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中国电影中的黑色幽默 |
修倜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7
|
|
2
|
多丽丝·莱辛笔下的政治与妇女主题 |
李福祥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29
|
|
3
|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
习传进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0
|
|
4
|
巴西阿雷格里市参与式预算的基本原则 |
许峰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5
|
论鲍勃·迪伦的创作 |
滕继萌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9
|
|
6
|
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 |
黄明智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4 |
10
|
|
7
|
“Y一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探讨 |
沈占波
郝国森
王悦
|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8
|
布鲁斯——独特的黑人文学叙事风格 |
于静
|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9
|
|
9
|
巴西的参与式预算与直接民主——评《阿雷格里港替代:直接民主在实践中》 |
张梅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0
|
赛博朋克的跨洲演变:从菲利普·迪克到陈楸帆 |
姜振宇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9
|
|
11
|
西方音乐剧探源 |
慕羽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2002 |
7
|
|
12
|
奥古斯特·威尔逊与他的非洲中心美学 |
刘风山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3
|
从《土生子》到《看不见的人》——从两位主人公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看美国黑人文学发展 |
王雪梅
毛刚
|
《社科纵横》
|
2004 |
5
|
|
14
|
《所罗门之歌》的文化干预策略 |
荆兴梅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5
|
“谁的好声音”?——由《中国好声音》看中国流行音乐的审美取向及其他 |
王思琦
|
《歌唱世界》
|
2012 |
7
|
|
16
|
论文化的起源、传播与迁移 |
陈淳译
|
《文物世界》
|
1994 |
7
|
|
17
|
考古学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布鲁斯·特里格《考古学思想史》第二版读后感 |
陈淳
|
《南方文物》
|
2009 |
7
|
|
18
|
论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
尤静波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9
|
论《所罗门之歌》中的布鲁斯美学 |
吕国秋
|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20
|
仿书:林恩和布鲁斯·赫克曼收藏 |
张明
|
《装饰》
北大核心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