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6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1
1
作者 毛光周 刘池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37-348,共12页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分析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方法,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应用"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常量元素分析、稀土-微... 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分析不可或缺的内容和方法,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地球化学在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应用"有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常量元素分析、稀土-微量元素分析以及裂变径迹、K-Ar、Ar-Ar、Rb-Sr、Sm-Nd、U-Pb、Re-Os、S、O、Si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及其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常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分析在源区物质组成、构造背景、源区风化强度、成分成熟度及氧化-还原条件判别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各种同位素分析体系在不同目的的研究中具有自身优势,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影响岩石化学成分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对于沉积岩,很容易受外生营力的影响;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中的地球化学方法运用单一;对研究区区域地质情况的研究不足。为此,建议在利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物源及沉积背景分析时,需要充分认识影响碎屑沉积物化学组成的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物源区分析,扬长补短,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区域地质情况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构造背景 常量元素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裂变径迹 同位素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80
2
作者 雷卞军 阙洪培 +2 位作者 胡宁 牛志军 汪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0-79,共10页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As、Sb元素和REE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层状硅质岩属于正常海水中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 ;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茅口组灰岩中燧石结核不属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相 ,但受热水作用的影响 ,而孤峰组硅质岩受热水作用明显。鄂西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四周被古陆或台地环绕的半封闭深水相滞流盆地。鄂西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由裂陷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的盆地(或台沟 )滞流还原环境。CaO/(Fe +CaO)值和 (MgO/Al2 O3 )× 10 0值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环境海水略有淡化。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含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的生物灰岩 ,形成于陆棚上快速海侵和上升洋流形成的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 地球化学特征 硅质岩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沉积环境 湖北
下载PDF
中国人食品中元素浓度和膳食摄入量研究 被引量:71
3
作者 诸洪达 王继先 +9 位作者 陈如松 常平 田伟之 高俊全 刘虎生 尹协瑜 张永保 陆梅 石磊 刘国栋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8-384,共7页
目的 获得我国当前食物中元素浓度和成年男子膳食摄入量 ,为参考人元素摄入量参数提供依据和进行有关卫生学评价。方法 以总膳食研究混合食物样品法 ,用NAA、ICP MS、ICP AES、AAS等技术和必要QA措施测定我国 4个不同膳食类型地区膳... 目的 获得我国当前食物中元素浓度和成年男子膳食摄入量 ,为参考人元素摄入量参数提供依据和进行有关卫生学评价。方法 以总膳食研究混合食物样品法 ,用NAA、ICP MS、ICP AES、AAS等技术和必要QA措施测定我国 4个不同膳食类型地区膳食的各类食物中元素浓度 ,估算日摄入量和卫生学评价 ,并将所获摄入量与有关国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获得了我国 12类食物中 42种元素浓度和成年男子摄入量及其卫生学评价。结论 更新和拓展了我国食物中元素浓度和摄入量国情资料 ,为我国参考人摄入量参数确定提供新依据 ,揭示了当前我国卫生问题 ,如从营养卫生角度 ,我国参考人Ca、Zn和Cu摄入量偏低 ,而从食品卫生而言 ,Pb、Cd、Mn和Na摄入量过高 ,尤其是近年Pb、Cd和Hg摄入量升高 ,Pb和Cd平均摄入量已超过ADI,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膳食摄入量 中国人
原文传递
黄河、长江与韩国Keum、Yeongsan江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6
4
作者 杨守业 Jung Hoi-Soo +1 位作者 李从先 LimDong-Il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9-105,共7页
运用同样的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的长江和黄河以及韩国的Keum和Yeongsan江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韩国河流沉积物中Ca及碳酸盐含量显著低于长江和黄河,而其他元素含量则在二者之间;黄河沉积物以总无机碳(TIC)、Na和Ca含... 运用同样的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比较分析了我国的长江和黄河以及韩国的Keum和Yeongsan江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韩国河流沉积物中Ca及碳酸盐含量显著低于长江和黄河,而其他元素含量则在二者之间;黄河沉积物以总无机碳(TIC)、Na和Ca含量高为特征,而长江沉积物则显著富集Ti和P。Keum和Yeongsan江沉积物中P、Ca、Fe和Mg在酸溶相中比例可达30%~66%,而K、Al和Ti则富集在残渣相中。韩国河流沉积物极低的Ca含量同流域缺乏碳酸盐源岩密切相关,其沉积物主要由侏罗-晚白垩纪的花岗岩经过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而成。虽然Ca在中韩河流沉积物之间含量差异显著,但必须谨慎运用全钙含量来识别海区物源。而沉积物中非碳酸盐态钙(Ca)及相应的K/Ca和Al/Ca比更适合用来示踪黄河及Keum和Yeongsan江沉积物;Ti则可以用来区分长江与其他河流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沉积物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 物源示踪
下载PDF
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特征与研究意义 被引量:63
5
作者 代世峰 任德贻 唐跃刚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煤中常量元素(包括Na、Mg、Al、Si、K、Ca、Ti、P和Fe)是煤的重要无机组成,也是影响煤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开滦矿区和峰峰矿区晚古生代煤、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的具体实例,对煤中常量元素... 煤中常量元素(包括Na、Mg、Al、Si、K、Ca、Ti、P和Fe)是煤的重要无机组成,也是影响煤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华北鄂尔多斯盆地、开滦矿区和峰峰矿区晚古生代煤、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的具体实例,对煤中常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地质成因和指相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煤中常量元素在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影响做了简要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赋存状态 地质成因
下载PDF
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蓝先洪 王红霞 +2 位作者 李日辉 林振宏 张志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7-203,共7页
通过对南黄海29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O2分布与Al2O3、MgO、K2O、Fe2O3... 通过对南黄海29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O2分布与Al2O3、MgO、K2O、Fe2O3分布相反;中、西部CaO、CaCO3分布与黄河、长江物源有明显关系;Na2O分布与黄河物质供给有关;TiO2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南黄海的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海区东部物质反映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对南黄海东部的作用。长江物质主要局限于南黄海的西南和南部区域沉积;TiO2和Ti/Al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可能对南黄海中部区域也有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分布 物源分析 南黄海
下载PDF
苏北平原2.58Ma以来的海陆环境演变历史——宝应钻孔沉积物的常量元素记录 被引量:39
7
作者 杨競红 王颖 +7 位作者 张振克 J.-P.Guilbault 毛龙江 魏灵 郭伟 李书恒 徐军 季小梅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52,共13页
苏北盆地是一个以箕状断陷为特点的复合型沉积盆地。文章根据2004年夏采集的苏北盆地宝应钻孔(BY1)97m沉积物的124个样品11种常量元素S iO2,A l2O3,TiO2,Fe2O3,MgO,MnO,CaO,K2O,Na2O,P2O5和SO2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海相沉积环境与... 苏北盆地是一个以箕状断陷为特点的复合型沉积盆地。文章根据2004年夏采集的苏北盆地宝应钻孔(BY1)97m沉积物的124个样品11种常量元素S iO2,A l2O3,TiO2,Fe2O3,MgO,MnO,CaO,K2O,Na2O,P2O5和SO2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海相沉积环境与陆相沉积环境的元素分布特点、成因、相互之间的联系和物质来源。根据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的垂向变化,结合沉积相、岩性特征、有孔虫分析、古地磁及14C定年,分析了苏北盆地2.58M a以来不同阶段海陆交互作用下的常量元素变化特点,反映了苏北平原在第四纪曾经历了4次海水淹覆,海-陆交互堆积作用明显,经滨浅海→泻湖→湖泊→洼地,最后由河流冲积物覆盖成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海陆交互作用 苏北盆地
下载PDF
汉江上游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 被引量:35
8
作者 毛沛妮 庞奖励 +5 位作者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郭永强 胡慧 刘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本文对汉江上游黄土的常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地球化学参数CIA、Na/K、淋溶系数、退碱系数、残积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汉江黄土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2、Al2O3和Fe2O3,三者含量总和达767.3 g/kg;常量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Si O2>... 本文对汉江上游黄土的常量元素含量及相关地球化学参数CIA、Na/K、淋溶系数、退碱系数、残积系数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汉江黄土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2、Al2O3和Fe2O3,三者含量总和达767.3 g/kg;常量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Si O2>Al2O3>Fe2O3>K2O>Mg O>Na2O>Ca O。风化成壤过程中Na、Ca、Mg、Si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淋溶,而Fe、Al、K相对富集。2其风化成壤强度呈现从马兰黄土L1→过渡性黄土Lt→古土壤S0逐渐升高、全新世黄土L0又降低的规律,记录了该区域气候经历了末次冰期(55.0-15.0 ka BP)冷干、早全新世(15.0-8.5 ka BP)增温增湿、中全新世(8.5-3.1 ka BP)达到最暖湿,晚全新世(3.1-0.0 ka BP)降温变干的演变过程。3汉江黄土与洛川、巫山、下蜀黄土的元素组合特征高度一致,不同地区常量元素(Ca O除外)含量十分接近且UCC标准化值变幅均小于0.25,这暗示了它们风化之初具有相似的风成沉积基础;但不同区域黄土的化学风化强度差异明显,大致呈现洛川黄土<汉江黄土<巫山黄土<下蜀黄土的趋势,与中国现代季风气候的空间变化规律相吻合,即不同地区黄土风化程度差异主要是东亚季风变化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常量元素 风化程度 汉江上游 区域对比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放牧草地土壤矿物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辛国省 龙瑞军 +2 位作者 尚占环 丁路明 郭旭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7,共10页
为科学评价放牧草地土壤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以及对土-草-畜矿物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4个县(天祝、大通、玛曲、若尔盖)的土壤特征和矿物元素进行分析调查。共计采集256个来自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高山草甸土、亚高... 为科学评价放牧草地土壤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以及对土-草-畜矿物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4个县(天祝、大通、玛曲、若尔盖)的土壤特征和矿物元素进行分析调查。共计采集256个来自该地区不同土壤类型(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沼泽土)的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11种矿物元素的有效含量(Ca、P、S、K、Mg、Na、Fe、Mn、Zn、Cu和Co)和2种矿物元素(Mo和Se)全部含量。分析发现,土壤中多数矿物元素含量随着地区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土壤中多数矿物元素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呈显著正相关,相反与土壤pH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土壤中矿物元素磷和镁的有效含量均低于动物可能出现缺乏的临界值,土壤中全量硒的含量严重低于动物硒缺乏的临界值。土壤中磷、镁、硒的缺乏可能会引起该地区放牧家畜该矿物元素缺乏。另外,土壤中元素铁的有效含量远高于推荐值,土壤铁的含量过高可以引起牧草中铁的含量上升,进而影响家畜对其他元素的吸收。然而,要确认家畜是否存在该类矿物元素缺乏和不平衡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该地区牧草和家畜组织矿物元素含量以及家畜的生产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矿物元素缺乏 土壤类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升发 石学法 +2 位作者 刘焱光 朱爱美 宋晓红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6,共7页
通过分析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TOC)、常量元素氧化物(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P2O5,TiO2,MnO),探讨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常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 通过分析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TOC)、常量元素氧化物(SiO2,Al2O3,Fe2O3,MgO,CaO,Na2O,K2O,P2O5,TiO2,MnO),探讨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常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氧化物组成较为稳定,含量最高的2种组分为SiO2和Al2O3,两者组分占沉积物总量的72%左右。常量元素氧化物的含量与沉积物类型密切相关,SiO2,CaO,P2O5倾向于富集在粗颗粒沉积物中;Al2O3,K2O,MnO则倾向于富集在细颗粒沉积物中;而MgO,Na2O,Fe2O3和TiO2基本不受沉积物类型影响。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氧化物可以分为3组,第1组包括SiO2,Al2O3,Fe2O3,MgO,TiO2,P2O5和MnO;第2组包括CaO,K2O,CaCO3和TOC;第3组包括Na2O,可能分别代表了陆源碎屑沉积、海洋生物沉积和海洋化学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泥质区 沉积物 常量元素 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东秦岭黄土物源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李楠 郝青振 +8 位作者 张绪教 高新勃 韩龙 张伟 彭淑贞 旺罗 许冰 乔彦松 顾兆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2-346,共15页
物源是黄土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东秦岭地区西北毗邻黄土高原,处于西北粉尘向东南传输的路径之上。东秦岭黄土物源存在较大争议,对东秦岭黄土物源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物源区古环境信息,为探究东砸冬季风古粉尘搬运和扩散提供关键证... 物源是黄土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东秦岭地区西北毗邻黄土高原,处于西北粉尘向东南传输的路径之上。东秦岭黄土物源存在较大争议,对东秦岭黄土物源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物源区古环境信息,为探究东砸冬季风古粉尘搬运和扩散提供关键证据,还可能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物源研究提供新线索。本文选取东秦岭南坡洛南盆地和商丹盆地4个黄土剖面,对其代表性样品进行全岩样品粒度和〈20μm组分的常量、微量元素组成研究,并与黄土高原黄土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东秦岭黄土全岩样品的粒度组成与黄土高原西峰驿马关黄土相似,具有典型风成黄土特征;〈20μml组分的常量元素比值(TiO2/Al2O3)、稀土元素特征参数比值(Lan/Smn、Gdn/Ybn、Lan/Ybn、Eu/Eu*)、微量元素比值(Zr/Nb、Hf/Nb、Y/Nb、La/Nb、Th/Nb、Ta/Zr、Zr/Hf、Y/Ho)、常量和微量元素间比值(A1/Nb、Ti/Nb、Zr/Ti、Zr/A1)等与黄土高原西峰黄土有显著差异。根据风尘动力学研究,〈20μm组分可以在中等风暴条件下远距离搬运,东秦岭黄土〈20μm组分有可能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都来自西北荒漠区,但是上述地球化学证据排除了东秦岭黄土物质主要来自西北荒漠区的可能,这进一步印证了前人的结论。我们推测东秦岭原地风化物质和河流的冲积物等近源物质可能为东秦岭黄土的主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物源 东秦岭黄土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示踪 古环境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山东段沿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异常的成因 被引量:27
12
作者 孙彬彬 周国华 +2 位作者 刘占元 庞绪贵 代杰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5-270,共6页
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沿黄河两岸分布有As、Cd、Cr、Cu、Pb、Zn、Ni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这类异常衬度不大,并多沿河呈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SiO2、Al2O3、Fe2O3等常量组分间具有显著的相关... 山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发现,沿黄河两岸分布有As、Cd、Cr、Cu、Pb、Zn、Ni等重金属元素异常,这类异常衬度不大,并多沿河呈不连续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SiO2、Al2O3、Fe2O3等常量组分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数微量重金属元素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Al2O3、Fe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根据常量组分与土壤质地的密切关系可以推断,土壤质地对重金属元素异常的形成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量元素 土壤质地 重金属元素异常 山东
下载PDF
潜江凹陷潜江组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春荣 陈开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6期18-21,共4页
潜江凹陷是一个小型内陆断陷湖盆,湖盆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有关元素比值呈现出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而其中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组合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气候的演化历程。通过分析Sr、Ba、Ti、Mn等15种元素含量和Fe/Mn... 潜江凹陷是一个小型内陆断陷湖盆,湖盆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有关元素比值呈现出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而其中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的变化、组合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古气候的演化历程。通过分析Sr、Ba、Ti、Mn等15种元素含量和Fe/Mn,Sr/Ba等六种元素比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古盐度及岩心资料,对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时的古气候作了系统的研究,基本上分出了相对潮湿型、炎热干旱型、温暖潮湿型和干湿交替型四类较为特征的古气候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 古气候
下载PDF
琼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弘 刘坚 王宏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45,共7页
对琼东南海域8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两种组分是SiO2和CaO,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1.15%和15.66%;琼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同时生物沉积作用也较发育;陆源物质源区... 对琼东南海域8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琼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两种组分是SiO2和CaO,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1.15%和15.66%;琼东南海域表层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同时生物沉积作用也较发育;陆源物质源区较复杂,主要的陆源物质可能由古红河水系携带而来;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可分为4组,第1组包括SiO2、Al2O3、Fe2O3、MgO、K2O、TiO2,第2组包括CaO、CaCO3、烧失量,第3组包括P2O5和有机碳,第4组包括Na2O和MnO,分别代表了陆源碎屑沉积、钙质生物沉积、海洋化学沉积以及火山碎屑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常量元素 因子分析 琼东南海域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块三叠系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15
作者 苏本勋 陈岳龙 +3 位作者 刘飞 王巧云 张宏飞 兰中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61-970,共10页
松潘-甘孜地块位居中国西南部,北邻华北地块,西与青藏高原毗邻,东南缘与扬子地块相连。该区出露的巨厚层砂岩SiO_2含量变化范围大为48.64%~71.77%,稳定元素(Al_2O_3,Fe_2O_3,MnO)与不稳定元素(MgO,K_2O,Na_2O)基本持平,CIW值较低;La... 松潘-甘孜地块位居中国西南部,北邻华北地块,西与青藏高原毗邻,东南缘与扬子地块相连。该区出露的巨厚层砂岩SiO_2含量变化范围大为48.64%~71.77%,稳定元素(Al_2O_3,Fe_2O_3,MnO)与不稳定元素(MgO,K_2O,Na_2O)基本持平,CIW值较低;La/Co值集中于3.0~4.5,Th/Co集中于1.0~1.5,La/Th值集中于2.7~3.1,Th/U值均大于4.0,轻稀土元素含量大于重稀土元素含量,具Eu负异常,稀土元素分布形态与上地壳一致;锆石的U-Pb年龄集中分布于1500~1900Ma、700~900Ma、200~400Ma,与扬子地块、南秦岭的岩浆活动相一致。分析表明松潘-甘孜地块具有稳定的物源区,主要以扬子地块为主;其碎屑母岩应主要源自上地壳,以长英质成分为主。松潘-甘孜地块在三叠纪时期处于大陆岛弧环境,周边地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大规模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扬子地块向华北地块的俯冲明显减弱或可能已经停止,秦岭造山运动基本已经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块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源区 U-PB测年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晓雪 汤超 +4 位作者 司马献章 朱强 李光耀 陈印 陈路路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年第3期169-176,18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区内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本文以该区含铀砂岩为对象,研究了紫红色砂岩、绿色砂岩、矿化砂岩、铀矿石及灰色砂岩中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分析了铀成矿过程中常量元...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我国砂岩型铀矿的重要矿集区,区内铀矿床的含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本文以该区含铀砂岩为对象,研究了紫红色砂岩、绿色砂岩、矿化砂岩、铀矿石及灰色砂岩中常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分析了铀成矿过程中常量元素迁移规律,并讨论了成岩成矿背景。研究表明:在铀成矿过程中,SiO_2、Al_2O_3表现为带出组分,CaO、MgO、K_2O、Na_2O及TFe_2O_3表现为带入组分,说明水-岩作用过程中常量元素具有明显的活动性。根据元素迁入迁出强度,将常量元素划分为活动组分(SiO_2、Fe_2O_3、FeO、CaO)、次活动组分(Al_2O_3、MgO、K_2O、Na_2O)及惰性组分(TiO_2、MnO、P_2O_5)三类。含铀砂岩构造环境主要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鄂尔多斯盆地北侧阴山褶皱带中的花岗闪长岩可能是其主要的物质来源。不同类型砂岩样品的Fe^(2+)/Fe^(3+)值与铀元素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铀矿化严格受灰绿色-灰色砂岩控制,主要发生在氧化-还原过渡环境偏还原一侧,部分灰绿色含矿砂岩具有弱氧化环境的特征,说明该区成矿环境的特殊性,灰绿色砂岩可作为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砂岩型铀矿 常量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成岩成矿
下载PDF
南黄海B10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环境和古气候的反映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志华 石学法 +3 位作者 王湘芹 辛春英 孔繁荣 YI Hi-Il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7,共9页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B10岩心的碳酸钙、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该海区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供应的变化.在玉木亚间冰期(末次冰期亚间冰期)高海面时期,黄河可能直接注入南黄海,在南黄海... 通过对南黄海中部B10岩心的碳酸钙、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岩心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该海区晚第四纪气候变化、海面波动以及沉积物供应的变化.在玉木亚间冰期(末次冰期亚间冰期)高海面时期,黄河可能直接注入南黄海,在南黄海中部发育水下三角洲沉积.晚玉木冰期(末次冰期盛冰期),南黄海出露成陆,局部发育陆相泥炭层.冰后期(全新世)海侵到达现今80 m等深线附近的时间大约在距今13 ka。在距今11.0~10.3 ka出现新仙女木事件.全新世中晚期海面进一步上升,沉积物粒度较细,化学风化作用加强.岩心50~0 cm段沉积物中的碳酸钙、氧化钙、锶、氧化镁含量及Sr/Ba比值低,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加,这可能与公元1855年黄河北迁后进入南黄海中部的黄河物质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地球化学 古环境 古气候 甫黄海 碳酸钙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619种常用中药的元素分析(第一报)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孔庆雷 齐志明 +6 位作者 孔繁 王毓文 戴凤菊 梁纪兰 刘大义 陈静 韩羽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10,共3页
应用日立180~80型塞曼偏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以火焰法测定了619种常用中药的钾(K)、钠(Na)、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锰(Mn)、镍(Ni)、铅(Pb)、铬(Cr)、镉(... 应用日立180~80型塞曼偏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以火焰法测定了619种常用中药的钾(K)、钠(Na)、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锰(Mn)、镍(Ni)、铅(Pb)、铬(Cr)、镉(Cd)等12种元素;用石墨炉法测定钴(Co)、铝(Al)、钒(V)、锡(Sn)、锂(Li)、砷(As)等6种元素;用Jp─2型示波极谱仪测定钼(Mo)、硒(Se)2种元素,共计20种。测定结果表明:常量和微量元素在中药中各有一定范围,如钾1000~3000ppm,钠100~1000ppm,钙1000~20000ppm,镁500~4000ppm,铜1~20ppm,铁100~1000ppm,锌10~200ppm,钴0.1~1.0ppm,硒0.001~0.4ppm,钼0.1~2ppm等,但有些中药其中一些元素含量超过或低于此范围。总的看来,动物类药及其产品和海洋类中药中Na、Ca、Fe、Mg、Mn、Sn较高,绝大多数中药含Se量较低。一些重金属元素如Pb、As、Cr、Cd等在中药内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药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分析
下载PDF
芦荟茶及其茶水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晓莉 刘灿 +1 位作者 董顺福 高双斌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芦荟茶和其茶水中钾、钠、钙、镁、铜、锌、铁、锰、锶、硒的含量 ,结果显示芦荟茶及其茶水中含有较丰富的多种矿物元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水中均含有较高的锰元素 ,且在热水中的总溶出率达 5 ...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芦荟茶和其茶水中钾、钠、钙、镁、铜、锌、铁、锰、锶、硒的含量 ,结果显示芦荟茶及其茶水中含有较丰富的多种矿物元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无论是茶叶还是茶水中均含有较高的锰元素 ,且在热水中的总溶出率达 5 0 %以上 ,高锰是该系列保健茶的显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茶 茶水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测定分析 原子吸收法
下载PDF
澧阳平原岩板垱剖面地球化学特征与风化强度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郭媛媛 莫多闻 +2 位作者 毛龙江 郭伟民 顾海滨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5-341,共7页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 通过对岩板垱剖面氧化物含量分析及年代测定,揭示其常量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澧阳平原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中期的化学风化过程和环境变化。结果表明,岩板垱剖面沉积物出现不同程度Na、Ca元素亏损及TFe和Mn元素富集,其化学风化作用程度明显高于黄土高原黄土,稍高于镇江下蜀黄土,处于中等的风化阶段。多个风化指标的垂向变化表明岩板垱剖面化学风化强度表现为风化较强、风化较弱、风化加强和风化较强4个阶段的变化。化学风化强度指示澧阳平原27~6.0 ka B.P.间,气候环境经历了相对暖湿-凉湿-气候回暖-温暖湿润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澧阳平原 晚更新世 常量元素 化学风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