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东汉《古诗十九首》之过渡性
1
作者 朱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91-94,共4页
《古诗十九首》属于东汉末年中下层宦游文人的作品,它上承汉乐府、下启建安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古诗十九首》是社会动荡、价值观念体系崩溃的文人心声的抒情载体,特殊的情感心理开拓了后代的&qu... 《古诗十九首》属于东汉末年中下层宦游文人的作品,它上承汉乐府、下启建安文学,从主题、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显现了其过渡性所在。《古诗十九首》是社会动荡、价值观念体系崩溃的文人心声的抒情载体,特殊的情感心理开拓了后代的"寒士悲秋"、"闺妇伤春"的文学典型范式。哲理性的加强以及更加关注自我、人生的特点,与后来的"建安风骨"相应和;抒情性的加强和五言诗模式的形成是它形式与表现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古诗十九首》具有不同于此前、此后的诗歌而又与之相关联的过渡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宦游文人 《古诗十九首》 过渡性
下载PDF
清代宦游文人对台湾原住民书写与族群身份认同
2
作者 肖魁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清朝统一台湾之后,大批文人从大陆来到台湾或宦或游,留下了丰富的与台湾原住民相关的记录文本。宦游文人在文本记录中所建构的台湾原住民形象在不同治理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台湾回归之初,在强烈的反差之下,来自大陆的宦游文人对台湾... 清朝统一台湾之后,大批文人从大陆来到台湾或宦或游,留下了丰富的与台湾原住民相关的记录文本。宦游文人在文本记录中所建构的台湾原住民形象在不同治理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台湾回归之初,在强烈的反差之下,来自大陆的宦游文人对台湾原住民的书写带有夸张的“他者”想象色彩。到了治理中后期,随着与台湾原住民的接触日渐深入,宦游文人开始接纳台湾原住民,眼中台湾原住民的形象也开始从“他者”向“自我”过渡。到了治理后期,大批台湾原住民因汉人强占土地而面临生存问题,引起不少宦游文人的关注与同情,对原住民的书写已不再将其视为“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宦游文人 台湾原住民 他者形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