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关于“动静”的几种用法——从工夫面向的视角来看 被引量:1
1
作者 赖区平 《船山学刊》 2016年第5期75-81,共7页
宋明理学关于"动静"有丰富内涵、用法,阳明学所论即是一个典型。从工夫之不同面向来看,可将王阳明及其后学有关动静之用法,归结为工夫之着力处、工夫之处境、本体(作为工夫之根据、动力等)以及工夫本身等四大类,并进一步细分... 宋明理学关于"动静"有丰富内涵、用法,阳明学所论即是一个典型。从工夫之不同面向来看,可将王阳明及其后学有关动静之用法,归结为工夫之着力处、工夫之处境、本体(作为工夫之根据、动力等)以及工夫本身等四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十二种:居行之静动;身(体)之动静:身为动、心为静;心之意念为动,心之本体为静;意(念)之动静;气(质)之动静;事(物)之动静;时(境)之动静;时之动静:本体之动静;本体为静,发用为动;本体为生生、动;不可以动静为体用;工夫之动静:循本体为静,从欲念为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动静 工夫面向
下载PDF
王阳明中后期思想变化之理路试析--从工夫面向的视角来看
2
作者 赖区平 《哲学门》 CSSCI 2016年第1期241-254,共14页
阳明中后期思想之转变是一个极有意义也常被讨论的话题。从工夫之不同面向这个视角来看,阳明自龙场悟道后,主要从工夫之方法、根据、目的等三个工夫面向来批评朱子学末流支离、义外、务外之弊端,并提倡相应的心学工夫主张:只有一个工夫... 阳明中后期思想之转变是一个极有意义也常被讨论的话题。从工夫之不同面向这个视角来看,阳明自龙场悟道后,主要从工夫之方法、根据、目的等三个工夫面向来批评朱子学末流支离、义外、务外之弊端,并提倡相应的心学工夫主张:只有一个工夫、只有一个本体(心即理)、向里用功(复其本体)。后期致良知教,在此两方面均与其中期思想相一致,并进一步克服静坐、诚意等中期教法之流弊与局限,主要体现在:更集中展示出工夫不同面向之整全性,尤其是强调、凸显出工夫之动力、起点、准则这三个新的工夫面向。这体现出致良知教对良知心体殊胜义之自觉显扬,但也使其相应流弊之出现得以可能,并引来阳明学内外各种批评或救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场悟道 致良知教 思想变化 工夫面向 简易明白
原文传递
阳明心学对甘泉心学的三层批评——从工夫面向看
3
作者 赖区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21,共7页
阳明心学、致良知教对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说有三层批评,分别针对天理、随处、体认三个词。第一,从工夫之根据上指出"天理"可能被误解为心外之理,体现出对朱子学流弊之警惕;第二,批评甘泉之说"恐主于事",而未真... 阳明心学、致良知教对甘泉心学、随处体认天理说有三层批评,分别针对天理、随处、体认三个词。第一,从工夫之根据上指出"天理"可能被误解为心外之理,体现出对朱子学流弊之警惕;第二,批评甘泉之说"恐主于事",而未真正抓住本体头脑,未直接针对工夫之根本目的,表明阳明已关注本体工夫(第一义工夫)这一阳明后学的主要问题意识;第三,指出甘泉之说即使抓住本体头脑,也未能指点工夫之起点等面向,由此反显出致良知之尤简易明白与良知本体之殊胜义,并从工夫之本体方面进一步规定本体工夫。一般多只关注第一层批评,对第二、三层批评则少注目,而后二者是更富意味的。对此批评,甘泉皆有辩驳,并反向批评阳明心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致良知 甘泉心学 随处体认天理 工夫面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