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80
篇文章
<
1
2
…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被引量:
53
1
作者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学
文字传统
现代性
批判性
现代文学
新感觉派
左翼文化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审美
范畴
郁达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溪山琴况》试探
被引量:
27
2
作者
蔡仲德
《音乐研究》
1986年第2期71-84,共14页
对于徐上瀛《溪山琴况》(以下简称《琴况》)的研究,五十年代由查阜西首开其端(见其遗著《溲勃集》中《【蕉窗九录】是伪书》、《是十六法剽窃二十四况》、《琴声十六法论录自【琴况】之查勘》、《大还阁琴谱》补提——徐青山估价》诸条...
对于徐上瀛《溪山琴况》(以下简称《琴况》)的研究,五十年代由查阜西首开其端(见其遗著《溲勃集》中《【蕉窗九录】是伪书》、《是十六法剽窃二十四况》、《琴声十六法论录自【琴况】之查勘》、《大还阁琴谱》补提——徐青山估价》诸条。未公开发表,有油印本),六十年代有吴钊继之于后(《徐上瀛与【溪山琴况】》,载《人民音乐》一九六二年第二期。以下简称“吴文”),近年来,又有吴钊《一篇出色的古典音乐美学论著》(载《中国音乐》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凌其阵《【溪山琴况】初探》(载《乐府新声》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王耀珠《徐上瀛与【溪山琴况】,(载《中国音乐》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以下简称“王文”)、吴毓清《【溪山琴况】论旨的初步研究》(载《音乐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论旨》)、陆续问世。笔者从以上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现拟以此为基础,对《琴况》作一试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音乐美学
美学体系
相似之处
美学问题
社会文化
审美
范畴
美学特征
古琴艺术
关系问题
原文传递
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
被引量:
20
3
作者
修海林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1,共4页
一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美学特质,集中体现在对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在传统民族器乐中,这种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根据不同的心境或精神寄托,又有不同的指向。其审美或指向特定的社会情怀,或指向某种情态心境,或指向人生哀乐情...
一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美学特质,集中体现在对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在传统民族器乐中,这种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根据不同的心境或精神寄托,又有不同的指向。其审美或指向特定的社会情怀,或指向某种情态心境,或指向人生哀乐情感,或指向趣识乐风……这使得民族器乐的审美范畴不但包含有音乐形态构成各要素特征,以及情态、风格、趣味、意境等各类音乐表达和体验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也经常与各种人文情怀紧密相关而不可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情怀
审美
范畴
民族器乐
中国传统
音乐表达
美学特质
精神寄托
形态构成
原文传递
中国的审美范畴
被引量:
21
4
作者
叶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7,238,共12页
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原理著作和教材,在讨论审美范畴时,一般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我们谈的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等等,都属于西方的审美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朋友们一直在考虑,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史、中...
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原理著作和教材,在讨论审美范畴时,一般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我们谈的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等等,都属于西方的审美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朋友们一直在考虑,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中提炼出若干审美范畴,并把它们纳入美学基本理论的框架?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受儒、道、释三家影响,已经发育了若干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审美意象群,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的审美形态(大风格),从而结晶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概言之,"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空灵澄澈"则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本文从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的定义讨论出发,分别对沉郁、飘逸、空灵这三个范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作了一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审美
范畴
美学基本理论
审美
形态
沉郁
飘逸
空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
被引量:
18
5
作者
刘承华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3期93-96,18,共5页
关键词
审美
范畴
中国艺术
“韵”
“美”
审美
特质
中国美学
中国音乐
西方艺术
表现意境
“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被引量:
17
6
作者
王跃珠
《中国音乐》
1984年第4期62-63,共2页
《溪山琴况》与《乐记》、《声与哀乐论》这三部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三个鼎盛时期内美学思潮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溪山琴况》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推动了近代音乐美学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溪山琴况》产生的...
《溪山琴况》与《乐记》、《声与哀乐论》这三部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三个鼎盛时期内美学思潮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溪山琴况》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推动了近代音乐美学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溪山琴况》产生的历史条件、徐上瀛的情况,《溪山琴况》的性质以及结构等问题,乃是了解这部著作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徐上瀛
《乐记》
古琴艺术
美学思潮
历史条件
审美
范畴
音乐
审美
严天池
原文传递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
被引量:
12
7
作者
蒲亨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75,共13页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蒲亨强审美风格及其文化基础审美风格是道教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研究,可以高度简约的思维方式把握其最普遍的特点。简单地说,风格即个性,即由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所体现的特性...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蒲亨强审美风格及其文化基础审美风格是道教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研究,可以高度简约的思维方式把握其最普遍的特点。简单地说,风格即个性,即由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所体现的特性。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音乐类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审美
风格
审美
范畴
审美
形态
“韵”
审美
心理
道乐
心理状态
道家哲学
音乐风格
原文传递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
被引量:
14
8
作者
普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3,共8页
《文心雕龙》有许多重要的术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术语,或直接从佛教哲学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如般若、圆通、物色;或根据佛教原意又加以创造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基础又有文学审美功能的双重范畴,如性灵、体性;或原为中...
《文心雕龙》有许多重要的术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术语,或直接从佛教哲学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如般若、圆通、物色;或根据佛教原意又加以创造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基础又有文学审美功能的双重范畴,如性灵、体性;或原为中国本土概念,加入了佛教内容,在进入文学领域之后,成为重要的文学审美范畴,如虚静、原道等。从语源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审美范畴与佛教哲学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佛教哲学
审美
范畴
语源学
文学领域
审美
功能
哲学基础
发生学
原文传递
“和”——古代音乐审美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
10
9
作者
修海林
《文艺研究》
198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如果说,“乐”作为古乐文化中最早荫生出的审美文化意识或者说是最基本的审美范畴,它与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即人的审美情感特征密切相关,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和”,是古乐审美文化意识中为人追求崇尚的理想境界,或者...
如果说,“乐”作为古乐文化中最早荫生出的审美文化意识或者说是最基本的审美范畴,它与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即人的审美情感特征密切相关,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和”,是古乐审美文化意识中为人追求崇尚的理想境界,或者说是最理想化的审美范畴。它作为音乐艺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与自然、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审美
音乐艺术
理想境界
审美
情感
审美
文化
审美
范畴
古乐
音乐
审美
活动
最高境界
谐和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6期143-147,共5页
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它在本质上属于美育。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强调美育导向 ,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艺术育人”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既要克服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的倾向 ,又要着力把艺术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
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它在本质上属于美育。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强调美育导向 ,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艺术育人”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既要克服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的倾向 ,又要着力把艺术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引导到促进个体审美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方向上来。艺术教育又有其特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艺术教育
艺术素质教育
艺术文化教育
审美
范畴
教育体系
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审美本质的发现
被引量:
11
11
作者
杨春时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审美本质即审美意义,获得审美意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现象学的还原,实际上是由现实意识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所谓本质直观也就是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就是现象。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对审美意义的把握。这包括两个步骤:通过对审美...
审美本质即审美意义,获得审美意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现象学的还原,实际上是由现实意识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所谓本质直观也就是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就是现象。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对审美意义的把握。这包括两个步骤:通过对审美体验的一度反思产生审美范畴,这是审美意义的具体形态;再通过二度反思,把握一般的审美意义,这就是审美的本质。由于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向存在的回归,因此审美意义就是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本质
现象学
审美
范畴
审美
意义
原文传递
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
被引量:
8
12
作者
段立宪
李亚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2-65,共4页
在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丑从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领域,从而打破了一直以来丑在审美领域处于“他者”的尴尬文化身份,丑以其最本真的状态由边缘走向中心。本文拟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来探讨审丑发生的可能性...
在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丑从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领域,从而打破了一直以来丑在审美领域处于“他者”的尴尬文化身份,丑以其最本真的状态由边缘走向中心。本文拟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来探讨审丑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丑的美学意义之所在,从而揭示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所代表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
审美
范畴
理性主义
异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意境到趣味
被引量:
9
13
作者
潘知常
《文艺研究》
1985年第1期13-19,共7页
审美范畴是不断演进的。从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来看,就经历了从“和”到“意境”,再到“趣味”的演进。本文想着重论证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从“意境”到“趣味”的审美范畴韵演进,不妥之处望理论界同志批评指正。
关键词
审美
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史
理论界
审美
理想
审美
趣味
意境
审美
美学思想
古典美学
人与自然
中国美学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默小说:品性与历史——米兰·昆德拉的启示
被引量:
6
14
作者
李凤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66-72,共7页
分析了“幽默”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在近代形成的文化语境、历史过程及审美功用 ,指出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作为幽默的内在品质 ,对近代以来的人类文化精神有独特的表征功能。以米兰·昆德拉为切入点 ,借助于对其幽默小说观的阐发及其作...
分析了“幽默”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在近代形成的文化语境、历史过程及审美功用 ,指出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作为幽默的内在品质 ,对近代以来的人类文化精神有独特的表征功能。以米兰·昆德拉为切入点 ,借助于对其幽默小说观的阐发及其作品所受幽默文化影响的考察 ,揭示了近四个世纪以来幽默小说的伟大进程及其在 2 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曲折命运。论者基此认为 ,在新世纪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开创中 ,幽默不仅应成为主导性的小说美学风貌之一 ,还将因其所表达的特定的小说智慧、相对性价值立场而成为一种有表征能力的当代审美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小说
审美
范畴
文学传统
小说修辞学
米兰·昆德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方美学略述
被引量:
10
15
作者
林同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33,共9页
一、东方、东方文化与东方美学地理学上的东、西方概念,根据国际上的规定,把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即本初子午线。习惯上,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美国的文...
一、东方、东方文化与东方美学地理学上的东、西方概念,根据国际上的规定,把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即本初子午线。习惯上,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美国的文化史家桑戴克认为,东西方之间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美学
文化史
东西方
本初子午线
地理学
天文台
地球
审美
文化
经线
审美
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龢”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
被引量:
7
16
作者
修海林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3-76,共4页
“龢”(古“和”字),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的并且很早就已出现的审美范畴。由史籍文献记载看,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汉代的《礼记·乐记》,从战国末荀况的《乐论》到魏晋嵇康《声无哀乐论》,以及历代音乐美学...
“龢”(古“和”字),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的并且很早就已出现的审美范畴。由史籍文献记载看,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汉代的《礼记·乐记》,从战国末荀况的《乐论》到魏晋嵇康《声无哀乐论》,以及历代音乐美学思想有关史料记载,都对“和”的美学内涵作有多种论述。就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体构成来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声无哀乐论》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
范畴
美学内涵
史料记载
《国语》
《左传》
史籍文献
魏晋
原文传递
论森林的景观美
被引量:
6
17
作者
苏祖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71-74,共4页
以森林景观美为主题,讨论森林景观的结构框架、美学因素、审美范畴以及审美范畴在动态中的不同图景。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美学
森林
形态美
色彩美
音韵美
审美
范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雅”
被引量:
8
18
作者
孙克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7-92,共6页
“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用以品评人物风度或鉴赏作品风格,成为一种艺术审美理想和文学批评标准。“雅”是一个内涵丰富又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学风尚对“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家、批评家对“雅”...
“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用以品评人物风度或鉴赏作品风格,成为一种艺术审美理想和文学批评标准。“雅”是一个内涵丰富又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学风尚对“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家、批评家对“雅”又有不同的诠释,如果把历代关于“雅”的论述加以归纳分析,则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以正为雅和以超逸为雅,实际上也体现了儒道二家的审美理想。刘勰说“雅俗异势”(《文心雕龙·定势》),雅者俗之反,雅俗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古人往往对举而论之。雅俗之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历久而常新的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雅俗之辨
文心雕龙
艺术
审美
理想
文学批评标准
审美
范畴
作品风格
品评人物
文学创作
文学风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6
19
作者
顾祖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转换
艺术至境
王国维
意境论
宗白华
审美
范畴
古代文论
文论体系
审美
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蕴涵在体育运动中的崇高美
被引量:
4
20
作者
裴益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审美范畴是不同类型审美现象的主观反映,对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划分,就形成审美对象的基本类型。其中,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无论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都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给...
审美范畴是不同类型审美现象的主观反映,对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划分,就形成审美对象的基本类型。其中,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无论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都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给审美主体造成不同的审美感受。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体育崇高美以其神圣性和庄严性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美
体育运动
蕴涵
审美
感受
审美
对象
审美
现象
审美
范畴
审美
特征
基本类型
美学
范畴
审美
主体
文化现象
文化内涵
审美
价值
审美
形态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神圣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被引量:
53
1
作者
陈思和
机构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文摘
在中国文学史上 ,海派文学的定名大约是在 2 0世纪的 30年代。但像上海这样一个城市 ,其自身的历史风貌和文化形象在文学创作上获得艺术再现并不是 30年代才出现的要求 ,而是开埠以来的洋场生活逐渐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的长期结果。自《海上花列传》以来 ,海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 :一种是以繁华与糜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 ,即突出现代性的传统 ;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 ,即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30年代的新感觉派与左翼文化把这两个传统推向顶峰。到 4 0年代 ,在张爱玲的艺术世界里 。
关键词
海派文学
文字传统
现代性
批判性
现代文学
新感觉派
左翼文化
韩邦庆
《海上花列传》
审美
范畴
郁达夫
Keywords
Shanghai style literature
literary traditions
criticism
metropolitan folk life
分类号
I209.6 [文学—中国文学]
I206.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溪山琴况》试探
被引量:
27
2
作者
蔡仲德
出处
《音乐研究》
1986年第2期71-84,共14页
文摘
对于徐上瀛《溪山琴况》(以下简称《琴况》)的研究,五十年代由查阜西首开其端(见其遗著《溲勃集》中《【蕉窗九录】是伪书》、《是十六法剽窃二十四况》、《琴声十六法论录自【琴况】之查勘》、《大还阁琴谱》补提——徐青山估价》诸条。未公开发表,有油印本),六十年代有吴钊继之于后(《徐上瀛与【溪山琴况】》,载《人民音乐》一九六二年第二期。以下简称“吴文”),近年来,又有吴钊《一篇出色的古典音乐美学论著》(载《中国音乐》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凌其阵《【溪山琴况】初探》(载《乐府新声》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王耀珠《徐上瀛与【溪山琴况】,(载《中国音乐》一九八四年第四期。以下简称“王文”)、吴毓清《【溪山琴况】论旨的初步研究》(载《音乐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论旨》)、陆续问世。笔者从以上研究中得到不少启发,现拟以此为基础,对《琴况》作一试探。
关键词
美学思想
音乐美学
美学体系
相似之处
美学问题
社会文化
审美
范畴
美学特征
古琴艺术
关系问题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
被引量:
20
3
作者
修海林
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21,共4页
文摘
一 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美学特质,集中体现在对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在传统民族器乐中,这种人文情怀的抒发和感悟,根据不同的心境或精神寄托,又有不同的指向。其审美或指向特定的社会情怀,或指向某种情态心境,或指向人生哀乐情感,或指向趣识乐风……这使得民族器乐的审美范畴不但包含有音乐形态构成各要素特征,以及情态、风格、趣味、意境等各类音乐表达和体验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也经常与各种人文情怀紧密相关而不可分隔。
关键词
人文情怀
审美
范畴
民族器乐
中国传统
音乐表达
美学特质
精神寄托
形态构成
分类号
J601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的审美范畴
被引量:
21
4
作者
叶朗
机构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7,238,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美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4JJD720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过去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原理著作和教材,在讨论审美范畴时,一般都局限在西方文化的范围之内,我们谈的优美与崇高、悲剧与喜剧、丑与荒诞等等,都属于西方的审美范畴。长期以来,学术界的朋友们一直在考虑,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文化史、中国艺术史中提炼出若干审美范畴,并把它们纳入美学基本理论的框架?其实,在中国文化史上,受儒、道、释三家影响,已经发育了若干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审美意象群,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的审美形态(大风格),从而结晶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概言之,"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内涵、以杜甫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内涵、以李白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空灵澄澈"则概括了以禅宗文化为内涵、以王维为代表的审美意象的大风格。本文从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的定义讨论出发,分别对沉郁、飘逸、空灵这三个范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作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审美
范畴
美学基本理论
审美
形态
沉郁
飘逸
空灵
Keywords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art
aesthetic scope
basic aesthetic theory
aesthetic form
depth
elegance
intangibility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
被引量:
18
5
作者
刘承华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
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3期93-96,18,共5页
关键词
审美
范畴
中国艺术
“韵”
“美”
审美
特质
中国美学
中国音乐
西方艺术
表现意境
“气”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被引量:
17
6
作者
王跃珠
出处
《中国音乐》
1984年第4期62-63,共2页
文摘
《溪山琴况》与《乐记》、《声与哀乐论》这三部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发展的三个鼎盛时期内美学思潮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溪山琴况》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推动了近代音乐美学和古琴艺术的发展。因此,《溪山琴况》产生的历史条件、徐上瀛的情况,《溪山琴况》的性质以及结构等问题,乃是了解这部著作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关键词
《溪山琴况》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徐上瀛
《乐记》
古琴艺术
美学思潮
历史条件
审美
范畴
音乐
审美
严天池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
被引量:
12
7
作者
蒲亨强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75,共13页
文摘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蒲亨强审美风格及其文化基础审美风格是道教音乐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研究,可以高度简约的思维方式把握其最普遍的特点。简单地说,风格即个性,即由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中所体现的特性。现实生活中存在多种音乐类型,不同...
关键词
道教音乐
审美
风格
审美
范畴
审美
形态
“韵”
审美
心理
道乐
心理状态
道家哲学
音乐风格
分类号
J608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
被引量:
14
8
作者
普慧
机构
西北大学中文系
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3,共8页
基金
作者主持的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批号:04BZW008)的结项成果之一
文摘
《文心雕龙》有许多重要的术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术语,或直接从佛教哲学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如般若、圆通、物色;或根据佛教原意又加以创造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基础又有文学审美功能的双重范畴,如性灵、体性;或原为中国本土概念,加入了佛教内容,在进入文学领域之后,成为重要的文学审美范畴,如虚静、原道等。从语源学和发生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审美范畴与佛教哲学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佛教哲学
审美
范畴
语源学
文学领域
审美
功能
哲学基础
发生学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和”——古代音乐审美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
10
9
作者
修海林
出处
《文艺研究》
1988年第4期114-121,共8页
文摘
如果说,“乐”作为古乐文化中最早荫生出的审美文化意识或者说是最基本的审美范畴,它与音乐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即人的审美情感特征密切相关,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接受这样一种看法,“和”,是古乐审美文化意识中为人追求崇尚的理想境界,或者说是最理想化的审美范畴。它作为音乐艺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与自然、社会。
关键词
音乐
审美
音乐艺术
理想境界
审美
情感
审美
文化
审美
范畴
古乐
音乐
审美
活动
最高境界
谐和感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杜卫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6期143-147,共5页
基金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文摘
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它在本质上属于美育。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应该强调美育导向 ,在理论和实践中探索“艺术育人”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既要克服把艺术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的倾向 ,又要着力把艺术教育从单纯的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引导到促进个体审美发展和艺术修养的方向上来。艺术教育又有其特殊性 。
关键词
美育
艺术教育
艺术素质教育
艺术文化教育
审美
范畴
教育体系
中学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G633.9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审美本质的发现
被引量:
11
11
作者
杨春时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文摘
审美本质即审美意义,获得审美意义的方法是现象学。现象学的还原,实际上是由现实意识升华为审美意识(审美体验),所谓本质直观也就是审美体验,审美意象就是现象。对审美体验的反思就获得了对审美意义的把握。这包括两个步骤:通过对审美体验的一度反思产生审美范畴,这是审美意义的具体形态;再通过二度反思,把握一般的审美意义,这就是审美的本质。由于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是向存在的回归,因此审美意义就是存在的意义,而存在的意义就是自由。
关键词
审美
本质
现象学
审美
范畴
审美
意义
Keywords
aesthetic essence, phenomenology, aesthetic categories, aesthetic meaning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
被引量:
8
12
作者
段立宪
李亚萍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摘
在现代、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丑从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领域,从而打破了一直以来丑在审美领域处于“他者”的尴尬文化身份,丑以其最本真的状态由边缘走向中心。本文拟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来探讨审丑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丑的美学意义之所在,从而揭示丑作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所代表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丑
审美
范畴
理性主义
异化
Keywords
ugly
aesthetic category
rationalism
alienation
分类号
B83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意境到趣味
被引量:
9
13
作者
潘知常
出处
《文艺研究》
1985年第1期13-19,共7页
文摘
审美范畴是不断演进的。从中国古代美学的历史来看,就经历了从“和”到“意境”,再到“趣味”的演进。本文想着重论证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从“意境”到“趣味”的审美范畴韵演进,不妥之处望理论界同志批评指正。
关键词
审美
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史
理论界
审美
理想
审美
趣味
意境
审美
美学思想
古典美学
人与自然
中国美学史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默小说:品性与历史——米兰·昆德拉的启示
被引量:
6
14
作者
李凤亮
机构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66-72,共7页
文摘
分析了“幽默”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在近代形成的文化语境、历史过程及审美功用 ,指出理性精神与怀疑态度作为幽默的内在品质 ,对近代以来的人类文化精神有独特的表征功能。以米兰·昆德拉为切入点 ,借助于对其幽默小说观的阐发及其作品所受幽默文化影响的考察 ,揭示了近四个世纪以来幽默小说的伟大进程及其在 2 0世纪文化语境中的曲折命运。论者基此认为 ,在新世纪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开创中 ,幽默不仅应成为主导性的小说美学风貌之一 ,还将因其所表达的特定的小说智慧、相对性价值立场而成为一种有表征能力的当代审美符号。
关键词
幽默小说
审美
范畴
文学传统
小说修辞学
米兰·昆德拉
Keywords
humor novel
aesthetic category
literary tradition
rhetoric of novel
Milan Kundera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方美学略述
被引量:
10
15
作者
林同华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5-33,共9页
文摘
一、东方、东方文化与东方美学地理学上的东、西方概念,根据国际上的规定,把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经线,也即本初子午线。习惯上,根据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美国的文化史家桑戴克认为,东西方之间的划分,
关键词
东方美学
文化史
东西方
本初子午线
地理学
天文台
地球
审美
文化
经线
审美
范畴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龢”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
被引量:
7
16
作者
修海林
出处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3-76,共4页
文摘
“龢”(古“和”字),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的并且很早就已出现的审美范畴。由史籍文献记载看,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汉代的《礼记·乐记》,从战国末荀况的《乐论》到魏晋嵇康《声无哀乐论》,以及历代音乐美学思想有关史料记载,都对“和”的美学内涵作有多种论述。就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体构成来看,“和”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
《声无哀乐论》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
范畴
美学内涵
史料记载
《国语》
《左传》
史籍文献
魏晋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论森林的景观美
被引量:
6
17
作者
苏祖荣
机构
福清市林业局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04年第3期71-74,共4页
文摘
以森林景观美为主题,讨论森林景观的结构框架、美学因素、审美范畴以及审美范畴在动态中的不同图景。
关键词
森林景观
美学
森林
形态美
色彩美
音韵美
审美
范畴
Keywords
forest
forest landscape
esthetic category
分类号
S731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雅”
被引量:
8
18
作者
孙克强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87-92,共6页
文摘
“雅”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用以品评人物风度或鉴赏作品风格,成为一种艺术审美理想和文学批评标准。“雅”是一个内涵丰富又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学风尚对“雅”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作家、批评家对“雅”又有不同的诠释,如果把历代关于“雅”的论述加以归纳分析,则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以正为雅和以超逸为雅,实际上也体现了儒道二家的审美理想。刘勰说“雅俗异势”(《文心雕龙·定势》),雅者俗之反,雅俗是一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古人往往对举而论之。雅俗之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历久而常新的题目。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雅俗之辨
文心雕龙
艺术
审美
理想
文学批评标准
审美
范畴
作品风格
品评人物
文学创作
文学风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
6
19
作者
顾祖钊
机构
安微大学中文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转换
艺术至境
王国维
意境论
宗白华
审美
范畴
古代文论
文论体系
审美
意象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蕴涵在体育运动中的崇高美
被引量:
4
20
作者
裴益民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文摘
审美范畴是不同类型审美现象的主观反映,对人类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征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来划分,就形成审美对象的基本类型。其中,崇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无论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都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形态,给审美主体造成不同的审美感受。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中潜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体育崇高美以其神圣性和庄严性构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
关键词
崇高美
体育运动
蕴涵
审美
感受
审美
对象
审美
现象
审美
范畴
审美
特征
基本类型
美学
范畴
审美
主体
文化现象
文化内涵
审美
价值
审美
形态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神圣性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G80-05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海派文学的传统
陈思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溪山琴况》试探
蔡仲德
《音乐研究》
1986
27
原文传递
3
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
修海林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0
原文传递
4
中国的审美范畴
叶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国艺术的最高审美范畴:韵
刘承华
《学术界》
CSSCI
1997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徐上瀛与《溪山琴况》
王跃珠
《中国音乐》
1984
17
原文传递
7
阴柔清韵——道教音乐审美风格论
蒲亨强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12
原文传递
8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
普慧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4
原文传递
9
“和”——古代音乐审美的理想境界
修海林
《文艺研究》
1988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美育与艺术教育
杜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0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审美本质的发现
杨春时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1
原文传递
12
当代美学的发展趋势──从“审美”到“审丑”的视界转变
段立宪
李亚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从意境到趣味
潘知常
《文艺研究》
198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幽默小说:品性与历史——米兰·昆德拉的启示
李凤亮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东方美学略述
林同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龢”之初义及其文化学研究
修海林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7
原文传递
17
论森林的景观美
苏祖荣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雅”
孙克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略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顾祖钊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蕴涵在体育运动中的崇高美
裴益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34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