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道 畅神──宗炳《画山水序》正读 被引量:8
1
作者 谢磊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9,共3页
观道畅神──宗炳《画山水序》正读谢磊一千五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仍然饶有兴趣地研究、讨论南朝宋·宗炳(公元375-443年)写的一篇《画山水序》,足见其学术价值之大和对后世影响之深。大约于元嘉(公元424年-45... 观道畅神──宗炳《画山水序》正读谢磊一千五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仍然饶有兴趣地研究、讨论南朝宋·宗炳(公元375-443年)写的一篇《画山水序》,足见其学术价值之大和对后世影响之深。大约于元嘉(公元424年-453年)初,宗炳作过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远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山水序》 宗炳 澄怀观道 “神” 畅神 澄怀味象 山水画 弘明集 圣人 达摩多罗
原文传递
慧远《三报论》中的“现报论”解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宁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2期56-64,共9页
关键词 九品 报应论 中国佛教史 《沙门不敬王者论》 神义论 果报论 两晋南北朝 弘明集 《释疑论》 汤用彤
下载PDF
变文生成年代新论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小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前贤时哲研讨变文,往往谓之出于唐代。近年姜伯勤先生发现“变文”概念在南朝的梁陈之际已经产生。根据对有关史实的考证。
关键词 变文 《出三藏记集》 弘明集 公元前 文心雕龙 文体 三论宗 中前期 佛经故事 中观论
下载PDF
“飞行皇帝”会飞行吗? 被引量:6
4
作者 孙英刚 《文史知识》 2016年第6期24-28,共5页
君主的一个正式头衔、非正式称呼,或者一个通俗的描述性概念,其背后常常隐含着深厚的思想和信仰意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对君主的描述性概念,除了"天子""皇帝""天王""可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称呼外,还有一些现在看起来略显生... 君主的一个正式头衔、非正式称呼,或者一个通俗的描述性概念,其背后常常隐含着深厚的思想和信仰意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对君主的描述性概念,除了"天子""皇帝""天王""可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称呼外,还有一些现在看起来略显生僻和奇怪的叫法,比如"飞行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皇帝 《大正藏》 许理和 转轮圣王 轮王 支娄迦谶 明佛论 弘明集 ADAPTATION 金轮
原文传递
《弘明集》推类思想探析
5
作者 张晓芒 张奕 《逻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南朝梁僧祐编撰的《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收录了东汉至南朝齐、梁五百余年间阐明佛法的各种护法论集57篇,在其“弘道明教”的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其中既有对先秦以来... 南朝梁僧祐编撰的《弘明集》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护法弘教的文献汇编,收录了东汉至南朝齐、梁五百余年间阐明佛法的各种护法论集57篇,在其“弘道明教”的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着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其中既有对先秦以来推类方法工作机制及功用性的认识,也有类似于先秦惠施有关推类的界定以及对于“譬”的方法论效用的的认识。不仅于此,在整部《弘明集》中对先秦以来的推类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比比皆是。而在同时期的佛教文学作品《百喻经》中,也能处处看到庄子式的寓言说理的结构式和墨子式的因果性类事理联结词。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几百年间,它们所辑录的东汉至南朝齐、梁的各种护法论以及以寓言譬喻大乘佛法,无一不是在自然选择着传统政治伦理传播活动中的“谈辩-用辩”方法,表达着对先秦以来传统推类思想及方法的传承。对《弘明集》以及《百喻经》的推类思想及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使我们在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宏观定位研究与微观个案分析互动融贯的基础上,继续发掘、扩展更多的文献史料;同时也可以为当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传统逻辑课程的教学讲授,在“大历史观”的背景下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案例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明集 《百喻经》 推类 传统思维方式
下载PDF
《弘明集》中论辩散文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6
作者 朱春雨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5-199,共5页
一、《弘明集》及其研究现状中古时期,佛教发展迅速,佛教著作大量产生。汤用彤曾说:“至若佛经浩瀚,已至整理之时。故武帝三次敕编目录。卷帙既多,为初学便利计,常有纂集。僧尼传记,亦颇多撰述。”(1)《弘明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 一、《弘明集》及其研究现状中古时期,佛教发展迅速,佛教著作大量产生。汤用彤曾说:“至若佛经浩瀚,已至整理之时。故武帝三次敕编目录。卷帙既多,为初学便利计,常有纂集。僧尼传记,亦颇多撰述。”(1)《弘明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律学大师僧祐纂辑而成的。《弘明集》是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保护和弘扬佛法的文献汇编,全书14卷,收录梁以前相关文章191篇,在保存中古文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研究汉魏南北朝时期宗教、文学、历史、哲学、语言学等方面必不可少的宝贵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明集 弘扬佛法 佛教史 汤用彤 成因分析 中古时期 古文献
原文传递
刘勰的天师道家世及其对刘勰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漆绪邦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36-44,共9页
刘勰的天师道家世及其对刘勰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影响漆绪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内,学者对《文心雕龙》论述最多,几已题无剩义。但对作者刘勰家世、思想的探讨,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本文试就刘勰家世的天师道信仰及其在刘勰思想及《... 刘勰的天师道家世及其对刘勰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影响漆绪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领域内,学者对《文心雕龙》论述最多,几已题无剩义。但对作者刘勰家世、思想的探讨,还不能说已很充分。本文试就刘勰家世的天师道信仰及其在刘勰思想及《文心雕龙》中的反映作一考查,以就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天师道 刘勰 宗教信仰 “文之枢纽” 道教 弘明集 《神灭论》 灭惑论 神道设教
下载PDF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 被引量:3
8
作者 姚锡佩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6年第1期49-57,共9页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姚锡佩一、初探梵音时期遗存的佛典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即景仰创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赞美“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①他的兄弟周作人也曾回忆说,在日本时已读了《楞严经》和菩萨投... 鲁迅对佛教的探求及遗存的佛典姚锡佩一、初探梵音时期遗存的佛典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时,即景仰创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佛教,赞美“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①他的兄弟周作人也曾回忆说,在日本时已读了《楞严经》和菩萨投身饲饿虎的佛经故事②。后来他们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出三藏记集》 原始佛教 《百喻经》 譬喻经 周作人 弘明集 说一切有部 三藏法师 佛所行赞》
下载PDF
从“对牛弹琴”中看高效课堂的创造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飞虎 《江苏教育》 2008年第17期52-53,共2页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载于南朝·梁·憎佑《弘明集》)
关键词 课堂 弹琴 弘明集
下载PDF
宗炳出仕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韦宾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刘宋时期的思想家、画家宗炳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但《宋书·宗炳传》有关其人的记载比较含糊,后世也有不少误读。结合《晋书》、《南史》、《弘明集》等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相对确定其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及相关活动内容。宗炳至少... 刘宋时期的思想家、画家宗炳在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但《宋书·宗炳传》有关其人的记载比较含糊,后世也有不少误读。结合《晋书》、《南史》、《弘明集》等相关文献记载,可以相对确定其一生主要活动时间及相关活动内容。宗炳至少在青年时期担任过殷仲堪、桓玄所辟的主簿之职,中年时期曾长期担任刘宋太子舍人之职,其一生有相当长的出仕经历。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误读《宋书·宗炳传》,并有意窜改相关史实,将宗炳塑造成一位"前后辟召,竟不就"的从未涉足官场的隐士,致使后世学者形成宗炳一生从未出仕的印象,这其实是个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炳 出仕 刘宋时期 文献记载 弘明集 《晋书》 《南史》 活动内容
原文传递
慧远的政教离即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立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共7页
慧远提出政教离即论,系统阐发了佛教与政治既相离又相即的主张。他十分强调出家僧侣独立于政治,强调政教分离,同时又多方面论证佛教与政治的一致性,肯定其相即不离的关系。从总体来看,佛教既独立于政治,又有益于政治的观点,是慧... 慧远提出政教离即论,系统阐发了佛教与政治既相离又相即的主张。他十分强调出家僧侣独立于政治,强调政教分离,同时又多方面论证佛教与政治的一致性,肯定其相即不离的关系。从总体来看,佛教既独立于政治,又有益于政治的观点,是慧远政教关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沙门不敬王者论》 政教关系 弘明集 纲常名教 封建政治 政教分离 礼敬 封建王权 王侯
下载PDF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 被引量:2
12
作者 方立天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5-10,1,共7页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方立天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主义思想色彩的宗教。佛教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特定的修持,以求超越生死的痛苦,获得人生的解脱,实现成就正果的理想。“佛”是佛教觉悟圆满的理想人格、崇高象... 从对“如何是佛”的回答看禅宗的核心思想方立天佛教是富于理想主义和超越主义思想色彩的宗教。佛教的最高目的是,通过特定的修持,以求超越生死的痛苦,获得人生的解脱,实现成就正果的理想。“佛”是佛教觉悟圆满的理想人格、崇高象征、庄严代表,追求成佛是中国佛教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景德传灯录》 《五灯会元》 中华书局 禅宗思想 中国佛教 《四部丛刊》 弘明集 即心即佛 维摩诘
原文传递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巩本栋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8年第4期47-52,共6页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佛教思想 弘明集 谢灵运 报应论 儒家思想 魏晋南北朝 学术价值 大乘佛教 儒释道
原文传递
论南北朝时期造像风气产生的原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旭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0-64,共5页
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主寺造像盛况空前。究其原因,盖由于佛经内容对造像兴福多所颂扬,兼之上层佛教徒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僧侣游化民间积极宣传造像意义,以及有关佛教传闻的鼓动、“灵像”的影响、本土偶像崇拜的传统等等,促使此风... 南北朝时期,佛教广为流传,主寺造像盛况空前。究其原因,盖由于佛经内容对造像兴福多所颂扬,兼之上层佛教徒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僧侣游化民间积极宣传造像意义,以及有关佛教传闻的鼓动、“灵像”的影响、本土偶像崇拜的传统等等,促使此风产生并迅速蔓延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时期 《大正藏》 造像记 弘明集 《资料》 功德 偶像崇拜 《高僧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东晋南北朝
下载PDF
儒佛交融与朱熹心性论的形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作勋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2期27-32,共6页
心性论是理学的主题。而宋代理学心性论的形成渊源则要追溯到佛教传入以后儒佛关系的演变过程,儒佛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外来佛教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而不断改变自己,这即是佛教中国化... 心性论是理学的主题。而宋代理学心性论的形成渊源则要追溯到佛教传入以后儒佛关系的演变过程,儒佛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外来佛教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的影响下,为适应中国社会的思维方式而不断改变自己,这即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正是这种中国化了的佛教,又对中国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仅从儒佛关系的角度,分析佛教哲学在传统儒学影响下逐渐心注化的历程,以及由此产生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并探讨朱嘉既吸收佛学的理论精华又超越佛学建立心胜论的理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佛交融 心性论 朱熹 中国哲学史 儒佛关系 佛教中国化 宋明理学 儒道思想 弘明集 中国社会
下载PDF
发现《弘明集》的逻辑学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立英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6-104,F0003,共10页
《弘明集》是一部有影响力的佛教护法之作。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它无意间收录的东汉至南朝齐、梁五百年间僧人、王公大臣、文人学士等的思想交锋、笔谈论辩,为研究中国古代推理论证乃至思维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本。不仅如此,恰恰由... 《弘明集》是一部有影响力的佛教护法之作。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它无意间收录的东汉至南朝齐、梁五百年间僧人、王公大臣、文人学士等的思想交锋、笔谈论辩,为研究中国古代推理论证乃至思维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本。不仅如此,恰恰由于佛教义理的特点,这些文本中还蕴藏了不少涉及论证合理性、认知、无穷与时空等的理论性探讨。从文本整体、推理论证模式、论证元理论三个角度出发,通过示例对《弘明集》的逻辑学研究价值进行辨析,不仅为中国逻辑史增加了一个优质的研究文本,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国逻辑史的研究视野,并对当下日常推理、人工智能以及哲学逻辑的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明集 逻辑学 推理 论证 类比 论证元理论
原文传递
范缜《神灭论》发表年代的考辨 被引量:3
17
作者 傅恩 马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9-92,96,共5页
《神灭论》是中国无神论史上的不朽名篇,对于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学术界有较一致的肯定的评价,但关于它发表的年代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全面的考查和论证,认为《神灭论》有旧作和新作之分。首先发表于南齐武帝... 《神灭论》是中国无神论史上的不朽名篇,对于它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学术界有较一致的肯定的评价,但关于它发表的年代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史料的全面的考查和论证,认为《神灭论》有旧作和新作之分。首先发表于南齐武帝时的为旧作,而于梁武帝天监六年发表的则是经过修改、补充的新作,由此说明范缜《神灭论》思想在成熟有一个逻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试图解答关于它的发表时代的长期争议的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灭论》 萧子良 梁武帝 《梁书》 齐武帝 弘明集 竟陵王 范缜 《南史》 武帝时期
下载PDF
从禅宗看佛教的儒学化──兼论异质文化相遇的规律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义禄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4期70-75,共6页
从禅宗看佛教的儒学化──兼论异质文化相遇的规律性朱义禄禅宗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把印度佛教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说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这是两汉以降佛教中国化的完成阶段和佛教儒学化的最后归宿,从中既映照出中国文化强有力的同化... 从禅宗看佛教的儒学化──兼论异质文化相遇的规律性朱义禄禅宗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把印度佛教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学说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这是两汉以降佛教中国化的完成阶段和佛教儒学化的最后归宿,从中既映照出中国文化强有力的同化机制,也能对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相遇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化 佛教中国化 异质文化 禅宗 《坛经》 弘明集 中国文化 魏晋南北朝 外来文化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弘明集》研究之一——儒、道、释论与夷夏论
19
作者 马建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5年第3期8-19,共12页
《弘明集》是梁朝人僧祐所编的一部关于佛教与儒、道教之间论战的文集.日本学者认为《弘明集》如实地传达了中国文明首次与强有力的异文化体系——佛教的冲突,以及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思想——儒教、道教等的对立、融合的诸相.确实,该... 《弘明集》是梁朝人僧祐所编的一部关于佛教与儒、道教之间论战的文集.日本学者认为《弘明集》如实地传达了中国文明首次与强有力的异文化体系——佛教的冲突,以及佛教与中国固有的文化思想——儒教、道教等的对立、融合的诸相.确实,该书所论战的问题大致有儒、道、佛优劣异同论、夷夏论、形神论、因果报应论、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等,但在争论中,申释者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以极大的勇气对固有的文化思想儒、道教进行批判,以开阔的胸怀来迎接外来文化——佛教思想.虽然其观点、理论上有幼稚与不成熟之处,但发前人之所未发,时时闪耀着积极的思想火花.申释者所阐述的一些文化观点,在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中又被重新提起,成为争论的焦点.研究《弘明集》,对于我们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有其可借鉴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弘明集 夷夏论 佛教思想 道家 思想倾向 儒家
下载PDF
《弘明集》之慧琳“音义”校正举例
20
作者 黄仁瑄 贺颖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7,共5页
《弘明集》之慧琳"音义"见慧琳《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五-九十六,其中存在讹、脱、衍、乙等种种文字问题。勘正这些问题对深化慧琳音义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弘明集 《一切经音义》 校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