较好,治疗过程安全,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萎缩性痤疮瘢痕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的快速成形中的搭接参数 被引量:15
18
作者 乌日开西.艾依提 赵万华 +1 位作者 卢秉恒 孙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92-197,共6页
对基于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接(PMPAW)的直接金属快速成形中成形轨迹间的搭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成形轨迹间的搭接模型,分析了成形轨迹断面宽度与高度之比(宽高比)、轨迹间的中心距、搭接率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 对基于脉冲微束等离子弧焊接(PMPAW)的直接金属快速成形中成形轨迹间的搭接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成形轨迹间的搭接模型,分析了成形轨迹断面宽度与高度之比(宽高比)、轨迹间的中心距、搭接率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成形件性能的影响。用HOOCr21Ni10不锈钢进行了不同搭接参数的成形试验,并对成形件进行了表面平整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的测试。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宽高比大的成形轨迹制作的零件其三项测试结果均高于用宽高比小的成形轨迹所制作的零件。成形件纵向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优于横向,采取了层间多方向交替扫描的成形方式来获得整体上各向同性的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束等离子弧焊 搭接参数
下载PDF
微束等离子粉末熔覆金属零件直接快速成形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向永华 徐滨士 +3 位作者 吕耀辉 姜祎 刘存龙 夏丹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8,共5页
对微束等离子熔覆金属零件直接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构建了该成形系统的软、硬件实施。利用该系统制造了一个由80层熔覆层堆积而成的简单空心筒状零件,其直径误差小于5%,高度和垂直度误差小于2%。对成形件的组织分析表明,成形... 对微束等离子熔覆金属零件直接快速成形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构建了该成形系统的软、硬件实施。利用该系统制造了一个由80层熔覆层堆积而成的简单空心筒状零件,其直径误差小于5%,高度和垂直度误差小于2%。对成形件的组织分析表明,成形件中部典型组织表现为短小枝晶,层与层结合处可看到明显的组织分界,结合处组织向等轴晶转变。熔覆率为132 g/h,粉末利用率为85%~90%。硬度测试表明,成形件硬度主要分布在200~260 HV,上部和底部硬度值略高于中部,硬度值为260~32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成形 束等离子熔覆 组织
下载PDF
(NaPO_3)_6-NaAlO_2体系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姜兆华 辛世刚 +1 位作者 王福平 吴晓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0-42,共3页
研究了六聚偏磷酸钠 -偏铝酸钠溶液中 ,L Y12铝合金微等离子体氧化过程、陶瓷膜的形成特点以及偏铝酸钠的浓度对氧化过程的影响。通过
关键词 铝合金 离子体氧化 陶瓷模 表面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