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的表达与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恭忠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中山陵的建筑精神主要表现为“开放的纪念性”,即领袖气魄、平民气质、中国气派、现代气息的统一。孙中山主动选择葬身南京,意在留下一个强烈的象征符号,提醒后继者继承自己改造国家的理想。在国民党人的主导和建筑界人士的参与下,中山... 中山陵的建筑精神主要表现为“开放的纪念性”,即领袖气魄、平民气质、中国气派、现代气息的统一。孙中山主动选择葬身南京,意在留下一个强烈的象征符号,提醒后继者继承自己改造国家的理想。在国民党人的主导和建筑界人士的参与下,中山陵体现了古朴淡雅、宏壮开阔的特色。它不仅成为“孙中山”这一新的时代符号的物化载体和新生国家权威的象征;而且被营造成一个公共的仪式空间,近乎仪式化的谒陵行为在这里持续上演,国民的一致记忆和认同由此凝聚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陵 建筑精神 纪念性建筑
原文传递
重庆吊脚楼民居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丹 《室内设计》 2006年第4期40-44,共5页
重庆吊脚楼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气候、风土人情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本文在对其作出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建筑应怎样从吊脚楼这一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本质特征上吸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关键词 吊脚楼 意境 现代建筑 建筑精神
下载PDF
从批判性地域主义到批判性营造诗学——对当代城市建筑哲学的一种反思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大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共11页
当代中国的新奇建筑,集中表现了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中地方性的"瓦解"及其所带来的深层文化危机。建筑与生活和历史脱节,从而意义流失,它以一种最直观和普遍的方式彰显了现代性的迷失。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现代性建筑的问题不... 当代中国的新奇建筑,集中表现了在现代化与全球化浪潮中地方性的"瓦解"及其所带来的深层文化危机。建筑与生活和历史脱节,从而意义流失,它以一种最直观和普遍的方式彰显了现代性的迷失。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现代性建筑的问题不是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问题,而是营造理念的问题。今天的建筑理论和实践需要重建建筑与地域的联系,而批判性营造诗学通过反思营造与历史的联系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在当代,批判性营造诗学需要直面两个问题:一是营造活动的整体性,它强调营造不是独立的活动而是在特定政治经济过程中的权衡、建筑知识不是纯粹的理智而是源自生活需要的智慧、营造所处理的对象反映的是整体性的关系。二是营造的诗学品质,它在营造活动中体现为人类学的感受力、历史学的敏感性与地理学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哲学 建筑精神 建造诗学 地方性 现代性
原文传递
梁思成建筑精神及其现代启示:“纪念梁思成诞辰105周年”系列活动的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金磊 刘建民 刘锦标 《建筑创作》 2006年第6期20-29,共10页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 20年代末朱启铃创立“中国营造学社”, 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 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 (4月20日)... 从20世纪初,教育家蔡元培提倡近代建筑艺术使留学生陆续回国,到20世纪 20年代末朱启铃创立“中国营造学社”, 都影响并启迪着梁思成(1901-1972), 为他投身中国建筑研究奠定了思想基础。本文围绕2006年纪念梁思成105周年诞辰 (4月20日)及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国内陆续开展的几项活动,研讨并思考建筑界该如何从梁思成精神中获得对现代建筑创作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建筑 文化遗产 建筑精神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景观建筑设计教育中的品质构建——以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教学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孟晓鹏 林波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第6期6-11,共6页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本民族建筑精神文化的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时代,我们自身所拥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深厚,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和选择能力就越强,更利于构建出中国建筑的文化精神。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景观建筑设计专业确立了"以传统文化为基石"的教学原则。每个年级设置一个传统文化承继和发展的专题课程,探求传统文化对景观建筑教育品质的提升。其中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是综合性最为突出的课程,引导学生体验传统文化内涵与空间架构的关联,以及推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延展,进而提升教学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建筑精神 传统园林设计 教育品质
下载PDF
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廖跃春 《设计》 2018年第3期86-87,共2页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的路易斯·康,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建筑作品有着丰富的光影关系,以及强烈的精神性与纪念性的特征。本文的研究着力于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在对路易斯·康的建...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的路易斯·康,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建筑作品有着丰富的光影关系,以及强烈的精神性与纪念性的特征。本文的研究着力于路易斯·康建筑中的光环境设计,在对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与作品特点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设计作品,对路易斯·康作品中光的处理手法和用光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纪念性气质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康 光影 建筑精神
下载PDF
逝者的仪式:柏林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设计理念 被引量:3
7
作者 司徒娅 《时代建筑》 200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本文介绍了阿克塞尔·舒尔特斯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柏林鲍姆舒伦韦格火葬场,介绍了设计者试图在作品中继承一种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的建筑精神的构思,以及如何通过材料与光线的对比达到建筑空间的塑造。
关键词 建筑精神 空间 光线 混凝土
下载PDF
建筑的“精神”元素与传统继承——以鸿嘉星城酒店设计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春阳 范凌云 《华中建筑》 2019年第8期44-48,共5页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本身不仅是当时建造技术水平的完美体现,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建筑的文化内涵包括了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地域特点,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精神信仰和历史传承。该文通过鸿嘉星城酒...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筑本身不仅是当时建造技术水平的完美体现,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建筑的文化内涵包括了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地域特点,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精神信仰和历史传承。该文通过鸿嘉星城酒店的建筑设计,从建筑的国际化、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探讨建筑的“精神”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精神 地域文化 齐文化 高台建筑
下载PDF
寻找中国建筑精神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泰宁 《建筑设计管理》 2011年第11期3-4,共2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和一座座新建筑的拔地而起,如何延续并创新本土建筑特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20年来,西方建筑师"占领"中国高端设计市场已成为一道世界罕见的奇特风景,他们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风... 近年来,随着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和一座座新建筑的拔地而起,如何延续并创新本土建筑特色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20年来,西方建筑师"占领"中国高端设计市场已成为一道世界罕见的奇特风景,他们的作品以及大量跟风而上的仿制品充斥大江南北——"千城一面"与中国特色的缺失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建筑精神 西方建筑 城市面貌 建筑特色 设计市场 建筑 仿制品
下载PDF
由北京十大建筑谈中国现代建筑的精神
10
作者 张燕 《四川建筑》 2005年第2期24-25,共2页
建筑,不仅具有物质性,更具有精神性。可是今天,中国建筑的精神在层出不穷的形式表皮下,已消失殆尽。文中拟通过对建筑精神的论述,呼吁重新找回华夏建筑的精神。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北京 中国建筑 建筑精神 物质性 精神
下载PDF
路易斯·康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金贝尔美术馆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笑池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2年第8期127-129,共3页
建筑的形式很大程度受到材料工艺的影响,通过分析金贝尔美术馆中材料和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拓宽设计师的建筑空间设计的视野。在对路易斯·康的材料观、建筑思想与作品特点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对其作品金贝尔美术馆的平面布局... 建筑的形式很大程度受到材料工艺的影响,通过分析金贝尔美术馆中材料和建筑空间的相互关系,以期拓宽设计师的建筑空间设计的视野。在对路易斯·康的材料观、建筑思想与作品特点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对其作品金贝尔美术馆的平面布局、空间构成、光的逻辑分析,探索路易斯·康的空间设计策略。对于材料精细化的处理,呈现出材料真实的物质属性,路易斯·康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将自然光、建筑界面、空间塑造得浑然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康 金贝尔美术馆 空间体验 材料工艺 建筑精神
下载PDF
地域环境与苏州传统建筑精神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牧原 洪杰 《华中建筑》 2008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以现象学认识方法为出发点,分析苏州地域环境与古代生存在此地人们之间的联系。探讨这种具体的自然环境结构如何影响当地人的心理,进而投射到人们对传统生存空间的认识,最终通过创建的人居环境和建筑的形态显现,形成整体的传统建筑精神。
关键词 现象学 地域环境 生存空间 人居环境 建筑精神
下载PDF
论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志川 陈怀志 +1 位作者 程新安 牛国军 《创新科技》 2013年第3期57-59,共3页
大多数装饰企业或施工单位都强调“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建筑精神,由此可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企业、对业主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关键词 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精神 装饰装修工程 工程质量管理 装饰企业 施工单位 业主
下载PDF
西方现代建筑思潮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一卉 《山西建筑》 2009年第4期75-76,共2页
指出建筑的发展和时代精神相关,时代精神和哲学所引领的思潮相关,通过时代精神和美学理论分析了建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通过现代哲学发展时期建筑和哲学的发展联系的比较揭示了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轨迹。
关键词 时代精神 建筑精神 建筑 哲学 美学
下载PDF
讲武堂建筑风格赏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为民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3-64,共2页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一个建筑的核心精神,是有其历史发展渊源的,建筑精神中的一些特征其实也与历史发展的特点息息相关。从现存讲武堂的主体建筑可以看出,讲武堂整体设计古朴庄严,充分体现了讲武堂"坚忍刻苦"的校训。从...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符号,一个建筑的核心精神,是有其历史发展渊源的,建筑精神中的一些特征其实也与历史发展的特点息息相关。从现存讲武堂的主体建筑可以看出,讲武堂整体设计古朴庄严,充分体现了讲武堂"坚忍刻苦"的校训。从建筑学角度说,云南陆军讲武堂是设计师打造中西方建筑完美合璧的一个精美范例。本文对讲武堂的建筑风格作了文化的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式堂 建筑风格 建筑文化 建筑精神
下载PDF
中国建筑发展的三大障碍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德 《新建筑》 1989年第1期3-5,共3页
传统的糟粕封闭意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神糟粕。封闭意识与人类同年。五六千年前西安半坡遗址中的个体建筑复原图,除狭小的门洞和出烟口外,几乎是全封闭的。而整个遗址内的建筑群,则由一圈壕沟所包围。建筑同自然、建筑同社会全然是... 传统的糟粕封闭意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神糟粕。封闭意识与人类同年。五六千年前西安半坡遗址中的个体建筑复原图,除狭小的门洞和出烟口外,几乎是全封闭的。而整个遗址内的建筑群,则由一圈壕沟所包围。建筑同自然、建筑同社会全然是对峙的或隔膜的。这种封闭、隔离型的建筑群,后来演化为殷商至明清代代相传的城池。南方的地主庄园和北方的四合院是它的缩小,九州国土——西北高原、长城为城,东南四海为池——是它的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半坡遗址 建筑 复原图 隔离型 至明 西北高原 公众舆论 宫城 中国建筑 建筑精神
下载PDF
建筑·精神的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桂杰 李世博 《华中建筑》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该文通过对吉林市殡仪馆设计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阐述殡葬建筑的精神性及这种精神性在建筑场所、空间、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创造和体现。诠释建筑精神和建筑意象空间的意义。
关键词 建筑 建筑精神 殡葬建筑
下载PDF
建筑研究三议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庭伟 《时代建筑》 200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虽然从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建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建筑,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却仍然跋涉于创造具有现代特点的中国建筑风格的漫漫途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这个任务显得格外艰辛。文章从设计理... 虽然从1990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建造了数以千万计的新建筑,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却仍然跋涉于创造具有现代特点的中国建筑风格的漫漫途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这个任务显得格外艰辛。文章从设计理论的角度提出二个命题参与讨论。(1)建筑设计理论的划分。依照美国建筑理论教授A.拉普卜特的"感知—认识—评价"的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建筑研究中三个可能的领域,以及当前研究的缺失之处。(2)建筑的形式和灵魂。通过对鲁道夫、卡拉特拉瓦,迈耶,谷口吉生和库哈斯等建筑师作品的讨论,文章提倡在建筑形式的创新和建筑精神的提升之间建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理论 中国建筑学派 建筑精神
下载PDF
《图说李庄》留给我们的建筑精神与文化思考——《图说李庄》一书编纂前后
19
作者 金磊 《建筑设计管理》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文化思考 建筑精神 中国建筑文化 图说 编纂 中国营造学社 中国建筑 建筑文明 建筑创作 梁思成
下载PDF
路易斯·康建筑现象学精神及其设计学意义
20
作者 张艺瀚 《美与时代(城市)》 2022年第9期7-9,共3页
源于对罗马废墟与古典秩序的认同,路易斯·康的建筑静谧而朴实,充满纯粹的几何形式与沉稳厚重的体量感。路易斯·康对建筑“本源”的探讨使他不断地在结构与功能之间尝试建立新的联系,秩序、结构、材料与光线在他的建筑中形成... 源于对罗马废墟与古典秩序的认同,路易斯·康的建筑静谧而朴实,充满纯粹的几何形式与沉稳厚重的体量感。路易斯·康对建筑“本源”的探讨使他不断地在结构与功能之间尝试建立新的联系,秩序、结构、材料与光线在他的建筑中形成了人与万物的沟通,最终呈现了其独特的建筑精神。作为一位直到最后一刻都不会停止改变的艺术家,路易斯·康自我独特的建筑精神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并随着项目的进行逐渐发展成熟。基于此,以时间顺序列举了路易斯·康在20世纪50年代后设计的四座建筑,并从这些建筑的结构、材料、光线等角度出发,探究路易斯·康的建筑世界,探寻路易斯·康建筑中蕴含的思考与理想,明确路易斯·康建筑精神的演进历程,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思想启示与实践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斯·康 建筑精神 建筑现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