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3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体系”:帝国与世界制度 被引量:101
1
作者 赵汀阳 《世界哲学》 2003年第5期2-33,共32页
我们不应该假装认为和谐的世界模式已经具备。谁要是仍然以为和平与社会共处的思想很有市场,那也同样是不诚实的。——爱德华·W.萨伊德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帝国正在成为事实。
关键词 帝国 世界制度 政治制度 国家实体 “天下” 中国 西方 家庭 联合国模式 哲学
原文传递
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被引量:61
2
作者 马克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2,共20页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系是由西方学者建立的,是根据欧洲经验得出的,其中有客观的一面,也有欧洲中心论的一面。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史学,是学习西方史学后建立的,缺乏从自己的历史出发建立的理论。现在的世界史只是一种准世界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欧洲中心论 帝国 文明
原文传递
邦国、王国与帝国:先秦国家形态的演进 被引量:55
3
作者 王震中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8-32,共5页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国家形态 邦国 王国 帝国
下载PDF
从帝国到数字帝国主义——重读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 被引量:31
4
作者 蓝江 王欢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4,共10页
在19年后,我们重新来审视曾经风靡一时的哈特和奈格里的著作《帝国》,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19年后,《帝国》中的一些论点已经过时,但他们的一些论断仍然在今天起着作用。尽管今天的帝国并没有超越民族国家,也没有抵挡住新民粹主义的兴起... 在19年后,我们重新来审视曾经风靡一时的哈特和奈格里的著作《帝国》,会有一种不同的感受。19年后,《帝国》中的一些论点已经过时,但他们的一些论断仍然在今天起着作用。尽管今天的帝国并没有超越民族国家,也没有抵挡住新民粹主义的兴起,但是哈特和奈格里的分析仍然具有内在价值,尤其是他们提出的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造成的实质从属。数字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是人的解放,也不是世界范围内的国与国之间的差距的缩小,相反,资本对人的奴役、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掠夺和盘剥随着数字技术的推进被强化,导致了数字帝国主义的兴起。数字帝国主义正在成为今天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形态,在一定意义上,今天的数字帝国主义正是19年前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理论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数字帝国主义 哈特 奈格里
下载PDF
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兼论中古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后滨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8,共14页
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标志着唐代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中书门下作为宰相裁决政务的机构 ,是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 ,是超然于三省之上的相府。中书门下系由以三省为依托的政事堂改变而来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 ,三省依然... 开元十一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 ,标志着唐代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中书门下作为宰相裁决政务的机构 ,是最高决策兼行政机关 ,是超然于三省之上的相府。中书门下系由以三省为依托的政事堂改变而来 ,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 ,三省依然存在 ,但其机构建制和职权性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国古代帝国体制演进过程看 ,中书门下体制的建立及三省机构和职权的变化 ,体现了中古时期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权力 职权 行政机关 政治体制 裁决 国体 转变 宰相 唐代 帝国
原文传递
民主政治诞生2500周年?——当代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洋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关键词 雅典民主 政治研究 民主政治 克里 帝国 城邦 君主 希波战争 统治 国学
原文传递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被引量:26
7
作者 葛承雍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1-186,共6页
关键词 粟特人 长安 西域 丝绸之路 唐代 首都 帝国 景教 外来宗教 信仰
原文传递
征服与回归:近代生态思想的文学渊源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凌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4,共7页
新兴的生态批评把全面梳理历史上的生态思想作为重要任务 ,并把文学中自然观念的演变纳入研究范畴。从西方文学传统来看 ,无论是古希腊 -罗马文学传统 ,还是古希伯来 -基督教文学传统 ,都体现出两种对立的心态 :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由... 新兴的生态批评把全面梳理历史上的生态思想作为重要任务 ,并把文学中自然观念的演变纳入研究范畴。从西方文学传统来看 ,无论是古希腊 -罗马文学传统 ,还是古希伯来 -基督教文学传统 ,都体现出两种对立的心态 :回归自然与征服自然。由此出现了两类自然原型意向 ,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主义一直到近代 ,定型为两大模式 :阿卡狄亚与帝国。这种对立而又互补的制衡性质 ,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自然观念 阿卡狄亚 帝国
下载PDF
两种帝国理念的对照:论库切寓言体小说《等待野蛮人》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敬慧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3-158,共6页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对“帝国”概念的探讨显示出他对后殖民社会深入骨髓的理解,也给欧美文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哈特和奈格里所著《帝国》一书中的“帝国”概念是库切小说中“帝国”的进一步延伸,或者可以说是沿着库切的... 库切在《等待野蛮人》中对“帝国”概念的探讨显示出他对后殖民社会深入骨髓的理解,也给欧美文化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哈特和奈格里所著《帝国》一书中的“帝国”概念是库切小说中“帝国”的进一步延伸,或者可以说是沿着库切的思路开拓出来的。这个“帝国”是库切理想中的帝国,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后殖民主义帝国,它与小说《等待野蛮人》中乔尔上校所代表的霸权帝国相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等待野蛮人》 后殖民主义 帝国 霸权
下载PDF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翠霄 《环球法律评论》 2001年第4期423-434,共12页
In Germany,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was initiated in the eighti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rough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it has now become a rather sophisticated and perfect system. The guiding ideo... In Germany,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was initiated in the eightie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Through development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it has now become a rather sophisticated and perfect system.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Germa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to advocate support for economic vulnerables, protection from relatively great risk in daily life and commitment to equal social opportunity. These factors are regarded as the cornerstone of orderly development in a society or state. Besides, the emergence of "power society" under market economy should be avoided and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enable everyone to enjoy personal liberty and lead a life with dignity. Under this guiding ideology, social security is regarded as results yielded from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ublic, citizens being positive copartners in the system rather than charity-receivers from the state. The practice accumulat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has prove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in Germany is foresighted and has played an exemplary role for other countries.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nature of German system lies in its refusal to adopt the model of supply type represented by Britain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large proportion of subsidies in tax collection for the purpose of avoidance of poverty. Neither does Germany adopt the model of relief type represented by some quasi-developed states and characterized by members of community bearing responsibilities themselves while the state only plays a supplementary role for the purpose of guarantee of minimum living standard. German model provides clear division of social security responsibilities among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and individuals. In the meantime, the relation between responsibility, rights and interests is defined by means of social contracts, so to encourage people to work hard and pay insurance premium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and to avoid lazy and dependent mentality. German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has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 德国 国家 制定 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保险法 帝国 确立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前沿问题及其内在逻辑 被引量:23
11
作者 董金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4,157,共10页
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发展像一部三幕剧式,呈现为诞生—衰落—复兴的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在批判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诞生和崛起,她们试图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寻求女性在生产... 二战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发展像一部三幕剧式,呈现为诞生—衰落—复兴的三阶段。20世纪60-7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在批判国家资本主义和福利国家的过程中诞生和崛起,她们试图从家务劳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出发,寻求女性在生产劳动上与男性平等的地位。80年代,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一下子失语并走向衰落,逐渐被主张"性别差异"的新激进女性主义思潮所取代,女性主义也整体上转向了以身份政治和承认政治为代表的文化政治学。当女性主义的研究集中在以身份和差异为主的文化政治学批判上时,就不可避免地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然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政治学无法真正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资本吸纳剩余价值的目光从哈特和奈格里所说的"形式吸纳"走向"实质吸纳"时,女性的身体就从一个自然的生物学范畴变成了全新的政治经济学范畴——身体的生产本身就是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状况为女性主义重新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身体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命题下,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将在新自由主义的帝国内部浴火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文化政治学 身体政治 帝国
原文传递
帝国与大众 被引量:21
12
作者 段欣毅(译)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帝国 大众 全球资本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文化 存在理论 自由主义 文章
下载PDF
大众的历险 被引量:22
13
作者 迈克尔·哈特 安东尼奥·耐格里 陈飞扬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4年第8期38-41,共4页
《帝国》一书出版后,激起了广泛的评论。哈特和耐格里在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大众的历险》一文,对这些评论作了回应。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 帝国 马克思主义 民族资本主义 《共产党宣言》 非物质劳动 决策能力
下载PDF
加拿大传播学派的双星:伊尼斯与麦克卢汉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何道宽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3-99,共7页
传播学的加拿大学派有两位巨匠。一是麦克卢汉,一是伊尼斯。麦克卢汉曾谦称自己是伊尼斯的“注脚”。他们开创的“媒介决定论”,业已证明具有相当的前瞻性。麦克卢汉以其媒介“延伸论”、“迅息论”和“冷热论”著称。伊尼斯以其“偏向... 传播学的加拿大学派有两位巨匠。一是麦克卢汉,一是伊尼斯。麦克卢汉曾谦称自己是伊尼斯的“注脚”。他们开创的“媒介决定论”,业已证明具有相当的前瞻性。麦克卢汉以其媒介“延伸论”、“迅息论”和“冷热论”著称。伊尼斯以其“偏向论”和“帝国论”闻名。本文介绍两位巨人的贡献,比较两人治学方法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卢汉 伊尼斯 传播 媒介 帝国 偏向
下载PDF
《帝国》: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被引量:21
15
作者 斯拉沃热.齐泽克 张兆一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4年第8期33-37,共5页
斯拉沃热·齐泽克先生在关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文章《哈特和耐格里为21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吗?》,对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一书进行了分析,他虽然肯定了该书在寻找未来革命潜能方面的积极价值,也... 斯拉沃热·齐泽克先生在关刊《反思马克思主义》2001年第13卷第3、4期合刊发表文章《哈特和耐格里为21世纪重写了(共产党宣言)吗?》,对哈特和耐格里的《帝国》一书进行了分析,他虽然肯定了该书在寻找未来革命潜能方面的积极价值,也指出其局限:缺乏社会经济方面的具体分析。齐泽克认为我们今天仅仅回到马克思、重复马克思的分析还不够,还需要回到列宁,像列宁那样抛弃僵化的思想,重新认识当前的世界。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21世纪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 社会意识形态 帝国 政治体制
下载PDF
中国家庭中的赡养义务:现代化的悖论 被引量:20
16
作者 怀默霆 《中国学术》 2001年第4期255-277,共23页
在中华帝国,孝顺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价值,家庭生活在儒家治国之术中的核心地位也使得孝顺成为整个社会秩序的关键。若干世纪以来,父母不断地向子女强调,如何对待长辈是衡量他们的道德价值的重要尺度。顺从父母的愿望,关照父母的需... 在中华帝国,孝顺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价值,家庭生活在儒家治国之术中的核心地位也使得孝顺成为整个社会秩序的关键。若干世纪以来,父母不断地向子女强调,如何对待长辈是衡量他们的道德价值的重要尺度。顺从父母的愿望,关照父母的需求,在他们的晚年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赡养,这些义务超出了子女自身的愿望与偏好。强大的文化和国家使得孝子的社会化得到了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赡养义务 中国家庭 社会秩序 帝国 对待 子女 父母 社会化 核心地位 家庭生活
原文传递
告别国家法一元论:秋菊的困惑与大国法治道路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强世功 《东方学刊》 2018年第2期43-55,130,共14页
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国家法一元论的视角出发,消极地将法律多元主义看作是法律移植的产物,或者看作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性产物,从而把消灭法律多元主义看作是历史的必然进程。相反,我们必须将法律多元主义看作是法治秩序的常态,... 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国家法一元论的视角出发,消极地将法律多元主义看作是法律移植的产物,或者看作是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性产物,从而把消灭法律多元主义看作是历史的必然进程。相反,我们必须将法律多元主义看作是法治秩序的常态,尤其是类似帝国形态的大国法治的常态。法律多元主义乃是大国法治的必然产物。'多元一体法治共和国'的建构不仅要考虑中国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面临的治理区域多样性,更要考虑多元社会中必然要面临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以及党法党规这样的基于精神层面自我认同差异和信仰价值追求不同的情况。目前,不少中国学者开始思考中国的大国法治问题,但还没有认真对待法律多元主义问题。正是在这样一种法律多元主义法治秩序中,法治不仅是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治理术,而且应当成为推动、鼓励人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助推器。这才是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应有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多元主义 秋菊 苏力 国家法一元论 帝国
原文传递
英法殖民地行政管理体制特点评析(1850—1945) 被引量:13
18
作者 高岱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8-96,共9页
18 5 0— 1945年间 ,英、法在其殖民地所建立起的行政管理体制 ,集中地体现了其他各类殖民帝国的统治特色。英属殖民地内的行政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类 :在白人移民垦殖殖民地中 ,英国主要是通过建立自治政府来稳固其统治 ;在皇家殖民地... 18 5 0— 1945年间 ,英、法在其殖民地所建立起的行政管理体制 ,集中地体现了其他各类殖民帝国的统治特色。英属殖民地内的行政管理体制大体可分为两类 :在白人移民垦殖殖民地中 ,英国主要是通过建立自治政府来稳固其统治 ;在皇家殖民地内 ,英国则是依赖于专制政府 ,并以直接统治与间接统治为手段 ,来维护它在这些地区的殖民权益。在法属殖民地中 ,由于不存在建立自治政府的殖民地 ,所以其行政管理体制大都以专制政府为特征。通过这样的统治体制 ,法国在殖民地内大力推行“同化”政策 ,企图从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 间接统治 专制 帝国 自治 民权 移民 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 从政
全文增补中
名实之间——有关“汉化”、“殖民”与“帝国”的争论 被引量:17
19
作者 葛兆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共11页
本文针对国际学界有关中国史研究中一直讨论的"汉化"、"殖民"和"帝国"三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解释。指出"汉化"如果作为清帝国统治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确实不妥,但作为清代社会文化变迁中的现象确实存... 本文针对国际学界有关中国史研究中一直讨论的"汉化"、"殖民"和"帝国"三个概念作出自己的解释。指出"汉化"如果作为清帝国统治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确实不妥,但作为清代社会文化变迁中的现象确实存在;如果我们采取全球史的观察立场,而且不对"殖民"和"帝国"作道德和价值评判,其实我们应当承认历史中国尤其是清王朝也确实有过"殖民",也确实像一个"帝国"。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历史研究中"名"、"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历史上,传统中国的国家、疆域、族群、制度,并不像现代"概念"那么明确和简单,用现代国家定义去反推历史中国,用现代国际准则去理解古代中国的国际秩序,用现代简单明确的概念去理解丰富复杂的历史,当然都不免圆枘方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概念 历史中国 汉化 殖民 帝国
原文传递
新清史 被引量:15
20
作者 卫周安 董建中(译)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本文是对以下著作所作的评论: 1.柯娇燕:《透镜:清帝国意识形态的历史与认同》,(Pamela K.Crossley,A Translucent Mirror: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关键词 清史 大学出版社 加利福尼亚 意识形态 帝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