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伊犁盆地的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 被引量:184
1
作者 张国伟 李三忠 +5 位作者 刘俊霞 滕志宏 金海龙 李伟 黄先雄 吴亚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03-214,共12页
伊犁盆地是在天山造山带所夹持的微地块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山间叠合盆地,其现今垂向结构为自下而上由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石炭纪裂谷火山岩系变形基底和二叠纪以来的盆地沉积岩系组成的3 层结构,南北向剖面形态总体为两侧造山带相... 伊犁盆地是在天山造山带所夹持的微地块上发展演化而成的山间叠合盆地,其现今垂向结构为自下而上由中、新元古代变质基底、石炭纪裂谷火山岩系变形基底和二叠纪以来的盆地沉积岩系组成的3 层结构,南北向剖面形态总体为两侧造山带相对向盆地逆冲的对冲构造几何学样式,伊犁盆地内则呈现为二山三盆的复杂次级山 盆构造组合。伊犁盆地的形成演化与天山造山带,尤其与其南北两侧相邻的不同性质造山带密切相关。伊犁地块和盆地的形成演化可概括为4 个大的构造阶段和4 个成盆期。现今的伊犁盆地正是不同成盆期的原型盆地复合叠置的综合产物。石炭- 二叠纪和侏罗纪是伊犁山 盆构造系统的主造山成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盆地 盆山耦合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96
2
作者 丁文龙 林畅松 +2 位作者 漆立新 黄太柱 余腾孝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文中基于新的地震、航磁、重力等资料解释结果和区域构造演化剖面,重新分析了巴楚隆起的构造格架及形成演化。研究认为:巴楚隆起在剖面上为压扭性断裂控制的"两断夹一隆"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具有"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此与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体系的展布、基底结构与构造、地壳深部地质背景及古构造应力场演变等关系密切。该隆起是一个从震旦纪开始发育演化的继承性活动型古隆起,其形成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构造旋回阶段(Z—D2)、海西构造旋回阶段(D3—P)、印支—燕山构造旋回阶段(T—K)和喜马拉雅构造旋回阶段(E—Q)。这一新认识对巴楚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和潜力评价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楚隆起 构造格架 形成演化
下载PDF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 被引量:93
3
作者 李守定 李晓 +1 位作者 吴疆 刘艳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73-2480,共8页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类型,滑带的性质对于这类滑坡具有控制作用,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成为这类滑坡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基岩顺层滑坡... 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及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类型,滑带的性质对于这类滑坡具有控制作用,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成为这类滑坡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三峡库区为例,在分析基岩顺层滑坡分布与滑带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将滑带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通过滑带形成过程中原生软岩、层间剪切带和滑带的性质对比,研究滑带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岩石矿物组成和含量、微结构和连接特征、矿物微观演变、物理化学性质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过程,最后总结得出滑带形成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基岩顺层滑坡 滑带 形成演化 模式
下载PDF
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形成演化及断块运动 被引量:68
4
作者 韩恒悦 张逸 袁志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2-368,共7页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 渭河盆地和灵宝盆地的形成始于始新世 ,中新世运城盆地开始形成 ,到上新世时期渭河断陷带统一。早更新世断陷带内形成广阔的“三门湖” ,中更新世时期“三门湖”逐渐萎缩消亡。晚更新世以来断陷带继承性的发展。由于受秦岭、华山山前断裂带等相关阶状正断层的正倾滑运动的控制 ,断陷带演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大幅度的沉陷、扩张并接受巨厚的堆积 ,在其内部产生了一系列向南掀斜的断块差异运动。断陷带新地质时期垂直差异运动十分强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断陷盆地带 形成演化 断块运动 始新世 断层
下载PDF
南海北缘新生代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2
5
作者 闫义 夏斌 +3 位作者 林舸 刘宝明 阎贫 李忠诚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61,共9页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西段裂陷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西部裂陷活动及海侵时间明显早于东部,裂陷中心由西向东呈雁列式扩展。晚白垩世-早始新世裂陷活动应是东亚陆缘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的延续,始新世中、晚期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改变导致裂陷中心南移,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效应是南海中央海盆扩张方向顺时针旋转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沉积 地球动力学背景 新生代 南海 北缘 构造演化 构造-岩浆演化 大地构造单元 顺时针旋转 相互作用 形成演化 沉积盆地 特征分析 早始新世 晚白垩世 板块俯冲 碰撞效应 欧亚板块 裂陷 旋转性 中生代 太平洋 活动 邻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76
6
作者 李忠权 刘记 +7 位作者 李应 杭文艳 洪海涛 应丹琳 陈骁 刘冉 段新国 彭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3,共8页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 基于沉积、构造综合分析,利用露头、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的平面、剖面特征,并根据地层、岩性、构造及区域演化等特征对震旦系进行剥蚀恢复,再现桐湾运动时期拉张侵蚀槽各阶段发育演化及其改造过程。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沿蓬莱—安岳—荣昌一线呈北西向展布,具有东陡西缓的特征。研究横跨拉张侵蚀槽中部的威远—龙女寺地震剖面发现,威远—安岳拉张侵蚀槽是震旦纪期间基底断裂多幕堑垒式活动导致灯影组地层差异抬升、差异侵蚀和差异溶蚀等多种地质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可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通过剖面剥蚀恢复,定量测算了拉张侵蚀槽侵蚀、溶蚀量,最大可达6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威远—安岳 拉张侵蚀槽 形成演化
下载PDF
新疆北部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69
7
作者 李锦轶 徐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更好地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的研究工作,基于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对新疆北部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将该区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归纳总结为:区... 为更好地完成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的研究工作,基于现有资料的综合研究,对新疆北部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将该区地质构造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问题归纳总结为:区域性地质构造问题40个、涉及全区或不同区域之间的地质构造问题17个、成矿作用方面的问题11个,期望这一总结能促进该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并对中亚地区大陆地壳形成演化和成矿作用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地质构造 新疆北部 大陆地壳 形成演化 中国西部 对中 主要问题 项目 区域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59
8
作者 唐立章 张贵生 +1 位作者 张晓鹏 安凤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7,1,共3页
通过对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构造形成演化、储层孔隙演化、生排烃史及其相互间的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非常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初步认识 :①印支期、尤其是燕山期形成的古构... 通过对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构造形成演化、储层孔隙演化、生排烃史及其相互间的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 ,取得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非常规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的初步认识 :①印支期、尤其是燕山期形成的古构造控制天然气的早期聚集和分布 ;②古构造—成岩圈闭是富集油气的主要圈闭类型 ;③天然有效裂缝系统是高产的关键 ;④古今复合圈闭是天然气勘探最有利的目标。这些认识和成果在指导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成藏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成岩 复合圈闭 圈闭类型 形成演化 印支期 川西
下载PDF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60
9
作者 孙厚云 毛启贵 +2 位作者 卫晓锋 张会琼 葸玉泽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8-1141,共14页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形成受构造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控制,通过划分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分区阐述哈密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化学成因及控制因素,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阐明盆地系统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哈密盆地...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形成受构造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控制,通过划分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分区阐述哈密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化学成因及控制因素,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阐明盆地系统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哈密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呈明显分带性,沿地下水流动方向,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_3型演化为SO_4型、最终演化为Cl型;水体TDS含量不断升高,地下水由淡水逐渐演化为微咸水、咸水。地下水离子来源主要为硅酸盐岩与蒸发岩盐溶解,水化学过程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岩石风化作用与季节变化共同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经盐分溶滤、盐分迁移并在排泄区附近形成盐分聚集带;盐分迁移沿程溶滤作用逐渐减弱,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哈密盆地地下水化学空间演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驱动,时间演化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变化和工矿活动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地下水系统 哈密盆地 形成演化
下载PDF
中国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与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被引量:58
10
作者 陶明信 徐永昌 +4 位作者 史宝光 蒋忠惕 沈平 李晓斌 孙明良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1-451,共11页
以氦同位素为主,辅以CO2/3He和CH4/3He及40Ar/36Ar等指标,结合地质构造等资料,对中国大陆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及其深部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示踪研究.据此识别并划分出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 (1) 伸展性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 以氦同位素为主,辅以CO2/3He和CH4/3He及40Ar/36Ar等指标,结合地质构造等资料,对中国大陆不同类型断裂带的地幔脱气及其深部地质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示踪研究.据此识别并划分出4种具代表性的断裂带: (1) 伸展性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地壳厚度小,具低CH4/3He-高R值和低CO2/3He值-高R值体系,以幔源流体为主,地幔脱气作用最强,以郯庐断裂带为代表; (2) 强烈挤压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圈断裂或俯冲带,如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地壳巨厚,R/Ra值为0.43~1.13,幔源氦约占总氦的5%~14%,地幔脱气作用较弱; (3) 造山带山前(盆缘)深断裂带,R值为10-7量级,CH4/3He值为109~1010,CO2/3He值为106~108,具微弱的地幔脱气作用; (4)造山带内壳层断裂带,如窑街F19等断裂带,具有高CH4/3He值-低R值(10-8)和高CO2/3He值-低R值体系,无明显的地幔脱气作用.研究表明: 大型深断裂带是地幔脱气的主要构造通道; 控制地幔脱气强度的主要因素为断裂深度、构造环境性质和地壳厚度; 地幔脱气作用强度可反映断裂带的深度及其深部构造状态,而气体地球化学示踪则可成为其研究的新的途径; 地球深部热流体上侵活动可能是深大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动力源之一; 山前断裂带是深部构造活动方式和壳幔结构转换的部位,对于认识造山带和盆地的形成机理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特征 地幔脱气 类型 脱气作用 构造环境 地球化学示踪 ^3HE 地壳厚度 深断裂带 深部构造 ^40AR 郯庐断裂带 深大断裂带 深部热流体 山前断裂带 CH4 CO2 造山带 氦同位素 中国大陆 幔源流体 作用强度 形成演化 结构转换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形成演化与成因机制 被引量:54
11
作者 贾承造 马德波 +5 位作者 袁敬一 魏国齐 杨敏 闫磊 田方磊 姜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91,共11页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 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控制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与油气的富集。由于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具有位移小、断距小且埋深大的特点,因而对其构造演化与形成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为了厘清上述争议,基于大面积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与二维地震资料,在解析该盆地中部克拉通内走滑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过程,并探究走滑断裂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走滑断裂具有纵向分层、平面分区、沿走向分段的特点;②深层压扭走滑断裂运动方向规律简单,NE、NNE向走滑断裂为左旋,NNW向走滑断裂为右旋,浅层张扭断裂运动方向差异较大,走滑断裂的位移量为400~1500 m,属于小滑移距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③走滑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早期部分断裂重新活化,不同时期断裂分布有差异;④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的形成受控于基底结构非均一性与原特提斯洋闭合消减带来的挤压作用力,张扭断裂为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后期活化产生的R剪切分支断裂或张性破裂断裂,其形成受控于不同时期盆地周缘洋盆消减闭合。结论认为,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成因机制与油气息息相关,取得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效益;除了塔里木盆地之外,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也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对典型盆地的研究,必将丰富和完善中国小陆块、多旋回盆地的克拉通内走滑断裂理论,为发现更多的油气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克拉通 走滑断裂 构造特征 形成演化 成因机制 基底非均一性 周缘洋盆闭合 油气勘探方向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莫古隆起形成演化及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9
12
作者 纪友亮 周勇 +3 位作者 况军 万璐 张锐 卢春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42-1355,共14页
车-莫古隆起为燕山期形成的横跨准噶尔盆地的大型古隆起,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初始形成阶段(J1)、强烈发育阶段(J2+3)、隐伏埋藏阶段(K-E)和掀斜消亡阶段(N-Q).其中侏罗纪是其活动最强烈、最重要的时期,车-莫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低幅隆升... 车-莫古隆起为燕山期形成的横跨准噶尔盆地的大型古隆起,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初始形成阶段(J1)、强烈发育阶段(J2+3)、隐伏埋藏阶段(K-E)和掀斜消亡阶段(N-Q).其中侏罗纪是其活动最强烈、最重要的时期,车-莫古隆起在早侏罗世发生低幅隆升,在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则强烈隆升.随着车-莫古隆起的逐步演化,盆地的沉积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车-莫古隆起成为控制南、北沉积体系的分水岭,对沉积体系的分布和演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早侏罗世,车-莫古隆起发生低幅隆升,对沉积体系产生的影响较小,来自于盆地西北缘的物源还可以到达盆地腹部及南缘地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由于受到了车-莫古隆起的阻隔,盆地西北缘的物源只分散于隆起以北地区,中侏罗统、上侏罗统遭受了严重的剥蚀,导致盆地腹部地区由原来的沉积或沉降中心演变为一物源区,为两侧提供充足的物源;白垩纪,全区发生剧烈沉降,车-莫古隆起进入稳定埋藏阶段,早白垩世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晚白垩世以浅湖、三角洲沉积为主.古隆起的持续发育导致地层大范围遭受剥蚀,除为腹部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外,还有利于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莫古隆起 形成演化 沉积体系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成演化初步探讨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伟民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1-286,共6页
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态特征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高大沙山形成发育受沙源、风况、基底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受环境演变的影响较大。受西风环流的控制,沙山下伏地形的起伏不仅能够改变近地表风的运行形式,而且是风沙流运行的障... 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形态特征和环境因素的研究表明:高大沙山形成发育受沙源、风况、基底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受环境演变的影响较大。受西风环流的控制,沙山下伏地形的起伏不仅能够改变近地表风的运行形式,而且是风沙流运行的障碍。气候湿润期(间冰期)沙丘主要通过钙胶结层固定沙丘表面,并增大沙山基底;气候干冷期(冰期)在钙胶结层又发育次一级的沙丘。经过钙胶结固定-加积-再钙胶结固定循环的演化模式,最终发育成高大的复合型沙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演化 巴丹吉林沙漠 西风环流 间冰期 沙源 基底 固定沙丘 发育 育成 气候
下载PDF
沪州古隆起与川南油气 被引量:36
14
作者 安作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7-273,共7页
四川盆地沪州古隆起形成于印支运动,它对二叠系阳新灰岩和三叠系嘉陵江灰岩中的气藏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从目前两个层系油气的分布状态看,可能经历了两次运聚过程。另外,天然气的组分特征、成因类型、干燥系数等也都反映了这一控制... 四川盆地沪州古隆起形成于印支运动,它对二叠系阳新灰岩和三叠系嘉陵江灰岩中的气藏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从目前两个层系油气的分布状态看,可能经历了两次运聚过程。另外,天然气的组分特征、成因类型、干燥系数等也都反映了这一控制的关系。沪州古隆起区在燕山-喜马拉雅运动中改变了隆-拗的构造格局,不仅二叠系、三叠系中的油气发生了转化、再次运移和重新聚集,而且下古生界奥陶系中的天然气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预计其油气可能聚集在古隆起区的边缘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古隆起 形成演化 川南油气 运移聚集
下载PDF
中国乡村社会空间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4
15
作者 艾大宾 马晓玲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59,共5页
乡村社会空间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日常社会生活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异与组合格局 ,其归根结底是由乡村社会主体的群体分化形成的。我国乡村发展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变化尤其显著 ,研究其社会空间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在对... 乡村社会空间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背景下乡村日常社会生活在地域空间上的分异与组合格局 ,其归根结底是由乡村社会主体的群体分化形成的。我国乡村发展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变化尤其显著 ,研究其社会空间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在对乡村社会空间的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乡村社会空间的演变过程及现状特征 ,揭示了其形成演化的机制与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空间 形成演化 地域分异 结构特征 中国
下载PDF
南海岩石圈破裂方式与扩张过程的三维物理模拟 被引量:34
16
作者 孙珍 孙龙涛 +5 位作者 周蒂 蔡东升 李绪深 钟志洪 姜建群 樊浩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5-447,共13页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揭示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对比了3组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断裂样式和裂谷带的走向与岩石圈的初始热流变结构密切相关.对比模拟结果与陆缘的断层样式,推测在张裂初期,陆坡区比陆... 南海的形成演化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揭示南海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对比了3组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断裂样式和裂谷带的走向与岩石圈的初始热流变结构密切相关.对比模拟结果与陆缘的断层样式,推测在张裂初期,陆坡区比陆架区具有相对热减薄的岩石圈,从而导致不同构造位置上发育不同的裂陷特征.受下地壳和软流圈韧性流动的影响,断层越是靠近扩张区,倾角变得越平缓.实验揭示,破裂首先以点状出现,这些点不断扩大并互相连接形成连续的扩张区.共轭边缘常具有对称的形状,向海盆方向对凹或者对凸.当离散边界附近有刚性块体时,扩张区域的边界会明显受到地块边缘形态的影响.通过模拟实验,推测破裂过程可能以较粘性的方式进行.西北次海盆的发育可能是沿着中-西沙地块北缘深裂陷槽破裂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破裂方式 形成演化 三维物理模拟
原文传递
渤海海域辽东湾坳陷正断层联接及其转换带特征 被引量:35
17
作者 余一欣 周心怀 +3 位作者 汤良杰 魏刚 王应斌 吕丁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渤海辽东湾坳陷发育的大量正断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的形式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转换带。根据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将正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 渤海辽东湾坳陷发育的大量正断层通过硬联接和软联接的形式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丰富的转换带。根据正断层的倾向及其组合特征,将正断层软联接类型分为同向、对向和背向叠覆型三类,其形成的转换带类型相应分为转换斜坡、斜向背斜和地垒。发育在正断层叠置段内的转换带传递了正断层之间的伸展应变量,使其在三维空间里保持应变守恒。辽东湾坳陷转换带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孤立正断层、转换带形成、转换带复杂化和转换带破裂等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正断层 软联接 转换带 形成演化 辽东湾坳陷
下载PDF
江达-维西陆缘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35
18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1 位作者 李定谋 须同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7,共17页
江达 维西陆缘火山弧为金沙江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 ,其过程经历了俯冲造弧 碰撞成弧 张裂成盆的复杂发展历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 (P21 P2 )形成俯冲型弧火山岩 ,早中三叠世 (T1+ 2 )形成碰撞型弧火山岩 ... 江达 维西陆缘火山弧为金沙江弧后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过程中形成 ,其过程经历了俯冲造弧 碰撞成弧 张裂成盆的复杂发展历史。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 (P21 P2 )形成俯冲型弧火山岩 ,早中三叠世 (T1+ 2 )形成碰撞型弧火山岩 ,晚三叠世早期 (T13)于裂谷盆地中发育“双峰式”火山岩。晚三叠世早期 (T13)裂谷盆地从北向南形成生达 车所 鲁麻弧后盆地、徐中 鲁春 红坡上叠 (弧后 )裂谷盆地和箐口塘 催依比 上兰上叠 (弧后 )裂谷盆地三个次级半深海 深海盆地。生达 车所 鲁麻弧后盆地的拉裂时间为 11 6Ma ,速度为 0 2 7cm/a ,距离为 6 3km ;徐中 鲁春 红坡上叠 (弧后 )裂谷盆地的拉裂时间为 16 1Ma ,速度为 0 4 3cm /a ,距离为 140km ;箐口塘 催依比 上兰上叠 (弧后 )裂谷盆地的拉裂时间 16 1Ma ,速度为 0 36cm/a ,距离为 116km。弧火山岩中形成有沉积 改造型铜、金、银、铅、锌多金属矿 ,裂谷 (火山 )盆地中形成有喷流 沉积型铜、金、银、铅、锌多金属矿。晚三叠世早期火山 沉积盆地已成为三江地区中生代重要的成矿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达-维西 陆缘火山弧 形成演化 成矿作用 盆地
下载PDF
深层煤矿床开采地质条件及其综合探测——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泓 夏宇靖 +2 位作者 张群 晋香兰 靳德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6,共12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但华北和东北地区多数老矿区的浅部煤炭资源已近于枯竭,需要开发深部煤炭资源。深层煤矿床处于高围压、高温度、高瓦斯含量和高孔隙压力的采矿环境,其勘探和开发不仅是工程问...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但华北和东北地区多数老矿区的浅部煤炭资源已近于枯竭,需要开发深部煤炭资源。深层煤矿床处于高围压、高温度、高瓦斯含量和高孔隙压力的采矿环境,其勘探和开发不仅是工程问题,更多的是地质问题。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在深层煤矿床赋存规律、开采地质条件及综合探测研究方面,急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a.深层煤矿床的形成演化与赋存规律;b.深层煤矿床赋存的初始能量场以及多场叠加效应;c.深层煤矿床的流体来源、运移和赋存机理与多相介质耦合作用;d.深层煤矿床关键地质体和多相介质的地球物理响应与综合勘查理论。建立深层煤矿床精细、快速综合探测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将为深部煤炭资源的勘探与安全高效开发和一些老煤炭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深层煤矿床 形成演化 条件 能量场 煤矿瓦斯 岩溶水 综合探测
下载PDF
珠三坳陷珠三南断裂形成演化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 被引量:31
20
作者 雷宝华 郑求根 +3 位作者 李俊良 李琦 刘豪 王海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7-813,共7页
应用断裂三维定量构造几何学和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多参数-走向长度关系分析方法,对珠三南断裂几何特征、形成演化、分段和连锁、活动强度的差异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进行较细致和定量的研究。珠三南断裂总体分3大段:东段、西段北支... 应用断裂三维定量构造几何学和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多参数-走向长度关系分析方法,对珠三南断裂几何特征、形成演化、分段和连锁、活动强度的差异及其对沉积中心迁移的控制,进行较细致和定量的研究。珠三南断裂总体分3大段:东段、西段北支和西段南支,依次细分为2小段、4小段和3小段,各段几何特征和活动差异较大。早期,断裂自西向东分段延伸发育;中期,西段南支活动停止、西段北支和东段强烈差异活动下连锁;晚期,断裂自西向东分段停止活动。整个断裂体系随断裂"弱→强→弱"活动特征,呈"分→合→分"的演化状态。沉积中心随断裂活动强度差异变化表现为"跷跷板式"的迁移规律:古新世在文昌C凹陷的西部→始新世—渐新世早、中期在文昌A凹陷→渐新世晚期在文昌B凹陷的西部→渐新世以后不受断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坳陷 珠三南断裂 多参数-走向长度分析法 几何学 形成演化 分段连锁 沉积中心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