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7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翼文学”传统的复苏和它的力量——评曹征路的小说《那儿》 被引量:28
1
作者 季亚娅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左翼文学 文革文学 17年文学 延安文学 小说 传统 倾向 代表 阶级 正义
原文传递
阿来:文学即宗教 被引量:28
2
作者 吴怀尧 《延安文学》 2009年第3期100-116,共17页
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西北部藏区,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转向小说创作。1996年应聘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两年后成为主编,任职期间业绩斐然。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 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西北部藏区,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转向小说创作。1996年应聘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两年后成为主编,任职期间业绩斐然。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系列)《格萨尔王》(即将出版),长篇散文《大地的阶梯》及其他。其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曾被十余家出版社拒绝,搁置四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震惊文坛,并斩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至今被译成16种语言全球发行。2009年2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黑人文学 作家 小说集 写作过程 长篇小说 延安文学 文学作品 小说家 格萨尔
原文传递
反思与重启:延安文学及其研究的当代性(专题讨论)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富仁 朱鸿召 袁盛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8-101,共4页
王富仁认为,在新世纪重新重视延安文学研究,不是又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终极形态,而是充分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对其进行新的感受和思考。朱鸿召认为,与现有知识谱系中的“... 王富仁认为,在新世纪重新重视延安文学研究,不是又将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终极形态,而是充分注意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并在一个更高的视点上对其进行新的感受和思考。朱鸿召认为,与现有知识谱系中的“延安文学传统”相对应的,还有一个实践形态的“延安文学传统”,时间上包括整个延安时期,尤其是1942年整风运动之前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袁盛勇认为,在1949—1976年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其直接理论来源和文学资源的乃是后期延安文学,而非作为总体的延安文学;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探究延安文学的本真,应该直面它的复杂性,并把它作为得以重新展开的一个重要起点来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延安文学 研究 反思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的集体创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诞生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盛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53,125,共4页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 该文主要论述延安时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的“集体创作”的诞生,指出此种写作方式在延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在一定意义上,集体创作既是新的意识形态话语逻辑的必然产物,是与“党的文学”观相适应的文艺生产方式,也是处于思想改造之中的延安文人所必然采取的一种应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集体创作 意识形态化写作方式 应对机制
下载PDF
延安文学刍议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焕平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2-74,共3页
1992年5月,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在当前的形势下,值得隆重纪念.谨以此文,表示衷心的拥护和祝贺.在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所产生的文学,向来统称为解放区文学.这是符... 1992年5月,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在当前的形势下,值得隆重纪念.谨以此文,表示衷心的拥护和祝贺.在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所产生的文学,向来统称为解放区文学.这是符合实际的.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更高的角度去看,我大胆地提出一个倡议:把解放区文学改称为延安文学.我因患严重眼疾,阅读面很窄,不了解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何.今年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精神 贺敬之 解放区文学 《画梦录》 文艺观 马雅可夫斯基 左翼 斯大林文学
原文传递
我当过文学保姆——七年报纸文艺副刊编辑的甘与苦 被引量:13
6
作者 萧乾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45,共24页
一值得骄傲的特色 1933年九月,杨振声与沈从文两先生所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蚕》。不出两年,也即是1935年七月,我念完燕京大学新闻系,就进了天津《大公报》。先编一个娱乐性的《小公园》。两个月后... 一值得骄傲的特色 1933年九月,杨振声与沈从文两先生所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小说《蚕》。不出两年,也即是1935年七月,我念完燕京大学新闻系,就进了天津《大公报》。先编一个娱乐性的《小公园》。两个月后,遂接手编《文艺》。转年,上海《大公报》出版,我被调往上海,同时负责沪津两地的《大公报·文艺》。全面抗战打响后,我曾短期离开《大公报》;其间,还曾从昆明为武汉《大公报》遥编过一阵子《文艺》。1938年,香港《大公报》出版了,《文艺》也随之而复刊。我一直编到1939年九月。我赴英后,刊物由杨刚接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公报》 副刊编辑 大公报·文艺 燕京大学新闻系 延安文学 杨振声 卞之琳 严文井 何其芳 沙汀
原文传递
延安文学及延安文学研究刍议 被引量:8
7
作者 袁盛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本文认为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界有必要对延安文学进行全新研究与深入探讨 ,延安文学研究本身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日益凸显并成为一个有待高度关注的问题。延安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文学 ,因此 ,探究其意识形态化的形成应该作为... 本文认为 ,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界有必要对延安文学进行全新研究与深入探讨 ,延安文学研究本身在新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日益凸显并成为一个有待高度关注的问题。延安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文学 ,因此 ,探究其意识形态化的形成应该作为新的延安文学研究的重要出发点和突破口。而要想在如何还原和揭示延安文学与文化的历史真相方面有所作为 ,就颇有必要把“顺势研究法”与“逆势研究法”结合起来 ,惟其如此 ,人们才有可能把延安文学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历史总体性和包孕的丰富性重新勾勒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文学研究 丰富性 揭示 出发点 现代中国 刍议 应该 意识形态化 总体性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鲁迅传统”的形成(上) 被引量:8
8
作者 袁盛勇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1,共11页
关键词 延安文学 批判精神 鲁迅 民族精神 中国文学
下载PDF
“只有一个何其芳”——“何其芳现象”的一种解读方式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94,共20页
现代文学史有关"两个何其芳"即"前期何其芳"与"后期何其芳"或"文学何其芳"与"政治何其芳"的描述其实并不为何其芳本人认可。在何其芳写作于1940年的两篇文章中,他坚称自己的早期作... 现代文学史有关"两个何其芳"即"前期何其芳"与"后期何其芳"或"文学何其芳"与"政治何其芳"的描述其实并不为何其芳本人认可。在何其芳写作于1940年的两篇文章中,他坚称自己的早期作品与延安时期的创作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何其芳"。本文尝试回到何其芳未能充分展开的论述,讨论"何其芳现象"所凸显的发生在整整一代中国现代作家乃至知识分子身上的"文学"与"政治"、"我"与"我们"之间的多重辩证。通过重新打开被二元对立思维所压抑与遗忘的文化政治,再思"何其芳现象"之于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思想史的复杂涵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现象 十七年文学 延安文学
原文传递
秦地小说与三秦文化片论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继凯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0-64,共5页
秦地是文化与小说的厚土,这当是不争的事实。在历史上,三秦大地的水土似乎格外丰足,对秦人也格外地厚爱,致使三秦文化拥有着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昔日辉煌,并牢固地将周秦汉唐的文化旗帜插在古老的城头,迎着八面来风,使古今中外的人们领略... 秦地是文化与小说的厚土,这当是不争的事实。在历史上,三秦大地的水土似乎格外丰足,对秦人也格外地厚爱,致使三秦文化拥有着几乎是无与伦比的昔日辉煌,并牢固地将周秦汉唐的文化旗帜插在古老的城头,迎着八面来风,使古今中外的人们领略到它的雄奇和凝重。从某种意义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地小说 三秦文化 文化片 白杨树派 延安文学 贾平凹 地域文化 小说流派 作家 性际关系
下载PDF
战争与新英雄传奇──对延安战争文学的再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倪婷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关键词 新英雄传奇 战争文学 儿女英雄传 章回体 延安文学 四十年代 根据地 抗日爱国 乐观主义 作家
下载PDF
延安文学研究:为什么研究和研究什么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洁非 杨劼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延安文学的问题往往既是文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这种复合性特征的唯一解释,就是它们都不单纯地源于和停止在文学层面。对“延安时代”的意义的发掘,将比对它的评价更重要。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成果。第一个方面,... 延安文学的问题往往既是文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这种复合性特征的唯一解释,就是它们都不单纯地源于和停止在文学层面。对“延安时代”的意义的发掘,将比对它的评价更重要。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成果。第一个方面,是与延安文学有关的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第二个方面,是由延安文学形成和提出的几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对延安文学研究这个课题的处理,禀持三个原则首先,必须运用文化研究的整合视角,而不宜把它理解一种封闭的文学对象;其次,无论对于史料还是延安文学的具体作品文本,尽可能细读,唯细读才能从看似寻常的背后挖掘出丰富而新鲜的意味;第三,解读的工具不仅仅是理论,也包括叙事,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叙事对于事物具有复原、重构和发现其各种联系的非常活跃的功能,这是纯粹的理论分析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文化研究 叙事 超级文学 延安时代 整风事件
原文传递
《讲话》公开发表过程的历史内情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浦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0-97,共8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学术界公认为发表于1942年5月,其实1942年5月发表的是“口头讲话”,真正以完整的文本形式公开发表则在近一年半之后的1943年10月19日。这种现象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学术界公认为发表于1942年5月,其实1942年5月发表的是“口头讲话”,真正以完整的文本形式公开发表则在近一年半之后的1943年10月19日。这种现象在延安时期毛泽东著作出版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其实是一个历史之谜,60多年来包括经手整理和编辑过《讲话》文稿的当事人胡乔木、黎辛等人在内都未能彻底解开这一谜底。笔者通过大量文献考证和对当事人的采访,详细梳理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口头演讲到文本出版的全过程,并揭开了其所以推迟发表的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工农兵文艺 审干运动 抢救运动 整风运动
原文传递
柳青的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进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14,共7页
柳青是当代文学史上极具争议的作家。很少有人完全抹杀他的文学成就,但即使肯定者也往往忽视他的文学史价值。问题的核心在于怎样理解"革命文学"的理想美学形态和柳青在实现这种美学形态过程中的作用。延安文学是建国后"... 柳青是当代文学史上极具争议的作家。很少有人完全抹杀他的文学成就,但即使肯定者也往往忽视他的文学史价值。问题的核心在于怎样理解"革命文学"的理想美学形态和柳青在实现这种美学形态过程中的作用。延安文学是建国后"革命文学"的雏形和基础,但两者之间又有明显的美学形态的更替:从重视"民间"的延安文学到建国后"颂歌"型的革命文学,体现了成功后的中国革命对文学新的要求,即完成了对理想化革命文学的"形式"的追寻。而柳青的《创业史》则是能够满足这种对革命文学新期待的典型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意义 柳青 革命文学 美学形态 延安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史价值 《创业史》
原文传递
延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深化的可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维东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年第2期128-136,共9页
延安文学,即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各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生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学上接'五四'新文学,下启建国后的共和国文学... 延安文学,即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延安为中心,各苏区、抗日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发生的文学活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这一时期文学上接'五四'新文学,下启建国后的共和国文学,在现代文学史上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而且,延安文学形成的文学体制、文学话语和审美传统直接沿袭到建国后,亦至当下的文化形态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文学世界 文学体制 解放区文学 文学 文学思潮 审美传统 《讲话》 新中国文学 革命根据地
原文传递
延安文学的传播学意义初探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明德 郑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1-76,共6页
从媒体与文学的关系入手,借助史料考证的手段,对延安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厘清延安文学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状况,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及效应,打开了认识和研究延安文学在延安特定时期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结构中... 从媒体与文学的关系入手,借助史料考证的手段,对延安文学的传播环境、传播途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厘清延安文学的传播活动及其发展状况,文学与传媒的互动关系及效应,打开了认识和研究延安文学在延安特定时期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结构中发挥作用的一面新窗口,实现了从传播学视角观照延安文学的新探索。认为延安文学的传播效果主要表现在:战争环境下的宣传鼓动作用;文化规范的形成与整合;"左翼文学"、延安文学与建国后"17年文学"一脉相承,成为现当代文学事实上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传播学 文学
下载PDF
文学语言的农民化——延安文学语言变革初探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文慧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4-120,共7页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农民化 “五四”白话文运动 语言变革 文学语言 语言革命 西方语言 书面语言
原文传递
延安的形式变革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洁非 杨劼 《理论与创作》 2004年第2期33-40,共8页
一、"形式"问题在延安的文人中谈得最多的,除了政治,便是艺术形式问题.大约自1939年起,形式问题就成为延安文学界最热门的话题,周扬、艾思奇、张光年、柯仲平、何其芳、徐懋庸以及时在延安的茅盾、沙汀等人,纷纷撰文参加讨论... 一、"形式"问题在延安的文人中谈得最多的,除了政治,便是艺术形式问题.大约自1939年起,形式问题就成为延安文学界最热门的话题,周扬、艾思奇、张光年、柯仲平、何其芳、徐懋庸以及时在延安的茅盾、沙汀等人,纷纷撰文参加讨论,就文学语言和形式如何变革及其走向各抒己见.这一问题也早已引起中国共产党的瞩目,据记载,仅1939年夏,中共中央周恩来、博古便两次邀集文艺界座谈"民族形式",与会者有艾思奇、周扬、沙汀、何其芳、柯仲平、赵毅敏(鲁艺副院长)等;8月3日会上,"争论非常激烈","晚十点半始散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写实手法 启蒙主义 民族主义 审美意识 大众化 白话文
下载PDF
直面与重写延安文学的复杂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盛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4-106,共3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随着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文学界和左翼文学中的主流派别自觉汇合,并且遵从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文艺理论话语和文学派别进行了全面的阶级形态划分和富有历史意味的清理。此种清理,正如洪子诚所...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随着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文学界和左翼文学中的主流派别自觉汇合,并且遵从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文艺理论话语和文学派别进行了全面的阶级形态划分和富有历史意味的清理。此种清理,正如洪子诚所指出的,无疑是“实现四五十年代文学的‘转折’的基础性工作”。1949年7月,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为标志,这种转折性工作在政治上取得了绝对性胜利。周扬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这表明,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最终被规定为传统学科意义上的“当代文学”的新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新研究延安文学就可以为人们更好地理解1949—1976年间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个恰当的历史性基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复杂性 阶级分析方法 中国共产党领导 重写 五十年代 文学派别 当代文学 基础性工作
原文传递
延安文学并非左翼文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景雷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延安文学 左翼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