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特与绿蒂——论歌德笔下人物性格的二律悖反
1
作者 周文姝 王松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08-211,共4页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位文学巨匠为数众多的作品中,虽然有着琳琅满目各色人物形象出场,但其故事情节却始终着笔于两个名字,围绕着两个他... 歌德是德国民族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位文学巨匠为数众多的作品中,虽然有着琳琅满目各色人物形象出场,但其故事情节却始终着笔于两个名字,围绕着两个他所钟爱的形象而展开。而其他被大师所偏爱的人物身上也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这两个人物的影子,这便是维特和绿蒂。这里旨在探讨歌德对这两个人物的执着缘何于此,二者之间的辩证悖反关系以及与其背后其他人物形象的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 历史内涵 形象分析
下载PDF
“不要步我后尘”——少年维特之死浅析
2
作者 陈家雯 《文教资料》 2017年第25期29-30,35,共3页
善良的维特能够平等地与身边的人交往,但是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的身边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却没有人能让维特觉得可以互相倾诉心声,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内心隐藏起来,直到遇见绿蒂,互为知己的感觉冲破了理智的约束,尽管知道没有结果,... 善良的维特能够平等地与身边的人交往,但是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他的身边围绕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却没有人能让维特觉得可以互相倾诉心声,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将内心隐藏起来,直到遇见绿蒂,互为知己的感觉冲破了理智的约束,尽管知道没有结果,维特还是放纵了奔放的内心情感。满是挫折的社会环境和绝望的恋情让维特离开了,他到死也不愿接受时间、理智和容忍的含义。愿可爱的读者能够读懂维特,能够时刻警醒地看到那出穴精灵的目语:不要步我后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 死亡 歌德
下载PDF
我与文学的冲突 被引量:94
3
作者 北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5-67,共3页
我与文学的冲突北村我回忆自己是一种困难,尤其是当你淹没在自身的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无法对我们与我们面对的世界的关系进行检讨,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东西能使我与对象分离,我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命名。命名是我消除与现实紧张关系的... 我与文学的冲突北村我回忆自己是一种困难,尤其是当你淹没在自身的现实之中的时候。我们无法对我们与我们面对的世界的关系进行检讨,原因在于没有一种东西能使我与对象分离,我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命名。命名是我消除与现实紧张关系的惟一途径,因为我由此获得了把握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价值 卡夫卡 五度空间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少年维特之烦恼》 托尔斯泰 紧张关系 四度空间 实验小说 《施洗的河》
下载PDF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逃避庸俗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武能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关键词 学习时代 《浮士德》 长篇小说 教育小说 兄弟会 主人公 《哈姆雷特》 戏剧艺术 少年维特的烦恼》 思想内涵
下载PDF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爱情悲剧后的青春迷惘与制度因素 被引量:21
5
作者 叶隽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7,共10页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 本文以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之烦恼》为文本,探讨18世纪德意志语境中的爱情悲剧表象后的社会原因,既重视个体内心因素的自然发展,也考量社会背景因素的制约力量;同时引入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对立面,即尼柯莱的《少年维特之欢乐》为参照,使彼此的场域交锋提升到一个思想史的观念碰撞高度。同时在结合歌德艺术观"表现真实"的基础上进而发微知著,提炼出"青春迷惘"的普遍性命题,认为维特之死,固然有上述的一般原因在,但更有歌德作为德国文化所化之人的痛苦表现在内,维特之死,未尝不是殉节于未能大气磅礴贯穿而出、深受德意志知识精英关切的德国文化。维特的"真死"与歌德的"假殉",既显示出所谓"制度捆绑"的社会性根本原因,同时又提出了"文化假殉"的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思想史 古典德国
下载PDF
筚路蓝缕 功不可没 郭沫若与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武能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1期26-30,35,共6页
关键词 郭沫若 《浮士德》 德国文学 文学翻译 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语文学 筚路蓝缕 诗歌翻译 翻译家 少年
下载PDF
歌德与文学翻译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武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5-39,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翻译家 “世界文学” 歌德时代 马丁·路德 荷马史诗 少年维特的烦恼》 语言 德国文学 钱钟书
原文传递
爱的受难与自杀的救赎──关于维特爱与死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尧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7-64,共8页
要维特在爱的无望中遭遇到了爱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或者对爱过于期待,把它奉为绝对神圣的价值却导致了发疯和杀人、自杀;或者对爱过于漠视,视之为社会和家庭的附庸,从而使爱扭曲、异化以至消解。两者都是爱的受难。维特自觉选择了死... 要维特在爱的无望中遭遇到了爱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或者对爱过于期待,把它奉为绝对神圣的价值却导致了发疯和杀人、自杀;或者对爱过于漠视,视之为社会和家庭的附庸,从而使爱扭曲、异化以至消解。两者都是爱的受难。维特自觉选择了死亡。死亡在他的意向中不断被赋予意义;死亡战胜了虚无,从而成为一种“向死而在”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 虚无 救赎 维特 绿蒂 少年维特的烦恼》
下载PDF
悬崖边的迷惘与矛盾、反叛与抗争——《麦田的守望者》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人物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官雪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11,共4页
《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麦田的守望者》都是一个时代的青年生活状态的缩影,两部作品都是发表后即成为轰动之作,曾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形象不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经典的反叛者和守望者形象,也成为那个时... 《少年维特之烦恼》和《麦田的守望者》都是一个时代的青年生活状态的缩影,两部作品都是发表后即成为轰动之作,曾横扫世界数千万青年男女的心灵。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形象不仅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经典的反叛者和守望者形象,也成为那个时代少男少女的偶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的守望者》 少年维特之烦恼》 人物形象 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论歌德小说《亲合力》中的神秘主义色彩 被引量:6
10
作者 谷裕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9-105,共7页
关键词 亲合力 小说 神秘主义色彩 爱德华 少年维特的烦恼》 基督教 主人公 伦理道德 认识论 学习时代
原文传递
《少年维特的烦恼》叙事艺术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晓琴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2-25,共4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模式、叙事视角、文本中不同叙述话语之间的对话、感知的叙事功能、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艺术,以期揭示该作品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效果。... 本文旨在通过对于《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模式、叙事视角、文本中不同叙述话语之间的对话、感知的叙事功能、与传统文本的互文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叙事艺术,以期揭示该作品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创了德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种倾向,那就是抒写人物的心灵和情感,表现内心的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维特的烦恼》 叙事方式 德国 歌德 互文
下载PDF
歌德《维特》民国时期汉译考——兼论其书名汉译同浪漫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卫茂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4-88,共5页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曾被视为欧洲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品之一。讨论其汉译史并论述德语"jung"和汉语译文"少年"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明汉语译名的浪漫主义背景及意义。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汉译
下载PDF
称谓的翻译与文化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鸿志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亲属称谓 翻译与文化 少年维特之烦恼》 亲属关系 文化差异 汉语称谓 语境 纲常伦理 “阿姨” 文化比较
下载PDF
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的译介考辩(1922-2022)
14
作者 陈巍 朱圆圆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德国作家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百年的曲折历程,自1922年郭沫若译本出版以来,截至2022年底,先后出版过137种不同译者翻译的《维特》。在《维特》的百年汉译过程中,既出现过两次轰动中国的“维特热”,也... 德国作家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在中国的译介经历了百年的曲折历程,自1922年郭沫若译本出版以来,截至2022年底,先后出版过137种不同译者翻译的《维特》。在《维特》的百年汉译过程中,既出现过两次轰动中国的“维特热”,也发生过200多家出版社受商业利益驱使跟风翻译、出版所造成的出版界“生态灾难”。通过考证和评析这些译本发现,实际上真正潜心研究和译介《维特》的译者寥若晨星,直到2019年卫茂平等人汉译的法兰克福版《歌德全集》第八卷问世,才终于让我国的《维特》译介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维特
下载PDF
反叛的受难者——也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维特形象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艳霞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歌德对艺术形象维特自杀这一情节的选择 ,以及其自杀的原因来展现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同时表现出的妥协性 。
关键词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 艺术形象 维特形象 小说 德国
下载PDF
德国文学在中国(1915-1949)──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的讲演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耀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5-143,共9页
关键词 德国文学 少年维特之烦恼》 特里尔 郭沫若 中国文学 德语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尼采 文艺 文学交流
下载PDF
百年回响的歌一曲:《浮士德》在中国之接受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武能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20,共20页
关键词 《浮士德》 郭沫若 浮士德精神 张闻天 宗白华 辜鸿铭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的接受 梅菲斯特
原文传递
维特:“反叛的受难者”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耀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维特:“反叛的受难者”韩耀成1774年莱比锡秋季博览会开幕时,《少年维特的烦恼》面世了,它像一块巨石扔进当时一潭死水似的沉寂的社会,激起层层波澜。“维特热”席卷整个德国,并越过国界蔓延到欧洲,乃至遥远的东方古国──中... 维特:“反叛的受难者”韩耀成1774年莱比锡秋季博览会开幕时,《少年维特的烦恼》面世了,它像一块巨石扔进当时一潭死水似的沉寂的社会,激起层层波澜。“维特热”席卷整个德国,并越过国界蔓延到欧洲,乃至遥远的东方古国──中国。《维特》的作者约翰·沃尔夫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斯特纳 少年维特的烦恼》 受难者 夏绿蒂 莎士比亚 人民文学出版社 阿尔贝 公使馆 韦茨拉尔 小说
下载PDF
“力”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杞记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永志 《郭沫若学刊》 1999年第3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郭沫若泛神论 人生哲学 放号 《奥义书》 地球 少年维特之烦恼》 本体论 《女神》 宇宙与人生 孔子
下载PDF
阅读有价值的书,寻求真理和意义——读《阅读的力量》有感
20
作者 宋丽娟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4年第4期42-43,共2页
这个暑假,我耐心阅读了英国作家弗兰克·富里迪《阅读的力量》一书,可以说,它成功刷新了我之前的认知,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要阅读哪些有价值的书?在阅读中要去寻求什么?应该怎样去引领孩子阅读?阅读在我眼中一直是... 这个暑假,我耐心阅读了英国作家弗兰克·富里迪《阅读的力量》一书,可以说,它成功刷新了我之前的认知,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要阅读哪些有价值的书?在阅读中要去寻求什么?应该怎样去引领孩子阅读?阅读在我眼中一直是“美好”的代名词。“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胸藏万壑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平日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目标。可阅读究竟暗藏着怎样巨大的力量?它会把孩子引向何处?从苏格拉底关于阅读的悖论,到西方读者阅读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带来的系列自杀事件,《阅读的力量》列举了数百位思想家莫衷一是的论调……在众所纷纭的争论中,我开始反思自己之前关于阅读的基于感性的、碎片化的认知,归纳出了关于阅读的几点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笔如有神 阅读兴趣 自杀事件 善读 爱上阅读 苏格拉底 引领孩子 少年维特的烦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