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RF6和RARA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广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和视黄酸受体-α(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以及2个位点在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方法选取153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和视黄酸受体-α(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关系,以及2个位点在患者和健康者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方法选取153例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作为NSCL/P组,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分析IRF6、RARA基因的多态性,比较2组研究对象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差异。结果 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基因型CC、TT和等位基因C、T频率在NSCL/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等位基因C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基因型CT、TT频率在NSCL/P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P组基因型为CT杂合子,显著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P与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等位基因C及RARA基因rs2229773位点CT基因型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视黄酸受体-α基因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下载PDF
中华鳖IRF4基因克隆及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付建平 陈丹婷 +1 位作者 赵昕 刘毅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8-374,共7页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基因仅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中华鳖高通量测序预测的IRF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4581444),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验证其编码区;通过荧光定量检测IRF4基因...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基因仅表达于免疫相关细胞,在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中华鳖高通量测序预测的IRF4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XM_014581444),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片段验证其编码区;通过荧光定量检测IRF4基因在健康中华鳖中组织表达情况以及脂多糖、聚肌胞苷酸诱导后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3xflag-IRF4,检测过表达IRF4基因后细胞对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敏感性,以及对干扰素启动子、NF-κB启动子的活性。试验结果显示,IRF4基因编码区和GenBank中序列完全相同,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DNA结合结构域和1个IRF相关结构域;荧光定量结果分析显示,IRF4基因表达于所检测的组织和器官,其中在血液、肝、脾中表达较高,脂多糖和聚肌胞苷酸均能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RF4基因的表达;过表达IRF4基因后降低细胞对中华鳖虹彩病毒的敏感性,过表达IRF4基因能显著诱导干扰素启动子活性,抑制NF-κB启动子活性。上述结果为更深入研究中华鳖IRF4参与机体免疫应答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基因 干扰素 NF-ΚB
下载PDF
Van der Woude综合征家系IRF6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新雅 汤炜 +3 位作者 田卫东 李晓宇 刘磊 郑晓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6,IRF6)基因突变。方法提取3个VWS家系成员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RF6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直接测序对患者IRF6... 目的研究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6,IRF6)基因突变。方法提取3个VWS家系成员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IRF6基因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直接测序对患者IRF6基因进行突变的检测。结果在3个家系患者IRF6基因中共发现国际上尚未报道的3个突变无义突变981(T→A)(Cys327X)和1234(C→T)(Arg412X);错义突变1214(T→C)(Met405Thr)。结论IRF6基因突变可能是VWS发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VAN der Woude综合征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梦洁 朱文丽 +3 位作者 汪云 郭晋臻 李书琴 李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6,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82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6例患者及...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6,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820G〉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6例患者及其父母以及129名对照及其父母的核心家庭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用人群关联研究、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test,TDT)、单倍型相对风险率(haplotype—basedhaplotyperelativerisk,HHRR)、家系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amily—basedassociationtests,FBAT)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子代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唇腭裂类型分类后,单纯唇裂组子代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的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唇腭裂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递不平衡检验提示,rs2235371位点的G等位基因在NSCL±P核心家庭中存在传递不平衡(χ^2=5.56,P=0.024)。HHRR检验χ^2=5.115,P=0.024,OR=1.674,95%CI:1.069~2.621;FBAT检验Z=2.218,P=0.027。结论在中国北方人群中IRF6基因rs2235371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IRF6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嘉珮 牛振民 +3 位作者 乌丹旦 杨育生 黄薇 陈振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19例NSCL/P患者及288名健康人对照样本的外周血血样并提取DNA。...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palate,NSCL/P)患者中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119例NSCL/P患者及288名健康人对照样本的外周血血样并提取DNA。在IRF6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其序列,通过测序找出IRF6基因突变,并将这些突变在对照样本中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5种在正常人中没有的突变,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突变。结论:IRF6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参与了非综合征唇腭裂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IRF6基因rs642961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景丰 魏瑗 +3 位作者 王良 郭晋臻 周倩 朱文丽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642961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北方人群88个病例核心家庭和116个正常儿童作对照,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rs642961位点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北方人群88个病例核心家庭和116个正常儿童作对照,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tetra-primer ARMS-PCR)的方法,进行IRF6基因rs642961检测;用人群关联研究、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单倍型相对风险率(HHRR)、家庭为基础的关联检验(family-based association test,FBAT)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子代、父亲、母亲三个亚组人群的IRF6基因rs642961位点的基因型在NSCL±P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均不包含1,提示IRF6基因rs642961位点的变异能增加NSCL±P发病的危险。核心家庭资料TDT和HHRR的结果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FBAT分析提示可能存在加性传递模式(P<0.05),进一步支持IRF6基因rs642961位点的突变和NSCL±P发生相关。结论在中国北方人群中,IRF6基因rs642961位点多态性与NSCL±P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 单核苷酸多态性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rs642961位点 核心家系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在唇腭裂相关基因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邬文莉 华亮 王洪涛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774-1776,共3页
唇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CL/P) 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先天缺陷性疾病.根据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CL/P总体患病率为16.63/10 000.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基因是迄今发... 唇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CL/P) 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先天缺陷性疾病.根据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CL/P总体患病率为16.63/10 000.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基因是迄今发现与CL/P发病相关最具价值的基因之一, 本文就IRF6基因结构功能及与CL/P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 相关基因 唇腭裂 缺陷性疾病 数据显示 结构功能 LIP 患病率
下载PDF
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与中国陕西汉族类风湿关节炎人群关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波 李婷 +5 位作者 闫铭锋 陈苗 柴阳 辜依海 邢雪梅 孙润月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V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陕西汉族RA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576例确诊RA患者和768名对照DNA样本;使用单碱基延伸法对rs729302、rs2004640、rs752637、rs3807306、rs10954213、rs2...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5(IRV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中国陕西汉族RA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收集576例确诊RA患者和768名对照DNA样本;使用单碱基延伸法对rs729302、rs2004640、rs752637、rs3807306、rs10954213、rs2280714位点基因分型;采用t检验、,检验,基因分型数据经年龄和性别Logistic回归方法校正。连锁不平衡分析采用HapvJew4.2软件。结果rs729302位点A等位基因[OR=1.29,95%CI(1.10,1.50),P=5.57×10^-3],显性模式[OR=1.58,95%CI(1.10,2.27),P=0.024]和隐性模式[OR:1.31,95%CI(1.17,1.64),P=0.028],R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2004640位点T等位基因[OR=1.28,95%CI(1.08,1.54),P=0.039],显性模式[OR=1.27,95%CI(1.03,1.58),P=-0.036],R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752637、rs3807306、rs10954213、rs2280714位点R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RF5基因rs729302和rs2004640位点,可能是中国陕西汉族RA的易感基因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干扰素调节因子5基因
原文传递
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特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邬文莉 华亮 +1 位作者 王洪涛 黎凡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籍口面裂患者及部分双亲血样共47例,包括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患者核心家庭,NSCL/...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籍口面裂患者及部分双亲血样共47例,包括1个Van der Woude综合征(van der Woude syndrome,VWS)患者核心家庭,NSCL/P患者40例,面横裂3例,正中裂3例;同时采取13例正常人血液样本做为对照,所有样本提取DNA后扩增IRF6基因的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其中459G>T和820G>A两种突变在正常对照及未患病双亲中均被检出,NSCL/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1234C>T仅在VWS综合征患者中检出,与国际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一致。结论广东地区口面裂患者IRF6基因编码区存在三个突变,其中IRF6基因外显子9的1234C>T突变可能是广东地区VWS患者的一个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面裂 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 编码区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