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客家概述 被引量:9
1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66-124,共59页
江西客家概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客家问题研究课题组前言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它以独特的语言、习俗和文化区别于同由中原南迁的汉民族江浙系、湘赣系、南海系、闽海系,而劳动、生息和繁衍在祖... 江西客家概述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客家问题研究课题组前言客家人,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它以独特的语言、习俗和文化区别于同由中原南迁的汉民族江浙系、湘赣系、南海系、闽海系,而劳动、生息和繁衍在祖国的大地上,显示出中华民族支派纵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民系的形成 江西 赣西北 客家先民 汉民族 闽西 明清时期 客家移民 粤东客家 西客
下载PDF
离异与回归--从土客对立的社会环境看客家移民的文化传承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炎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1-27,共7页
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者较少注意到的土客对立的文化根源及其突出表现形式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客家先民的"文化优越感"及严酷的土客对立客观环境,使得客家人实际上偏离了文化大融合的主流,选择了崇尚武化的道路,由此造成此后... 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者较少注意到的土客对立的文化根源及其突出表现形式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客家先民的"文化优越感"及严酷的土客对立客观环境,使得客家人实际上偏离了文化大融合的主流,选择了崇尚武化的道路,由此造成此后客家人社会落后于汉民族的主体文化进程,也使得他们在土客矛盾时多采取械斗的方式。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土客对立逐渐消解,客家人向汉民族主体文化回归,这种回归在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旭曾 客家移民 土客对立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关于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3
作者 谢重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3,共7页
认为过去关于客家的形成与发展史的研究太过单一,指出应当关注迁徙中、迁徙后北方移民与原住民的互动,同时注意各地移民的不同情况。鉴于此研究取向,就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南宋时期汀州的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体现在"... 认为过去关于客家的形成与发展史的研究太过单一,指出应当关注迁徙中、迁徙后北方移民与原住民的互动,同时注意各地移民的不同情况。鉴于此研究取向,就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提出三点看法:一是南宋时期汀州的客家移民与文化认同体现在"颇类中州"上;二是明清时期赣闽粤边的流民归化及其文化认同受"汉化、儒化、王化"影响;三是清代以来客家精英与民众呈现不同的文化认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移民 迁徙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东南亚客家社会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廖楚强 《海交史研究》 1998年第2期81-90,共10页
客家是一支很有创业才华,艰苦奋斗的汉族民系。在历代战乱中,汉族从中原地区逐渐向南中国迁移。大概在晚唐五代期间,迁徙到闽粤赣边区的汉族居民,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特殊的亚热带地理环境孕育之下,逐渐形成了一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 客家是一支很有创业才华,艰苦奋斗的汉族民系。在历代战乱中,汉族从中原地区逐渐向南中国迁移。大概在晚唐五代期间,迁徙到闽粤赣边区的汉族居民,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在特殊的亚热带地理环境孕育之下,逐渐形成了一支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的独立的汉族民系。这就是客家。闽西、粤东、赣南,是客家民系的原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地区 客家社会 回顾与展望 客家 马来亚 客家移民 华侨华人 客家民系 十八世纪 吉隆坡
下载PDF
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正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年第3期56-70,共15页
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刘正刚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在明末清初因屡遭战乱之洗劫,造成其人口极度下降,社会经济严重瘫痪。“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①。这是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 清代福建移民在四川分布考──兼补罗香林四川客家人说刘正刚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在明末清初因屡遭战乱之洗劫,造成其人口极度下降,社会经济严重瘫痪。“蜀省荐罹惨劫之后,民无遗类,地尽抛荒”①。这是康熙初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在全面巡视四川各地后发出的哀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客家 客家移民 罗香林 福建移民入川 直隶州 闽粤赣 上杭县 客家源流 郭沫若 简阳县
原文传递
梅县客家方言词汇散论
6
作者 陈亦良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141-142,150,共3页
梅县,地处广东东北部,现是客家人居住的腹地。这里的先民有的远自五代以前就迁来了,但为数极少,他们真正大规模地涌入粵东地区还是唐末宋初的客家人第三次南迁。客家先民初到梅县时,当地并非是一块荒无人烟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而是早有土... 梅县,地处广东东北部,现是客家人居住的腹地。这里的先民有的远自五代以前就迁来了,但为数极少,他们真正大规模地涌入粵东地区还是唐末宋初的客家人第三次南迁。客家先民初到梅县时,当地并非是一块荒无人烟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而是早有土著人——畲族人在那里生息,但为什么梅县后来会成为一个纯客县呢7答案在温仲和的《嘉应州志》上可以找到:“南宋……郡,土旷民惰,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汀赣侨寓者”就是初到梅县的客家先民,由于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很快便在当地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元末,客家移民的住地,政府已无法将主客分别立册了,所谓“其后屡经丧乱,主愈弱客愈强,至明初大只无虑皆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县话 普通话 客家先民 客家 客家 客家方言 客家移民 唐末宋初 方言词汇 土著人
下载PDF
民间信仰与移民社会——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雪香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4-20,共7页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移民社会 台湾地区 客家移民
下载PDF
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颖 田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98-103,共6页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闽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 十七世纪以来,来自闽粤赣地区的客家移民在成都平原东部为中心的川西地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作为外来文化的客家民居在新的地域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客家移民融入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川西客家民居通过自身的演变与发展,与川西地域文化融为一体。为适应川西地域环境,川西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发生了改变;同时川西客家民居也保持着客家文化顽强的延承性,在住宅的构建技术、空间、对外关系上保持着对原乡客家民居传统的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移民 客家民居 川西地区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府客交融:粤西封开民歌色彩区辨析
9
作者 陈颖琛 《岭南音乐》 2023年第5期74-80,共7页
苗晶、乔建中的《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提出了民歌近似色彩区划分的概念。《中国民歌集成·广东卷》将广府民歌的分布划分为珠三角中心片、五邑片、粤西南片、粤西北片四个次级片区。封开民歌属于广府民歌粤西北片区,其音... 苗晶、乔建中的《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提出了民歌近似色彩区划分的概念。《中国民歌集成·广东卷》将广府民歌的分布划分为珠三角中心片、五邑片、粤西南片、粤西北片四个次级片区。封开民歌属于广府民歌粤西北片区,其音乐呈现出广府民歌与客家民歌交融的现象,本文尝试通过客家移民的历史脉络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庆民歌 广府民歌 客家移民 客家民歌 民歌色彩区
原文传递
客家移民路径选择与客家语言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鸿立 朱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客家族群语言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客家人的移民路径有关。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播的视角看,客家移民路径选择的时序性和空间性对“客家”... 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客家族群语言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客家人的移民路径有关。从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播的视角看,客家移民路径选择的时序性和空间性对“客家”语言形成具有关键作用,清末民初客家人对客家移民的文化认同感的系统构建对客家移民属性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语言 客家移民 客家语言文化构建
下载PDF
客家寻根新向导——评《闽粤客家人在四川》
11
作者 刘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134-135,共2页
刘正刚博士的大作《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关于四川客家人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约27万字。其特点主要有:一、作者独具慧眼,选取了一个资料零散、难度较大,但却具有相当学术魅力的课题... 刘正刚博士的大作《闽粤客家人在四川》,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目前国内外第一本关于四川客家人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约27万字。其特点主要有:一、作者独具慧眼,选取了一个资料零散、难度较大,但却具有相当学术魅力的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四川客家人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客家 闽粤 比较研究 客家移民 移民社会 创新性 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流动人口管理 基层社会结构 研究成果
下载PDF
首届四川客家学术研讨会综述
12
作者 陈世松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4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四川客家 研讨会综述 客家村落 客家方言 个案研究 客家文化 “湖广填四川” 客家移民 学术 客家民居
下载PDF
离散与认同——印度客家移民的文化适应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云水 《客家研究辑刊》 2014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全球化之下,越来越多的移民频繁地跨越地理、政治与文化边界,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客家族群分散于世界各地,离散(diaspora)是客家族群文化特色之一。随着全球交通网络日益便捷,这种“离散”特征逐步定位于民族一国家与“旅行文化”... 全球化之下,越来越多的移民频繁地跨越地理、政治与文化边界,穿梭于不同的时空。客家族群分散于世界各地,离散(diaspora)是客家族群文化特色之一。随着全球交通网络日益便捷,这种“离散”特征逐步定位于民族一国家与“旅行文化”之间,移民的身体居于某一国家,精神却超越民族一国家的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移民 文化适应 社会变迁 离散 印度 客家族群 文化边界 文化特色
原文传递
赣闽粤边区移民与客家宗族发展研究
14
作者 张勇华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37-41,共5页
梳理赣闽粤边区的移民史,结合这段移民史对客家宗族的发展进行研究。赣闽粤边区先出现北民南迁,逐渐出现以姓为纽带的单姓村,在姓氏文化中孕育了宗族族群。宗族起步于唐朝,发展于宋元之际,成熟时期在明清,作为客家宗族特有的客家意识在... 梳理赣闽粤边区的移民史,结合这段移民史对客家宗族的发展进行研究。赣闽粤边区先出现北民南迁,逐渐出现以姓为纽带的单姓村,在姓氏文化中孕育了宗族族群。宗族起步于唐朝,发展于宋元之际,成熟时期在明清,作为客家宗族特有的客家意识在清朝末期土客联宗中兴起。客家宗族既对自身的客家文化、客家历史进行追溯,同时也产生了对客家意识的认知、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移民 客家宗族 客家意识
下载PDF
蜀地第一客家 古镇洛带
15
作者 小虾米 《魅力中国》 2007年第4期74-76,共3页
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西距成都市区18公里,南距龙泉城区和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 洛带镇位于成都市东郊,龙泉驿区北部。西距成都市区18公里,南距龙泉城区和国家级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11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移民 客家 湖广会馆 广东会馆 客家会馆 中国西部 客家 江西 成都市 老建筑
下载PDF
在水之滨:岷江下游四坝地区的传统客家社会
16
作者 陈伟平 曾为志 温涛 《客家研究辑刊》 2019年第2期26-39,共14页
在川南的岷江下游两岸,从犍为县一直到宜宾县境内,散布着一个又一个冲击平原,四川话名曰“坝”。在这些坝区,居住着大量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家移民,可以说是客家人在四川境内与成都东山客家、荣隆客家并列的重要聚居区。尤其是在犍、宜交... 在川南的岷江下游两岸,从犍为县一直到宜宾县境内,散布着一个又一个冲击平原,四川话名曰“坝”。在这些坝区,居住着大量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家移民,可以说是客家人在四川境内与成都东山客家、荣隆客家并列的重要聚居区。尤其是在犍、宜交界位于宜宾县境内的沿江四坝“月波坝”“施家坝”“火掌坝”“太公坝”历史上宗族互为姻娅,经济上来往密切,所保留的客家文化完整而有序,是滨江河坝区客家的典型代表。这4个坝面积虽然狭小,最大不过6平方公里,但是客家人却充分利用了大河两岸的各种优势,开辟出了一条滨江客家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之道,与其它四川客家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社会 东山客家 客家移民 客家 冲击平原 岷江下游 聚居区
原文传递
清代四川的广东客家人
17
作者 刘正刚 《岭南文史》 1994年第2期26-31,共6页
清代四川的广东客家人刘正刚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历经战乱,整个社会十分荒凉残破。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①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人民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前期近百年的“... 清代四川的广东客家人刘正刚明末清初,四川地区历经战乱,整个社会十分荒凉残破。清初统治者面对战后“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①的四川,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垦荒措施,积极鼓励各省人民入川落籍垦荒,于是出现了清前期近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广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客家 南华宫 四川 农业生产活动 广东移民 简阳县 广东会馆 客家移民 雍正十一年 社会组织形式
原文传递
马来西亚客家移民的家庭流动策略与中华文化认同 被引量:1
18
作者 区缵 温承聪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2年第5期114-128,173,共16页
海外华侨的跨域流动策略以家庭的经营与建设为基础。从19世纪起,越来越多的客家人拥到南洋谋生,此后不同世代的家庭流动策略反映出华南客家人在东南亚地区跌宕起伏的社会过程,海外客家人的代际记忆与中国经验也伴随着时局动荡与民族国... 海外华侨的跨域流动策略以家庭的经营与建设为基础。从19世纪起,越来越多的客家人拥到南洋谋生,此后不同世代的家庭流动策略反映出华南客家人在东南亚地区跌宕起伏的社会过程,海外客家人的代际记忆与中国经验也伴随着时局动荡与民族国家建设而不断变动。以一个马来西亚客家移民家庭为个案,从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结合村志记录、书信文本与口述史料,围绕该家庭三代华侨对客家民居济美楼的兴建与重修为线索,勾勒出1892-2017年这个家庭三个世代从“背井离乡”到“两地为家”再到“家族寻根”的流动历史,探讨在此过程中客家人“离乡不离家”的流动策略。在马来西亚华人流动的历史里,“家”的结构与意义虽不断变动,但“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认同却始终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 客家移民 跨域流动 家庭策略 中华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生存资本与生活空间的竞争——以台湾中部两部客家移民族谱为讨论对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瑛珣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2年第2期63-70,共8页
近来社会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从各个面向综合讨论。有鉴于移民族群在迁移过程当中,经历时间漫长,取得历史材料不易,家谱成为保存移民发展史的数据库。家谱撰写者为了垂训后世子孙,巨... 近来社会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从各个面向综合讨论。有鉴于移民族群在迁移过程当中,经历时间漫长,取得历史材料不易,家谱成为保存移民发展史的数据库。家谱撰写者为了垂训后世子孙,巨细靡遗地叙述开基祖艰苦创业立基的过程,内容包含家族历史以及开基祖从原生地到迁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空间 生存资本 地域社会文化 客家移民 家谱
下载PDF
《护仙坑磜上合众分关》解读——一个客家移民群体的社会经济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经富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148,共7页
清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福建上杭县中都乡的陈、何、邱三姓人家迁移到江西义宁州山区,以一座高山幽谷为落脚点。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互相联姻,原本荒僻的山谷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宗族集群"性质的移民群体,亲情、同乡的纽带维... 清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福建上杭县中都乡的陈、何、邱三姓人家迁移到江西义宁州山区,以一座高山幽谷为落脚点。经过几十年的繁衍生息,互相联姻,原本荒僻的山谷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宗族集群"性质的移民群体,亲情、同乡的纽带维系着群体活动秩序。乾隆末年,三姓进行了一次产权界定。保存下来的契约文书,为我们了解、研究客家移民的社会经济关系提供了鲜活、真实的材料。嘉庆以后,三姓成员之间出现了贫富分野,开始了土地山林交易活动,社会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宁州 客家移民 产权界定 经济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