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朱金生 张轶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49-50,共2页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是多层次的,大到国家宏观经济、小到企业微观经济,对每个层面的作用都可大可小,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其数量、投资分布和进入方式等的不同。充分就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成为每个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 FDI对东道国的经济影响是多层次的,大到国家宏观经济、小到企业微观经济,对每个层面的作用都可大可小,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其数量、投资分布和进入方式等的不同。充分就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四大目标之一,成为每个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当前我国的失业状况严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通过分析当前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因素并从中找出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FDI对我国经济我层次影响的角度来研究其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外商直接投资 中国 就业结构 外资利用 失业率 劳动力需求 就业区位 负面效应
下载PDF
特大城市功能格局和集聚扩散研究:以北京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杨烁 于涛方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0,共6页
功能格局(或者说就业区位)与集聚扩散一直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大城市就业区位和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以及日本首都圈疏解的案例经验,利用北京市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2008~2013年北京的就业区位和产业... 功能格局(或者说就业区位)与集聚扩散一直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大城市就业区位和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以及日本首都圈疏解的案例经验,利用北京市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2008~2013年北京的就业区位和产业集聚扩散趋势。研究表明,特大城市周边的近郊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产业结构变动,且不同产业体现出各异的集聚扩散规律: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均质化、公共服务业的地区差异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行预判,指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及设施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区位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北京
下载PDF
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薛乐业 《村委主任》 2023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分析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有利于完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格局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第六轮全国范围调查数据(CHIP2018),实证分析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受务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选择建制镇频率最高... 分析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有利于完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格局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第六轮全国范围调查数据(CHIP2018),实证分析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受务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选择建制镇频率最高,且区位选择存在明显异质性。此外,工作时间越长、工作收入越高、有外出工作预期、人力资本越高越倾向于在村级以上层级地区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区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分异与职住空间错位行业识别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学波 宋金平 +1 位作者 陈丽娟 孙峰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3-90,共8页
城市就业空间分异与职住空间错位是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且存在密切联系的两项重要议题。分析了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分异特征,识别了对职住空间错位影响显著的行业。结果表明:①从城市中心向外延伸,分布产业高度具有显著的梯度性和圈层... 城市就业空间分异与职住空间错位是反映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且存在密切联系的两项重要议题。分析了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分异特征,识别了对职住空间错位影响显著的行业。结果表明:①从城市中心向外延伸,分布产业高度具有显著的梯度性和圈层结构特征;②就业行业空间分布可分为四种类型:中心城区集中就业的高端商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城区为主近郊区集聚就业的文化科技型服务业,近郊就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远郊就业为主的保障性服务业和生产制造业;③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教育业等五大行业对北京都市区职住空间错位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空间分异 职住空间错位 就业区位 北京都市区
原文传递
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结构与区位模式演变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晖 袁丰 赵岩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4-1166,共13页
就业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映射出城市经济与社会现象的多样性。论文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多中心密度函数等方法综合刻画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结构特征,并从就业结构化分散、就业中心增长转型、就业异质性... 就业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映射出城市经济与社会现象的多样性。论文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非参数局部加权回归、多中心密度函数等方法综合刻画南京都市区就业空间结构特征,并从就业结构化分散、就业中心增长转型、就业异质性集聚与土地混合利用3个方面剖析其就业区位模式特征。研究发现:①南京都市区就业郊区化与多中心化并存,“分散化集聚”的结构性特征显著;②就业中心决定着就业空间的整体结构与密度分布,然而城市中心影响力开始减弱而次中心则逐渐增强;③就业中心出现增长转型,服务化转向与高技能化趋势明显;④就业分布呈现异质性集聚模式且与混合土地利用存在正向关联;⑤城市就业空间格局演变是自组织与他组织2种力量、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2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集聚经济、城市规划、土地市场开发等均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空间结构 就业中心识别 就业区位模式 就业空间演变机理 南京都市区
原文传递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与实证分析——以辽宁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邢军伟 吴殿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68-372,共5页
为了定量分析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选取了区位商、就业区位商、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需求收入弹性、技术进步速度、资金利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值消耗率、三废治理系数、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等12个定量分... 为了定量分析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选取了区位商、就业区位商、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需求收入弹性、技术进步速度、资金利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能源产值消耗率、三废治理系数、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等12个定量分析指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出辽宁主导产业选择的5个主要因子和因子得分函数,依据因子得分函数和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出39个行业部门的综合得分,并结合定性分析,从中选择8个产业部门作为辽宁的主导产业。研究结果对辽宁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产业 因子分析 辽宁 就业区位 感应度系数
下载PDF
桂西南资源富集产业集群就业效应分析——以崇左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麻昌港 张劲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767-19769,共3页
以桂西南地区的崇左市为例,根据2003~2008年崇左市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和崇左市相关机构中得来的数据,从产业集群的4大就业效应——就业链空间扩展效应、就业结构优化效应、就业吸聚乘数效应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效应以及就业集中度、... 以桂西南地区的崇左市为例,根据2003~2008年崇左市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和崇左市相关机构中得来的数据,从产业集群的4大就业效应——就业链空间扩展效应、就业结构优化效应、就业吸聚乘数效应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效应以及就业集中度、就业区位商对桂西南资源富集产业集群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崇左市制糖工业的就业吸聚能力在稳中仍然有所提高,表现出极强的就业效应;崇左市糖业集群不仅在广西区内的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优势,而且所占的就业份额也较大,表现出很强的就业吸纳能力。由此提出了桂西南资源富集产业集群的就业水平提高的对策:延长产业链,拓展就业空间;强化各类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加强面向东盟的产业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近海沿边的区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富集 产业集群 就业效应 就业集中度 就业区位
下载PDF
江苏省产业集群就业创造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永照 《经济论坛》 2010年第6期77-80,共4页
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轨迹,介绍了不同时期的产业集群理论,以就业区位熵作为识别和判断某产业集群就业创造能力的指标,对江苏省不同时期的主要产业的产业集群的就业创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就业区位 就业创造效应
下载PDF
国外大城市地区企业区位模型研究综述
9
作者 杨烁 于涛方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长期以来,大城市的家庭居住区位选择和企业区位选择一直是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关注的重点。在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综合作用下,加强对企业区位选择的研究,能够推动中国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为此,... 长期以来,大城市的家庭居住区位选择和企业区位选择一直是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关注的重点。在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全球化、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综合作用下,加强对企业区位选择的研究,能够推动中国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变革。为此,本文归纳了国外大城市地区就业区位分析模型研究进展,全文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分别是:城市企业区位模型的趋势、企业区位处理方法的发展历程、模型构建要素与理论以及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区位选择 城市模型 大城市地区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就业区位差异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杨丽 《时代经贸》 2012年第8期106-107,共2页
自从中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通过选取1985-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说明FDI是影响我国就业区位差异的重要因素,FD... 自从中国加入WTO,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一直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显而易见。本文通过选取1985-2009年全国31个省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说明FDI是影响我国就业区位差异的重要因素,FDI的区位分布影响了就业的区位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继续扩大FDI规模,缓解就业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FDI) 就业区位差异 实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