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维特与绿蒂——论歌德笔下人物性格的二律悖反 |
周文姝
王松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2
|
“不要步我后尘”——少年维特之死浅析 |
陈家雯
|
《文教资料》
|
2017 |
0 |
|
3
|
我与文学的冲突 |
北村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94
|
|
4
|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逃避庸俗 |
杨武能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8
|
|
5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 |
叶隽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1
|
|
6
|
筚路蓝缕 功不可没 郭沫若与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 |
杨武能
|
《郭沫若学刊》
|
2000 |
15
|
|
7
|
歌德与文学翻译 |
杨武能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7
|
|
8
|
爱的受难与自杀的救赎──关于维特爱与死的一种解读 |
张尧均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7 |
6
|
|
9
|
悬崖边的迷惘与矛盾、反叛与抗争——《麦田的守望者》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人物形象之比较 |
官雪梅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0
|
论歌德小说《亲合力》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
谷裕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6
|
|
11
|
《少年维特的烦恼》叙事艺术探析 |
张晓琴
|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
2003 |
6
|
|
12
|
歌德《维特》民国时期汉译考——兼论其书名汉译同浪漫主义的关系 |
卫茂平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4
|
|
13
|
称谓的翻译与文化比较 |
史鸿志
|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1999 |
3
|
|
14
|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的译介考辩(1922-2022) |
陈巍
朱圆圆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5
|
反叛的受难者——也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形象 |
鲁艳霞
|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
2001 |
4
|
|
16
|
德国文学在中国(1915-1949)──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的讲演 |
陆耀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7
|
百年回响的歌一曲:《浮士德》在中国之接受 |
杨武能
|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
1999 |
4
|
|
18
|
维特:“反叛的受难者” |
韩耀成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4
|
|
19
|
“力”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杞记 |
陈永志
|
《郭沫若学刊》
|
1999 |
4
|
|
20
|
阅读有价值的书,寻求真理和意义——读《阅读的力量》有感 |
宋丽娟
|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