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歌剧情结:从《伤逝》到《屈原》——简评施光南的歌剧创作 被引量:28
1
作者 居其宏 《人民音乐》 CSSCI 1999年第4期15-17,共3页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施光南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涉足歌剧领域虽不多,作品也只有《伤逝》和《屈原》两部,但他对歌剧之梦的追寻,却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的全过程。人们不能忘却,当年初看《伤逝》时,那强烈的歌唱...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施光南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涉足歌剧领域虽不多,作品也只有《伤逝》和《屈原》两部,但他对歌剧之梦的追寻,却贯穿了他的创作生涯的全过程。人们不能忘却,当年初看《伤逝》时,那强烈的歌唱性格和对音乐戏剧性的顽强追求所给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伤逝》 施光南 大歌剧 咏叹调 歌剧创作 歌剧音乐 音乐创作 歌剧艺术 曲家
原文传递
论中国的题画诗 被引量:20
2
作者 孔寿山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论中国的题画诗孔寿山题画诗的定义与范畴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园地里,诗与画是关系最为密切而引人注目的姐妹花,她们两者结合产生的题画诗,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一支奇葩。题画诗以“有声画”与“无声诗”①相结合,从而与书、画、印... 论中国的题画诗孔寿山题画诗的定义与范畴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园地里,诗与画是关系最为密切而引人注目的姐妹花,她们两者结合产生的题画诗,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一支奇葩。题画诗以“有声画”与“无声诗”①相结合,从而与书、画、印融为一体,形成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画诗 《天问》 屈原 诗与画 赵充国 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史 中国画 《楚辞章句》 中国文人画
原文传递
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28
3
作者 万建中 《体育文化导刊》 1995年第3期44-46,共3页
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南昌大学中文系万建中北人赛马,南人竞渡,这既为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是两种不同体育文化圈的显著标志。竞渡不仅遍及长江以南,整个东南亚乃至太平洋海岛,也都包括在这一范围之内。有人就把竞渡视作太平洋... 龙舟竞渡活动的历史渊源南昌大学中文系万建中北人赛马,南人竞渡,这既为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是两种不同体育文化圈的显著标志。竞渡不仅遍及长江以南,整个东南亚乃至太平洋海岛,也都包括在这一范围之内。有人就把竞渡视作太平洋文化圈的一个文化因子。本文在吸收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舟竞渡 历史渊源 鸟图腾崇拜 体育文化 闻一多 文化因素 文化内涵 屈原 水网地区 铜鼓研究
下载PDF
巫、道、骚与艺术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正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一位友人问我:“你常说楚文化博大精深,也许你是对的,但我现在还只能应之以‘唯唯,否否’。楚国的物质文化倒还不难评估,冶金啦,织帛啦,髹漆啦,只消举出这三样来,说甲天下也理直气壮。至于楚国的精神文化,尤其是艺术,实在奇诡莫测,我就... 一位友人问我:“你常说楚文化博大精深,也许你是对的,但我现在还只能应之以‘唯唯,否否’。楚国的物质文化倒还不难评估,冶金啦,织帛啦,髹漆啦,只消举出这三样来,说甲天下也理直气壮。至于楚国的精神文化,尤其是艺术,实在奇诡莫测,我就不得要领了。你能不能只用几句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楚国 物质文化 甲天下 冶金 《庄子》 楚艺术 屈原 道家 浪漫主义
下载PDF
从包山楚简看《离骚》的艺术构思与意象表现 被引量:24
5
作者 汤炳正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10,共7页
1987年1月,在距战国楚都纪南城16公里的包山楚墓中发现了大量楚简。据简文考定,墓主名邵(力它),官左尹。葬于公元前316年,即楚怀王十三年。当时屈原15岁,则邵(力它)系略早于屈原的同时代人。
关键词 包山楚简 意象表现 艺术构思 《离骚》 纪南城 公元前 楚怀王 屈原
原文传递
从《楚辞》成书之体例看其各非屈原作品之旨 被引量:25
6
作者 力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3-68,共6页
《楚辞》所录之非屈原作品,既不以质为前提,亦不以文为条件,故西汉最大之赋家司马相如无作品得入,而东方朔之入选者非其最佳之作,宋玉赋亦仅《九辩》《招魂》在其域中。从成书体例之角度进行研究,得出:《楚辞》中之非屈原作品,... 《楚辞》所录之非屈原作品,既不以质为前提,亦不以文为条件,故西汉最大之赋家司马相如无作品得入,而东方朔之入选者非其最佳之作,宋玉赋亦仅《九辩》《招魂》在其域中。从成书体例之角度进行研究,得出:《楚辞》中之非屈原作品,均代屈原设言。即这些作品中之"我",均为"屈原"。缘此,以这些作品所叙证屈原之事迹,固不会尽是;而以之考察作者之生平,则全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楚辞>> 成书体例 屈原 屈原作品
下载PDF
论龙舟文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被引量:22
7
作者 江立中 《云梦学刊》 1995年第2期13-17,共5页
关键词 龙舟文化 龙舟竞渡 “精英文化” 屈原 三个发展阶段 商品文化 龙舟赛 文化内涵 《荆楚岁时记》 文化现象学
下载PDF
从汉代人对屈原的批评看汉代文学的自觉 被引量:20
8
作者 詹福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3-78,共6页
关键词 汉代人 屈原 批评 汉代文学 自觉意识
全文增补中
宋玉作品真伪辩 被引量:20
9
作者 汤漳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4-75,共12页
在长达两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上。屈宋并称于我国文坛,这原本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近百年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高潮迭起,争论的范围甚至超越国界。相形之下,宋玉研究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真正可称为学... 在长达两千年的文学发展史上。屈宋并称于我国文坛,这原本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然而,近百年来,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高潮迭起,争论的范围甚至超越国界。相形之下,宋玉研究却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所发表的为数不多的文章中,真正可称为学术研究的论文数量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宋玉其人其作真伪问题上存在极大的分歧。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有关宋玉一节的论述,说出了问题的症结,书中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集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史 唐勒 汉书·艺文志 高唐赋 屈原 司马相如 真伪问题 九辩
原文传递
谈歌剧《屈原》──致李晋玮的一封信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施光南 《人民音乐》 1998年第8期7-8,共2页
在有关领导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歌剧《屈原》于今年7月上旬在北京由总政歌剧团成功地搬上舞台,受到了音乐界及广大观众的好评,作曲家的遗愿终于得以实现。近日,施光南的夫人洪如丁经李晋玮的同意,将施光南关于《屈原... 在有关领导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歌剧《屈原》于今年7月上旬在北京由总政歌剧团成功地搬上舞台,受到了音乐界及广大观众的好评,作曲家的遗愿终于得以实现。近日,施光南的夫人洪如丁经李晋玮的同意,将施光南关于《屈原》和李晋玮的通信交给《人民音乐》编辑部。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伤逝》 西洋歌剧 咏叹调 歌剧团 中国歌剧 《九歌》 谈歌 群众合唱 宣叙调
原文传递
论沈从文与楚文化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一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Z1期130-142,共13页
【正】 现在,许多人终于认定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特异的作家了.一些研究者对其特异性由来的探索已进入“文化寻根”的领域,这无疑是一种深入.如果说,对于有些过早或蓄意与故乡关系剥离的作家研究可淡化对其乡土历史文化考... 【正】 现在,许多人终于认定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特异的作家了.一些研究者对其特异性由来的探索已进入“文化寻根”的领域,这无疑是一种深入.如果说,对于有些过早或蓄意与故乡关系剥离的作家研究可淡化对其乡土历史文化考察,那么,对于二十岁前,一直在辰沅间游荡的沈从文来说,对于他所处那个被文化社会学家称之为“有情世界”里的文化追索,则必不可少.因为那是构成他深层文化秉赋或曰文化情结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楚文化精神 楚人 生命意识 沈从文作品 屈原 纪南城 文化情结 《九歌》 三十年代
下载PDF
屈原时代的一幅情节性绘画——荆门楚墓彩画《王孙亲迎图》 被引量:16
12
作者 彭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在楚都纪南城北郊的荆门包山,新近发掘了一座二千三百年前的大型楚墓。出土文物中,一件彩绘人物车马行迎图,立即引起史学界和美术界的极大兴趣。该画绘制在直径28厘米的奁盒盒盖立面上,环形,通景,
关键词 情节性 出土文物 纪南城 楚墓 史学界 绘画 彩画 彩绘 荆门 屈原
下载PDF
论宋玉辞赋的女性美及其创作心态 被引量:13
13
作者 毛庆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24-29,共6页
宋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极大的精力大胆全面描写女性并取得很大成功的文人。他创作的动机主要是借此对楚王进行讽誎。他把女性写得美好多情,是他政治上不得志而带来的人格扭曲和内心女性化的反映,透露出那个时代文士社会地位已经降... 宋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极大的精力大胆全面描写女性并取得很大成功的文人。他创作的动机主要是借此对楚王进行讽誎。他把女性写得美好多情,是他政治上不得志而带来的人格扭曲和内心女性化的反映,透露出那个时代文士社会地位已经降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玉 政治 创作心态 楚国 女性美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 历史事实 屈原 社会地位
下载PDF
屈原及其作品在绘画创作中的接受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克锋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90,共10页
由于屈原人格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和其作品所具有的绘画美,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以屈原及其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其中不乏杰作。这是屈原及其作品接受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绘画传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在形式上具有图、文与... 由于屈原人格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和其作品所具有的绘画美,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以屈原及其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其中不乏杰作。这是屈原及其作品接受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绘画传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在形式上具有图、文与书法相结合的特点,在构思立意和形象塑造上受到学术观点的影响,在构思、形象、技法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程式化倾向。在屈原的众多作品中,画家们偏爱画《九歌》,尤其是"二湘"和《山鬼》,这与绘画题材的因袭性有关,还与男性画家偏爱画女性题材有关,反映了男性画家的某些心理期许。近现代以来,"二湘图"和"山鬼图"的创作出现了世俗化、艳俗化倾向,这是现代学科分类的细化、学科壁垒的加深以及当代中国娱乐化、庸俗化的文化思潮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创作 屈原 作品 人格精神 形象塑造 《山鬼》 绘画题材 现代学科
原文传递
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献疑 被引量:16
15
作者 汪春泓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7,共12页
分析司马迁与屈原、贾谊在思想学术诸方面的歧义,重新思考今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之始作俑者,认为此传曾经刘德、刘向等人篡改,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尤其所谓"忠"的概念,屈原因忠而自沉的行为,与司马迁无涉。从... 分析司马迁与屈原、贾谊在思想学术诸方面的歧义,重新思考今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之始作俑者,认为此传曾经刘德、刘向等人篡改,所表达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诉求,尤其所谓"忠"的概念,屈原因忠而自沉的行为,与司马迁无涉。从司马迁到刘向,存在着战国自由精神到大一统专制的转变,应在此大背景下,来探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而扬雄等人的屈原论,昭示着新一轮的战国精神的回归,士人精神道统发生企图挣脱朝廷政统、以求相对独立之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贾谊 刘德 刘向 独立精神 自由思想
原文传递
《天问》的作时、主题与创作动机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但历来《天问》的研究上存在不少分歧意见。本文在对屈原生平与作品进行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论证严密,立论精当,多发前人所未发。如以《天问》是由《离骚》的陈辞生发出来的,二者在内容、...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但历来《天问》的研究上存在不少分歧意见。本文在对屈原生平与作品进行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论证严密,立论精当,多发前人所未发。如以《天问》是由《离骚》的陈辞生发出来的,二者在内容、主要思想与构思上皆相近;其开头加上"宇宙之事"与"鲧禹治水和九州土地"两部分是学习了邹衍谲谏的办法;其写成在《离骚》之后,当怀王二十七年前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屈原 诗歌 <<天问>> 主题思想
下载PDF
《招魂》研究商榷 被引量:12
17
作者 潘啸龙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5-43,15,共10页
《招魂》研究商榷潘啸龙在“惊采绝艳”的楚辞作品之中,有一篇足与《离骚》、《天问》鼎足而三的瑰丽幻奇之作,它就是曾被明人陆时雍赞为“文极刻画,然鬼斧神工,人莫窥其下手处”(引自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的《招魂》。《招... 《招魂》研究商榷潘啸龙在“惊采绝艳”的楚辞作品之中,有一篇足与《离骚》、《天问》鼎足而三的瑰丽幻奇之作,它就是曾被明人陆时雍赞为“文极刻画,然鬼斧神工,人莫窥其下手处”(引自蒋之翘《七十二家评楚辞》)的《招魂》。《招魂》所显示的艺术才华是惊人的。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魂》 屈原 司马迁 “复”礼 创作背景 《大招》 《章句》 生魂 《离骚》 《楚辞》
原文传递
远古部族文化融合创新与《九歌》的形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江林昌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0-184,207,208,共26页
传统关于《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祀乐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认识并不全面。《九歌》中有海岱东夷族虞舜时代的《韶》乐、中原华夏族禹启时代的《虬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命生育祭歌,以及流传于楚地的山川祭歌等不同层面。这... 传统关于《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祀乐曲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认识并不全面。《九歌》中有海岱东夷族虞舜时代的《韶》乐、中原华夏族禹启时代的《虬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命生育祭歌,以及流传于楚地的山川祭歌等不同层面。这些不同区域、不同族属的远古史诗祭歌,原本只在本血缘组织内部世代流传,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血缘管理的瓦解、地缘管理的出现,才开始在部族外广泛交流融合。楚国特殊的历史渊源、楚怀王一统天下的雄心、屈原所处时代及其巫史身份等因素,使得《九歌》经屈原之手成套编组并加工润色成为可能。《九歌》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融合了远古部族文化,还体现在经过转化创新而成为中华民族经典的高峰,深刻影响此后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集团 华夏集团 《九歌》 屈原
原文传递
《离骚》的抒情结构及意象表现 被引量:14
19
作者 潘啸龙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81-192,共12页
本文从《离骚》作为抒情诗的角度出发,论述《离骚》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驭使意象的表现艺术。文章认为,《离骚》的情感世界是怨愤、绝望和自信的交织,《离骚》的抒情结构和主人公形貌是"自我"的幻化与回返,《离骚》的象征意象... 本文从《离骚》作为抒情诗的角度出发,论述《离骚》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驭使意象的表现艺术。文章认为,《离骚》的情感世界是怨愤、绝望和自信的交织,《离骚》的抒情结构和主人公形貌是"自我"的幻化与回返,《离骚》的象征意象的特点是"寓情草木"和"托意男女"。文章强调了《离骚》作为抒情诗的"幻化"抒情方式,并结合当时类似的用法,说明"寓情草木"和"托意男女"是《离骚》的意象表现方法,并非一般的比喻。由于"幻化"手法的运用,《离骚》中主人公前半为女、后半为男不影响诗人情感的表现;因为《离骚》抒情主人公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一个是幻化的自我。有时从现实的自我幻化出非现实的自我(如草木男女),有时又从幻化的自我回归到现实的自我,这幻化与回归完全是诗人根据情意表现的需要驱遣意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骚 抒情结构 象征意象 自我 意象表现 幻境 屈原 抒情方式 表现情感 抒情诗
原文传递
论屈原对《九章》的整体构想及整理 被引量:10
20
作者 毛庆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5,共12页
考察屈原对《九章》有无整体的构想及其排列次序 ,两千年的研究史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原有的单篇对应的单一研究思路已经进入死胡同 ,必须回到文本自身、回到内证、回到整体性思考上来。文中就《九章》语言形式所提供的信息、诗题... 考察屈原对《九章》有无整体的构想及其排列次序 ,两千年的研究史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原有的单篇对应的单一研究思路已经进入死胡同 ,必须回到文本自身、回到内证、回到整体性思考上来。文中就《九章》语言形式所提供的信息、诗题排列组合所呈现的规律、篇中与结尾所展现的心路历程三方面加以考察 ,发现了诗题中客观存在的排列密码 ,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九章》决非如朱熹所说是后人所辑 ,其时间跨度虽逾三十年 ,屈原对此却有着整体构想 ,对各篇结构形式作过统一调适 ,对诗中文句亲手进行过整理 ,就连排序也是屈原亲手所定———它不同于后人的任何一种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章》 语言形式 诗歌 中国 文学研究 整体构想 排列次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