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户时代“雅俗”关系在“見立絵”中的表现——以春信、歌磨、国贞浮世绘美人画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方洁
韦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1,208,共6页
"見立て"2是日本文学、艺能界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主题表现方法。在凝聚了近世庶民特色的浮世绘版画中,画师引入了日本和歌文学中的表现手法"見立て",创造了浮世绘中特有的主题表现形式—"見立絵"。"...
"見立て"2是日本文学、艺能界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主题表现方法。在凝聚了近世庶民特色的浮世绘版画中,画师引入了日本和歌文学中的表现手法"見立て",创造了浮世绘中特有的主题表现形式—"見立絵"。"見立絵"在绘画主题上融合了古典与当世的元素,成就了浮世绘"雅俗融合"的特点。18世纪至19世纪的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从"雅"至"俗"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时期。以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中的三大代表人物铃木春信、喜多川歌磨、歌川国贞的作品为例,采用纵向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江户时代"雅俗"关系的转变在"見立絵"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俗”关系
江户时代
“見立絵”
古典
当世
趣味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张舜徽先生《戴震学记》
2
作者
周光庆
《华中学术》
2009年第2期79-86,共8页
清代启蒙哲学家戴震痛感当时专制统治者肆意歪曲宋明理学,'以理杀人',以思想杀人,'而祸斯民',因而激起了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精神,起而以'解蔽斯能尽我生'的决心,觳然决然地通过重新解释经典以探求'圣人之道...
清代启蒙哲学家戴震痛感当时专制统治者肆意歪曲宋明理学,'以理杀人',以思想杀人,'而祸斯民',因而激起了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精神,起而以'解蔽斯能尽我生'的决心,觳然决然地通过重新解释经典以探求'圣人之道'。张舜徽先生则别具只眼,特在他所撰《戴震学记》里,大力揭示其苦心孤诣,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针对社会现实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熟悉中国当代历史或有亲身感受的学人应该知道,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尊敬的。正是在这些地方,张先生在奉献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实现着一位学者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舜徽
索道
当世
文化经典
《戴震学记》
原文传递
定调之功:论张炎的当世接受
3
作者
何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张炎为宋末著名词人,其接受目前学界较多关注于清代,其实宋元之际张炎的接受已经开始。张炎交游者作为张炎接受史上的第一批读者,通过序跋、题辞、词话等方式,全方位阐释张炎的家世生平、雅士人格以及词与词学思想。当世者对张炎的接受...
张炎为宋末著名词人,其接受目前学界较多关注于清代,其实宋元之际张炎的接受已经开始。张炎交游者作为张炎接受史上的第一批读者,通过序跋、题辞、词话等方式,全方位阐释张炎的家世生平、雅士人格以及词与词学思想。当世者对张炎的接受确立了其典范地位,并开启了自宋以来的张炎接受史,于后世而言,具有定调之功。考察张炎的当世接受,有利于把握张炎接受的最初生态,继而构建完整的张炎接受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炎
当世
交游
接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实录”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纪祥
蒋重跃
潘国国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76,共9页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树风声” ,那些专职记事的 ,则“徒闻后世 ,无益当时”。到了唐代 ,“彰善显恶”的“实录史学”成了普遍接受的观念 ,“实录”也成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核心术语和概念。“作者性”和“当世性”是“实录史学”的核心。它的首要意涵 ,不在于“过去”的“记录” ,也不在于对“过去”的学术研究 ,而在于一种“当世”精神 ,一种能令其在“当世”呈现“彰善显恶”之意义的精神。然而近代史学对此却多持贬义 ,以为史官之笔 ,不当有主观之评断涉入。传统史学的“实录” ,同时兼赅“真实”与“现实” ,近代史学则重视对“过去”的学术研究取向 ,强调的是“过去的真相”而非“现在的真相”。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在近代史学中被遮蔽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是两套不同的史学世界 ,回归传统史学是当今需要的大方向 ,强调“当世”意涵的“实录”在史学或编史学 (historiography)中被彰显出来的要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实录
彰善显恶
当世
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典范确立:论陆游的当世接受
被引量:
6
5
作者
曾维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80,239,共7页
历史上典范作家及文学经典的产生,离不开特定时代读者群体的接受。陆游作为集士大夫、文人及学者等属性于一身的一个典型,其才学、爱国之忱、诗歌艺术在他生活的当世得到广泛认可接受,当世接受群体对他的全方位阐释,构成一种多元的批评...
历史上典范作家及文学经典的产生,离不开特定时代读者群体的接受。陆游作为集士大夫、文人及学者等属性于一身的一个典型,其才学、爱国之忱、诗歌艺术在他生活的当世得到广泛认可接受,当世接受群体对他的全方位阐释,构成一种多元的批评性接受形态。作为陆游接受史上的第一批读者,其批评性接受群体涵括君主、朝野政要、学术宗师、文坛名家以及江湖名士,体现出陆游接受的普世性特征。就其接受的影响与效应而言,有周必大、张镃、戴复古、苏泂等对他的学习效法,孝宗对他的青睐激赏及由此而致的君臣遇合,蜀中、临安大众对他诗作的争相传诵,呈现出诗坛、朝堂、民间等宏阔时空中的多层次接受格局,体现了陆游对当世普遍而深刻的影响。陆游接受的时代性、普遍性与导向性,形成其当世接受的鲜明历史时代特征,具有独特文化与文学意蕴。陆游的当世接受,确立了其典范地位,开创了自宋以降数百年的陆游接受史,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当世
接受
典范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龙武侠小说散论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贤汉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7年第3期48-52,共5页
一、为武侠小说创一条新路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中,古龙写道:“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条碑》为一变,至...
一、为武侠小说创一条新路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中,古龙写道:“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条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古龙
文学作品
新派武侠小说
当世
无双
子报父仇
中国文化
纯文学
剑客
代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鼐与范当世诗文理论之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汪朝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范当世诗文理论受桐城派影响较大,且以姚鼐为最。姚鼐的“雅正”说和“阴阳刚柔”说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当世更是在此基础上对他推崇备至。本文着重于这两方面,论述范当世诗文理论对姚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通过文学宗趣...
范当世诗文理论受桐城派影响较大,且以姚鼐为最。姚鼐的“雅正”说和“阴阳刚柔”说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当世更是在此基础上对他推崇备至。本文着重于这两方面,论述范当世诗文理论对姚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通过文学宗趣、人物交游、人生经历等方面探讨范当世推崇姚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范
当世
“雅正”说
“阴阳刚柔”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推进党史国史整体性研究,把握历史主流与本质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爱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6,共5页
正确认识历史,须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然而,准确把握党史国史的主流与本质,单纯依靠当下盛行的微观研究和个案局部研究无法做到,必须推进党史国史整体性研究。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国史研究
理论与方法
资鉴
当世
整体性研究
主流与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史通史研究和编纂的学理基础与方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宋月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8,36,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历史,是把新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并与现实和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历史。它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历史,是把新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并与现实和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历史。它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变革中延续下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彻底胜利的基础上缔造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国史研究
理论与方法
资鉴
当世
整体性研究
主流与本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友芝和他的高弟姚浚昌
被引量:
1
10
作者
孟醒仁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1期76-78,83,共4页
西南学术家兼教育家莫友芝(1811--1871) ,字子偲,号郘亭,祖籍上元(今南京市),著籍贵州都匀,旋迁独山。他深于经学,善书而尤工于诗。早年中举,名噪公卿,本可出仩济民,但因专意向学,教书育人,培养乡土多士。五十岁后,留苏、皖十年。
关键词
莫友芝
子偲
姚浚
著籍
高弟
郘亭
贵州都匀
范
当世
迎江寺
遗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范当世的诗学主张及其对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谢遂联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4期98-100,共3页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当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范
当世
诗学主张
桐城派
同光体
晚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姚江书院志略》的编刊与史料价值
被引量:
2
12
作者
钱茂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书院志
邵廷采
姚江
史料价值
思想发展脉络
王阳明
经世致用
刘宗周
“究
当世
之务”
阳明后学
原文传递
近代中晚期当世曲学的初生与渐长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占鹏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2-75,共4页
近代中晚期的当世曲学指的是1900至1919年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与这一时期创作的散曲、曲艺、小曲为研究对象撰写的曲学论著。其中最受关注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曲种当首推京剧。京剧之外,对以秦腔为代表的各地方戏的关注也是近代中晚期当...
近代中晚期的当世曲学指的是1900至1919年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与这一时期创作的散曲、曲艺、小曲为研究对象撰写的曲学论著。其中最受关注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曲种当首推京剧。京剧之外,对以秦腔为代表的各地方戏的关注也是近代中晚期当世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的曲艺、小曲也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但还没有出现专门的论著,只是保留了一些随附于作品的序跋和题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晚期
当世
曲学
态势
原文传递
《资治通鉴》简论
被引量:
1
14
作者
苏仲翔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史家,习称前后两司马。司马迁网罗文献,继承家学,是非当世得失之林,批判地总结古史,写成《史记》一书,自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为历代正史创立了“纪传表志”的体例,成为中国第一部通史。一千年之后,司马光出...
中国史家,习称前后两司马。司马迁网罗文献,继承家学,是非当世得失之林,批判地总结古史,写成《史记》一书,自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为历代正史创立了“纪传表志”的体例,成为中国第一部通史。一千年之后,司马光出,直承《左传》,效法《汉纪》,把起自战国、下讫五代的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公元959)间事,按年记载。总为《通鉴》一书,自说:“因丘明(左传作者)编年之体,仿荀悦(汉纪作者)简要之文”。编年而兼通史,消纳《十七史》于一编,比之司马迁又开拓了史学的新局面。所以两司马在史学方面的建树,都是宏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
汉纪
两司马
当世
得失
《资治通鉴》
范祖禹
荀悦
历史编纂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范当世年谱二种考辨
15
作者
周录祥
胡露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2-46,共5页
范当世是近代著名诗人,笔者所见黄树模及季本奕所撰两种范当世年谱,皆存在着若干讹误,文章征引各种资料,详加考辨。
关键词
范
当世
年谱
考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先秦儒家与法家义利观之比较及其当世价值
被引量:
1
16
作者
靳楠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0期223-223,225,共2页
先秦儒家、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派,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义利之辩自古有之,而先秦儒、法是源头,对后世义利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义利观的问题上,在两家都认为"利欲之心"是"人之本性"的...
先秦儒家、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派,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义利之辩自古有之,而先秦儒、法是源头,对后世义利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义利观的问题上,在两家都认为"利欲之心"是"人之本性"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比较分析、挖掘借鉴其丰富的义利观内涵,对构建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法家
义利观
当世
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侘傺怀志 浩歌震耳——范当世《过泰山下》解读
被引量:
1
17
作者
吴翔
黄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光绪十一年(1885年)范当世科场未售,由江南返冀州,途经泰山,写下《过泰山下》之篇。全诗不拘俗套,精巧大气,后世方家多有褒扬,可视为范当世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创作特色、诗学识见、济世情怀三个方面对《过泰山下》进行解读,以期管窥范...
光绪十一年(1885年)范当世科场未售,由江南返冀州,途经泰山,写下《过泰山下》之篇。全诗不拘俗套,精巧大气,后世方家多有褒扬,可视为范当世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创作特色、诗学识见、济世情怀三个方面对《过泰山下》进行解读,以期管窥范当世超逸绝尘之才学及民胞物与之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
当世
《过泰山下》
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范当世与清代宋诗学
18
作者
侯长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范当世是晚清同光体派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观念深受宋诗影响,对宋诗创作方式有多方面的认同,在晚清宋诗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宋诗学
范
当世
清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謇与范当世初交考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晨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6-27,59,共3页
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范当世是近代著名文学家。二人与朱铭盘号"通州三生"。张謇与范当世的交往,学术界在个案研究中多有涉及,但对他们最初交往的具体时间颇有分歧,深入考察很有必要。张謇与范当世颇为合...
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范当世是近代著名文学家。二人与朱铭盘号"通州三生"。张謇与范当世的交往,学术界在个案研究中多有涉及,但对他们最初交往的具体时间颇有分歧,深入考察很有必要。张謇与范当世颇为合理的初交时间应为"同治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范
当世
初交时间
考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透视的民生情怀探析
被引量:
1
20
作者
周晓改
《党史博采(下)》
2018年第8期20-21,共2页
民生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民生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仅关乎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政权的巩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
民生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民生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仅关乎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政权的巩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从生态环境的视角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情怀
生态民生
当世
价值
实践路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户时代“雅俗”关系在“見立絵”中的表现——以春信、歌磨、国贞浮世绘美人画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彭方洁
韦立新
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1,208,共6页
基金
2016年广州美术学院科研项目"日本浮世绘中"见立绘"样式的发展与变化"(16XJA022)
文摘
"見立て"2是日本文学、艺能界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主题表现方法。在凝聚了近世庶民特色的浮世绘版画中,画师引入了日本和歌文学中的表现手法"見立て",创造了浮世绘中特有的主题表现形式—"見立絵"。"見立絵"在绘画主题上融合了古典与当世的元素,成就了浮世绘"雅俗融合"的特点。18世纪至19世纪的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从"雅"至"俗"价值观转变的重要时期。以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中的三大代表人物铃木春信、喜多川歌磨、歌川国贞的作品为例,采用纵向对比的研究方法,探讨江户时代"雅俗"关系的转变在"見立絵"中的体现。
关键词
“雅俗”关系
江户时代
“見立絵”
古典
当世
趣味性
Keywor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ined Culture and Folk Culture
'Mitate-e'
Classics Age
Present Age
interest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张舜徽先生《戴震学记》
2
作者
周光庆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华中学术》
2009年第2期79-86,共8页
文摘
清代启蒙哲学家戴震痛感当时专制统治者肆意歪曲宋明理学,'以理杀人',以思想杀人,'而祸斯民',因而激起了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精神,起而以'解蔽斯能尽我生'的决心,觳然决然地通过重新解释经典以探求'圣人之道'。张舜徽先生则别具只眼,特在他所撰《戴震学记》里,大力揭示其苦心孤诣,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且针对社会现实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熟悉中国当代历史或有亲身感受的学人应该知道,在刚刚过去的那个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尊敬的。正是在这些地方,张先生在奉献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实现着一位学者的自我。
关键词
张舜徽
索道
当世
文化经典
《戴震学记》
分类号
B249.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定调之功:论张炎的当世接受
3
作者
何扬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45-50,共6页
文摘
张炎为宋末著名词人,其接受目前学界较多关注于清代,其实宋元之际张炎的接受已经开始。张炎交游者作为张炎接受史上的第一批读者,通过序跋、题辞、词话等方式,全方位阐释张炎的家世生平、雅士人格以及词与词学思想。当世者对张炎的接受确立了其典范地位,并开启了自宋以来的张炎接受史,于后世而言,具有定调之功。考察张炎的当世接受,有利于把握张炎接受的最初生态,继而构建完整的张炎接受史。
关键词
张炎
当世
交游
接受
Keywords
Zhang Yan
late Song dynasty
association
acceptance
分类号
I222.8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实录”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7
4
作者
李纪祥
蒋重跃
潘国国琪
机构
佛光大学历史学研究所
不详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8-76,共9页
文摘
“实录”是中国史学传统中的重要概念 ,最早见于两汉文献 ,指司马迁史学的特点之一 :即史文之“直” ,史事之“核” ,史义之“不虚美 ,不隐恶”。北朝学者进而指出 :史官的职责“非但记事而已 ,盖所以为监戒也” ,目的是“彰善瘅恶 ,以树风声” ,那些专职记事的 ,则“徒闻后世 ,无益当时”。到了唐代 ,“彰善显恶”的“实录史学”成了普遍接受的观念 ,“实录”也成了中国史学传统中的核心术语和概念。“作者性”和“当世性”是“实录史学”的核心。它的首要意涵 ,不在于“过去”的“记录” ,也不在于对“过去”的学术研究 ,而在于一种“当世”精神 ,一种能令其在“当世”呈现“彰善显恶”之意义的精神。然而近代史学对此却多持贬义 ,以为史官之笔 ,不当有主观之评断涉入。传统史学的“实录” ,同时兼赅“真实”与“现实” ,近代史学则重视对“过去”的学术研究取向 ,强调的是“过去的真相”而非“现在的真相”。传统史学的实录精神在近代史学中被遮蔽了。近代史学与传统史学是两套不同的史学世界 ,回归传统史学是当今需要的大方向 ,强调“当世”意涵的“实录”在史学或编史学 (historiography)中被彰显出来的要义 。
关键词
中国史学
实录
彰善显恶
当世
性
Keywords
Chinese historiography
factual record
to praise good and display evil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典范确立:论陆游的当世接受
被引量:
6
5
作者
曾维刚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兰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研究所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4-180,23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南宋中兴诗坛研究"(项目号:13FZW06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南宋诗人丛考"(项目号:14LZUJBWZY02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历史上典范作家及文学经典的产生,离不开特定时代读者群体的接受。陆游作为集士大夫、文人及学者等属性于一身的一个典型,其才学、爱国之忱、诗歌艺术在他生活的当世得到广泛认可接受,当世接受群体对他的全方位阐释,构成一种多元的批评性接受形态。作为陆游接受史上的第一批读者,其批评性接受群体涵括君主、朝野政要、学术宗师、文坛名家以及江湖名士,体现出陆游接受的普世性特征。就其接受的影响与效应而言,有周必大、张镃、戴复古、苏泂等对他的学习效法,孝宗对他的青睐激赏及由此而致的君臣遇合,蜀中、临安大众对他诗作的争相传诵,呈现出诗坛、朝堂、民间等宏阔时空中的多层次接受格局,体现了陆游对当世普遍而深刻的影响。陆游接受的时代性、普遍性与导向性,形成其当世接受的鲜明历史时代特征,具有独特文化与文学意蕴。陆游的当世接受,确立了其典范地位,开创了自宋以降数百年的陆游接受史,具有深远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陆游
当世
接受
典范
影响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龙武侠小说散论
被引量:
4
6
作者
刘贤汉
出处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7年第3期48-52,共5页
文摘
一、为武侠小说创一条新路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代序》中,古龙写道:“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条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武侠小说既然也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趣味,若能再尽量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岂非也同样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独立的风格。
关键词
武侠小说
古龙
文学作品
新派武侠小说
当世
无双
子报父仇
中国文化
纯文学
剑客
代序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鼐与范当世诗文理论之关系
被引量:
2
7
作者
汪朝勇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文摘
范当世诗文理论受桐城派影响较大,且以姚鼐为最。姚鼐的“雅正”说和“阴阳刚柔”说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当世更是在此基础上对他推崇备至。本文着重于这两方面,论述范当世诗文理论对姚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通过文学宗趣、人物交游、人生经历等方面探讨范当世推崇姚鼐的原因。
关键词
姚鼐
范
当世
“雅正”说
“阴阳刚柔”说
Keywords
Yao Nai Fan Dang shi Ya zheng Yin yang gang rou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推进党史国史整体性研究,把握历史主流与本质
被引量:
3
8
作者
王爱云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6,共5页
文摘
正确认识历史,须把握历史的主流与本质。然而,准确把握党史国史的主流与本质,单纯依靠当下盛行的微观研究和个案局部研究无法做到,必须推进党史国史整体性研究。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国史研究
理论与方法
资鉴
当世
整体性研究
主流与本质
Keywords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earch on national history
theory and method
current information
holistic research
mainstream and essence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史通史研究和编纂的学理基础与方法
被引量:
3
9
作者
宋月红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8,36,共8页
文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历史,是把新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并与现实和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历史。它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变革中延续下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28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彻底胜利的基础上缔造起来。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国史研究
理论与方法
资鉴
当世
整体性研究
主流与本质
Keywords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search on national history
theory and method
current information
holistic research
mainstream and essence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友芝和他的高弟姚浚昌
被引量:
1
10
作者
孟醒仁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3年第1期76-78,83,共4页
文摘
西南学术家兼教育家莫友芝(1811--1871) ,字子偲,号郘亭,祖籍上元(今南京市),著籍贵州都匀,旋迁独山。他深于经学,善书而尤工于诗。早年中举,名噪公卿,本可出仩济民,但因专意向学,教书育人,培养乡土多士。五十岁后,留苏、皖十年。
关键词
莫友芝
子偲
姚浚
著籍
高弟
郘亭
贵州都匀
范
当世
迎江寺
遗诗
分类号
K297.3 [历史地理—历史学]
C5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范当世的诗学主张及其对诗坛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谢遂联
机构
浙江省嘉兴学院文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4期98-100,共3页
文摘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当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
范
当世
诗学主张
桐城派
同光体
晚清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姚江书院志略》的编刊与史料价值
被引量:
2
12
作者
钱茂伟
出处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书院志
邵廷采
姚江
史料价值
思想发展脉络
王阳明
经世致用
刘宗周
“究
当世
之务”
阳明后学
分类号
B24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近代中晚期当世曲学的初生与渐长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占鹏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2-75,共4页
基金
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曲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0XZW021)
文摘
近代中晚期的当世曲学指的是1900至1919年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与这一时期创作的散曲、曲艺、小曲为研究对象撰写的曲学论著。其中最受关注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曲种当首推京剧。京剧之外,对以秦腔为代表的各地方戏的关注也是近代中晚期当世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时期的曲艺、小曲也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但还没有出现专门的论著,只是保留了一些随附于作品的序跋和题词。
关键词
近代
中晚期
当世
曲学
态势
分类号
J826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资治通鉴》简论
被引量:
1
14
作者
苏仲翔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58-67,共10页
文摘
中国史家,习称前后两司马。司马迁网罗文献,继承家学,是非当世得失之林,批判地总结古史,写成《史记》一书,自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为历代正史创立了“纪传表志”的体例,成为中国第一部通史。一千年之后,司马光出,直承《左传》,效法《汉纪》,把起自战国、下讫五代的千三百六十二年(公元前403——公元959)间事,按年记载。总为《通鉴》一书,自说:“因丘明(左传作者)编年之体,仿荀悦(汉纪作者)简要之文”。编年而兼通史,消纳《十七史》于一编,比之司马迁又开拓了史学的新局面。所以两司马在史学方面的建树,都是宏伟的。
关键词
《通鉴》
汉纪
两司马
当世
得失
《资治通鉴》
范祖禹
荀悦
历史编纂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
史学思想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范当世年谱二种考辨
15
作者
周录祥
胡露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2-46,共5页
文摘
范当世是近代著名诗人,笔者所见黄树模及季本奕所撰两种范当世年谱,皆存在着若干讹误,文章征引各种资料,详加考辨。
关键词
范
当世
年谱
考辨
Keywords
Fan Dang-shi
chronicle of Fan Dang-shi's Llife
textual Criticism
分类号
K82-6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先秦儒家与法家义利观之比较及其当世价值
被引量:
1
16
作者
靳楠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
出处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0期223-223,225,共2页
文摘
先秦儒家、法家作为诸子百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学派,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义利之辩自古有之,而先秦儒、法是源头,对后世义利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义利观的问题上,在两家都认为"利欲之心"是"人之本性"的基础上,又有不同的侧重点,进一步比较分析、挖掘借鉴其丰富的义利观内涵,对构建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法家
义利观
当世
价值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侘傺怀志 浩歌震耳——范当世《过泰山下》解读
被引量:
1
17
作者
吴翔
黄伟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91-94,共4页
基金
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范当世诗歌研究"(201310304051Y)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范伯子诗学体系研究"(11ZWC011)
文摘
光绪十一年(1885年)范当世科场未售,由江南返冀州,途经泰山,写下《过泰山下》之篇。全诗不拘俗套,精巧大气,后世方家多有褒扬,可视为范当世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创作特色、诗学识见、济世情怀三个方面对《过泰山下》进行解读,以期管窥范当世超逸绝尘之才学及民胞物与之情怀。
关键词
范
当世
《过泰山下》
诗学
Keywords
Fan Dangshi
Passing by Mountain Tai
poetry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范当世与清代宋诗学
18
作者
侯长生
机构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文摘
范当世是晚清同光体派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观念深受宋诗影响,对宋诗创作方式有多方面的认同,在晚清宋诗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宋诗学
范
当世
清代
Keywords
Song poetry
Fan Dangshi
Qing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謇与范当世初交考
被引量:
1
19
作者
王晨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6-27,59,共3页
文摘
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范当世是近代著名文学家。二人与朱铭盘号"通州三生"。张謇与范当世的交往,学术界在个案研究中多有涉及,但对他们最初交往的具体时间颇有分歧,深入考察很有必要。张謇与范当世颇为合理的初交时间应为"同治八年"。
关键词
张謇
范
当世
初交时间
考证
Keywords
Zhang Jian
Fan Dangshi
the time of first contact
research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透视的民生情怀探析
被引量:
1
20
作者
周晓改
机构
中共临泉县委党校
出处
《党史博采(下)》
2018年第8期20-21,共2页
文摘
民生是立国之本,执政之基。民生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不仅关乎到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政权的巩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从生态环境的视角为社会民生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民生情怀
生态民生
当世
价值
实践路径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户时代“雅俗”关系在“見立絵”中的表现——以春信、歌磨、国贞浮世绘美人画为例
彭方洁
韦立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读张舜徽先生《戴震学记》
周光庆
《华中学术》
2009
0
原文传递
3
定调之功:论张炎的当世接受
何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史学传统中的“实录”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李纪祥
蒋重跃
潘国国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典范确立:论陆游的当世接受
曾维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古龙武侠小说散论
刘贤汉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姚鼐与范当世诗文理论之关系
汪朝勇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推进党史国史整体性研究,把握历史主流与本质
王爱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国史通史研究和编纂的学理基础与方法
宋月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莫友芝和他的高弟姚浚昌
孟醒仁
《贵州文史丛刊》
199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范当世的诗学主张及其对诗坛的影响
谢遂联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姚江书院志略》的编刊与史料价值
钱茂伟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
原文传递
13
近代中晚期当世曲学的初生与渐长
李占鹏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6
1
原文传递
14
《资治通鉴》简论
苏仲翔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范当世年谱二种考辨
周录祥
胡露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试论先秦儒家与法家义利观之比较及其当世价值
靳楠
《科技信息》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侘傺怀志 浩歌震耳——范当世《过泰山下》解读
吴翔
黄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范当世与清代宋诗学
侯长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张謇与范当世初交考
王晨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透视的民生情怀探析
周晓改
《党史博采(下)》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