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网络导电特征的导电型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1
作者 赵华波 李震 +4 位作者 李睿 张朝晖 张岩 刘宇 李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473-8477,共5页
利用导电型原子力显微镜对大范围碳纳米管(CNT)网络的导电性能进行成像观察.研究发现:在几十微米的成像范围内,每根CNT本身的电阻远小于CNT之间的接触电阻,以致于在电压偏置的网络中不同的CNT呈现电位不同的等位体;CNT的导电性能虽不因... 利用导电型原子力显微镜对大范围碳纳米管(CNT)网络的导电性能进行成像观察.研究发现:在几十微米的成像范围内,每根CNT本身的电阻远小于CNT之间的接触电阻,以致于在电压偏置的网络中不同的CNT呈现电位不同的等位体;CNT的导电性能虽不因与其他CNT的交叠接触而改变,但是如果缠绕成束,则半导体性CNT趋于呈现金属性CNT的导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碳纳米管网络 碳管纳米电导
原文传递
He离子辐照碳化钨样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杞 刘东平 +2 位作者 范红玉 刘纯洁 袁凯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采用能量为100 keV的He离子辐照多晶碳化钨样品,He离子的辐照剂量为1.0×1017ions·cm-2,辐照温度从室温变化到600℃。通过SRIM软件模拟了离子的注入深度,利用导电式原子力显微镜(CAFM)分析了多晶碳化钨样品在He离子辐照条件下... 采用能量为100 keV的He离子辐照多晶碳化钨样品,He离子的辐照剂量为1.0×1017ions·cm-2,辐照温度从室温变化到600℃。通过SRIM软件模拟了离子的注入深度,利用导电式原子力显微镜(CAFM)分析了多晶碳化钨样品在He离子辐照条件下微观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He离子辐照会导致多晶碳化钨样品形成He泡,从而使样品表面发生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损伤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 He泡
下载PDF
硫醇自组装分子膜末端基团对其电荷输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海龙 张琨 +3 位作者 王振兴 孔涛 胡颖 王晓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74-1679,共6页
在金(111)表面组装了具有不同末端基团的硫醇单层分子膜,并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分子膜的电输运性质,发现不同末端基团的分子自组装膜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差别.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末端基团中碳原子的结合能与相应硫醇分子电... 在金(111)表面组装了具有不同末端基团的硫醇单层分子膜,并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分子膜的电输运性质,发现不同末端基团的分子自组装膜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差别.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末端基团中碳原子的结合能与相应硫醇分子电导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末端基团分子膜导电能力的差别可归结为末端基团碳原子电子结合能的差异.结合能越高,末端基团电子的局域化程度越强,导致电子有效注入分子主链的势垒越高,从而减弱了分子膜对电子的输运能力.此外,实验还发现不同末端基团的硫醇单层分子膜有不同的表面电势,导致分子膜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零点产生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膜 输运特性 末端基团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电学表征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健伟 王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1-753,共3页
The electric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etalloprotein, azurin, were studied at real molecular level by using conduct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 Under a force lower than 2 nN, dielectric breakdown was observ... The electric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metalloprotein, azurin, were studied at real molecular level by using conduct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 Under a force lower than 2 nN, dielectric breakdown was observed. When reliable electrical contact between electrodes and protein is achieved under a force greater than 5 nN, well-behaved current-voltage characters are revealed, and dependent on the force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蛋白质 介电强度
下载PDF
聚苯胺纳米线电导率的尺寸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齐丽 周剑章 +3 位作者 翁少煌 蔡成东 姚光华 林仲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2-564,共3页
The study of size effect of conductivity of conducting polymer nanowires can be significant not only in the instruction of fabrication of the devices with nanodimension but also in basic research of inherence of nanom... The study of size effect of conductivity of conducting polymer nanowires can be significant not only in the instruction of fabrication of the devices with nanodimension but also in basic research of inherence of nanomaterials. PANI nanowires was fabricated in AAO templates by potentiostatic method. A new strategy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AO template was introduced to prepare nanowires with smaller diameter. FTIR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odification. Tunnel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maller PANI nanowires in diameter can be obtained in surfactant modified AAO templates. Conductivity of single PANI nanowire had been measured by 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results displayed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PANI nanowire increase while the decrease of the diameter of PANI nanowires, which was called size effect of conductivity of PANI nanowires. The size effect had been attributed to order polymer chains orientation of PANI nanowire, which had been confirmed by electron diffraction diagra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苯胺纳米线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电导率
下载PDF
低能氦离子辐照对钨和钼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月 范红玉 +2 位作者 杨铭 张义武 牛金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4,共6页
钨和钼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率等优点成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因此研究钨和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20 e V的He+在873 K对... 钨和钼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低溅射率等优点成为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因此研究钨和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20 e V的He+在873 K对钨和钼材料进行辐照实验,利用纳米压痕仪与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相结合,原位比较了钨和钼材料在辐照前后的表面形貌、表面微结构以及表层缺陷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能He+辐照会导致钨和钼材料的近表面产生纳米量级氦泡缺陷,这些氦泡缺陷的存在使得样品表面产生绒毛或波浪状结构。纳米压痕深度分析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能He+辐照会对Mo材料产生明显的刻蚀作用。本工作对于进一步认识低能氦离子辐照对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辐照损伤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损伤 纳米压痕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钯金属吸附对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电输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华波 王亮 张朝晖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0-634,共5页
利用物理蒸发技术,在半导体性的碳纳米管上沉积钯金属,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钯吸附对碳纳米管电输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的钯在碳纳米管上形成纳米颗粒,随着钯颗粒密度的增加,半导体性碳纳米管逐渐向金属性转变.利用第一性原理计... 利用物理蒸发技术,在半导体性的碳纳米管上沉积钯金属,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钯吸附对碳纳米管电输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的钯在碳纳米管上形成纳米颗粒,随着钯颗粒密度的增加,半导体性碳纳米管逐渐向金属性转变.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了吸附有钯原子的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的能带结构.研究发现,钯的覆盖率越高,其禁带宽度越窄,直至为零,定性说明了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钯纳米颗粒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第一性原理计算
原文传递
利用AFM电场诱导氧化实现纳米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东 胡小唐 陈津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AFM)在硅、其它半导体和金属表面的电场诱导氧化加工是实现纳米器件的有效方法 .大气状态下样品表面吸附的水膜在电场诱导氧化加工中的必要性被证实 ,实验给出了相对湿度与氧化线宽度的关系 .在氢钝化硅表面成功... 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AFM)在硅、其它半导体和金属表面的电场诱导氧化加工是实现纳米器件的有效方法 .大气状态下样品表面吸附的水膜在电场诱导氧化加工中的必要性被证实 ,实验给出了相对湿度与氧化线宽度的关系 .在氢钝化硅表面成功地制备出纳米尺度的线和图形结构 ,最小的线宽为 2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电场诱导氧化 纳米加工 纳米器件 纳米结构 偏置电压 相对湿度
下载PDF
Space-confined and substrate-directed synthesis of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 nanostructures with tunable dimensionality 被引量:2
9
作者 Zhuojun Duan Tao Chen +14 位作者 Jianwei Shi Jin Li Kui Song Chan Zhang Sujuan Ding Bo Li Guang Wang Sigui Hu Xiaoyue He Chaoyu He Hua Xu Xinfeng Liu Chuanhong Jin Jianxin Zhong Guolin Hao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013-1021,M0004,共10页
Atomically thin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TMDC) nanostructures are predicted to exhibit novel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make them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tomically thin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TMDC) nanostructures are predicted to exhibit novel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make them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the fabrication of electr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However, TMDCs tend to grow in the form of two-dimensional nanoplates(NPs) rather than one-dimensional nanoribbons(NRs) due to their native layered structure. Herein, we have developed a space-confined and substrate-direc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strategy for the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WS2, WSe2, MoSe2, MoS2, WS2(1-x)Se2x NPs and NRs. TMDC NRs with lengths ranging from several micrometers to 100 μm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 widths of TMDC NRs can be effectively tuned.Moreover, we found that TMDC NRs show different growth behaviors on van der Waals(vdW) and nonvd W substrates. The micro-nano structures,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synthesized TMDC NR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general strategy for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TMDC NRs, which makes these materials easily accessible as 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 for novel opto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tion-metal dichalcogenide Space-confined and substrate-directed strategy NANORIBBON NANOPLAT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RRAM的氧空位与金属细丝机制SPM的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丛飞 傅兴华 +1 位作者 李良荣 赵海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实现了氧化物阻变薄膜局部区域高低阻态的互相转变。通过电激励、编程和擦除等操作,控制细丝的产生和断裂,实现了阻变薄膜局域的重复编程/擦除操作。用该方法分别研究了氧空位机制与金属导电细丝机制的氧化...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实现了氧化物阻变薄膜局部区域高低阻态的互相转变。通过电激励、编程和擦除等操作,控制细丝的产生和断裂,实现了阻变薄膜局域的重复编程/擦除操作。用该方法分别研究了氧空位机制与金属导电细丝机制的氧化物薄膜的阻变特性,对两种机制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阻变存储器(RRAM)中氧空位机制在导电细丝和数据密度方面要高于金属细丝机制。同时,金属细丝机制阻变薄膜部分区域因编程/擦除操作发生了永久性形貌变化,可能对阻变器件的电极产生永久性破坏,这说明氧空位机制阻变薄膜在未来的高密度存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变存储器(RRAM)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阻变机制 氧空位机制 金属细丝机制
下载PDF
高能W^(6+)预辐照对钨表面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铭 范红玉 +3 位作者 解晓东 郭一鸣 刘云鹤 李坤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7-284,共8页
利用低能H离子对20 Me V W^(6+)预注入和未注入的钨样品进行辐照实验,考察H离子能量(20-520 e V)和辐照温度(673-1073 K)变化对钨表面微结构的影响。采用非破坏性的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预注入和未注入钨样品的表面形貌... 利用低能H离子对20 Me V W^(6+)预注入和未注入的钨样品进行辐照实验,考察H离子能量(20-520 e V)和辐照温度(673-1073 K)变化对钨表面微结构的影响。采用非破坏性的导电模式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预注入和未注入钨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内表面缺陷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后的样品表面出现大量的纳米尺寸凸起,高能W^(6+)预注入的样品表面损伤要小于未注入的钨样品,意味着高能离子预注入会对材料的表面损伤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当辐照温度高于1073 K时,这种抑制作用开始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表面损伤 辐照
原文传递
低能大流强氦离子辐照对钼的表面损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研 范红玉 +3 位作者 吕梦尧 周耿仟 关延民 牛金海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8,共6页
钼(Mo)材料被作为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被广泛研究,因此研究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聚变堆关键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低能(100 e V)、大流强(约1021 ions·m-2·s-1)He+在600 oC对钼... 钼(Mo)材料被作为托卡马克装置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候选材料被广泛研究,因此研究钼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对于认识聚变堆关键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低能(100 e V)、大流强(约1021 ions·m-2·s-1)He+在600 oC对钼样品进行辐照实验,考察了离子辐照剂量和退火温度变化对钼材料的表面损伤作用。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无损伤的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CAFM)检测技术对辐照前后样品的微观形貌、微结构演化以及内表面缺陷分布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He+辐照会诱导钼样品晶粒尺寸的增加,钼材料表面的晶粒取向会影响辐照缺陷的分布。这对于探索抑制材料辐照损伤的新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辐照 表面损伤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聚苯胺纳米点阵列的制备和库仑台阶现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翁少煌 周剑章 +4 位作者 文莉 齐丽 蔡成东 姚光华 林仲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179-2181,共3页
PANI nanodots array was fabricated in AAO template with potentiostatic method in a short time.The topographic image of PANI nanodots array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 PANI nanodots array was fabricated in AAO template with potentiostatic method in a short time.The topographic image of PANI nanodots array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The I-V characteristics of conducting PANI nanodots array was measured with conduct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e(C-AFM) in atmosphere at room temperature.Coulomb staircase phenomena was observed in the I-V cu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PANI) 纳米点 库仑台阶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
下载PDF
基于AFM针尖电化学刻蚀的金纳米电极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天锋 张兴堂 +2 位作者 蒋晓红 李蕴才 杜祖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2074-2078,共5页
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对组装在单晶硅上的有序长链硅烷(OTS)单分子膜进行微区电化学氧化,非破坏地改变其表面甲基为羧基,形成线宽、间距在纳米量级且可控的梳状结构模板.然后通过镉离子吸附,与硫化氢(H2S)气体反应,生成硫化镉(CdS)... 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对组装在单晶硅上的有序长链硅烷(OTS)单分子膜进行微区电化学氧化,非破坏地改变其表面甲基为羧基,形成线宽、间距在纳米量级且可控的梳状结构模板.然后通过镉离子吸附,与硫化氢(H2S)气体反应,生成硫化镉(CdS)线,继续与氯金酸(HAuCl4)反应,形成金纳米结构.通过导电原子力显微镜测试,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可以作为纳米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自组装膜 电化学刻蚀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电极 纳米量级 氯金酸 电极制备 针尖 AFM 气体反应
原文传递
蛋白质分子的电学性质、结构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彦 高筱玲 +1 位作者 赵健伟 田燕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1-956,共6页
在生命体内,蛋白质通常固着在膜载体上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而参与生命活动,所以承受各向异性压力的蛋白质是其存在和功能化的基本形式。设计和研究蛋白质分子在各向异性压力下的分子结构、力学性质和电学/电化学性质不仅对深入理解蛋白... 在生命体内,蛋白质通常固着在膜载体上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而参与生命活动,所以承受各向异性压力的蛋白质是其存在和功能化的基本形式。设计和研究蛋白质分子在各向异性压力下的分子结构、力学性质和电学/电化学性质不仅对深入理解蛋白质的生物活性至关重要,而且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分子在分子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利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蛋白质分子的电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在不同的探针压力下,蛋白质分子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表现了不同的电子输运机理。由此可以进一步推测蛋白质分子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电子传递 构效关系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生物电化学
下载PDF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石墨烯表面图案化摩擦调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玉响 彭倚天 郎浩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6-144,共9页
摩擦可调控的石墨烯作为固体润滑剂在微/纳机电系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附着在Au/SiO2/Si基底上的石墨烯进行氧化刻蚀,比较了在不同刻蚀参数下石墨烯纳米图案的摩擦性能,并且通过开尔文力显微镜分析了不同... 摩擦可调控的石墨烯作为固体润滑剂在微/纳机电系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对附着在Au/SiO2/Si基底上的石墨烯进行氧化刻蚀,比较了在不同刻蚀参数下石墨烯纳米图案的摩擦性能,并且通过开尔文力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刻蚀参数对纳米图案氧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负偏压可以在石墨烯表面制造出稳定可调的氧化点、线等纳米级图案,氧化点的直径和氧化线的宽度都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增加石墨烯的厚度可以提高纳米图案的连续性和均匀性.摩擦力随着针尖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电压增大了弯液面力和静电力.利用这些加工的纳米级图案可以精确地调控石墨烯表面的摩擦大小.通过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刻蚀技术实现石墨烯表面纳米摩擦特性的可控,为石墨烯在微/纳米机电系统中的摩擦行为研究和具有图案表面的纳米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氧化刻蚀 纳米摩擦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单晶CsPbBr_(3)纳米片阻变存储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东汶 杨一鸣 《光源与照明》 2023年第4期62-67,共6页
基于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阻变存储器(RRAM)作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微型化进程中易受到器件稳定性的影响。因此,提高器件的稳定性是实现RRAM应用的前提。文章使用单晶CsPbBr3纳米片作为阻变层,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针尖作为电极,... 基于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阻变存储器(RRAM)作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在微型化进程中易受到器件稳定性的影响。因此,提高器件的稳定性是实现RRAM应用的前提。文章使用单晶CsPbBr3纳米片作为阻变层,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针尖作为电极,在实验室设计了开关比超10^(4)的阻变存储器。实验发现,多次循环测试可使器件由易失性转变为非易失性。此外,通过仿真建立了纳米片中基于导电细丝机制的RRAM模型,并仿真了不同几何形貌导电细丝对器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几何形貌的导电细丝会影响器件内部电场分布,在正、负偏压下表现出不同的低阻态,从而影响整个器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变存储器 CsPbBr_(3) 铯铅溴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纳米器件
下载PDF
偏压对Ge/Si单量子点电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红 王茺 +2 位作者 杨杰 杨涛 杨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31-1336,共6页
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离子束溅射自组装生长的Ge/Si量子点的电学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正向偏压于圆顶形量子点上时,由于表面氧化物的生成,扫描区域的电流信号是不可恢复的。施加负向偏压时,单量子点区域的电流分布特... 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对离子束溅射自组装生长的Ge/Si量子点的电学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施加正向偏压于圆顶形量子点上时,由于表面氧化物的生成,扫描区域的电流信号是不可恢复的。施加负向偏压时,单量子点区域的电流分布特征保持环状,且电流剖面图呈双峰结构,随着负向偏压的增大,各个电流峰顶部形状由尖锐变为截平,呈现出饱和的趋势。通过对电流值大小分布的统计,证实了Ge/Si量子点的电流传导主导机制为热电子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Si单量子点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偏压 电学特性
下载PDF
Optoeletronic investigation of Cu2ZnSn(S,Se)4 thin-films & Cu2Zn Sn(S,Se)4/CdS interface with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19
作者 Jiangjun Li Yugang Zou +3 位作者 Ting Chen Jinsong Hu Dong Wang Li-Jun Wa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231-236,共6页
The kesterite-structured semiconductor Cu_2 Zn Sn(S,Se)_4(CZTSSe) is prepared by spin coating a non-hydrazine precursor and annealing at Se atmosphere. Local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CZTSSe thin... The kesterite-structured semiconductor Cu_2 Zn Sn(S,Se)_4(CZTSSe) is prepared by spin coating a non-hydrazine precursor and annealing at Se atmosphere. Local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he CZTSSe thin-film are explored by Kelvin probe force microscopy and conductiv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Before and after irradiation, no marked potential bending and very low current flow are observed at GBs, suggesting that GBs behave as a charge recombination site and an obstacle for charge transport. Furthermore, Cd S nano-islands are synthesized via successive ionic layer adsorption and reaction(SILAR) method on the surface of CZTSSe. By comparing the work function and current flow change of CZTSSe and Cd S in dark and under illumination, we demonstrate photo-induced electrons and holes are separated at the interface of p-n junction and transferred in Cd S and CZTSS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ZTSSe CDS GBS HETEROJUNCTION KPFM c-AFM
原文传递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在介质薄膜电流图像检测中产生的假像
20
作者 刘东平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对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在介质层电流图像检测中存在的假像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假像归因于导电探针针尖较大的直径,其大小与被检测样品表面的缺陷点、漏洞、沟穴大小相关。研究表明,为提高图像分辨率,避免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假像,需要使用具... 对导电原子力显微镜在介质层电流图像检测中存在的假像进行了研究。发现这种假像归因于导电探针针尖较大的直径,其大小与被检测样品表面的缺陷点、漏洞、沟穴大小相关。研究表明,为提高图像分辨率,避免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假像,需要使用具有纳米直径针尖的超尖导电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 导电探针尖 纳米压痕 介质薄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