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谈楚墓中的偏衣俑 被引量:2
1
作者 戴季 《长江文化论丛》 2009年第1期26-40,共15页
两湖地区楚墓中有一种服饰奇特的俑,均成对出现于墓中,且形制、大小基本形同,为楚墓所特有。此种俑所着衣当为文献中所载'偏衣',为楚人所喜服之衣,而被中原正统文化视为不吉之服。此种偏衣俑应为专为随葬用的明器'亡童'... 两湖地区楚墓中有一种服饰奇特的俑,均成对出现于墓中,且形制、大小基本形同,为楚墓所特有。此种俑所着衣当为文献中所载'偏衣',为楚人所喜服之衣,而被中原正统文化视为不吉之服。此种偏衣俑应为专为随葬用的明器'亡童',是引导墓主人魂魄出阴入阳、通神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俑 偏衣 亡童
原文传递
羊的民俗信仰譜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吳玉萍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160-171,共12页
羊作爲最具代表性的神聖動物之一,從過去到當下,在人們的精神領域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神羊,一度成爲神權的代言人,@種現象折射出的當是一種民間信仰的再轉型,即動物變得有神性繼而成爲政權符號的象徵。本文整合文字學、人類學、考古學... 羊作爲最具代表性的神聖動物之一,從過去到當下,在人們的精神領域内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神羊,一度成爲神權的代言人,@種現象折射出的當是一種民間信仰的再轉型,即動物變得有神性繼而成爲政權符號的象徵。本文整合文字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以圖對羊的獻祭、神判、引魂等民俗文化内涵進行譜系性解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獻祭 神判 文化符號
原文传递
湖南省博物馆藏舞蹈人物青铜俑身份与功能
3
作者 邹钰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9-116,共8页
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舞蹈人物俑的造型风格、造像基本构成要素分析,认为人物俑的身份与佛教文化有直接关联。将魏晋南北朝之际,长江中下游文化融合背景下与成都平原一带相近的图像样式比较,认为人物俑造型直接来源可能是汉朝胡人持莲... 通过对湖南省博物馆藏舞蹈人物俑的造型风格、造像基本构成要素分析,认为人物俑的身份与佛教文化有直接关联。将魏晋南北朝之际,长江中下游文化融合背景下与成都平原一带相近的图像样式比较,认为人物俑造型直接来源可能是汉朝胡人持莲俑。并对东晋南朝流行的佛教思想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人物俑的功能提出新的猜想,认为在甬道处的人物俑手持莲花意在引导墓主往生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市东晋墓 胡人持莲 往生净土
下载PDF
对照新旧摹本谈楚国人物龙凤帛画 被引量:44
4
作者 熊传新 《江汉论坛》 1981年第1期90-94,共5页
1949年2月,长沙市东郊陈家大山一座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两幅绢画作品之一,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历史学界、考古界和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先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介... 1949年2月,长沙市东郊陈家大山一座楚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两幅绢画作品之一,在我国文化艺术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历史学界、考古界和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先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介绍和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但他们在研究和考证的历程中,由于最初所发表的摹本之误,因而对帛画的理解产生一些误解,同时也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幅帛画的原本现珍藏在湖南省博物馆。近来经过科学处理,原貌已清晰可见。笔者在该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能有机会多次接触处理后的帛画原物,因此对过去所发表的摹本之误,有加以更正之责;而由旧摹本产生的对画面内容考证和研究的分歧,也想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画 我国古代 摹本 战国时期 主题思想 龙凤 升天 考证 科学处理 楚国
下载PDF
菩萨引路:唐宋时期丧葬仪式中的引魂幡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铭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45,共9页
晚唐五代敦煌出现引路菩萨接引亡者像,画面上引路菩萨手持引魂幡,具有接引亡魂往生的信仰意义。引路菩萨接引亡者像具有鲜明的宗教意涵,引魂幡无形中包含了神秘的信仰意味。这种带有明显佛教特点的引魂幡,是儒家旌旗制度在中古佛教影响... 晚唐五代敦煌出现引路菩萨接引亡者像,画面上引路菩萨手持引魂幡,具有接引亡魂往生的信仰意义。引路菩萨接引亡者像具有鲜明的宗教意涵,引魂幡无形中包含了神秘的信仰意味。这种带有明显佛教特点的引魂幡,是儒家旌旗制度在中古佛教影响下的一种变体。在唐宋时期,佛幡与儒家传统旌旗在丧葬仪式中的融合和创造,形成了引魂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帜 幢幡 路菩萨 往生信仰
下载PDF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内容新探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学仁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3-67,共5页
关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内容,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即天上绘天国景象,人间绘墓主生活,地下绘阴间神怪。笔者认为,从帛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来看,应分为“天国&... 关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内容,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个部分,即天上绘天国景象,人间绘墓主生活,地下绘阴间神怪。笔者认为,从帛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来看,应分为“天国·天空·人间·阴间”四个部分。其中,天国绘日月神灵,天空绘墓主乘龙升天,人间绘祭祀仪式,阴间绘奇神怪兽。本文试在此基础上对帛画各部分的内容作些新的探索,以求正于专家学者。为方便起见,我们从帛画的上部往下按照天国、天空、人间、阴间的顺序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帛画 墓主生活 升天 祭祀仪式 天空 专家学者 学术界 艺术表现形式 主题思想
原文传递
中国帛画研究50年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晓路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126-136,4,共12页
自1942年9月楚帛书图像被盗掘出土以来,至今共从楚汉墓葬中发掘出土帛画至少24幅,有关帛画的研究也随之兴起。1944年,蔡季襄发表的《晚周缯书考证》,揭开了帛画研究的序幕。从此,帛画研究成为文物考古界、美术史界的重要学科。50年来,... 自1942年9月楚帛书图像被盗掘出土以来,至今共从楚汉墓葬中发掘出土帛画至少24幅,有关帛画的研究也随之兴起。1944年,蔡季襄发表的《晚周缯书考证》,揭开了帛画研究的序幕。从此,帛画研究成为文物考古界、美术史界的重要学科。50年来,帛画研究的专题论文多达130余篇,投入的学者达80余人,还出版了《中国帛画》(中国书店,1994)这一专著。笔者感到有必要对帛画研究50年的历史作一个总结,以推进帛画学的建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帛画 楚文化 马王堆帛画 升天 《楚辞》 美术史论 郭沫若 主题思想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晚周帛画
原文传递
战国墓葬绘画的风格与图像 被引量:6
8
作者 贺西林 《四川文物》 2002年第2期28-33,共6页
本文总结了战国墓葬绘画的时代风格及艺术成就,并重点 解读了随县曾侯乙墓漆棺与漆箱绘画、长沙子弹库缯书与帛画、长沙陈家大山帛画的图像, 阐明了战国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地位,揭示了中国早期墓葬绘画图像体 ... 本文总结了战国墓葬绘画的时代风格及艺术成就,并重点 解读了随县曾侯乙墓漆棺与漆箱绘画、长沙子弹库缯书与帛画、长沙陈家大山帛画的图像, 阐明了战国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地位,揭示了中国早期墓葬绘画图像体 系和观念形态的特点及其生成的线索和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绘画 装饰风格 宇宙式图 升天 永生
下载PDF
鸱鸮、楚凤与天梯 被引量:6
9
作者 鄢维新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63-65,共3页
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物 ,在历史上有一演变过程。楚人谓之“夭鸟”。在楚文化中 ,凤凰是楚人的图腾。奇妙的是 ,楚文化显示 ,猫头鹰具有协助巫师引魂升天的功能 ,楚人将猫头鹰与凤凰融合成一个“怪鸟” ,是为了加强凤凰引魂升天的力量 ,... 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物 ,在历史上有一演变过程。楚人谓之“夭鸟”。在楚文化中 ,凤凰是楚人的图腾。奇妙的是 ,楚文化显示 ,猫头鹰具有协助巫师引魂升天的功能 ,楚人将猫头鹰与凤凰融合成一个“怪鸟” ,是为了加强凤凰引魂升天的力量 ,这在战国至东汉的楚文化中均可找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鸱鹗 凤凰 升天 楚文化
下载PDF
左江岩画中所见壮族先民之生死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波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8,共10页
左江岩画作为壮族先民重要的宗教艺术遗存,包含着众多的生死观念。这些生死观既含有对人类自身来源的思考、引导亡者灵魂升天的愿望,也包括祈求动植物的丰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延续。这些观念体现在岩画地点的选择、岩画内容的设计以及与... 左江岩画作为壮族先民重要的宗教艺术遗存,包含着众多的生死观念。这些生死观既含有对人类自身来源的思考、引导亡者灵魂升天的愿望,也包括祈求动植物的丰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延续。这些观念体现在岩画地点的选择、岩画内容的设计以及与岩画共存的遗址和墓葬等各个方面。总体而言,左江岩画是壮族先民生死观的一次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江岩画 石生祖先 升天 死亡与再生
原文传递
宋辽时期墓室悬镜功能考——兼论“引魂升天”母题在宋辽墓室中的图像呈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凯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宋辽时期,悬镜常被悬挂或镶嵌于墓室的顶心位置。长期以来,它只是与其他铜镜一道被视为普通陪葬品而未在功能上严格区分。从宋辽墓室悬镜的装饰纹样、所处位置以及图像配置关系来看,它在墓室中扮演着灵魂升往仙境入口的重要角色,是纵向... 宋辽时期,悬镜常被悬挂或镶嵌于墓室的顶心位置。长期以来,它只是与其他铜镜一道被视为普通陪葬品而未在功能上严格区分。从宋辽墓室悬镜的装饰纹样、所处位置以及图像配置关系来看,它在墓室中扮演着灵魂升往仙境入口的重要角色,是纵向图像体系的尽头,也是人间与仙境的通道节点所在。它虽在表现形式上受到建筑藻井营造方式的影响,但在思想诉求上体现的却是古老的"引魂升天"母题。它是两汉玉璧纹样和"天门"铜牌在宋辽时期的时代呈现,又结合了唐代藻井莲花图案的佛教内涵。我们以此为契机,可以对宋辽墓葬图像体系的整体装饰目的和根本诉求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辽时期 墓室悬镜 功能 升天
原文传递
《人物御龙帛画》略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勇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7,共7页
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人物御龙帛画》,是我国继《人物龙凤帛画》之后的第二幅具有独立绘画意义的战国艺术珍品。从帛画的功用来看,这幅覆棺帛画并不是通常以为的招魂(或引魂)之具,而是体现招魂仪式完成后而特别制作的一件&... 1973年5月出土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人物御龙帛画》,是我国继《人物龙凤帛画》之后的第二幅具有独立绘画意义的战国艺术珍品。从帛画的功用来看,这幅覆棺帛画并不是通常以为的招魂(或引魂)之具,而是体现招魂仪式完成后而特别制作的一件"魂幡";从帛画的形制来看,这幅呈长条形的帛画,正是对初期神仙思想影响下魂升天界过程的形象描绘;从帛画的内容来看,表现的乃是在楚地巫风与外来思想的双重作用下,龙凤"引魂升天"的意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御龙帛画》 神仙思想 升天
原文传递
从功能到图像——汉墓帛画功用及画面空间关系、构图原则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恺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引 言 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共有五个地点发现了处于墓葬中的帛画:长沙,江陵,广州,武威,临沂一带。众所周知,在所有的二十余幅帛画中,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由于形制完备,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和完好的保存而成为最重要的一幅。同时。它也是其中... 引 言 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共有五个地点发现了处于墓葬中的帛画:长沙,江陵,广州,武威,临沂一带。众所周知,在所有的二十余幅帛画中,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由于形制完备,内容丰富,画面精美和完好的保存而成为最重要的一幅。同时。它也是其中疑点最多,争论最大的一幅。自它出土二十余年来,海内外大量专家著文研究论争,有关它的叙述超过了其它帛画的总和。似乎是解释了它的疑点其它帛画的疑问也就释然了。但遗憾的是,对于这幅帛画的内涵及功用,至今学术界也无定论,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学者们一般的研究方法是,依据异常丰富的古文献记载来逐一释读帛画中纷繁的个体形象,并以此为依据试图阐释其主题思想。这样做无疑会有一种“看图说画”式的趣味性(更有古文研究者用帛画中的形象来诠释典籍),但它同时也是危险的。因为帛画里总会有这几个或那几个具体形象或组合不能完全看作是对典籍的直接图解,这需要考虑到当时当地丧葬制度本身的具体化要求(甚至是死者家属的具体要求),并且还需把它们放置于装饰图案的上下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马王堆帛画 构图原则 空间关系 升天 功用 主题思想 丧葬制度 《招 墓主
原文传递
东周时期青铜方座与楚式“镇墓兽”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兰 张莹莹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87,共9页
东周时期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带盝顶的青铜方座,盝顶中央有青铜管柱,时代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楚式"镇墓兽"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中常见的漆木类丧葬器物,其器形一般为带盝顶的方体底座,其上榫接人、神或鸟... 东周时期的部分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带盝顶的青铜方座,盝顶中央有青铜管柱,时代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楚式"镇墓兽"为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中常见的漆木类丧葬器物,其器形一般为带盝顶的方体底座,其上榫接人、神或鸟兽躯首,绝大部分头顶插鹿角。本文通过分析二者在器形、纹饰、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特征,结合相关铭文资料,认为随葬青铜器座为东周时期跨族群的大区域文化现象,该器物的使用从春秋早期前段延续至战国早期。春秋中期晚段,楚人吸收这一文化的部分因素形成独具特色的楚式"镇墓兽",楚式"镇墓兽"的基本构型可能渊源于青铜器座,二者有着相同的功用,即引载墓主人的灵魂升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镇墓兽” 青铜器座 渊源 升天
原文传递
引魂升仙与太阳崇拜:先秦两汉时期的凤信仰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程 《民间文化论坛》 2020年第2期100-111,共12页
先秦两汉时期,凤除了是祥瑞鸟外,还有另一重身份,即引领死者亡魂升仙的使者,这与当时社会独特的"升仙"信仰密切相关。通过对文献与考古实物的结合分析,将西王母崇拜和太阳崇拜的观念内涵,与"凤"在二者之间所扮演的... 先秦两汉时期,凤除了是祥瑞鸟外,还有另一重身份,即引领死者亡魂升仙的使者,这与当时社会独特的"升仙"信仰密切相关。通过对文献与考古实物的结合分析,将西王母崇拜和太阳崇拜的观念内涵,与"凤"在二者之间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深入考量,认为凤之所以能成为祥瑞,能有使人升仙的能力,皆源于凤以"阳精""火精"等意蕴,成为古人思想观念中太阳的另一种化身,而西王母崇拜在吸纳了太阳崇拜的基础上,同时借助并发展了"凤"本身所带有的升仙内涵。这种内涵被汉代人继续演化,汉画像石中的"凤"构图就是其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时期 凤信仰 升仙 西王母 太阳崇拜
下载PDF
往生净土的象征——试论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引路菩萨像的起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益民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试图探讨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引路菩萨像的起源。引路菩萨不见于佛教的原始经典,乃是汉地佛教徒的创造,故只能间接地进行推测。在敦煌出土的引路菩萨像中,引路菩萨与引魂幡的组合是表示引路菩萨接引亡魂的关键图式。考虑到汉地本有接... 本文试图探讨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引路菩萨像的起源。引路菩萨不见于佛教的原始经典,乃是汉地佛教徒的创造,故只能间接地进行推测。在敦煌出土的引路菩萨像中,引路菩萨与引魂幡的组合是表示引路菩萨接引亡魂的关键图式。考虑到汉地本有接引亡魂升仙的传统,而引路菩萨接引亡魂的指向地是去往西方净土,故本文拟从传统中国升仙以及西方净土接引往生的情形出发推测其可能的起源。敦煌引路菩萨像的起源可能与西方净土九品往生的信仰有关,而更主要的来源是佛教“以手接幡,象征往生”的临终仪式,与传统中国的升仙信仰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菩萨 临终 净土往生 莲花
原文传递
桂阳刘家岭宋墓壁画的图像学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谭远辉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3年第1期392-419,22-25,共29页
桂阳刘家岭宋代壁画墓是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壁画内容最为丰富的壁画墓。壁画分布于前、后室,前室壁画主要反映的是墓主家居生活情景,有备茶图、侍妆图及门神。后室壁画则是表现的虚拟世界,包裹于道教文化的... 桂阳刘家岭宋代壁画墓是南方地区目前发现的一座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壁画内容最为丰富的壁画墓。壁画分布于前、后室,前室壁画主要反映的是墓主家居生活情景,有备茶图、侍妆图及门神。后室壁画则是表现的虚拟世界,包裹于道教文化的氛围之中。画面中两侧武士仪仗威武侍立,为死者灵魂升天护卫开道,其上青龙、白虎为前导;金鸡叫,玉犬吠,天地之间歌舞迎送;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七曜童子、神禽瑞兽灵卉各司其职,共同超度、引领、迎接灵魂升天成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阳刘家岭 宋墓 壁画 升天 道教文化
原文传递
北魏平城时期“颔首型”人面镇墓兽探微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国宸 易欣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山西大同出土的四例平城人面镇墓兽均呈现"颔首低头"的姿态,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昂首抬头"型镇墓兽相比较为特殊。文章从此四例人面镇墓兽的胡人面容和头顶凸起物出发,通过风格学、图像学的方法探究其来源和象征。... 山西大同出土的四例平城人面镇墓兽均呈现"颔首低头"的姿态,与北魏迁都洛阳后的"昂首抬头"型镇墓兽相比较为特殊。文章从此四例人面镇墓兽的胡人面容和头顶凸起物出发,通过风格学、图像学的方法探究其来源和象征。研究发现这些特征或多或少都与"引魂升天"产生了一些联系。而这四尊人面镇墓兽的"颔首"姿态或许也代表了一种臣服的意味,象征服侍墓主人,助其灵魂升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面镇墓兽 胡人 “角”或“帽” 升天
原文传递
堆塑长颈瓶上“天门”探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隋璐 《南方文物》 2014年第2期121-124,135,共5页
堆塑长颈瓶是一类特色鲜明的随葬明器,主要流行于宋元时期,其本身不具备实用功能,主要通过造型、装饰、铭文、内盛物及摆放位置等因素构成组合,象征天门,整体上传达了引魂升天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堆塑长颈瓶 天门 升天
下载PDF
敦煌《菩萨引路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芳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8期74-76,共3页
晚唐五代敦煌出现引路菩萨接引亡者的图像,画面上通常表现引路菩萨肩持引魂幡,手捧香炉,脚踩莲花的形象,具有接引亡魂往生的含义。敦煌《菩萨引路图》研究通过对《菩萨引路图》的画面形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其中各个元素进行科学的对比分... 晚唐五代敦煌出现引路菩萨接引亡者的图像,画面上通常表现引路菩萨肩持引魂幡,手捧香炉,脚踩莲花的形象,具有接引亡魂往生的含义。敦煌《菩萨引路图》研究通过对《菩萨引路图》的画面形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对其中各个元素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并深入研究画面的构成形式等因素,采用图像学和形式分析法来揭示画面的艺术特征及内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菩萨路图 香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