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左翼文学”传统的复苏和它的力量——评曹征路的小说《那儿》 |
季亚娅
|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2
|
阿来:文学即宗教 |
吴怀尧
|
《延安文学》
|
2009 |
28
|
|
3
|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 |
王富仁
朱鸿召
袁盛勇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4
|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
袁盛勇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5
|
延安文学刍议 |
林焕平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15
|
|
6
|
我当过文学保姆——七年报纸文艺副刊编辑的甘与苦 |
萧乾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3
|
|
7
|
延安文学及延安文学研究刍议 |
袁盛勇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8
|
延安时期“鲁迅传统”的形成(上) |
袁盛勇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9
|
“只有一个何其芳”——“何其芳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 |
李杨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10
|
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片论 |
李继凯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0
|
|
11
|
战争与新英雄传奇──对延安战争文学的再探讨 |
倪婷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7
|
|
12
|
延安文学研究:为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 |
李洁非
杨劼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3
|
《讲话》公开发表过程的历史内情探析 |
高浦棠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4
|
柳青的文学史意义 |
吴进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5
|
延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深化的可能 |
周维东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05 |
6
|
|
16
|
延安文学的传播学意义初探 |
李明德
郑娟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5
|
|
17
|
文学语言的农民化——延安文学语言变革初探 |
沈文慧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8
|
延安的形式变革 |
李洁非
杨劼
|
《理论与创作》
|
2004 |
7
|
|
19
|
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
袁盛勇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20
|
延安文学并非左翼文学 |
周景雷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