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杜甫在长安的居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良皋 《杜甫研究学刊》 1982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一、从唐长安城的规模看杜甫的居处“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夏日李公见访》)这是杜甫诗集中提到他在长安的居处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关于这句话,仇兆警在其《杜少陵集详注》里解释说:“城南,即公所居城南韦杜也”。他同时引了黄鹤注... 一、从唐长安城的规模看杜甫的居处“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夏日李公见访》)这是杜甫诗集中提到他在长安的居处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关于这句话,仇兆警在其《杜少陵集详注》里解释说:“城南,即公所居城南韦杜也”。他同时引了黄鹤注:“诗云村坞城南,则是在长安城南作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长安城 城南 杜甫 夏日李公见访 长安 诗集 居处
下载PDF
自适与焦虑:白居易诗歌中的长安居处
2
作者 陈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32-38,共7页
白居易生活在长安时频繁更换居处,其诗歌中的长安居处书写成为观照其自适与焦虑心态的独特视角。白居易对长安居处环境的书写整体上体现出其对物质生活的自适态度,诗中对遥远里坊位置的呈现与偏僻曲巷的表达颇具象征意味,展现了白居易... 白居易生活在长安时频繁更换居处,其诗歌中的长安居处书写成为观照其自适与焦虑心态的独特视角。白居易对长安居处环境的书写整体上体现出其对物质生活的自适态度,诗中对遥远里坊位置的呈现与偏僻曲巷的表达颇具象征意味,展现了白居易内心的矛盾。诗人努力化解被皇权疏离的苦闷以及因社会等级差异带来的不平衡感,而早朝所需经过的里坊距离造成的酸楚艰辛却让诗人感到难以调和。从在长安城内租赁住所到购置住宅,白居易因没有房屋所有权引起的无处安贫的精神焦虑逐步消解,并在宦游京师十余年后成功实现一位普通官员融入街东区域的奋斗目标,诗人所表达的对永久居住权的渴望隐含着其对稳定仕宦生涯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安 居处 心态
下载PDF
痹证的辨证论治
3
作者 顾炳熙 《河北中医》 1983年第4期23-24,共2页
《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还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由于人体素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 《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还云:“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由于人体素禀不足,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饮食失节,居处卑湿,身体劳倦,以及汗出,饮酒等,均可导致卫阳不固,腠理空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痹证 肝肾亏损 气血虚弱 饮食失节 风寒湿 居处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游民形象透析
4
作者 杨运来 《新文学评论》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一、中国近现代'游民'的大量涌现王学泰先生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对游民作了界定,他说:'本书中所说的‘游民’,主要指一切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观... 一、中国近现代'游民'的大量涌现王学泰先生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对游民作了界定,他说:'本书中所说的‘游民’,主要指一切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主要是宗法秩序)的人们,其重要的特点就在于‘游’。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他们缺少稳定的谋生手段,居处也不固定,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城市乡镇之间游动。迫于生计,他们以出卖劳动力(包括体力与脑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处 手段 游民 脑力 中国 文化 宗法 游动 体力
原文传递
福田施报与商业利益的融汇——宋代寺院为非出家人提供“暂居空间”的考察研究
5
作者 李文澤 李曉珏 《宋代文化研究》 2013年第1期251-273,共23页
所谓'暂居空间'是与'永久居住空间'相对的概念,是指人们临时居处暂栖的场所,在这一点上与现代人的'暂住'观念是一致的。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宋代寺院为部分非出家人提供'暂居空间'的内容。从居住空间的层... 所谓'暂居空间'是与'永久居住空间'相对的概念,是指人们临时居处暂栖的场所,在这一点上与现代人的'暂住'观念是一致的。本文讨论的对象是宋代寺院为部分非出家人提供'暂居空间'的内容。从居住空间的层面上来看,寺院主要应该是出家人的久居空间,应该说,寺院为非出家人提供'暂居空间'并非寺院的职责所在,而仅仅是出于当时的一些社会、宗教原因而产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居处 原因 出家人 施报 空间 寺院
原文传递
《八道湾十一号》:呈现温情和善意
6
作者 乔世华 《上海鲁迅研究》 2016年第4期233-237,共5页
孟子早就说过:'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鲁迅在《'京派'与'海派'》中也有言:'居处的文陋,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周氏三兄弟与八道湾十一号或安居或游离的关系及其后迥异的人生道路,似也可以佐证生... 孟子早就说过:'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鲁迅在《'京派'与'海派'》中也有言:'居处的文陋,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周氏三兄弟与八道湾十一号或安居或游离的关系及其后迥异的人生道路,似也可以佐证生活环境对人思想性格乃至命运的影响作用:鲁迅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时间,写作了《阿Q正传》等蜚声中外的作品,在搬离后辗转于厦门、广州、上海等地,始终保持着战士、文人兼学者的风姿;周作人留恋八道湾的生活环境,全心构筑着自己的园地,完成了平生绝大部分重要著述,也误入歧途叛国投敌;周建人在此居住了不到两年,而后去上海等地打工成为爱国民主人士走上革命道路。无疑,作为周氏三兄弟尤其是鲁迅和周作人这两位现代文学大家的精神生命的见证,八道湾十一号是一座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文化地标,对它的回望,事实上关系到了鲁迅、周作人彼时的生活、创作和思想,关系到鲁迅研究的深化拓展,其意义不言自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 居处 养移 思想 影响 人生道路 京派 环境 性格 佐证
原文传递
鱼玄机首次道观生活初探
7
作者 杨红莲 任强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8-22,共5页
通过对唐代道观的功能、道士的服饰与饮食等探讨,可以发现,唐代的道观具有修炼、读书、交友、揽胜等多种功能;道士达到炼师层次,戴芙蓉冠,穿霞彩衣,披山水帔,吃丹药,品茗茶。鱼玄机是晚唐著名女诗人,咸通初年进入咸宜观做女道士,她的道... 通过对唐代道观的功能、道士的服饰与饮食等探讨,可以发现,唐代的道观具有修炼、读书、交友、揽胜等多种功能;道士达到炼师层次,戴芙蓉冠,穿霞彩衣,披山水帔,吃丹药,品茗茶。鱼玄机是晚唐著名女诗人,咸通初年进入咸宜观做女道士,她的道观生活也应该大体如此。除此之外,从她的诗歌中还可以看出,她爱好读书,经常与诗友唱和赋诗,到处旅游。鱼玄机首次的道观生活应该是愉快而自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玄机 道观生活 居处 服饰 饮食 诗友交游
下载PDF
厦门市流动人口的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叶苏 《南方人口》 CSSCI 2005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是对流动人口居住方式的实证研究 ,利用的是 2 0 0 3年厦门市流动人口婚姻家庭调查的数据资料。文章主要描述了厦门市流动家庭中夫妻的居住方式、与孩子的居住方式以及与双方父母的居住方式。尤其对影响流动人口夫妻居住方式的因素... 本文是对流动人口居住方式的实证研究 ,利用的是 2 0 0 3年厦门市流动人口婚姻家庭调查的数据资料。文章主要描述了厦门市流动家庭中夫妻的居住方式、与孩子的居住方式以及与双方父母的居住方式。尤其对影响流动人口夫妻居住方式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探析 ,并建立了相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最后笔者给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和些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方式 婚后居处 家庭式流动
下载PDF
论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雁南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恐怕从来都不是一个明确的实体,她的庞大和复杂使亲身体验到她的存在的日本人也只能触摸到她的一个微小的局部,因而她的整体形象无法建立在某一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本人的“中国”来源于日本人对中国的叙事... 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恐怕从来都不是一个明确的实体,她的庞大和复杂使亲身体验到她的存在的日本人也只能触摸到她的一个微小的局部,因而她的整体形象无法建立在某一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日本人的“中国”来源于日本人对中国的叙事。这些叙事既包括在普遍意义上属于虚构叙事文学范畴的小说和叙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代文学 中国 他者 汉语经典文本 经验与居处
下载PDF
当前农村宗族活动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宜君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25,共4页
由于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亲族聚居”的居处方式、社区文化建设落后等原因 ,我国农村的宗族活动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正确治理农村宗族活动必须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法制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宗族活动 治理对策 宗法观念 居处方式 中国 农村社区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异域·乡愁·故都——民国时期林纾的居处抉择与体认
11
作者 周增光 《地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民国时期,闽籍旅京人士林纾,既有南归之思、南下之行,又曾暂居天津租界数月,最终定居北京终身。较之生计、人际关系等因素,他的居处抉择与居处体认联系更为密切,而他的居处体认又与政治心态转变密切相关。南下是他在趋向于做共和国民时... 民国时期,闽籍旅京人士林纾,既有南归之思、南下之行,又曾暂居天津租界数月,最终定居北京终身。较之生计、人际关系等因素,他的居处抉择与居处体认联系更为密切,而他的居处体认又与政治心态转变密切相关。南下是他在趋向于做共和国民时期的打算,北居则与他日趋坚定的遗民心态紧密相连。其居处抉择,既有时代变迁下的普遍性,又有其政治心态与身份认同变化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居处抉择 居处体认 政治心态
原文传递
“男女有别”观念探源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发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8-71,75,共5页
在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中,"男女有别"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直到今天,这一观念仍然制约着两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男女有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先秦历史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发现:诞生礼仪从一开始就灌输... 在中国传统的性别文化中,"男女有别"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直到今天,这一观念仍然制约着两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把"男女有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先秦历史文献进行梳理,我们发现:诞生礼仪从一开始就灌输了"男女有别"的观念,教育则不仅巩固已有的差别而且还增加新的内容;居处隔离的存在从生活的细节上强化了这一观念,而左右方位的内涵转变则成了又一显明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社会 男女有别 诞生礼仪 教育 居处隔离 左右
下载PDF
宋代的家塾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芳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家塾,也称馆塾、家馆或馆,是两宋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家塾,主要在中上层家庭或家族中设置。依据家世和经济背景,有三类家庭或家族常设置家塾。家塾的具体位置,一般是在家族居所及附近,或与之有隶属关系的僧寺。家塾日常运营的经... 家塾,也称馆塾、家馆或馆,是两宋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的家塾,主要在中上层家庭或家族中设置。依据家世和经济背景,有三类家庭或家族常设置家塾。家塾的具体位置,一般是在家族居所及附近,或与之有隶属关系的僧寺。家塾日常运营的经费,绝大部分由本家族自己提供。家族经商、田租的收入,建家塾者的俸禄,本族兄弟的赞助等,都是家墪惯常的经济来源。根据家塾规模和所属家庭、家族的特色,其管理各不相同。作为家庭和家族的私学,宋代家塾的所有权特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的家塾 设置家塾的三类家庭 居处与环境 开销与经费来源 日常管理
下载PDF
居处模式的改变与藏族老年妇女的信仰生活——以川西鱼通人的“哑巴会”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建勋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5-18,共4页
笔者在对四川西部的鱼通藏族聚居地的田野调查中发现,在当地民间信仰活动中,老年女性占绝大多数。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受传统观念影响,男女分工不同;其次与居处模式、代际冲突以及仪式对于信众社会性身份的特殊要求有关。
关键词 鱼通 哑巴会 居处模式 代际冲突 老年妇女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以《乡土中国》阐释《红楼梦》的居处布局原则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百灵 《文教资料》 2015年第22期11-13,共3页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多次以《红楼梦》为例,证明其理论。本文整理出第七章所谈到的居处布局原则,用以解释《红楼梦》居处布局的意义及其如何更好地诠释人物关系。
关键词 居处布局原则 红楼梦 乡土中国
下载PDF
界画与中国古代居处形态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国祥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2,共2页
界画表现建筑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建筑与山水融合,既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与环境,也体现古人的居处形态意识,从中可以看出建筑与自然环境既相对立又相补充的关系,以及所包含的儒家观念、道家理想、道教的神仙思想和风水意识等。
关键词 界画 建筑 居处形态意识 儒家 道家
原文传递
西地小区综合管线施工设计最优化
17
作者 毕思明 《承钢技术》 1997年第3期64-66,共3页
分析西地区小综合管线布置存在的各种障碍因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措施,使小区管线综合施工设计最终达到最优化一些标准化成果。
关键词 居处 管线施工 管线设计 管网设计
下载PDF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生态美学意蕴之比较
18
作者 陈玉洁 王晓凌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4-95,85,共3页
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对《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这两部中外文学作品展开平行比较研究,挖掘和展现两部作品在生态美学上的思想意蕴,激发人们寻找生态美和生态居处的精神诉求。
关键词 《格列佛游记》 《镜花缘》 生态美学 平行研究 生态居处
下载PDF
佛教信仰对宋代女性居处空间的影响
19
作者 邵育欣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56-60,共5页
宋代的佛教在家女信徒仍旧生活在世俗家庭中,家还是她们主要的活动空间,所以她们的日常修行多是在家中进行。在本已有限的空间中,女信徒们努力为自己的信仰寻找一席清净之地。其居室内的陈设与器物,既体现出她们的信仰和宗教身份,也起... 宋代的佛教在家女信徒仍旧生活在世俗家庭中,家还是她们主要的活动空间,所以她们的日常修行多是在家中进行。在本已有限的空间中,女信徒们努力为自己的信仰寻找一席清净之地。其居室内的陈设与器物,既体现出她们的信仰和宗教身份,也起到营造庄严神圣的宗教氛围、有益于修行的作用。虽然修行空间和室内陈设的选择体现出女信徒的主动性,但她们仍然无法跳出世俗家庭的壁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信仰 女性 居处空间 陈设 器物
下载PDF
诗意扬州,在烟花居处追寻幽幽古风
20
作者 骆昌芹 《医食参考》 2015年第9期65-65,共1页
扬州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化古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反映过去人们对风景绮丽、歌舞升平的扬州的向往。 瘦西湖是最具扬州特色的风景区之一。它不像西子湖那样开阔丰腴,一泓湖水曲曲弯弯,于纤细中别有一种妩媚、含蓄... 扬州是我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文化古城。“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反映过去人们对风景绮丽、歌舞升平的扬州的向往。 瘦西湖是最具扬州特色的风景区之一。它不像西子湖那样开阔丰腴,一泓湖水曲曲弯弯,于纤细中别有一种妩媚、含蓄的风韵。我想,瘦西湖之名,即由此而来吧。瘦西湖原是隋唐时期的护城河,清代扬州富比皇家的盐商,为了迎接乾隆皇帝南巡,便因地制宜地建造了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园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诗意 居处 烟花 隋唐时期 乾隆皇帝 风景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