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生态学视角下的城镇体系规划方法优化与实践 被引量:23
1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9,共7页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过于关注物质空间布局,忽略了人的发展诉求,并且指导范围往往局限于城镇自身,忽视了对乡村地区发展的指导,使其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采用社会生态学视角,通过探索劳动力产需平衡等规... 传统城镇体系规划过于关注物质空间布局,忽略了人的发展诉求,并且指导范围往往局限于城镇自身,忽视了对乡村地区发展的指导,使其难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生态问题。研究采用社会生态学视角,通过探索劳动力产需平衡等规律,构建以城镇化区域分类引导为核心、以小城镇发展和非农就业指引为重点、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创新配置为保障的城镇体系规划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框架,并以日照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例进行实践,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体系规划理论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城镇体系规划 新型城镇化 就业平衡
下载PDF
“平衡”与“共赢”--基于社会生态系统重构的绿心地区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曾坚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0-88,共9页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绿心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重构、农民迁移和再就业等问题,传统绿心地区规划建设实践忽视了社会生态问题和人的发展诉求等内容。研究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根据绿心地区社会生态特征重置其发展目标,即...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绿心地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乡村社会生态系统重构、农民迁移和再就业等问题,传统绿心地区规划建设实践忽视了社会生态问题和人的发展诉求等内容。研究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根据绿心地区社会生态特征重置其发展目标,即实现社会生态系统平衡和多方共赢,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新的规划框架,提出了绿心地区城乡居民点发展、非农就业引导、土地流转模式选择及建设项目管理实施策略,并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地区——昭山示范区规划进行了实践探索,为绿心地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心地区 社会生态系统 多方共 劳动力析出 就业平衡
下载PDF
如何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就业平衡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飚 孟大虎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67,158,共10页
推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就业平衡发展,能够引导优质劳动力进入生产性、创造性部门,而非分配性的寻租部门,因此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就业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 推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就业平衡发展,能够引导优质劳动力进入生产性、创造性部门,而非分配性的寻租部门,因此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就业呈现显著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类部门间工资水平、劳动供给增速差距扩大,以及行业收益率和从业人员素质差别显著等方面。鉴于此,应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经济发展和就业领域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如下举措力求实现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平衡:第一,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避免经济"脱实向虚"导致劳动力资源错配;第二,继续发挥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就业带动作用;第三,重视品牌效应,加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第四,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竞争格局,以"技能"为引才的核心;第五,推动高等教育的优化发展,加快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六,增加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平衡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生产性部门 寻租性部门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平衡的城市边缘区发展路径研究--以日照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健 曾穗平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8年第12期111-118,共8页
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居民点盲目撤并、劳动力析出与就业空间错位、设施配给与实际需求不符等诸多社会生态问题,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以重构社会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通过调研不同区域劳动力析出规律、土地流转与产业等发展条... 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居民点盲目撤并、劳动力析出与就业空间错位、设施配给与实际需求不符等诸多社会生态问题,研究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以重构社会生态系统平衡为目标,通过调研不同区域劳动力析出规律、土地流转与产业等发展条件及居民发展意愿等,构建以社会生态分区与居民点分类发展为基础、以就业空间布局与土地流转模式分区指引为核心,以交通与服务设施精明配置为支撑的发展路径,并结合社会生态分区制定多模式的共建策略,确保规划建设顺利实施。研究结合日照城市边缘区规划实践,为城市边缘区发展路径优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社会生态系统 劳动力析出 就业平衡 共建共享
下载PDF
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50
5
作者 刘望保 闫小培 +1 位作者 方远平 曹小曙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85-1096,共12页
在不改变目前城市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模拟居民的居住与就业区位的最优组合获取理论上的最小通勤,过剩通勤是实际通勤成本与最小通勤成本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城市通勤效率和潜力。利用线性规划函数,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1年和2005年家庭... 在不改变目前城市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模拟居民的居住与就业区位的最优组合获取理论上的最小通勤,过剩通勤是实际通勤成本与最小通勤成本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城市通勤效率和潜力。利用线性规划函数,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01年和2005年家庭调查问卷数据,计算两年的过剩通勤分别为58.41%和44.74%,这部分通勤是可通过优化居住与就业的区位组合而理论上可节约的。过剩通勤与家庭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尤其与家庭收入、户籍类型、住房产权和类型等密切相关,家庭结构分化和收入分化是产生过剩通勤的重要原因。除受模型假设产生的误差影响外,过剩通勤的产生还受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城市规划与建设及个人的居住与就业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住房、国企和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导致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重组、城市规划较少关注小区域范围内居住与就业的平衡、个人的择居和择业偏好的变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对过剩通勤的产生和扩大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通勤 线性规划 居住与就业平衡 广州市 形成机制
下载PDF
巴黎新城规划建设及其发展历程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学彬 《规划师》 2006年第11期95-97,共3页
二战后的巴黎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导致城市周边的建设行为此起彼伏,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应对措施,建设行为盲目而无序,对巴黎城市的整体形象破坏严重。由此,巴黎市政府决定在巴黎市郊另建新城,以整合盲目无序的建设行为,合理疏散巴黎市... 二战后的巴黎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导致城市周边的建设行为此起彼伏,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应对措施,建设行为盲目而无序,对巴黎城市的整体形象破坏严重。由此,巴黎市政府决定在巴黎市郊另建新城,以整合盲目无序的建设行为,合理疏散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引导周边地区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新城 EPA 规划建设历程 人口与就业平衡
下载PDF
居住—就业平衡与城市通勤——以上海普陀区为例 被引量:19
7
作者 钟喆 孙斌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2,共5页
居住—就业平衡一直是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规划学界对于能否解决居住—就业平衡问题以及是否有必要解决有着争论。通过对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上海市普陀区居民的通勤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费用距离都在... 居住—就业平衡一直是城市规划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规划学界对于能否解决居住—就业平衡问题以及是否有必要解决有着争论。通过对上海市普陀区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得出上海市普陀区居民的通勤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费用距离都在加大以及居住—就业匹配失衡情况较严重等结论。这种失衡加剧的可能原因是级差地租、市场经济下的政策和高房价,同时在市场机制下人们的选择较为复杂,通过规划实现居住和就业的就地平衡较为困难。因此,现阶段的重点仍应放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上,同时减少高峰时段私家车和非必要公务用车的使用,中远期应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交通 居住-就业平衡 上海普陀区
下载PDF
北京市居住-就业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蕾 孟晓晨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10-1217,共8页
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中,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就业的空间分离引发了一系列交通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4个社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了北京市居民的通勤特征和... 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住房市场化的进程中,居住—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就业的空间分离引发了一系列交通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不同区域的4个社区进行问卷发放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了北京市居民的通勤特征和居住地、就业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测算了样本的居住—就业平衡度,进而比较了居住—就业平衡和不平衡的居民社会经济属性的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市居民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十分普遍,居住—就业不平衡现象在大型就业中心和大规模居住区表现得愈突出。对居民社会经济属性与居住—就业空间平衡关系的研究发现,居住—就业平衡群体的最突出特征是年龄在50岁以上、职业为公务员、住房为单位集体宿舍或借住朋友/亲戚家。而相反,已婚居民、自有住房群体或从事农林渔牧水利生产等这部分人群往往最容易产生居住—就业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理学 通勤行为 居住-就业平衡 北京
原文传递
财政赤字观和美国政府债务的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翀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109,共6页
美国政府债务信用评级下降使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终于爆发,导致人们对财政赤字观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财政赤字观发生过从平衡预算到赤字财政,到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到潜在产值的预算平衡,到预算准则的四次转变。各届美国政府在各... 美国政府债务信用评级下降使美国政府债务问题终于爆发,导致人们对财政赤字观的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财政赤字观发生过从平衡预算到赤字财政,到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到潜在产值的预算平衡,到预算准则的四次转变。各届美国政府在各自的财政赤字观的影响下,不断地创造了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记录,给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在世界多个国家发生政府债务危机的情况下,现在是应该重新调整财政赤字观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赤字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充分就业预算平衡 政府债务
原文传递
北京都市区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碧寒 沈凡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7,共8页
近二十年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研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建立北京都市区就业—居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就业—居住空间关系... 近二十年来,在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就业—居住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研究以北京都市区为例,建立北京都市区就业—居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就业—居住空间关系进行多尺度分析,在界定就业中心和居住中心的基础上,评价北京都市区的就业与居住平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就业—居住分离是当今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居住平衡 平衡指数 就业中心 居住中心
下载PDF
转型期广州市居民职住模式的群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济婷 周素红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64-576,共13页
职住关系是城市研究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体制改革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特殊,检验不同阶层居民在职住地选择偏好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居民职住格局形成的内部机制。利用广州市入户问卷调查、建成环境和人口普查等数据,采用两步聚类和多项logi... 职住关系是城市研究领域重要的议题之一。体制改革后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特殊,检验不同阶层居民在职住地选择偏好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居民职住格局形成的内部机制。利用广州市入户问卷调查、建成环境和人口普查等数据,采用两步聚类和多项logistic回归,对广州市居民进行阶层划分,对比居民职住模式的群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职住决策时,体制外工薪阶层追求低生活成本,受职住地建成环境影响显著;体制内阶层习惯于传统单位制下社会关系密切的社区,受邻里环境影响显著,还受个人属性影响;无固定工作者决策自由和平衡程度高,受少量建成环境因素影响。研究有助于了解居民职住格局形成的制度性机制,为优化居民职住格局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居住平衡 职住模式 社会阶层 多项logistic回归 广州
原文传递
“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中国劳动力供需趋势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向晶 蔡翼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32-44,共13页
通过分析不同人口政策对未来劳动力供需变化的影响,认为“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就业总量压力会随着经济活动人口的减少而不断释放。参考不同经济增速下的劳动力供需缺口可以看到,“十四五”期... 通过分析不同人口政策对未来劳动力供需变化的影响,认为“十四五”及未来中长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将进一步突出,就业总量压力会随着经济活动人口的减少而不断释放。参考不同经济增速下的劳动力供需缺口可以看到,“十四五”期间劳动力市场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当前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正小幅提升。2019年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较上个月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且人工智能、新技术快速应用,加快了劳动力市场内部结构性需求分化,劳动力产值效率与未来产业升级之间匹配问题日益突出。为实现就业市场再平衡,要以适度的经济增长为基础,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实现不同类型失业的就业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 劳动力供需 就业平衡
下载PDF
如何在构建就业生态平衡为目标的基础上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1年第19期162-163,166,共3页
就业生态平衡旨在联系学校、毕业生个体、社会及用人单位4方面主体,构成以毕业生就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应合理调节就业个体与学校教育、就业制度、就业供需环境、校企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就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 就业生态平衡旨在联系学校、毕业生个体、社会及用人单位4方面主体,构成以毕业生就业为中心的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应合理调节就业个体与学校教育、就业制度、就业供需环境、校企生态环境的关系,达到就业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发展。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应以构建就业生态平衡为目标,形成具有针对性、适应性与科学性的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与就业方向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生态平衡 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