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志军:做城市艺术的“推门人”
1
作者 倪陈旻 《温州人》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5月3日晚,温州大剧院内比往日更热闹。走进歌剧厅,舞台布景美轮美,视觉效果华丽惊人,充满异域情调的剧场氛围代人感十足。当灯光点亮舞台,扣人心弦的音符流消出来,精致的舞台道具、华丽的舞台服饰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整个剧场沉浸在一... 5月3日晚,温州大剧院内比往日更热闹。走进歌剧厅,舞台布景美轮美,视觉效果华丽惊人,充满异域情调的剧场氛围代人感十足。当灯光点亮舞台,扣人心弦的音符流消出来,精致的舞台道具、华丽的舞台服饰与舞台灯光交相辉映,整个剧场沉浸在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布景 舞台道具 舞台灯光 异域情调 舞台服饰 视觉效果 剧场 陈志军
原文传递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中国的书写转向
2
作者 鲍叶宁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书写不仅是法国文学里中国形象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书写对象、写作风格和想象方式上与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本文以这一时期来华访问的萨特、波伏瓦、利科、莱里斯和罗阿的中国纪行... 20世纪50年代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中国的书写不仅是法国文学里中国形象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书写对象、写作风格和想象方式上与之前的作品截然不同。本文以这一时期来华访问的萨特、波伏瓦、利科、莱里斯和罗阿的中国纪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二战之后亚非人民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下这些作家书写中国的共同特征,揭示影响其书写的原因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行 社会主义中国 异域情调 人道主义
原文传递
于文江绘画艺术辑评
3
作者 尚辉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于文江是中国当代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画家。多年以来,他以踏实的画风和扎实的绘画技能,表现了一大批生活气息浓郁的人物画作品,形成了乡土唯美主义个人风格。近年来他又同中求异,强化了兼工带写的写意特质,这无疑增强了他的绘画特性。... 于文江是中国当代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画家。多年以来,他以踏实的画风和扎实的绘画技能,表现了一大批生活气息浓郁的人物画作品,形成了乡土唯美主义个人风格。近年来他又同中求异,强化了兼工带写的写意特质,这无疑增强了他的绘画特性。同时他又吸收了西北人文风情和异域情调,画路进一步打开后,其以精准的造型和精妙的笔法,塑造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于文江 兼工带写 异域情调 人文风情 绘画技能 人物画家 人物形象
下载PDF
从中华帝国到自我帝国——谢阁兰的异域情调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秋烨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2-66,共5页
谢阁兰"多异之美"为基调的"异域情调"脱离了传统的异域印象,以文化平等的眼观看待他者与自我的差异。他的异域探索是多异他者的体验回归自身,实现自我多异的过程。中国是谢阁兰异域情调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之地,他的... 谢阁兰"多异之美"为基调的"异域情调"脱离了传统的异域印象,以文化平等的眼观看待他者与自我的差异。他的异域探索是多异他者的体验回归自身,实现自我多异的过程。中国是谢阁兰异域情调理论的形成与实践之地,他的旅行深刻体验着从地理空间到文化历史的丰富多样,从中国动荡现实中提取出一个文化思想层面的"真实的中国"。并借用其艺术形式和文化主题,创造出一个与之相对立的文学上的"想象的中国",完成从他者到自我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域情调 多异 中国 他者 想象
下载PDF
古米廖夫诗歌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婷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第9期78-79,共2页
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杰出诗人,现代主义流派阿克梅派创始人。他一生情系中国,并创作和翻译了数首关于中国的诗歌。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形象学角度,分析了古米廖夫诗歌中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 古米廖夫 异域情调 中国形象
下载PDF
拉什迪《午夜的孩子》中被消费的印度 被引量:2
6
作者 苏忱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7,共9页
当代英国印裔小说家拉什迪的小说《午夜的孩子》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独立前后的历史变迁,曾被学者们视为后殖民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除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外,在日益商业化的英国文坛,小说中所呈现的印度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西方读... 当代英国印裔小说家拉什迪的小说《午夜的孩子》以民族寓言的形式再现了印度独立前后的历史变迁,曾被学者们视为后殖民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除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外,在日益商业化的英国文坛,小说中所呈现的印度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西方读者的消费对象。小说的叙事手法和人物描摹中所蕴含的"异域情调",一方面满足了西方对东方长久以来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小说的叙事也应和了英国社会在80年代流行的帝国怀旧风满足了英国大众市场上消费印度的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什迪 《午夜的孩子》 消费印度 异域情调
原文传递
论黄药眠小说《李宝三》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分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7,共10页
《李宝三》是黄药眠抗战后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其不可忽略的价值。《李宝三》在题材、主旨方面继承了鲁迅在20年代所开创的"乡土文学"传统,但它所塑造的个性复杂且颇具异域情调的番客李宝三的形象,却也开拓... 《李宝三》是黄药眠抗战后期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其不可忽略的价值。《李宝三》在题材、主旨方面继承了鲁迅在20年代所开创的"乡土文学"传统,但它所塑造的个性复杂且颇具异域情调的番客李宝三的形象,却也开拓了现代乡土小说的创作视野和表现空间。《李宝三》是客家文学史上表现归侨生活的优秀小说,其对方言土语的运用,则开启了40年代"华南方言文学运动"的先声。作品所展现的李宝三身处困境之时"对于运命的挣扎"及其人性的光辉,大大超越了众多现代乡土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宝三》 乡土小说 异域情调 地方色彩
下载PDF
与《画》的对话:谢阁兰“中国幻象”的中国式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邵毅平 《东疆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在谢阁兰(VictorSegalen,1878~1919)的作品中,“中国”是最为重要而独特的主题之一。其散文集《画))(Peintures,1916),以真实或虚构的中国画和中国文献为素材,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幻象”(visiondelaChine)的塑造,体现了... 在谢阁兰(VictorSegalen,1878~1919)的作品中,“中国”是最为重要而独特的主题之一。其散文集《画))(Peintures,1916),以真实或虚构的中国画和中国文献为素材,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幻象”(visiondelaChine)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是实践其“异域情调论”(exotisme)的代表作,也是法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这种来自法国作家的“异域情调”的冲击,促使中国读者从“他者”的角度,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就此而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谢阁兰的“中国的幻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画》 中国的幻象 形象学 异域情调
下载PDF
论“第三才子书”《玉娇梨》的早期英译 被引量:2
9
作者 曾文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基于"第三才子书"《玉娇梨》1827年的英译本,考察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目的以及译本的异域情调、注释、增删、诗学、隐喻、文雅敬体、科举专有名词的翻译特征及存在的不足,透视"中学西传"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古典小说的... 基于"第三才子书"《玉娇梨》1827年的英译本,考察中国古典小说西译的目的以及译本的异域情调、注释、增删、诗学、隐喻、文雅敬体、科举专有名词的翻译特征及存在的不足,透视"中学西传"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外译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娇梨》 翻译动机 异域情调 注释 增删 诗学 隐喻 文雅敬体
原文传递
论阿成创作的异域情调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钢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2,共4页
成长地哈尔滨是老作家阿成近三十年的创作进程中所描摹的主要地域,在这一地域曾经生活着大量的来自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流亡者,对这些流亡者的关注和考察给阿成的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异域情调,这种异域情调不仅展现出一种异国文化的美感... 成长地哈尔滨是老作家阿成近三十年的创作进程中所描摹的主要地域,在这一地域曾经生活着大量的来自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流亡者,对这些流亡者的关注和考察给阿成的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异域情调,这种异域情调不仅展现出一种异国文化的美感,而且反映了生活于此处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宽广博大的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成 哈尔滨 异域情调 流亡者
下载PDF
从《骆驼祥子》的两个译本看传播中国文化的分寸把握
11
作者 张蓉 《当代外语研究》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在翻译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时,译者作为这个过程的主体在进行语言操作的同时应该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译作应像一面...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在翻译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时,译者作为这个过程的主体在进行语言操作的同时应该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译作应像一面镜子,努力向读者展示“异国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骆驼祥子 传播 文学翻译 译文读者 原文语言 异域情调 译者 歇后语 上下文
原文传递
在异国的天空下——论古米廖夫创作中的“非洲情调”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晓霞 刘莎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140-153,156,共15页
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诗人、阿克梅派的创始人。他个性浪漫,喜欢在旅途中寻找创作灵感,曾漫游过非洲、亚洲等地,足迹遍及英、法、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古老城市,远至非洲阿比西尼亚。对浪漫个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其诗... 古米廖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杰出诗人、阿克梅派的创始人。他个性浪漫,喜欢在旅途中寻找创作灵感,曾漫游过非洲、亚洲等地,足迹遍及英、法、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古老城市,远至非洲阿比西尼亚。对浪漫个性的追求逐渐演变成其诗歌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异域情调"。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诗人,他以好奇、冒险、幻想的诗魂融合了阿克梅派的诗歌理论主张。他的"远游的缪斯"穿行于"异国的天空",渴望将非洲瑰丽的风物、神秘的原始文化和宗教传说揽入囊中,以摆脱灰暗的现实,寻找理想的生活和理想的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米廖夫 异域情调 埃及 阿比西尼亚
下载PDF
上海语境与沈从文1928—1931年文学创作的关联及其他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永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上海是现代中国最为摩登的都市,也是中国最大的租界。沈从文与上海的对话,是一种靠近与疏离、拥抱与拒绝的错杂混沌。为了获得上海读者的"大多数",沈从文集中书写了湘西与都市的爱欲生活,并对上海语境中暧昧情色趣味表现出了... 上海是现代中国最为摩登的都市,也是中国最大的租界。沈从文与上海的对话,是一种靠近与疏离、拥抱与拒绝的错杂混沌。为了获得上海读者的"大多数",沈从文集中书写了湘西与都市的爱欲生活,并对上海语境中暧昧情色趣味表现出了一定的顺应;为了追随上海语境中异域风、新奇风的时潮,他将湘西书写成上海人眼中的异域,并创作了许多极富浪漫意味的苗家传奇。与此同时,他也对上海语境进行着抗争,并致力于自我文学世界的构建。上海时期,其文学世界"城—乡"对照格局基本成型,其以爱欲为基点的生命哲学得以生成。再有,他对苗族族裔的凸显与苗族传奇的书写,不仅让其叙事获得了浪漫的诗性,也有着摆脱租界语境下民族认同危机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语境 沈从文 情色暧昧 异域情调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从谢阁兰“异域情调论”解读《勒内·莱斯》--以贾尼欧、王太太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丽萍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3-84,87,共3页
法国著名诗人、汉学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是一部追问中国宫廷的小说。作者采取"我"和勒内·莱斯双重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我"对于紫禁城的探寻以及在探寻中见到的种种事件。谢阁兰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 法国著名诗人、汉学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是一部追问中国宫廷的小说。作者采取"我"和勒内·莱斯双重叙述的方式,讲述了"我"对于紫禁城的探寻以及在探寻中见到的种种事件。谢阁兰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来践行他所主张的"异域情调论",本文正是通过对小说中贾尼欧、王太太这两个中国形象的分析,来论述谢阁兰对于异国形象的书写和"异域情调论"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内·莱斯》 异域情调 异国形象
下载PDF
《面纱》的东方异域情调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7-37,79,共2页
在中美合拍的影片《面纱》中,尽管编导试图努力贴近中国主流文化,但是根据巴柔的异域情调的固定书写模式:即空间的断裂,戏剧化,性感化三个方面,仍然看到了《面纱》的背后依然浸润着19世纪就绵延至今的西方身份叙事,并未祛除以往好莱坞... 在中美合拍的影片《面纱》中,尽管编导试图努力贴近中国主流文化,但是根据巴柔的异域情调的固定书写模式:即空间的断裂,戏剧化,性感化三个方面,仍然看到了《面纱》的背后依然浸润着19世纪就绵延至今的西方身份叙事,并未祛除以往好莱坞影片中所特有的"东方主义"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纱》 异域情调 东方主义 他者
下载PDF
浅谈民族旅游的利与弊
16
作者 李旭东 唐莉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民族旅游 利与弊 旅游者 文化真实性 异域情调 民族身份 负面影响 商品化 文化旅游 当地居民
下载PDF
寂静与沉默:毛姆《木麻黄树》中的马来幻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玮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中不难看出作者的马来幻象往往将其置于后殖民批评的视角之下,一方面发掘毛姆在描绘殖民地的风景和人物的时候难以避免的殖民者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分析毛姆对殖民地... 从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中不难看出作者的马来幻象往往将其置于后殖民批评的视角之下,一方面发掘毛姆在描绘殖民地的风景和人物的时候难以避免的殖民者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分析毛姆对殖民地蕴涵着的巨大能量和危险的隐约体认,力图证明毛姆对殖民主义抱有的复杂态度。正是这种复杂的态度使得毛姆描绘马来婆罗洲的作品在思想意识上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姆 《木麻黄树》 异域情调 幻象
下载PDF
试论艾芜《南行记》的现实主义特征
18
作者 罗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南行记》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劳动者 异域情调 《山峡中》 烟贩子 主观抒情 个性特征 评论者
下载PDF
脑力摩天轮
19
《少年大世界(小学4-6年级)》 2022年第3期26-27,共2页
花卉篮作者:巴尔萨泽范·德尔·阿斯特创作年代:1622年作品材质:木板油彩作品尺寸:18厘米×24厘米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巴尔萨泽范·德尔·阿斯特(1593年-1657年)画家阿斯特是荷兰黄金时代著名的静物画家。他... 花卉篮作者:巴尔萨泽范·德尔·阿斯特创作年代:1622年作品材质:木板油彩作品尺寸:18厘米×24厘米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巴尔萨泽范·德尔·阿斯特(1593年-1657年)画家阿斯特是荷兰黄金时代著名的静物画家。他专门研究鲜花和水果的静物画,特别是贝壳类静物作品,也被认为是贝壳静物画的先驱。当时罕见的贝壳是收藏家的宠儿,由精致的贝壳和鲜花构成的静物画,很符合当时流行的异域情调审美口味。画中的花卉象征空气,水果象征地球,贝壳象征水,蜻蜓、蝴蝶等昆虫象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物画 阿斯特 摩天轮 贝壳类 国家美术馆 异域情调 花卉
原文传递
接受理论关照下看文学作品中文化缺省的翻译——以《名利场》两个翻译版本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艳霞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4期62-63,共2页
20世纪60年代接受理论的出现,使批评界开始将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作为批评的主要方面之一,读者不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到与作者,作品一体的三元一体中进行互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转换上,... 20世纪60年代接受理论的出现,使批评界开始将读者对于作品的感受作为批评的主要方面之一,读者不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积极参与到与作者,作品一体的三元一体中进行互动。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文字的转换上,而是将翻译研究置身于一个大背景——即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因为翻译是促进两种不同文化和持有不同文化者交流的最佳和最有效途径,那么如何使这种文化层面的翻译有效进行,如何令目标语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文化气息是非常有必要探讨的。本文意在从文化缺省这个特殊的立足点出发来以点盖面地研究文化翻译的一些特色,并选取了名著《名利场》的两个不同的翻译版本为例来进行对比参照研究,观察不同译者在处理文化缺省时的不同策略和着重点以及带来的不同效果,从而探讨文化缺省的可译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文化缺省 不定点 文化置换 异域情调 名利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