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温并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学麟 陈少东 杨鸿 《江西中医药》 2005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寒温并用 舒咳合剂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下载PDF
寒温并用法之源流探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莉 姚军汉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对寒温并用治疗大法之源流及其发展的探讨,论证其说肇于《内经》,其法由乎仲景,历代医家据以阐扬、发展,并不断拓宽证治范畴,使其成为中医治疗大病、重病、疑难病的基本大法之一。
关键词 寒温并用 治法 方证研究
下载PDF
以痛为枢、截断扭转诊治膝骨关节炎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培民 邢润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1-505,共5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老年常见病,疼痛是KOA最常见的症状,超过65%的患者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目前KOA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亦无特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从控制炎症和延缓软骨退变入手,目的是控制疼痛等临床症状。KOA属中医"骨痹&qu... 膝骨关节炎(KOA)是老年常见病,疼痛是KOA最常见的症状,超过65%的患者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目前KOA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亦无特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从控制炎症和延缓软骨退变入手,目的是控制疼痛等临床症状。KOA属中医"骨痹""痹症"范畴,回顾既往文献所报道的传统中医伤科学治疗KOA的经验,结合本院骨伤科经验,提出以控制KOA顽固性疼痛为核心的诊疗理念和以截断扭转、寒温并用为指导思想的治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以痛为枢 截断扭转 寒温并用
下载PDF
刘沈林教授运用寒温并用法调治消化道肿瘤经验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玉超 舒鹏 刘沈林 《吉林中医药》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消化道肿瘤病因病机多端 ,痰、瘀、热、毒、虚等常混杂为患。上逆之气非降不和 ,胸脘痞结非温不通 ,辛开苦降乃斡旋中州的有效方法。苦辛相和、寒温并用 ,共奏寒温并行不悖、攻补各显其长之功。
关键词 刘沈林 寒温并用 消化道肿瘤 临床经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从脾胃枢纽学说浅析和法与寒热并用之相关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钟琴 郭志华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7期95-97,共3页
脾胃为人身之枢纽,是阴阳交合之所,上承阳而下联阴,为“和”之要地。和法作为中医学治法中的总纲,涵盖和解、调和及缓和之意。其既是治疗的方式也是治疗的目的。寒温并用是和法的具体体现之一。调和“脾升胃降”是和法与寒热并用具体施... 脾胃为人身之枢纽,是阴阳交合之所,上承阳而下联阴,为“和”之要地。和法作为中医学治法中的总纲,涵盖和解、调和及缓和之意。其既是治疗的方式也是治疗的目的。寒温并用是和法的具体体现之一。调和“脾升胃降”是和法与寒热并用具体施药于人身的实践基础与目的。由此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人身内部的和谐,恢复人身气血阴阳、脏腑和谐,达到阴阳平衡的佳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枢纽 和法 寒温并用 学术探讨
下载PDF
《伤寒论》方药的寒温并用配伍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宇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9-20,共2页
《伤寒论》中有不少方剂,是寒凉药与温热药同时使用",寒温并用"是张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论述《伤寒论》中方药寒温并用的配伍目的,并略举数例分析其配伍机理。
关键词 寒温并用 寒热错杂 伤寒论 经方 机理
下载PDF
《伤寒论》中寒热错杂致中焦枢机不利的机理及证治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万小辉 李佩佩 +2 位作者 王静 孙云强 马淑然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54-56,共3页
本文论述了《伤寒论》对寒热错杂方证的认识,包括表寒里热证、中焦寒热夹杂证、上热下寒证、少阳失和证、阴阳失调证5方面证治。提出寒热错杂的形成与感邪性质及机体体质密切相关。且寒热错杂易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其与脾胃生理特性及脏... 本文论述了《伤寒论》对寒热错杂方证的认识,包括表寒里热证、中焦寒热夹杂证、上热下寒证、少阳失和证、阴阳失调证5方面证治。提出寒热错杂的形成与感邪性质及机体体质密切相关。且寒热错杂易影响中焦气机升降,其与脾胃生理特性及脏腑之间的病传密切相关。仲景《伤寒论》首创寒温并用之法治疗寒热错杂之证,尤其注重脾胃气机升降之要,明察气机升降失常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立法处方重视脾胃升降,寒温并用,以平调寒热,斡旋中焦气机为治疗寒热错杂之根本。本文从“辛开苦降以畅中焦、清上温下以畅中焦、解表清里以畅中焦、和解少阳以畅中焦、调节阴阳以畅中焦”五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旨在探讨寒热错杂致中焦枢机不利的机理及证治,以期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错杂 中焦枢机不利 气机升降 寒温并用 脾胃
下载PDF
国医大师郭诚杰治疗月经不调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荆业腾 张豪斌 +2 位作者 刘娟 王莹莹 杨金生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诚杰教授诊治的月经不调病案378例,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构建处方数据库,分析处方用药的基本特点。结果:就药物类别和频次而言,补虚药、理气药居于前列...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郭诚杰教授诊治的月经不调病案378例,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构建处方数据库,分析处方用药的基本特点。结果:就药物类别和频次而言,补虚药、理气药居于前列;当归、香附、延胡索居前3位。就四气而言,寒性药和温性药频次最高;就五味而言,苦味药和甘味药频次最高。药物归经以肝经、脾经为主。关联分析得出以"当归、香附、延胡索"为核心的药物配伍组方。聚类分析结果得到类Ⅰ为:香附、当归、白芍、延胡索、柴胡,类Ⅱ为:当归、香附、延胡索、柴胡、茯苓,类Ⅲ为当归、香附、延胡索、白芍、川芎等3组有效类方群。结论:郭诚杰教授注重理血疏肝论治月经不调,善用补血理气药以补血理气止痛,同时寒温并用、阴阳相济、相制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规律 月经不调 数据挖掘 国医大师 郭诚杰 理气止痛 补血 寒温并用
下载PDF
寒温并用调气机——《伤寒论》寒温并用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卢世秀 晁恩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295,共3页
关键词 寒温并用 张仲景 伤寒论
原文传递
《伤寒论》寒温并用方运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岳滢滢 洪亨惠 +1 位作者 胡轶 刘松林 《中医研究》 2013年第12期6-8,共3页
通过对《伤寒论》中寒温并用方进行梳理,总结仲景寒温并用方的类型与主治证,明确寒温并用法在《伤寒论》中的具体运用规律。《伤寒论》根据中药寒、热、温、凉四气组方,结合五味特征,灵活配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于治疗多种病证,体现... 通过对《伤寒论》中寒温并用方进行梳理,总结仲景寒温并用方的类型与主治证,明确寒温并用法在《伤寒论》中的具体运用规律。《伤寒论》根据中药寒、热、温、凉四气组方,结合五味特征,灵活配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用于治疗多种病证,体现了"方以法立,法以方传"的特点。探讨寒温并用方运用规律,对于继承和发扬仲景方证理论之精髓,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温并用 方剂 规律
下载PDF
《伤寒论》辛开苦降法之浅析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明章 陈少芳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50-51,54,共3页
辛开苦降法是《伤寒论》经典治法之一,其特点为寒温药并用,辛温通散以开郁,苦寒清热以降泄,一升一降共达祛除病邪、条畅气机之功。通过对《伤寒论》中大青龙汤、麻黄升麻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用药特点的论述,对辛开苦降之法在宣肺... 辛开苦降法是《伤寒论》经典治法之一,其特点为寒温药并用,辛温通散以开郁,苦寒清热以降泄,一升一降共达祛除病邪、条畅气机之功。通过对《伤寒论》中大青龙汤、麻黄升麻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用药特点的论述,对辛开苦降之法在宣肺清热、和中消痞、和解枢机中的作用进行解析。同时结合临床实践,阐述运用辛开苦降法在表证、不寐证、脾胃湿热证等病症中的治疗用药体会,对辛开苦降法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辛开苦降 寒温并用 调达气机
下载PDF
论寒温并用在岭南湿热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颖瑜 《河北中医》 2005年第5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湿热病 寒温并用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伤寒论》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组方规律浅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敏 张燕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6期163-165,共3页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攻之,虚者补之"是八纲辨证的基本治则。《伤寒论》中,"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纯属虚寒的四逆汤证、"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之纯属实热的白虎汤证虽时有所见,但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之证更俯拾皆...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攻之,虚者补之"是八纲辨证的基本治则。《伤寒论》中,"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纯属虚寒的四逆汤证、"大汗出、大烦渴、脉洪大"之纯属实热的白虎汤证虽时有所见,但寒热夹杂、虚实并见之证更俯拾皆是,遍及六经。针对这种复杂证候,仲景往往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充分体现了作为经方之祖高超的组方技艺和卓越的辨证论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温并用 攻补兼施 组方规律
原文传递
《千金方》寒温并用药物配伍举隅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健 张国霞 +2 位作者 袁卫玲 李媛媛 李伊娜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5期15-16,20,共3页
列举《千金方》中典型的寒温并用药物配伍,如大黄-干姜、大黄-附子、干姜-黄连、干姜-石膏、麻黄-石膏,认为病多为寒温并存,用药应寒热并济。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用药配伍,根据寒热的多少,选择不同的用药比例。
关键词 千金方 寒温并用 调和阴阳 药物配伍
下载PDF
张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对浅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靖 王鹏 +2 位作者 李秋慧 席俊羽 张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55-7159,共5页
张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善用药对,强调药性专长,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证从"虚、毒、瘀"详审本病病机,常用扶助正气、解毒化瘀药对。中焦之病,尤需注意升降失常,胃病日久,从气分深入血分,致使血流不畅而凝滞,当重视运... 张杰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善用药对,强调药性专长,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临证从"虚、毒、瘀"详审本病病机,常用扶助正气、解毒化瘀药对。中焦之病,尤需注意升降失常,胃病日久,从气分深入血分,致使血流不畅而凝滞,当重视运用活血化瘀药对,脾胃一阴一阳,最易寒热错杂,还应运用寒温并调药对,脾胃纳运功能有赖于肝胆疏泄正常,肝脾建中药对亦不可少,同时不忘配伍消食导滞药对,以顾护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 药对 活血化瘀 寒温并用
原文传递
清瘀温通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探析
16
作者 曹敏 吴中恺 +4 位作者 杜尘 曾薇薇 庄梦斐 曹阳 张婷婷(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574-577,584,共5页
瘀血是子宫腺肌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女性体内瘀血的产生多与寒邪相关,而瘀久又易化热,故寒凝血瘀、瘀久化热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本病应从寒热错杂、瘀血内阻角度出发,采用寒温并用、清瘀温通的治法。清瘀温通方由赤芍、桃仁... 瘀血是子宫腺肌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女性体内瘀血的产生多与寒邪相关,而瘀久又易化热,故寒凝血瘀、瘀久化热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本病应从寒热错杂、瘀血内阻角度出发,采用寒温并用、清瘀温通的治法。清瘀温通方由赤芍、桃仁、生蒲黄、五灵脂、乌药、小茴香、当归、生地黄、黄芪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止痛之效,可供临床治疗子宫腺肌病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瘀血 清瘀温通法 寒凝血瘀 瘀久化热 寒温并用
下载PDF
赵进喜寒温并用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被引量:6
17
作者 孟繁章 赵进喜(指导) 《北京中医药》 202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慢性肾衰竭常发生于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病机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其证候特点常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赵进喜教授从事慢性肾病学术研究多年,学验俱丰,疗效显著。其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常应用寒温并用治法,包括解表清里、辛开苦降、清... 慢性肾衰竭常发生于慢性肾脏疾病晚期,病机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其证候特点常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赵进喜教授从事慢性肾病学术研究多年,学验俱丰,疗效显著。其临床治疗慢性肾衰竭常应用寒温并用治法,包括解表清里、辛开苦降、清上温下、和解少阳、滋阴助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寒温并用 赵进喜
下载PDF
《千金方》治疗消渴用药规律数据挖掘 被引量:2
18
作者 呼延昕娜 呼兴华 +3 位作者 王晓琳 卢芬萍 许建秦 高原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 目的整理两部《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并探索其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华医典》(V5)筛选《千金方》中治疗消渴的内服方剂,形成文本数据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3.0)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0首,涉及中药14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天花粉(34次,42.5%)、甘草(22次,27.5%)、茯苓(22次,27.5%)、麦冬(22次,27.5%)、黄连(17次,21.3%)、地黄(15次,18.8%)、桂枝(12次,15.00%)等,对应药性以寒(30.5%)、温(22.2%)为主,药味以甘(52.8%)、苦(31.6%)为主;药物功效频次较高的前三类药物为补虚(24.1%)、清热(17.6%)、渗湿(7.6%);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3组支持度≥8的高频药对,前三位分别为天花粉→甘草、茯苓→人参、茯苓→甘草;8条置信度≥0.7的关联规则,前四位相关药物分别为“甘草,麦冬→茯苓”“生姜→甘草、天花粉”“麦冬→茯苓、天花粉”“甘草→茯苓”。结论《千金方》治疗消渴病以养阴、清热、健脾为主要方法,甘苦并用,清补结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渴 千金方 寒温并用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试论“湿为阴邪,非温不解”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一芝 陈小仙 吴卫兵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7-48,共2页
"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在其《上焦篇·暑温》中记述有"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下文湿温论中,不惟不忌辛温,且用辛... "湿为阴邪,非温不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在其《上焦篇·暑温》中记述有"温病最忌辛温,暑病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非温不解,故此方香薷、厚朴用辛温,而余则佐以辛凉云,下文湿温论中,不惟不忌辛温,且用辛热也。"后世医家推而广之,将"湿为阴邪,非温不解"作为治湿准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辛温 温化水湿 金匮要略 吴鞠通 温药和之 湿邪 湿温 寒温并用 湿热
原文传递
浅析热证之寒温并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夏宛廷 谢亭 +1 位作者 张翼雯 曾倩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85-87,共3页
在中医治疗偏寒或偏热证中,单一运用温热药或寒凉药,都可能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中医以通过寒温并用,平秘阴阳等手段提高疗效,减轻纯用寒热药物带来的不适。寒温并用源于《黄帝内经》,立法于仲景,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赋予其... 在中医治疗偏寒或偏热证中,单一运用温热药或寒凉药,都可能造成机体的不良反应。中医以通过寒温并用,平秘阴阳等手段提高疗效,减轻纯用寒热药物带来的不适。寒温并用源于《黄帝内经》,立法于仲景,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赋予其更加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查阅经典古籍,追溯寒温并用理论起源及历史演变,从"发汗退热"、"通阳除热"、"火郁发之"、"甘温除热"等治法来探究热证中的寒温并用法,领悟其原理精髓,意在提高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寒温并用 热证 临证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