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21-127,134,共8页
基于驱动-路径图式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V+上/下"最初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的作用下发生了相对于参照体的由低及高或由高及低的垂直向空间位移,表达返身致使或外向... 基于驱动-路径图式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V+上/下"最初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的作用下发生了相对于参照体的由低及高或由高及低的垂直向空间位移,表达返身致使或外向致使。路径"向量"、"距量"与"标量"特征是分析"上/下"由空间到状态、时间认知域投射路径的重要因素,也与驱动的方向性特征具有双向选择关系。两者在空间域上具有上向与下向、依附与脱离、前向与后向的语义对立,在状态域与时间域上对称性较弱。两者产生中立化的语用选择性在于"上"具有难达成性,"下"具有易控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下” 驱动-路径图式 认知域 对称对称 语义体系
下载PDF
从事件的角度看补语“上来”和“下来”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6
2
作者 童小娥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7,共13页
本文根据"述+上来/下来"所表达的位移事件类型的不同,对补语"上来"和"下来"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述补结构表达空间位移事件和状态位移事件时,"上来"和"下来"既有对称... 本文根据"述+上来/下来"所表达的位移事件类型的不同,对补语"上来"和"下来"的对称与不对称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述补结构表达空间位移事件和状态位移事件时,"上来"和"下来"既有对称的情况,也有不对称的情况;表达时间位移事件时,"上来"和"下来"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与物理空间的上下位移事件密切相关:当物理空间的上下位置关系投射到状态域和时间域时,可衍生出"动态为上,静态为下""时间较早为上,时间较晚为下"的抽象位置关系,因而凸显位移主体由动态向静态转移或表达时间位移时,不能用"上来"式。当纵向的"上下"位置关系向横向的前后位置关系延伸时,可发展出"前为上,后为下"的意义,因而表示位移主体由后向前位移时,不能用"下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来” “下来” 位移事件 事件结构 对称对称
原文传递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的情态特征及演变机制
3
作者 周红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住”基于动力学图式,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事件或命题能否停留、稳固、经受等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经历了由空间域到状态域、时间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多表动力情态,表认识情态和估价时已经词汇化。“V得/不住”在认知域、情态类型方面对称,在使用频率和语体方面不对称,与“(不)能V住”“(不)能V得住”在主观性程度上不同。“V得住”的语法化早于“V不住”,均受到了语义虚化、句法结构、语用因素等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住” 情态 动力学图式 对称对称 语法化词汇化
下载PDF
指示语对称与不对称语义基础 被引量:5
4
作者 薛恩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7,共5页
指示的主要功能是对语篇中所描述的事件在时空关系上定位。指示不仅涉及指示语,还涉及语言形态系统、词汇语义结构等层面。我们从系统观点出发,考察指示系统的构成要素、指示语确定时空的语言计算基准、指示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语言类型学... 指示的主要功能是对语篇中所描述的事件在时空关系上定位。指示不仅涉及指示语,还涉及语言形态系统、词汇语义结构等层面。我们从系统观点出发,考察指示系统的构成要素、指示语确定时空的语言计算基准、指示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语言类型学特征和实现远近指示物理属性和心理属性转换的语言环境以及这种转换的对称与不对称的语义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系统 指示基准 语言类型学 对称对称
原文传递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红 鲍莹玲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81,共8页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基于水平位移图式,包括施动者、受动者、作用力和作用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表达外向致使或返身致使,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过来/过... 复合趋向结构"V+过来/过去"基于水平位移图式,包括施动者、受动者、作用力和作用结果四个基本要素,表达外向致使或返身致使,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过来/过去"的使用与立足点即叙说者所在的实在或虚拟位置有关:立足点位于终点,受动者朝向终点移动,使用"过来";立足点位于源点,受动者背离源点移动,使用"过去"。这一结构的对称与不对称与致使性的强弱程度有关:致使性越强,对称性越显著,致使性越弱,不对称性越显著;在空间和领属认知域对称,在时间认知域部分对称,在比较、数量、价值和生理/心理认知域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来/过去” 立足点 隐喻 致使性 对称对称
原文传递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6
作者 周红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09-117,134,共10页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情态类别较对称,均可表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估价。“V不了”使用频次明显高于“V得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后者多用于反问、否定和对举。“V不了”用法成熟(明代)早于“V得了”(清代)。“V得了”多用于疑问句,...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了”情态类别较对称,均可表动力情态、认识情态和估价。“V不了”使用频次明显高于“V得了”,前者多用于陈述句,后者多用于反问、否定和对举。“V不了”用法成熟(明代)早于“V得了”(清代)。“V得了”多用于疑问句,“V不了”则多于广义因果句、条件句和非是非回应句中。“V得/不了”的语义宽度大于“V得/不C”,“V不了”尤其如此。“V得/不了”使用频次高,与“V得/不C”语义指向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性述补结构 V得/不了 情态 对称对称
下载PDF
“很+名”结构作状语和补语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云晚 于晓燕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0,共6页
"很+名"是一个非定量的形容词性结构,其名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形容词性的非定量语义特征是该结构形成的深层原因。以动词为中心,"很+名"在状语和补语位置上出现了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名词、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qu... "很+名"是一个非定量的形容词性结构,其名词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形容词性的非定量语义特征是该结构形成的深层原因。以动词为中心,"很+名"在状语和补语位置上出现了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名词、句中动词的语义特征及"很+名"充当状语补语时的语义类型共同制约着这种对称与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很+名”结构 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 对称对称
原文传递
从认知图式看动趋式“V+来/去”的主观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红 何凡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动趋结构"V+来/去"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驱动下朝向或背离叙说者所在位置的路径变化,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这一结构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生理、存在、比较和行为能力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主观化程... 动趋结构"V+来/去"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驱动下朝向或背离叙说者所在位置的路径变化,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这一结构呈现为从空间到领属、时间、生理、存在、比较和行为能力等认知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主观化程度越来越强,致使性越来越弱。"来/去"的使用与叙说者所在的实在或虚拟位置有关,前者体现为终点聚焦,后者体现为起点聚焦和终点聚焦。二者具有在空间域、领属域、生理域、有无或隐显存在域的对称,在时间域、比较域与行为域上对称性较强,体现为[预期]与[非预期]的对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来/去 驱动-路径图式 认知域 对称对称 主观化
下载PDF
“V得/不着”的情态特征及其语义演变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红 《对外汉语研究》 2022年第1期118-131,共14页
基于动力学图式,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着”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的事件或命题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中的“着”由“接触到”泛化为“获得”“实现”,结构整体经历了由空间域到领属域、行为域和状态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用于... 基于动力学图式,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着”表达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作用下的事件或命题可能性的主观表现。该结构中的“着”由“接触到”泛化为“获得”“实现”,结构整体经历了由空间域到领属域、行为域和状态域的放射性隐喻扩展,用于空间域和领属域表动力情态,用于行为域多表道义情态,用于状态域多表认识情态和估价。“V得/不着”口语性较强,在情态类别、所在认知域、可能性程度和动词小类等方面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V得/不着”的情态类别比“能/不能V着”丰富,使用频次更高,前者突显客观条件,后者突显主观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得/不着” 情态 动力学图式 对称对称 语义演变
原文传递
连动结构的跨语言视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4-117,133,共5页
分析了世界不同地区语言连动结构的特点,指出连动结构并不是汉语所独有的句法结构,而是广泛分布于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语言之中,且具有较强的跨语言变异性,其类型学研究价值较高。认为汉语连动结构的研究必须纳入世界语言的视角,并以语... 分析了世界不同地区语言连动结构的特点,指出连动结构并不是汉语所独有的句法结构,而是广泛分布于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语言之中,且具有较强的跨语言变异性,其类型学研究价值较高。认为汉语连动结构的研究必须纳入世界语言的视角,并以语言共性的理念加以考察和分析,才能够最终认清汉语连动结构真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连动结构 跨语言 对称对称 独立加标 和谐加标
下载PDF
“有没有”正反问句答句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1
11
作者 申云玲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8-80,83,共4页
“有没有”正反问句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并在逐渐深入到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本文描写分析了“有没有”正反问句答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指出“有没有VP”有可能最早产生于《红楼梦》时代。在此基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语言接触、... “有没有”正反问句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并在逐渐深入到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本文描写分析了“有没有”正反问句答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指出“有没有VP”有可能最早产生于《红楼梦》时代。在此基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语言接触、传媒诱导、语言内部要素互动、语言的经济原则以及人的社会类推心理,并对其答句形式的发展趋势做了预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没有 答句 对称对称
下载PDF
从意象图式看“V+进/出”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6-104,共9页
动趋结构"V+进/出"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施动者作用于受动者使其进入或离开容器,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该结构所在认知域由空间域到状态域,语义不断泛化,致使性减弱直至消失,终点焦点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容器由处所容器到身体... 动趋结构"V+进/出"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施动者作用于受动者使其进入或离开容器,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该结构所在认知域由空间域到状态域,语义不断泛化,致使性减弱直至消失,终点焦点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容器由处所容器到身体部位容器、实体容器、抽象容器,发生了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句法上由带处所宾语到受事宾语、结果宾语,所搭配动词由位移动词到非位移动词,甚至性质形容词。"V+出"可以聚焦起点,也可以聚焦终点,其语义泛化范围比"V+进"广,这是因为聚焦终点的"由里及外"往往是人类的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进/出 驱动路径图式 容器图式 语义泛化 对称对称
下载PDF
“V上/下”方位价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13
作者 肖敏 《文教资料》 2016年第23期25-27,35,共4页
本文运用方向价理论分析了“V上/下”的不对称性,将位移句中“V上/下”分为单价、双价和三价三类,这三类结构虽方向价的数目相同,但各方向价内部存在一些差异,并指出其不对称性是由于“V上/下”的语义指向性不同。
关键词 V上/下 方向价 对称对称
下载PDF
“V+上/下”结构中对称、不对称及其对动词的选择性考察
14
作者 张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0-33,共4页
"V+上/下"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趋式中很有特色的一对。运用描写和归纳法分析了"V+上"与"V+下"表现出的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发现了绝对、相对两种对称情况并作出扩展性考察,基于"上/下"的词汇意... "V+上/下"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趋式中很有特色的一对。运用描写和归纳法分析了"V+上"与"V+下"表现出的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发现了绝对、相对两种对称情况并作出扩展性考察,基于"上/下"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区别归纳出6种不对称情况,进而从语音、语法意义、语义等角度出发,考察了该结构中"上/下"搭配动词的限制性特征,具体归纳出音节重音位置的前后、音节数的多少,意义的实在与虚化、动词性质的不同等方面是其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下” 对称对称 动词的限制性特征
下载PDF
密码体制及其应用中的对称与不对称
15
作者 钟尚平 《福建电脑》 2006年第10期1-2,共2页
本文从自然科学哲学的角度揭示并分析密码体制及其应用中的对称与不对称。指出了密码体制中的对称性,以及对称的破缺现象;讨论了密码技术应用和密码体制本身当中体现的对称和非对称的嵌套性与统一性;总结了这些自然科学哲学原理对往... 本文从自然科学哲学的角度揭示并分析密码体制及其应用中的对称与不对称。指出了密码体制中的对称性,以及对称的破缺现象;讨论了密码技术应用和密码体制本身当中体现的对称和非对称的嵌套性与统一性;总结了这些自然科学哲学原理对往后的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研究中可能起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码体制 对称对称 自然科学哲学 嵌套统一
下载PDF
范畴关联度假说和名名组合的对称与不对称
16
作者 刘励之 税昌锡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 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度有关,其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称与不对称性体现了其跟现实世界的对称象似和不对称象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关联度 名名组合 对称对称
下载PDF
补语“出来”“出去”趋向意义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17
作者 刘汉武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通过对刘月华主编(1998)《趋向补语通释》后附的《动词和趋向补语搭配词表》的统计发现,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时,在句法分布上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指出... 通过对刘月华主编(1998)《趋向补语通释》后附的《动词和趋向补语搭配词表》的统计发现,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时,在句法分布上存在着对称与不对称现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指出"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决定了它们在句法分布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来 出去 补语 趋向意义 对称对称
下载PDF
范畴关联度假说和名名组合的对称与不对称
18
作者 税昌锡 练友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6-11,共6页
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 范畴项之间的关联度跟它们的范畴特征有关。范畴关联度存在强弱差别,从强关联度的"相同范畴项"到无关联的"无关范畴项"形成一个连续体。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跟名词表示的概念所属的范畴层次和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度有关,其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对称与不对称性体现了其跟现实世界的对称象似和不对称象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关联度 名名组合 对称对称
下载PDF
“前/后”在组合功能上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
19
作者 陈锴 《晋中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4-86,共3页
"前/后"与名词性词语组合时,"前+名词性词语"中"前"多表方位义,"后+名词性词语"中"后"多表时间义;"名词性词语+前"的数量没有"名词性词语+后"的数量多,且"... "前/后"与名词性词语组合时,"前+名词性词语"中"前"多表方位义,"后+名词性词语"中"后"多表时间义;"名词性词语+前"的数量没有"名词性词语+后"的数量多,且"名词性词语+后"多为一些新兴词语或专有名词。"前/后"与动词性词语组合时,"后"与动词性词语的组合多于"前",造成不对称现象的原因与动词性词语本身的方向倾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 组合功能 对称对称
下载PDF
反叛游戏与逆向思维方法探索
20
作者 石磷硖 《美术大观》 2006年第1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逆向思维法 艺术设计 对称对称 设计创意 游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