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我军与武者小路实笃的文学相遇——从一篇佚文谈起 被引量:1
1
作者 郭俊超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22-140,共19页
学界对张我军的研究多侧重于他对台湾地区新文学运动的推动与贡献,关于他在北京期间的文坛交游则缺乏关注。现新见张我军佚文一则,呈现了张我军与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交游之情形。以此为线索,可进一步窥视在特定历史情境与身份困境中... 学界对张我军的研究多侧重于他对台湾地区新文学运动的推动与贡献,关于他在北京期间的文坛交游则缺乏关注。现新见张我军佚文一则,呈现了张我军与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交游之情形。以此为线索,可进一步窥视在特定历史情境与身份困境中张我军与武者小路实笃文学相遇、交游的契机与动机。张我军对武者小路实笃的文学接受,以及在此过程中张我军心理性格自我分化与内在选择的独特性,投射出非常时期张我军的中日文化交流观以及其中渗透的政治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武者小路实笃 文学相遇 佚文 政治文化心理
下载PDF
“五四”新文学的引介、实践与接受--论张我军与鲁迅的文学相遇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榛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0年第1期172-186,共15页
中国“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之际,考察两岸新文化运动的互动与影响意义重大。台湾青年张我军推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表现语言改革与新文学理论框架的建构,批判社会现实与抵抗文化殖民;他也推崇鲁迅,重在文学创作实践,聚焦社会具象与... 中国“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之际,考察两岸新文化运动的互动与影响意义重大。台湾青年张我军推崇“五四”新文化运动,重在表现语言改革与新文学理论框架的建构,批判社会现实与抵抗文化殖民;他也推崇鲁迅,重在文学创作实践,聚焦社会具象与文化思想启蒙,他的小说明显能看到鲁迅文学的影子。张我军与鲁迅的文学相遇提供了两岸文学互动的实例,同时也体现了“五四”新文化与鲁迅文学还没有言尽,仍是观察两岸文学关联性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鲁迅 引介 接受 文学实践
下载PDF
中国日语教育史视阈中的张我军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升远 周庆玲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3期99-106,共8页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法培养了一批精英之才,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日语教育引入正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研究者、编者、著者、师者"四重身份的重合、互动使张我军成为中国日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教育 我军 《日语与日文》 教材编写 学科建设
下载PDF
“翻译度”与缺陷翻译及译文老化——以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向远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6期102-113,共12页
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的"译文学"的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的理论问题之一。就此而言,1931年出版的张我军译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是一... 在翻译研究中,特别是在以译文研究为中心的"译文学"的研究中,"译本老化"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同时也是"译文学"建构中值得阐述的理论问题之一。就此而言,1931年出版的张我军译夏目漱石著《文学论》是一个可供解剖分析的典型文本。张译存在着不少误译甚至漏译,但最主要的还是由缺乏"翻译度"的"机械迻译"方法所造成的诸多"缺陷翻译",加上语言本身的发展变迁,致使许多表述与表达已经与今天高度成熟的现代汉语有了相当距离,今人读之会觉得滞涩不畅,恍如隔代,这就是该译本老化的表征。对张我军译文与日文原文加以比照,并与新译文加以对比分析,可以了解误译尤其是缺陷翻译的形成机理,见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著作翻译的发展演变以及现代汉语理论语言的艰辛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度 缺陷翻译 译文老化 文学论 夏目漱石 我军
原文传递
中国新文学作家视野中的台湾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晨 黎湘萍(导师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20世纪20年代,以张我军为代表的台湾知识分子抱着文化朝圣的愿望最初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界,并将大陆新文学运动之风引向台湾,但台湾文学却由于当时台湾的日治身份而并未被中国新文学作家和中国新文学界所重视。这种现象持续到30年代,台湾... 20世纪20年代,以张我军为代表的台湾知识分子抱着文化朝圣的愿望最初进入中国大陆文学界,并将大陆新文学运动之风引向台湾,但台湾文学却由于当时台湾的日治身份而并未被中国新文学作家和中国新文学界所重视。这种现象持续到30年代,台湾文学依旧被当作“外国文学”引介。直到40年代中后期,台湾光复前后,《文艺春秋》的主编范泉始在刊物中集中介绍台湾文学,将台湾文学拉进“中国文学”的视野之中。本文力图梳理这种微秒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我军 《山灵》 《文艺春秋》 范泉 欧坦生
原文传递
张我军与沦陷时期的中日文学关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23-226,共4页
关键词 我军 北平沦陷时期 日本文学评介
下载PDF
张我军、张光直父子的中国心
7
作者 韩三洲 《海内与海外》 2006年第6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我军 光直 中国 故乡 爱人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旅居大陆的台籍作家研究范式辨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璇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2018年第4期217-229,共13页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台湾人到大陆的人数骤增。追溯其原因,乃在于中日战争需要大量兵源,有一部分台湾人是通过志愿兵的形式赴大陆作战;另有一部分则由于大陆知识分子普遍内迁,沦陷区日伪政权需要大量文化官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填充...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台湾人到大陆的人数骤增。追溯其原因,乃在于中日战争需要大量兵源,有一部分台湾人是通过志愿兵的形式赴大陆作战;另有一部分则由于大陆知识分子普遍内迁,沦陷区日伪政权需要大量文化官员和工作人员进行填充,台湾人既懂日语又了解中国文化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切 台湾新文学 钟理和 吴浊流 作家群体 我军 洪炎秋 抗战时期 研究范式
原文传递
台湾抗日文学的两面旗帜 被引量:1
9
作者 蓝博洲 《两岸关系》 2015年第11期30-33,共4页
1924年,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台湾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吁活在老早就应该改造的社会的台湾青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死于改造运动的战场倒还干净,从而对从不见过真正有文学价值,且又不思... 1924年,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台湾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吁活在老早就应该改造的社会的台湾青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死于改造运动的战场倒还干净,从而对从不见过真正有文学价值,且又不思改革,只在粪堆里滚来滚去的台湾诗文等旧文学展开抨击。接着他又发表《糟糕的台湾文学界》,批判当时遍布全台各地的旧诗社及旧诗人,不但没有产出差强人意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年 抗日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旗帜 《台湾民报》 文学价值 我军 旧文学
原文传递
论张我军对台湾新文学的贡献
10
作者 史挥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4-77,共4页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他将“五四”文学火种引入台湾,与日本奴役下的台湾旧文坛激烈交战;他最早明确指出台湾新文学与祖国大陆新文学的支流与主流关系,并且从文化归属与统一的角度提出台湾语言建设的主张。无论在...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他将“五四”文学火种引入台湾,与日本奴役下的台湾旧文坛激烈交战;他最早明确指出台湾新文学与祖国大陆新文学的支流与主流关系,并且从文化归属与统一的角度提出台湾语言建设的主张。无论在理论倡导还是创作实践方面,他都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先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先驱 文化归属
下载PDF
营销中的民间商业情报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静 《中关村》 2012年第11期66-69,共4页
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推崇备至。我国古代兵书《兵家领要·先声篇》中也讲:“兵有先声而后实者,谓以先声夺敌之魄,故敌不烦兵而服也。……故张我军实,张我先声,俘敌闻之。或恐惧投降,或未... 孙子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所推崇备至。我国古代兵书《兵家领要·先声篇》中也讲:“兵有先声而后实者,谓以先声夺敌之魄,故敌不烦兵而服也。……故张我军实,张我先声,俘敌闻之。或恐惧投降,或未战自溃,皆兵之机,所谓用力逸而成功多也……”这就是情报信息重要性的古老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情报 不战而屈人之兵 民间 营销 古代兵书 情报信息 事家 我军
原文传递
论张我军的台湾光复主张
12
作者 杨红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2,共5页
沟通被日本殖民统治割裂、隔阂误解丛生的台海两岸是张我军一生的重要追求,在二战结束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他就台湾光复问题写下一组文章,让大陆正确认识台湾殖民历史及其影响,助益在台接收工作,使台湾顺利回归并融入祖国。虽然小有争议... 沟通被日本殖民统治割裂、隔阂误解丛生的台海两岸是张我军一生的重要追求,在二战结束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他就台湾光复问题写下一组文章,让大陆正确认识台湾殖民历史及其影响,助益在台接收工作,使台湾顺利回归并融入祖国。虽然小有争议,但结合战后台湾历史与遭际,不能不赞叹张我军的远见卓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光复 同化 国家观念 教育 国语
下载PDF
父亲张我军二、三事
13
作者 张光正 《台湾研究》 CSSCI 1993年第2期77-80,共4页
今年是先父张我军诞生九十周年。关于他的生平和业绩,我写过《爱祖国、爱家乡——台湾省籍文学家张我军》,刊登在《人物》1984年第3期。
关键词 我军 父亲 《人物》 文学家 家乡
原文传递
刘呐鸥与鲁迅
14
作者 秦贤次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5,共7页
一、1928文化复苏年 刘呐鸥系1930年代在上海第一位与鲁迅先生有过密切接触的台湾青年。他是水沫书店的创办人,而鲁迅则是水沫书店的重要译者。之前,鲁迅在北京曾与台湾留学生张我军有过来往,时为1926年8月。
关键词 刘呐鸥 鲁迅 台湾青年 30年代 创办人 我军 留学生 书店
下载PDF
从文学语言革命转向个体人的革命——台湾新文学史中张我军的民族主义思想脉络钩沉
15
作者 李伟 潘海鸥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
在台湾文学史研究中,对张我军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台湾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事实上,张我军的文学、文化活动的思想脉络是贯穿始终的,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整体性研究。通过对张我军的著作和文学、文化活动的记录及相关研究资料的... 在台湾文学史研究中,对张我军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台湾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事实上,张我军的文学、文化活动的思想脉络是贯穿始终的,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整体性研究。通过对张我军的著作和文学、文化活动的记录及相关研究资料的梳理,可以挖掘张我军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对振兴民族文化和建立文化强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思想脉络 民族主义思想 白话文 台湾文学 新文学运动
下载PDF
荜路蓝缕 薪尽火传
16
作者 史挥戈 《两岸关系》 2001年第5期60-61,共2页
张我军--是位为台湾地区新文学与祖国大陆新文学架桥铺路甘当"导路小卒"的先驱者,1985年,北京隆重举办了纪念张我军逝世30周年座谈会,1995年,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办了"张我军学术研讨会暨张我军逝世4... 张我军--是位为台湾地区新文学与祖国大陆新文学架桥铺路甘当"导路小卒"的先驱者,1985年,北京隆重举办了纪念张我军逝世30周年座谈会,1995年,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主办了"张我军学术研讨会暨张我军逝世40周年纪念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新文学 鲁迅 祖国 北平 台北 台湾 乱都之恋 《台湾民报》
原文传递
透视台湾文学史中的张我军与文学生涯中的张我军
17
作者 李伟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期8-9,64,共3页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急先锋和奠基者、小说家、诗人、翻译家,但在诸多台湾新文学史中,对张我军的生平和文学活动的介绍大致截止到1929年,而对他的译介几乎未涉及。这一现象不能不令读者质疑:文学生涯中的张我军确是这样吗?他... 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急先锋和奠基者、小说家、诗人、翻译家,但在诸多台湾新文学史中,对张我军的生平和文学活动的介绍大致截止到1929年,而对他的译介几乎未涉及。这一现象不能不令读者质疑:文学生涯中的张我军确是这样吗?他的文学实践活动真的就搁笔于1929年吗?他的译介著作为什么没能纳入史著?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台湾新文学 目的意识 日本文化 文化视野
下载PDF
筚路蓝缕 薪尽火传──台湾新文学开拓者张我军漫笔
18
作者 史挥戈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年第2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台湾省 我军 新文学 作家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日语教育史视阈中的张我军论
19
作者 王升远 周庆玲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09年第2期29-35,共7页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法培养了一批精英之才,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日语教育引入正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研究者、编者、著者、师者”四重身份的重合、互动使张我军成为了中国日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日语教育 《日语与日文》 教材编写
原文传递
张我军的翻译活动与“五四”思潮——兼论与鲁迅、周作人之关系
20
作者 徐纪阳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67-70,共4页
张我军到北京后才真正接触新文化运动,并由此开始他持续二十年的翻译生涯。在张我军的翻译中,尤以日本白桦派、自然派文学作品为多;同时他还从日本接受了左翼思想,翻译左翼社会科学著作多种。张我军的翻译活动受到"五四"思潮... 张我军到北京后才真正接触新文化运动,并由此开始他持续二十年的翻译生涯。在张我军的翻译中,尤以日本白桦派、自然派文学作品为多;同时他还从日本接受了左翼思想,翻译左翼社会科学著作多种。张我军的翻译活动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而其文学翻译则更是与鲁迅、周作人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军 翻译活动 “五四” 鲁迅 周作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