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污染对人类的遗传毒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强 李克秋 +5 位作者 苗绪红 刘庆芬 李光 屈颖 李健 赵永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近郊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损伤效应。方法在当地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彗星分析检测DNA...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近郊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损伤效应。方法在当地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彗星分析检测DNA损伤。选取与该镇毗邻区域且从未接触电子垃圾处理的30位村民(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结果暴露组染色体总畸变率5.50%,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暴露组16.99‰,对照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彗星分析检测彗星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DNA损伤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电子垃圾污染物是潜在的遗传诱变剂,能够造成污染人群的细胞遗传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细胞遗传学 彗星分析 分析 染色体畸变 环境 DNA损伤
下载PDF
STABLE EXPRESSION OF HUMAN CYTOCHROME CYP2B6 AND CYP1A1 IN CHINESE HAMSTER CHL CELLS:THEIR USE IN MICRONUCLEUS ASSAYS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健敏 董海涛 +1 位作者 蔡朱男 余应年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48-155,共8页
With specific designed prmers. CYP2B6 and CYP1A1 cDNA were generatecl by reverse transcrlI7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technlque Performed on total RNAs isolated frorn hum1ln liver and 3-rnethylch(,lanthren... With specific designed prmers. CYP2B6 and CYP1A1 cDNA were generatecl by reverse transcrlI7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 )technlque Performed on total RNAs isolated frorn hum1ln liver and 3-rnethylch(,lanthrene(3-Mtt)induc human amnion FL, cells. Cell llnes (CHL, 2B6 and CtHL-1A1 ) capableof expressing hunlan cytochome P 15O (CYP ) 2B6 and 1A1 were establishecl after transfection of corre-sponding eukaryotic reconl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with human CYP2ll6 and 1A1 cDNA lnserts respectlvely. These cell lines stably expressed the mRNAs and the enzymatic activltles cc)rresI’onding to ttYP2B6and CYP1A1,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Chinese hamster lung (CHL) cells, the n1icr()nucleus frecluencyin CHl,-2B6 cells is markedly lncreased when exPosed to nitrosamines,aflatoxln B, (AFB1) and cyclophos-Phamide (CPA). Thls is also in CHL-1A1 cells,when exposed to carcinogenic polycycllc aromatic hydrocar-b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P450 transgenic cell line micronucleus assays
全文增补中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3
作者 徐媛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9-0172,共4页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对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情况的观察效果。方法 选择放射工作人员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例数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工作人员均进行血细胞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分析,观察...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对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情况的观察效果。方法 选择放射工作人员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例数非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工作人员均进行血细胞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分析,观察两组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细胞计数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接触放射物质,使得其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等情况的几率,严重时甚至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加强对工作人员生命安全质量的监测水平,对其开展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检测的重要性较高,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 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
下载PDF
357例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元军 周凯 王恩楷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放射工作 外周血 淋巴细胞 分析 职业卫生 细胞遗传学
原文传递
应用胞质阻断法对急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微核分析
5
作者 万梅英 陈绍志 +1 位作者 黄一虹 孙海英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3期301-302,共2页
应用胞质阻断法对30例急性白血病(AL)、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了静脉血细胞微核检测。同时对30例白血病患者静脉血和骨髓细胞微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静脉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正常... 应用胞质阻断法对30例急性白血病(AL)、3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了静脉血细胞微核检测。同时对30例白血病患者静脉血和骨髓细胞微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患者静脉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亦高于MDS病人;即将转变为白血病的MDS患者微核率显著增高;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和静脉血细胞微核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阻断法 分析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 MDS
下载PDF
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类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刘强 李克秋 +5 位作者 杜利清 王彦 徐畅 樊赛军 李光 Markus Hecker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48-453,共6页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在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作为暴露组,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 目的:对长期居住在天津市某镇电子垃圾处理较集中的3个村庄的居民进行细胞遗传学研究,分析电子垃圾污染物对人体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在电子垃圾处理区居民中随机选择171位村民作为暴露组,进行染色体畸变(CA)和胞浆阻滞微核(CBMN)分析,并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选取与该镇毗邻区域且从未接触电子垃圾处理的30位村民(男女各半)作为对照组。暴露组按照性别和年龄分组,分别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CA、CBMN和DNA损伤水平。结果:暴露组染色体总畸变率为5.50%,与对照组(1.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微核率为16.99‰,对照组为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暴露组尾部DNA百分含量(TDNA,%)、尾矩(TM)、Olive尾矩(OTM)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和DNA损伤水平女性均明显高于男性(P<0.01),而在各不同年龄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电子垃圾污染物是潜在的遗传诱变剂,能够造成污染地区人群的细胞遗传学损伤,不能忽视其对当代及其子代健康的有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 细胞遗传学 单细胞凝胶电泳 分析 染色体畸变 DNA损伤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临床应用进展
7
作者 谢全锦 杜传书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近年,荧光原位杂交(FISH)已成为解决细胞遗传学问题,特别是临床细胞遗传学疑难杂症的重要方法。例如分析羊水细胞作产前诊断或对先天发育异常的儿童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尤其是那些产后不久就夭折的婴幼儿更应作细胞遗传学分... 近年,荧光原位杂交(FISH)已成为解决细胞遗传学问题,特别是临床细胞遗传学疑难杂症的重要方法。例如分析羊水细胞作产前诊断或对先天发育异常的儿童检测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尤其是那些产后不久就夭折的婴幼儿更应作细胞遗传学分析。所有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一个快速而可靠的检测方法,而经典的细胞遗传分析方法其分辨率常常达不到临床诊断的要求,判断结果有较多的非特异性干扰。因为常规染色体区带最小也包括100万个碱基对,故许多基因组的微细重排、缺失,经典细胞遗传学方法是很难准确测定的。荧光原位杂交弥补了经典细胞遗传学分析法的不足,提高了分辨精度,扩大了检测范围(包括测定间期细胞),使细胞遗传学向分子细胞遗传学过渡,许多临床遗传学中的难题可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临床应用 遗传学诊断 分析
原文传递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fruit extract potentiates the anticancer efficacy of mitomycin C and cisplatin and reduces their geno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in vitro 被引量:12
8
作者 Xi-han GUO Juan NI +1 位作者 Jing-lun XUE Xu WA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031-1045,共15页
Objective: Fruit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PE) is widely consumed as a functional food and used as a folk medicine due to its remarkable nutrition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itomycin C (MMC) and cisplat... Objective: Fruit of Phyllanthus emblica Linn. (PE) is widely consumed as a functional food and used as a folk medicine due to its remarkable nutrition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Mitomycin C (MMC) and cisplatin (cDDP) are the most widely used form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 but their clinical use is limited by their genotoxicity to normal cells. We aimed to determine whether PE has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genotoxicity, while improving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MMC and cDDP. Methods: Cell proliferation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trypan blue exclusion assay and colony-forming assay. Genomic instability (GIN) was measured using the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ieus assay. Results: Co-treatment (72 h) with PE at 20-320 μg/ml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efficacy of MMC (0.05 μg/ml) and cDDP (1 μg/ml) against Colo205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P〈0.05), and at 80-320 μg/m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MMC- and cDDP-induced GIN and multinucleation in normal colonic NCM460 cells (P〈0.05). P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itotic index (P〈0.01), blocked mitotic progression (P〈0.05), and promoted apoptosis (P〈0.01) in MMC- and cDDP-treated NCM460 cells, suggesting that PE-mediated inhibition of mitosis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may limit the division and survival of highly damaged cells. Also, PE was found to inhibit the clonal expansion of MMC- and cDDP-treated NCM460 cells (P〈0.05) and decrease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surviving clones. Conclusions: PE potentiates the anticancer efficacy of MMC and cDDP, while preventing their genotoxicity and inhibiting clonal expansions of unstable genomes in normal cell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PE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risk of secondary cancers induced by chemotherapeu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llanthus emblica Mitomycin C CISPLATIN Genomic instability 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assay
原文传递
叶酸、核黄素缺乏及MTHFR A1298C多态性对人淋巴细胞基因组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暇玉 邹天宁 +1 位作者 夏晓玲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9-262,共4页
背景与目的:叶酸代谢涉及DNA合成及甲基化等重要生化过程,对维持人类遗传稳定性意义重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对上述两个生化过程之间的分支走向发挥着关键作用,核黄素作为MTHFR的重... 背景与目的:叶酸代谢涉及DNA合成及甲基化等重要生化过程,对维持人类遗传稳定性意义重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对上述两个生化过程之间的分支走向发挥着关键作用,核黄素作为MTHFR的重要辅助成分,亦可能干涉MTHFR的功能,进而影响到遗传稳定性。本研究拟探讨叶酸、核黄素缺乏以及MTHFR基因1298位点多态性对人类淋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综合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分析法研究叶酸(20、200nmol/L,即LF、HF)和核黄素(1、500nmol/L,即LR、HR)不同浓度组合以及MTHFRA1298C多态性对培养9d的人类淋巴细胞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各MTHFR基因型淋巴细胞在低叶酸高核黄素组合培养条件下的遗传损伤程度均高于所有其它组合,而高叶酸低核黄素组达最低(P〈0.01),各基因型淋巴细胞在高叶酸条件下的微核化双核细胞(MNed BNC)、核质桥(NPB)和核芽(BUD)频率分别为低叶酸条件的46.5%、22%和42.3%;而高核黄素条件下的相应指标则比低核黄素高约6.3%~12.4%;MTHFR1298AA型遗传稳定性显著高于突变纯合子MTHFR1298CC(P〈0.01);叶酸对MNed BNC、NPB、BUD的变异贡献率分别达到91.61%、73.72%和78.07%(P〈0.01);核黄素及MTHFRA1298C多态性对遗传损伤的变异贡献虽接近或达到显著水平,但均不及叶酸;叶酸、核黄素和MTHFR基因型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上述遗传损伤标记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叶酸、核黄素和MTHFRA1298C多态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基因组稳定性有影响,但相比之下,叶酸在我们的研究中是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黄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胞质阻断分析 基因组稳定性
下载PDF
叶酸缺乏对BRCA1突变淋巴细胞株染色体损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敖新宇 梁子卿 +3 位作者 曹能 王晓燕 何冬旭 汪旭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1-323,共3页
背景与目的:评价叶酸缺乏在BRCAI突变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GM13705)微核诱发效应,探询能将遗传物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叶酸浓度。材料与方法:在叶酸缺乏(6-240nmol/L)条件下离体培养GM13705细胞株,利用细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CBMN)... 背景与目的:评价叶酸缺乏在BRCAI突变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GM13705)微核诱发效应,探询能将遗传物质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的叶酸浓度。材料与方法:在叶酸缺乏(6-240nmol/L)条件下离体培养GM13705细胞株,利用细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CBMN),分析双核细胞中的微核率。结果:叶酸浓度在6 nmol/L、60 nmol/L和120 nmol/L时,双核细胞微核率高于240nmol/L及常规RPMI1640组,这3个测试组间未出现双核细胞微核率的显著差异;240 nmol/L和常规,RPMI1640组之间双核细胞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240 nmol/L的叶酸是该细胞株防范遗传损伤的最低浓度,具有BRCAI突变的基因组对叶酸缺乏的胁迫作用敏感性似乎高于正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细胞松弛素B阻断的分析(CBMN) 细胞
下载PDF
维生素B12与蛋氨酸缺乏诱发人类淋巴细胞株微核形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暇玉 汪旭 +4 位作者 曹能 梁子卿 王晓燕 黄云超 夏晓玲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36-339,共4页
背景与目的: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为底物合成蛋氨酸(Methionine,Met);继而合成S_腺苷蛋氨酸(S_adenosylmethionine,SAM),为DNA甲基化提供甲基;维生素B12(B12)作为MS的辅酶亦可影响Met... 背景与目的: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S)以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为底物合成蛋氨酸(Methionine,Met);继而合成S_腺苷蛋氨酸(S_adenosylmethionine,SAM),为DNA甲基化提供甲基;维生素B12(B12)作为MS的辅酶亦可影响Met的合成。我们研究旨在探讨Met和B12缺乏对人类BRCA1基因突变淋巴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以Met和B12生理浓度为依据(分别约25μmol/L和150pmol/L),实验设置了15μmol/L和50μmol/L的Met分别与100、300、600、800、1200pmol/LB12组合的测试组,常规RPMI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其Met、B12浓度分别为101μmol/L和3690pm/L),培养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9d,利用细胞质阻断微核分析(Cytokinesis_blockmicronucleusassay,CBMN),评价B12与Met缺乏对该细胞株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①在15μmol/LMet与B12的所有组合测试组中,双核细胞微核率(Micronucleatedbinucleatedcell,MNBN)均高于Met为50μmol/L、B12在600pmol/L以上的所有组合,除B12在600pmol/L以上的测试组外,其他各组之间MNB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②当50μmol/LMet与B12组合时,MNBN降幅尤为显著,当B12浓度在600pmol/L以下时各组间MNB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2浓度为600pmol/L时MNBN降至最低,与800、1200pmol/L以及RPMI培养基中的MNB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提示B12、Met在600pmol/L~50μmol/L组合时可维持受试细胞株遗传稳定性的最佳状态。这二种微量营养素的适量补充有可能通过叶酸代谢对带有BRCA1突变的个体遗传物质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鉴于研究提出的B12(600pmol/L),Met(50μmol/L)浓度高于人体血浆正常生理浓度,有必要以提高基因组稳定性为目标,进一步评价提高这两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取量并调整其比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蛋氨酸 胞质阻断分析 细胞
下载PDF
哈尔滨7·13 ^192Ir源事故受照者CB微核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香 阮健磊 +1 位作者 黄敏燕 苏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2-623,共2页
早在1976年,Countryman和Heddle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人血,经培养后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微核率与受照剂量呈良好的相关性。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淋巴细胞微核法是估算受照剂量的生物学方法之一。本研究用该方法对2005年7月发... 早在1976年,Countryman和Heddle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人血,经培养后观察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微核率与受照剂量呈良好的相关性。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淋巴细胞微核法是估算受照剂量的生物学方法之一。本研究用该方法对2005年7月发生在哈尔滨^192Ir源事故中14例受检者进行微核率分析,对部分受检人员进行了微核率的检测,并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进行生物剂量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剂量估算 ^192IR源 CB分析 哈尔滨 淋巴细胞 事故 受照者 剂量效应曲线
原文传递
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敏感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冬旭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索BRCA1+/-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以期为建立肿瘤启动与进展机制研究的离体试验系统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并提供信息。方法以60Co处理BRCA1+/-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和正常人淋巴细胞株,在含细胞松弛素B的RPMI1640... 目的探索BRCA1+/-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株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以期为建立肿瘤启动与进展机制研究的离体试验系统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并提供信息。方法以60Co处理BRCA1+/-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和正常人淋巴细胞株,在含细胞松弛素B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28小时,利用细胞质阻断微核分析(CBMN),评价二个细胞株对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二个细胞株经辐射处理后,主要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指标即双核细胞微核率(MNedBNC)和核质桥率(NPB)均显著升高(P<0.01~0.05);比较二个细胞株的上述指标,没有发现二者间自发与辐射诱发遗传损伤程度的差异。结论受试BRCA1+/-淋巴细胞株对辐射诱变的敏感性没有显著改变,在本试验系统下,其基因组稳定性与对照细胞株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突变 细胞质阻断分析 辐射敏感性
下载PDF
核黄素缺乏对人成淋巴细胞株遗传稳定性及细胞毒性影响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静 吴暇玉 +2 位作者 夏晓玲 邹天宁 汪旭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1-533,共3页
关键词 黄素 胞质阻断分析方法(CBMN)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下载PDF
维生素B_6缺乏诱发人类成淋巴细胞株微核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暇玉 张玲 +3 位作者 姚兴洋 罗丽菊 武凯雁 易晓韵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6(VB6)缺乏对人类BRCA1突变乳腺癌淋巴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VB6血浆正常生理浓度为依据(~20 nmol/L),设置0,6,12,24,48,96,200 nmol/L 7个浓度组,常规RPMI1640培养基为对照(VB6浓度4800 nmol/L),培养... 目的探讨维生素B6(VB6)缺乏对人类BRCA1突变乳腺癌淋巴细胞株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VB6血浆正常生理浓度为依据(~20 nmol/L),设置0,6,12,24,48,96,200 nmol/L 7个浓度组,常规RPMI1640培养基为对照(VB6浓度4800 nmol/L),培养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患者淋巴细胞株(GM13705)9 d,利用细胞质阻断微核分析(CBMN),评价VB6缺乏对该细胞株细胞活性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在0 nmol/L VB6浓度下,细胞不能存活;6,12 nmol/L活细胞数有下降趋势,24 nmol/L时开始增长,与初次培养时无显著性差异,48 nmol/L较24 nmol/L显著上升(P〈0.05);在96时达最大值,与200,4800 nmol/L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双核细胞微核(MNBN)频率随VB6浓度增加显著下降,48 nmol/L时降至最低(P〈0.001~0.01);48,96,200,4800 nmol/L时4个浓度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VB6浓度在96 nmol/L时是受试细胞株活性最佳浓度,48 nmol/L可维持受试细胞株遗传稳定性的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6 淋巴细胞株 胞质阻断分析 细胞 基因组稳定性
原文传递
河南两起辐射事故受照者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分析及生物剂量估算
16
作者 吕玉民 傅宝华 +2 位作者 韩林 陈玉浩 赵风玲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 ]对 2 0 0 0年河南许昌“3 0 6”60 Co辐射事故 1例受照者 (A)和 2 0 0 0年河南开封“6 2 6”辐射事故 1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 (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进行分析 ,并估算其生物剂量。 [方法 ... [目的 ]对 2 0 0 0年河南许昌“3 0 6”60 Co辐射事故 1例受照者 (A)和 2 0 0 0年河南开封“6 2 6”辐射事故 1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 (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进行分析 ,并估算其生物剂量。 [方法 ]受照者“A”为男性 ,37岁 ,照后 15d取血培养。受照者“B”为女性 ,2 7岁 ,照后 3d取血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CB微核的标本制备采用常规方法 ,双盲法阅片 ,记录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数或微核数 ,结果以染色体畸变百分率或微核千分率表示。 [结果 ]“A”的双 +环率为 ( 19 5± 2 0 ) % ,估算剂量均值为1 44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2 7~ 1 6 1Gy ;GB微核率为 ( 15 4 0 0± 12 41)‰ ,估算剂量均值为 1 43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35~ 1 5 1Gy。“B”的双 +环率为 ( 0 6 7± 0 47) % ,估算剂量均值为0 15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0 6~ 0 2 3Gy ;CB微核率为 ( 2 7 33± 4 2 7)‰ ,估算剂量均值为 0 2 2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13~0 30Gy。 [结论 ]用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受照者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 ,与临床症状和物理剂量基本一致。对剂量小于 1Gy的照射 ,CB微核剂量高于染色体畸变剂量。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 ,由于自发微核率高、个体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辐射事故 受照者 染色体畸变 CB分析 生物剂量 估算
下载PDF
TCR基因突变生物剂量计估算电离辐射剂量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侯殿俊 刘伟 +2 位作者 乔建维 卢峰 马娅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771-773,共3页
电离辐射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给相关人群带来了辐射危害的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放射事故,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当辐射事故发生后,确定其受照剂量是进行早... 电离辐射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给相关人群带来了辐射危害的风险。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重大放射事故,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当辐射事故发生后,确定其受照剂量是进行早期分类诊断最重要的环节,而且对迅速处置放射事故、制定医学救治方案具有指导意义。受照剂量可以通过物理计量和生物剂量计测,两者可作为补充。然而,采用物理方法准确估算剂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估算偶然突发事件中人员的受照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R基因突变 电离辐射剂量 物理计量 生物剂量计 染色体畸变分析 淋巴细胞分析
下载PDF
云南正常人群基因组健康初探
18
作者 周滔 倪娟 +2 位作者 寸燕萍 徐伟江 汪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人类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因组健康水平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类退行性病变危险度升高。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MN),评价了云南正常人群淋巴细胞的基因组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人类... 人类基因组稳定性与人类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基因组健康水平降低,可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类退行性病变危险度升高。本研究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CBMN),评价了云南正常人群淋巴细胞的基因组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人类淋巴细胞自发微核频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r=0.468,p<0.001),且女性平均微核率显著高于男性(r=2.438,p<0.05)。云南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人群基因组健康的基础数据结构,为基于基因组健康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健康 遗传损伤 胞质分裂阻滞分析
下载PDF
职业性微波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天 许潘红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996年第4期306-306,共1页
职业性微波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航天中心医院(100039)张天许潘红为了探讨职业性、低剂量、长期暴露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细胞遗传物质有无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研究所从事雷达发射机研制工... 职业性微波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分析航天中心医院(100039)张天许潘红为了探讨职业性、低剂量、长期暴露于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细胞遗传物质有无影响,本文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研究所从事雷达发射机研制工作人员21人和行政人员12人,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辐射 外周血淋巴细胞 染色体畸变 分析
下载PDF
胆碱与叶酸组合对人成淋巴细胞株DNA损伤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琳 高微微 +3 位作者 倪娟 吴暇玉 周滔 汪旭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叶酸充足时胆碱缺乏对人成淋巴细胞株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在甲硫氨酸(Met)浓度为50μmol/L条件下,设置0~21.5μmol/L的胆碱与30、60、120、240nmol/L的叶酸(folic acid,FA)组成不同浓度组合,培养人成淋巴细胞株9d后,利用胞质... 目的探讨叶酸充足时胆碱缺乏对人成淋巴细胞株的遗传损伤效应。方法在甲硫氨酸(Met)浓度为50μmol/L条件下,设置0~21.5μmol/L的胆碱与30、60、120、240nmol/L的叶酸(folic acid,FA)组成不同浓度组合,培养人成淋巴细胞株9d后,利用胞质阻断微核细胞组分析(CBMNCyt),评价上述组分缺乏诱发的微核化双核细胞(MNedBNC)、核质桥(NPB)及核芽(NBUD)千分率。结果各叶酸浓度下,低浓度胆碱组(0、3、6μmol/L)与高浓度胆碱组(12、18、21.5μmol/L)之间的MNedBNC及NBUD千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叶酸情况下(30、60nmol/L),12μmol/L胆碱以上的NPB千分率显著降低(P<0.001),而高叶酸情况下(120、240nmol/L)各胆碱浓度之间的NPB率无显著差异。胆碱和叶酸对MNedBNC、NPB及NBUD变异的贡献率均达到了极显著(P<0.001)。结论胆碱不足对人成淋巴细胞株造成遗传损伤,该细胞株基因组的稳定需要叶酸和胆碱浓度分别维持在120nmol/L和12μmol/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 叶酸 胞质阻断细胞组分析 化双细胞 质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