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洛赫“尚未”视域中的“现实”概念及其文学表达
1
作者 张晓萌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4-100,共7页
布洛赫从“尚未”范畴出发,构建了朝向乌托邦的开放的体系。“尚未意识”和“尚未存在”扩展了“现实”的边界,由此,过去没有或没能发生的,现在处于动态过程之中的,将来必然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都因寓居其中的可能性而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布洛赫从“尚未”范畴出发,构建了朝向乌托邦的开放的体系。“尚未意识”和“尚未存在”扩展了“现实”的边界,由此,过去没有或没能发生的,现在处于动态过程之中的,将来必然或者有可能发生的,都因寓居其中的可能性而成为现实的一部分;现实不再只是既有之物,其还将客观可能延长线上部分囊括其中。基于“尚未”视域下的“现实”概念,布洛赫为表现主义辩护;同时,以歌德的《浮士德》为例,布洛赫赋予浮士德终极一生的探索之旅以超越性特征,并认为他是“乌托邦人类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尚未 “现实” 乌托邦 表现主义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音乐审美对象论
2
作者 王晗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20期83-86,共4页
“艺术作品是在审美对象尚未被感知的情况下所保留的东西,它是在表现之前处于一种可能状态的审美对象。”杜夫海纳非常重视审美对象与艺术作品的研究,虽然两者都具有相同内容的意识对象,但是在现象学中,艺术作品不能被笼统地称作审美对... “艺术作品是在审美对象尚未被感知的情况下所保留的东西,它是在表现之前处于一种可能状态的审美对象。”杜夫海纳非常重视审美对象与艺术作品的研究,虽然两者都具有相同内容的意识对象,但是在现象学中,艺术作品不能被笼统地称作审美对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夫海纳 艺术作品 现象学 审美对象 意识对象 音乐审美 对象论 尚未
下载PDF
恩斯特·布洛赫“尚未”存在论概述
3
作者 李博 《德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尚未"是布洛赫哲学的核心范畴。借助这一范畴,布洛赫打破了传统哲学的僵化体系,强调要以开放动态的眼光审视外部世界及人类自身。进一步地,以指向未来的能动的"尚未意识"为基础,布洛赫提出了独特的"尚未"... "尚未"是布洛赫哲学的核心范畴。借助这一范畴,布洛赫打破了传统哲学的僵化体系,强调要以开放动态的眼光审视外部世界及人类自身。进一步地,以指向未来的能动的"尚未意识"为基础,布洛赫提出了独特的"尚未"存在论。根据"尚未"存在论的观点,外部世界绝非一个封闭的已经完成的固化体系,人的本质也始终存在于尚未完成的过程之中,需要我们不断扬弃异化现实方能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未 尚未意识 尚未”存在论
下载PDF
现代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俊文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30-34,共5页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传统本体论哲学一度陷入困境甚至被遗忘与抛弃,然而本体论哲学却无法真正从人类社会中被剥离,亦或对哲学本体的追寻无法从人的生命中被抹去。究其无法"终结"本体论哲...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传统本体论哲学一度陷入困境甚至被遗忘与抛弃,然而本体论哲学却无法真正从人类社会中被剥离,亦或对哲学本体的追寻无法从人的生命中被抹去。究其无法"终结"本体论哲学的缘由在于,其对人存在意义的关怀内在地昭示着对构成哲学本体的"尚未"之维的永恒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本体论 承诺 尚未
下载PDF
布洛赫“黑暗瞬间”形而上思想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惠杰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2-56,共5页
布洛赫通过对作为生存策源地"现在黑暗瞬间"的形而上思考,意图阐明其非对象性、现实性等积极性内容。黑暗瞬间是人与事物正在生成的现在时,潜藏有尚未创生的"新事物",包裹着可能性未来,贯穿着"已然但是尚未&qu... 布洛赫通过对作为生存策源地"现在黑暗瞬间"的形而上思考,意图阐明其非对象性、现实性等积极性内容。黑暗瞬间是人与事物正在生成的现在时,潜藏有尚未创生的"新事物",包裹着可能性未来,贯穿着"已然但是尚未"存在逻辑。刺破黑暗的"惊奇"瞬间,是对存在真理的预感,对人的创造性、超越性的确证。勇于突破黑暗,揭开自身秘密,是积极行动的人独有的乌托邦勇气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黑暗瞬间 非对象性 惊奇 尚未
下载PDF
布洛赫“尚未存在”本体论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彪 刘卓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6,共7页
布洛赫把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命名为"尚未存在"本体论,他的"尚未存在"本体论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哲学体系是具有突出时代意义的哲学。布洛赫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存在"是"尚未"的存在,是生生不... 布洛赫把自己的哲学本体论命名为"尚未存在"本体论,他的"尚未存在"本体论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哲学体系是具有突出时代意义的哲学。布洛赫批判传统形而上学,认为"存在"是"尚未"的存在,是生生不息的变化过程,人与世界都是充满着各种尚未完结的潜势和趋势,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长远目标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上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统一。布洛赫从"尚未存在"本体论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创新性的解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未 我们问题 世界过程 人本主义
原文传递
艺术与革命——论恩斯特·布洛赫具体的乌托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49,共6页
布洛赫要求重建作为解放与革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他发现人的希望、梦与美好未来的理想等事件是对一个自由的、非异化状况的预言,"尚未"逻辑揭示出当对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展开批判时,并不仅仅意味着解蔽与祛魅,它同时意味着... 布洛赫要求重建作为解放与革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他发现人的希望、梦与美好未来的理想等事件是对一个自由的、非异化状况的预言,"尚未"逻辑揭示出当对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展开批判时,并不仅仅意味着解蔽与祛魅,它同时意味着显露与发现蕴藏其中的革命潜能。布洛赫对革命主观条件重要性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客观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拨。他借助具体的乌托邦范畴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暖流"与"寒流"、社会主义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紧密结合在马克思的革命事业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历史主义 尚未 具体乌托邦
下载PDF
恩斯特·布洛赫“Vor-Schein”概念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晓萌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86,共6页
"Vor-Schein"是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美学的核心概念,其中译有多个版本,普遍译为"前假象"。作为真理的显现,它是与现实相关涉的本质世界图像的抽象中介。布洛赫赋予前假象以"尚未"维度,使其具有超越... "Vor-Schein"是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美学的核心概念,其中译有多个版本,普遍译为"前假象"。作为真理的显现,它是与现实相关涉的本质世界图像的抽象中介。布洛赫赋予前假象以"尚未"维度,使其具有超越的"趋势-潜势",从而使之与表象和假象相区别。在文学与艺术中,尚未形成的客观事物显现为一种到处寻求自身的事物,因此,文学与艺术不仅是前假象的载体,同时本身亦作为前假象而存在。在可能性的现实主义中,前假象以其预先推定的愿望图景,展现文艺的乌托邦功能,从而使其成为建构性的意义生成机制与可能性的实验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假象 假象 表象 尚未 现实性
原文传递
论布洛赫希望哲学视野下的理想教育
9
作者 兰春毅 《爱情婚姻家庭》 2022年第15期91-93,共3页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离不开教育,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对理想教育的重视。无理想,无动力,无结果。然而当代社会的教育对于理想教育的认识不够明晰,致使理想教育成为了外在的灌输理论形式,而这同人本身相异化的,...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离不开教育,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对理想教育的重视。无理想,无动力,无结果。然而当代社会的教育对于理想教育的认识不够明晰,致使理想教育成为了外在的灌输理论形式,而这同人本身相异化的,因为理想本身就是人内在的本质,布洛赫希望哲学与人的形而上学本性的内在一致性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本文通过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具体阐释,一方面希望唤醒人内在地理想和希望冲动,认识到理想教育的真正本质含义;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希望哲学对于理想教育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希望哲学 乌托邦 尚未 理想教育
下载PDF
早期教育中的“尚未”:意义、价值及其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爱琴 苏悦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0-46,共7页
“尚未”是德国哲学家布洛赫所提出的希望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布洛赫认为,“尚未”代表着希望,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尚未”的引领下,早期教育中的幼态持续、儿童发展的非特定化以及本能都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以望为本”的视... “尚未”是德国哲学家布洛赫所提出的希望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布洛赫认为,“尚未”代表着希望,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内在力量。在“尚未”的引领下,早期教育中的幼态持续、儿童发展的非特定化以及本能都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以望为本”的视角下,儿童的游戏精神、儿童的想象力以及丰富的儿童文化都富含发展价值。在实际的早期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用刻意“留白”的方式影响儿童,走符合天性的自然主义道路,以乌托邦精神共筑面向未来的儿童乐园,最终实现面向未来的,“以望为本”的教育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哲学 尚未 早期教育 儿童精神 儿童文化
下载PDF
希望精神与美好生活——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当代审视
11
作者 刘聪 邹静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介绍了布洛赫以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思维方式,书写了新颖而独特的希望哲学。他高扬主体内在的“希望”精神,追问反思其存在的根源,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他以“尚未”的本体论与“一个更美好的生活梦”为核心建构了希望哲学体系... 介绍了布洛赫以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思维方式,书写了新颖而独特的希望哲学。他高扬主体内在的“希望”精神,追问反思其存在的根源,对传统形而上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他以“尚未”的本体论与“一个更美好的生活梦”为核心建构了希望哲学体系,从而实现了主观的超越性、开放性与客观的现实性、可能性的统一。指出:在“希望”哲学的视域下,对新时代美好生活愿景加以新的审视,发掘其蕴含的人的内在本质,能够激发原初的乌托邦冲动,从而使人类在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收获相同比例的精神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尚未 乌托邦冲动 美好生活
下载PDF
开端与尚未——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对话中的赫拉克利特
12
作者 马飞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75,共9页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的对话关乎思想的历史性。无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思想,还是黑格尔的思辨-辩证的哲学史,都以赫拉克利特为开端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为对话提供“中介”。黑格尔从辩证法与哲学史的...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的对话关乎思想的历史性。无论是海德格尔的存在历史思想,还是黑格尔的思辨-辩证的哲学史,都以赫拉克利特为开端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之间”为对话提供“中介”。黑格尔从辩证法与哲学史的统一出发,把赫拉克利特规定为哲学的开端,但这一“开端”尚未满足哲学的主体性要求。海德格尔则在赫拉克利特的开端性中看到了另一种“尚未”,即我们尚未满足开端的要求。两者之间的差异为我们理解哲学史提供了富有张力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端 尚未 无蔽
原文传递
论城市化进程中资本逻辑对“白日梦”的渗透——基于布洛赫希望哲学视域的考察
13
作者 钱相安 《学理论》 2021年第11期64-66,共3页
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以空间生产为核心,这一进程以一种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形式在资本逻辑与城市发展之间构造了一种联姻关系。近年来,以资本批判为理论基点而展开的人类城市社会生活批判主要在于揭示这一物化逻辑,然而在... 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城市化进程以空间生产为核心,这一进程以一种缓和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新形式在资本逻辑与城市发展之间构造了一种联姻关系。近年来,以资本批判为理论基点而展开的人类城市社会生活批判主要在于揭示这一物化逻辑,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却遮蔽了现实的人的异化遭遇与生存困境。在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视域中,“白日梦”表征着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改造之梦”,透过内蕴着人类主体内在超越性的“白日梦”,可以明晰资本逻辑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主体性的侵蚀。本文旨在从城市化这一客观进程出发,分析城市作为人类生成“白日梦”的场域以及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的变化,以此揭示资本逻辑对人之主体性的渗透,澄明人类主体中“尚未”这一乌托邦向度的当代在场,以期在“更美好生活的梦”中寻求一种变革世界的人的能动因素的当代出场,进而在最后提出一个理论设想,即城市哲学是否可能以“尚未”范畴为中介,与希望哲学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新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洛赫 “白日梦” 尚未 资本逻辑 希望哲学
下载PDF
内在化乌托邦之灵的自我相遇——恩斯特·布洛赫乌托邦思想研究
14
作者 陈影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对"乌托邦之灵"的追索是布洛赫早期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他的《乌托邦之灵》中,布洛赫将这种追索建基于过程哲学视域内的"尚未"概念,借助"生活瞬间的黑暗"这一宗教神秘主义意象,把最终的希望指向了主... 对"乌托邦之灵"的追索是布洛赫早期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他的《乌托邦之灵》中,布洛赫将这种追索建基于过程哲学视域内的"尚未"概念,借助"生活瞬间的黑暗"这一宗教神秘主义意象,把最终的希望指向了主体内在化的自我相遇。这种自我相遇是乌托邦之灵对没有超越者的超越,是回归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布洛赫的这一思想,看似玄妙,实则颇具现实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之灵 内在化 自我相遇 尚未 布洛赫
下载PDF
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作用:一个英国课程改革尚未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40
15
作者 约翰.埃里奥特 王红宇 《外国中小学教育》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1-33,40,共4页
导言自1945年起英国学校经历了两次巨大的课程改革浪潮。第一次浪潮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席卷学校,第二次浪潮于十年后以确立全国统一课程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的形式跟随而来。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两次变革之间根本不具有连续性,而... 导言自1945年起英国学校经历了两次巨大的课程改革浪潮。第一次浪潮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席卷学校,第二次浪潮于十年后以确立全国统一课程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的形式跟随而来。现在流行的观点认为这两次变革之间根本不具有连续性,而且以非常对立的关于教师作用的假设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学校 改革法案 豪斯 尚未解决的问题 教育内容 反思型 学习过程 过程模式 教育语言 斯坦
下载PDF
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立法建议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轶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依据广泛分享的共识,法律行为制度将成为民法总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围绕如何设计民法总则中的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法律行为效力制度表达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自由及其限制这一核心价值判断问题的基本... 依据广泛分享的共识,法律行为制度将成为民法总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围绕如何设计民法总则中的法律行为效力制度,理论界和实务界仍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法律行为效力制度表达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自由及其限制这一核心价值判断问题的基本看法,还涉及到不少事关民事立法质量的立法技术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未来民法总则应当在现行民事立法的基础上,丰富法律行为效力的类型;不再规定法律行为的一般生效要件;不再将无权处分合同认定为效力待定的合同;整合认定法律行为绝对无效的规则,以求进一步完善法律行为的效力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未完全生效的法律行为 相对特定第三人无效的法律行为 无权处分合同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尚未完成的“现代”——也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被引量:39
17
作者 郜元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上限应该定在晚清 ,而非“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并未止于 1 94 9。 1 94 9只是政治划界 ,此后中国文学发生了许多激变 ,呈现出复杂的现代性样式。晚清至今的中国文学仍然属于尚未完成的现代。通常所谓... 中国现代文学的上限应该定在晚清 ,而非“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追求并未止于 1 94 9。 1 94 9只是政治划界 ,此后中国文学发生了许多激变 ,呈现出复杂的现代性样式。晚清至今的中国文学仍然属于尚未完成的现代。通常所谓从“五四”到 1 94 9年“现代文学”应该作为特殊的学术史概念来使用 ,而 1 94 9年至今的“当代文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文学批评而非文学史的概念。以往所谓的“现当代文学”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提法 ,似乎应该为重新作出解释的现代文学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 尚未完成的现代
下载PDF
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未来希望哲学思想 被引量:13
18
作者 梦海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9,共7页
文章围绕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等著作概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哲学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 文章围绕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等著作概述了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在哲学的贫乏时代,布洛赫通过希望哲学展开了他的哲学思想,全面扩充了世界内容,详细说明了世界内容的象征形象和模型形态,从而使形而上学重新成为真理与现实。20世纪西方世界是人性严重扭曲、精神普遍衰退的世纪。与听天由命、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相反,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种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富于挑战的思想。在此意义上,他的哲学思想远远超出了20世纪西方哲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 更美好生活的梦 预先推定的意识 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
下载PDF
《民法典》合同编理解与适用的重点问题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轶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3-16,共14页
我国《民法典》合同编贯彻保障交易便利的立法宗旨,确认的合同行为效力类型包括生效的合同行为、绝对无效的合同行为、相对特定第三人无效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可撤销的合同行为、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行为等。在司法实践中... 我国《民法典》合同编贯彻保障交易便利的立法宗旨,确认的合同行为效力类型包括生效的合同行为、绝对无效的合同行为、相对特定第三人无效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行为、可撤销的合同行为、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行为等。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准确理解《民法典》中认定合同行为效力规则的含义,以确保裁判的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效的合同 绝对无效的合同 相对特定第三人无效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 可撤销的合同 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
原文传递
“尚未存在”与“希望哲学” 被引量:7
20
作者 欧阳谦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22,161,共11页
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同的哲学派别及其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批判理由。比如,分析哲学用“证实原则”来拒斥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用“有根的存在论”来声讨“无根的本体论”。本文所论述的布洛赫... 批判传统的形而上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不同的哲学派别及其哲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批判理由。比如,分析哲学用“证实原则”来拒斥形而上学,海德格尔用“有根的存在论”来声讨“无根的本体论”。本文所论述的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则是从“尚未存在”出发指责传统哲学的停滞和保守。作为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哲学家,布洛赫力图伸张哲学思考的未来向度,用以证明实现人类自由王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未存在 尚未意识 乌托邦精神 希望哲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