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对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概述 被引量:6
1
作者 沈惠军 Man-Chi Wong 《环球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966-971,共6页
本文探讨在过去50年间海外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的不同的理论和假说。包括局部机械传导理论、闸门控制理论、神经体液理论、形态奇异性理论和神经节段理论。对每一种理论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讨论与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认为,针灸的作用机制最... 本文探讨在过去50年间海外研究针灸作用机理的不同的理论和假说。包括局部机械传导理论、闸门控制理论、神经体液理论、形态奇异性理论和神经节段理论。对每一种理论的合理性和缺陷进行了讨论与比较,从而得出结论认为,针灸的作用机制最有可能是多种生理过程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局部传导 闸门控制理论 神经体液 形态奇异性 神经节段 神经节段针灸
下载PDF
术中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对典型心房扑动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有效性评估
2
作者 王华 李博 +3 位作者 郝京霞 张会敏 张涛 张英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2期911-914,共4页
目的通过术中测量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心房扑动(房扑)消融前后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探讨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在CTI线性阻滞消融终点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入组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诊断CTI依赖房扑并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37... 目的通过术中测量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心房扑动(房扑)消融前后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探讨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在CTI线性阻滞消融终点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入组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诊断CTI依赖房扑并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3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5例,河北省儿童医院2例),术中均诱发CTI依赖房扑,并采用解剖消融方法沿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行线性消融,术后经右心房激动标测验证CTI呈线性阻滞。分别统计入组患者心动过速周长(TCL)、冠状窦起搏下消融前局部传导间期(P-ABL1)、冠状窦起搏下消融后局部传导间期(P-ABL2),计算局部传导期间百分比(P-ABL2/TCL)。评估P-A BL 2/T C L对诊断C T I双向传导阻滞的价值,并通过消融后激动顺序验证其有效性。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解剖方法行射频消融,并行激动标测验证CT I呈线性阻滞。术中诱发TCL为(310.00±46.32)ms。术前测定P-ABL1为(92.16±27.65)ms,术后测量P-ABL2为(173.65±16.35)m s,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P-A B L 2/T C L为(0.81±0.12)。P-A B L 2/T C L越接近1,评估C T I双向传导阻滞的特异性及有效性越高。结论采用术前局部传导间期可预估CTI阻滞终点,并结合术后P-ABL2/TCL的方法可提高CTI阻滞线完整性,减少反复消融,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局部传导间期百分比 射频消融 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 双向传导阻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