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形文化遗产保护与语言问题的讨论——从甘青“小民族”语言说起 被引量:9
1
作者 郝苏民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4,65,共5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并以文化多样性和语言的文化载体、文化象征功能为视角 ,提出有关建立保护机制的认识与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文化遗产 民族语言 文化象征 保护
下载PDF
事件文学理论探微--“理论之后”反思文学研究的重建 被引量:7
2
作者 尹晶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6,共8页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理论之后》中对曾盛极一时的各种后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文学理论要重新回归文学本体,要在道德和伦理等宏大问题上进行建构性的反思。本文试图在伊格尔顿提出的"文学伦理学"的基础上,...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理论之后》中对曾盛极一时的各种后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文学理论要重新回归文学本体,要在道德和伦理等宏大问题上进行建构性的反思。本文试图在伊格尔顿提出的"文学伦理学"的基础上,在其理论反思所凸显的"事件"的基础上,将吉尔·德勒兹和阿兰·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概念结合起来,继续推进伊格尔顿对理论的反思,尝试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事件文学理论。事件文学理论关注的是作家作为事件的忠诚主体通过语言事件表现生命事件,关注的是读者作为事件的忠诚主体接受这些生命事件,通过自己的生成让它们颠覆日常生活中的规则、习惯、风俗、标准等等。因此可以说,这正是伊格尔顿所期待的"文学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民族语言 生成 忠诚主体 事件文学 民族文学
下载PDF
阿契贝与非洲文学中的语言论争 被引量:4
3
作者 姚峰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9-80,158,共12页
写作语言的选择是非洲后殖民文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非洲文学的本体、非洲文学的受众以及非洲语言的发展等视角出发,试图归纳和比较以瓦里和恩古吉为代表的非洲作家与阿契贝之间的观点差异。瓦里和恩古吉等非洲作家持有某种... 写作语言的选择是非洲后殖民文学中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非洲文学的本体、非洲文学的受众以及非洲语言的发展等视角出发,试图归纳和比较以瓦里和恩古吉为代表的非洲作家与阿契贝之间的观点差异。瓦里和恩古吉等非洲作家持有某种本质主义的语言二元论观点,而阿契贝则试图以一种德勒兹式的语言观解构这种刻板的二元主义。质言之,非洲作家使用的欧洲语言正是德勒兹文学思想中的小民族语言,非洲小民族语言并非欧洲大民族语言的"附庸",而恰恰具有解域大民族语言的"革命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文学 阿契贝 民族语言 德勒兹
原文传递
解域、逃逸与创造:印度当代英语小说的小民族文学性 被引量:3
4
作者 尹晶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印度当代英语文学诞生于后殖民和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小民族文学姿态。本文通过具体解读几部印度当代英语小说,详细阐明了它们展现出的小民族文学的三个重要特征,表明了小民族文学如何进行小民族政治实践:通过对语言进... 印度当代英语文学诞生于后殖民和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小民族文学姿态。本文通过具体解读几部印度当代英语小说,详细阐明了它们展现出的小民族文学的三个重要特征,表明了小民族文学如何进行小民族政治实践:通过对语言进行小民族使用,解构作为语言常量的权力关系,促进生成新的身份;通过不断地解域社会中的克分子组装,释放出欲望之流,进行各种生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生命体验、生命形式和生命的可能性;通过参与表述的集体组装创造出新的身份和民族。小民族文学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经典后殖民研究的视角,或可以用以指前殖民地作家创作出的英语文学作品,因此为阅读后殖民英语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为建构以后殖民文学为本体的理论话语提供了资源,并有助于革新后殖民英语文学的创作和批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印度当代英 民族语言 民族政治 表述的集体组装
原文传递
阿契贝与小民族语言的解域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姚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3-152,160,共10页
本文聚焦德勒兹文学思想的本源性概念——"小民族语言",试图考证和厘清犹太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小民族语言思想,而德勒兹正是基于卡夫卡的观点对小民族语言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抽象与升华。小民族语言思想为我们从事后殖民... 本文聚焦德勒兹文学思想的本源性概念——"小民族语言",试图考证和厘清犹太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小民族语言思想,而德勒兹正是基于卡夫卡的观点对小民族语言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抽象与升华。小民族语言思想为我们从事后殖民文学研究无疑提供了理论利器。尼日利亚后殖民作家奇诺瓦·阿契贝也是运用小民族语言写作的大师。对于在非洲文学界饱受争议的语言问题,阿契贝认为非洲英语对于非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具有独特作用和价值。这一观点与卡夫卡的文学语言观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最后,作者指出小民族语言思想对于文学理论和实践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解域"性,即打破理论和实践的固有"辖域",使文学研究和创作处于永不休止的"生成"和"逃逸"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契贝 民族语言 解域 卡夫卡 德勒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