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闹”与“伏魔”:《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的禳灾结构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永平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流传久远,意蕴深厚。在长期的演述中,该文本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多种宝卷文本。从文明演化来看,中国没有经历过类似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兴起时期的轴心时代,支撑我们精神传统的核心依然是本土天人贯通的神话... "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流传久远,意蕴深厚。在长期的演述中,该文本种类繁多,其中包括多种宝卷文本。从文明演化来看,中国没有经历过类似古希腊哲学和科学兴起时期的轴心时代,支撑我们精神传统的核心依然是本土天人贯通的神话思维。在民俗仪式中,表现为"大闹"-"伏魔"(审判)的原型结构,该结构只是原型编码的一种,考古图像、民俗仪式、节日等文化事象同样是原型编码。"张四姐大闹东京"故事的"表述的变异"、"演述动力"源自"大闹"—"伏魔"(审判)的原型结构,而这一结构与其它文化文本形成互文结构,镶嵌在中国文化大传统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闹东京 宝卷 伏魔 禳灾
原文传递
彝族长诗《贾思则》对《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的创新与突破
2
作者 杨筱奕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72-79,共8页
在滇南彝族地区流传的叙事长诗《贾思则》无论是情节、内容等均与河西地区的《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有着一定相似性。文章从《贾思则》汉文本源流与流变入手,探讨彝文译本与原本“宝卷”之间的差异与创新。通过分析发现,流传于云南彝族... 在滇南彝族地区流传的叙事长诗《贾思则》无论是情节、内容等均与河西地区的《张四姐大闹东京宝卷》有着一定相似性。文章从《贾思则》汉文本源流与流变入手,探讨彝文译本与原本“宝卷”之间的差异与创新。通过分析发现,流传于云南彝族地区的叙事诗《贾思则》是清代中后期伴随着内地移民到来而产生的文学翻译作品。两部作品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译者对于原著的理解及与本语体系参照后进行创新性处理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长诗 《贾思则》 大闹东京宝卷》 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