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 被引量:45
1
作者 刘沛林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5,135,共6页
本文从文化构成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即“心理生活空间”)的形成与特点作了初步研究。文章认为,构成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精神空间”的主导因子是宗族观念,其次是宗教意识;并引入“心理场”的概念,对村落的“... 本文从文化构成的角度,对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即“心理生活空间”)的形成与特点作了初步研究。文章认为,构成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精神空间”的主导因子是宗族观念,其次是宗教意识;并引入“心理场”的概念,对村落的“心理生活空间”的情形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中国历史文化村落的“精神空间”,从整体上来说,是一种包括宗族观念和宗教意识等因素在内的复合型“精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村落 精神空间 心理场 宗族观念 民间宗教
原文传递
农村宗族势力蔓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毛少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53-57,52,共6页
当今我国农村,尤其是南方某些地区,宗族势力蔓延已由一般的社会现象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因而,对此做社会学的实证研究,进行追踪调查,从社会大系统角度入手展开综合分析,就显得极为迫切而富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宗族势力 家族 现状与原因 宗族组织 族长 族规 封建宗族 修谱 宗族观念 祖宗
下载PDF
苏区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消亡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友良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2期104-109,共6页
苏区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消亡何友良一、革命前宗族力量的活动和特点宗族制度,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历史悠久,深固不易。社会成员大多聚族而居,交相并炽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是该制度衍生和寄托的社会基础;自然条... 苏区农村的宗族势力及其消亡何友良一、革命前宗族力量的活动和特点宗族制度,作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项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历史悠久,深固不易。社会成员大多聚族而居,交相并炽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是该制度衍生和寄托的社会基础;自然条件的艰苦、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以及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宗族制度 宗族观念 社会变动 苏区 社会变革 国民党 宗族活动 家族主义 毛泽东
下载PDF
客家方言与客家的历史文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如龙 《嘉应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语言是历史的产物 ,文化的载体。客家是汉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特征 ,也是我们研究客家历史文物的最重要的依据。本文从四个方面 ,运用客家方言的事实来证明客家历史文化的几个重要特点。
关键词 客家方言 赣方言 崇正意识 宗族观念 历史 客家文化 谚语
下载PDF
宗族文化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温州农村宗族问题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康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97年第1期83-86,共4页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结构的重建,已经沉寂多年的宗族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又重新凸现出来.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传统文化影响历来较为深远,因此宗族问题在个别乡村十分突出.为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微观经济结构的重建,已经沉寂多年的宗族问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又重新凸现出来.地处东南一隅的温州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传统文化影响历来较为深远,因此宗族问题在个别乡村十分突出.为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我们有必要对宗族文化影响作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一、宗族文化的复兴与乡村社会变迁宗族是以共同的祖先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家庭联合组织.宗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温州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历史上曾一度被视为蛮荒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宗族文化 乡村社会 问题思考 秩序建构 宗族组织 宗族观念 宗族势力 宗族问题 温州地区 苍南县
下载PDF
论徽州宗族繁荣的原因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华富 《民俗研究》 1993年第1期76-83,共8页
清代学者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卷十一《故老杂记》中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名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 清代学者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卷十一《故老杂记》中说:“新安各姓,聚族而居,绝无杂姓搀入者。其风最为近古。出入齿让,姓名有宗祠统之。岁时伏腊,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文公《家礼》,彬彬合度。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虽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事实证明,赵吉士这些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历史文献记载和社会调查资料告诉我们,宋元以来——待别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异常繁荣,是中国封建宗族制度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区。徽州宗族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历史文献记载和社会调查资料证明,徽州宗族繁荣的重要原因有三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宗族繁荣 宗族观念 历史文献记载 人物志 宗族制度 明清时期 朱熹思想 家礼 新安
原文传递
试论消解宗族观念影响的现实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聚高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4-96,共3页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 ,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宗族观念及宗族活动在我国乡村社会复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客观、理性分析 ,进而提出在国家强调加速乡村社会现代化建设和依法治国而难以迅速消除其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在力促宗族观念及其影响消解的过程中还应对其加以“限制、引导、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影响 对策 村民自治 民主法制
下载PDF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的思考——兼论宗族意识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笑天 陆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5-81,共7页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越来越普遍,作者认为,求利与复礼,是此行为发生的动力。而宗族观念,是重修族谱的心理基础;家庭独立性不强,是其内在动因;乡村组织调控能力减弱,是其外在动因。重修族谱行为有二重性功能。积极作用在于:基... 乡村社会重修族谱现象越来越普遍,作者认为,求利与复礼,是此行为发生的动力。而宗族观念,是重修族谱的心理基础;家庭独立性不强,是其内在动因;乡村组织调控能力减弱,是其外在动因。重修族谱行为有二重性功能。积极作用在于:基础政权的助手作用;村民关系的调适作用;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消极作用在于:影响安定团结;操纵乡村政权;助长封建迷信。因此,必须通过教育与法制,来规整重修族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宗族意识 农村现代化 宗族观念 宗族组织 宗族势力 宗法制度 宗族活动 乡村组织 乡村政权
下载PDF
古代汉语詈语中的文化蕴含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朵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所谓“詈语”,是指那些用来粗鲁、恶意地侮辱、伤害或斥责他人的话,或称恶言、秽语、粗口、骂人话。历来詈语被视为语言中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粗话,但它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却是很高的。因为骂詈是一种攻击性社会行为,而人类的... 所谓“詈语”,是指那些用来粗鲁、恶意地侮辱、伤害或斥责他人的话,或称恶言、秽语、粗口、骂人话。历来詈语被视为语言中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粗话,但它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却是很高的。因为骂詈是一种攻击性社会行为,而人类的攻击性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故古往今来,无论一国之君、达官豪贵、骚客词人、秀女名媛,还是贩夫走卒、村姑牧竖,都会由于承受内部的生理压力和外部的社会压力而将骂詈当作渲泄情感、平衡心理的手段,借以表达愤怒、憎恨、嫉妒、恐惧之情。虽骂詈多少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但詈语却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各个民族在骂詈的语言中,提炼集中了一批最洗炼最形象的语言。骂人话,又是一种丰富的世界,当你最初面对它时,会感到肮脏而不知所措。但一旦了解了它,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自有它存在的道理、它的逻辑、它的实用性、它的美学和价值观。”②通过詈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詈语 文化蕴涵 攻击性 社会行为 文化模式 价值观 宗族观念 人本观念 语言与文化
下载PDF
闽西客家民居的形态成因浅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联辉 戴志坚 《福建建筑》 2009年第3期9-11,32,共4页
文章从闽西的地域特点、客家人的文化思想等诸多方面对闽西客家建筑诸多形态的成因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客家建筑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高度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深刻地反映了客家先人对所处客观生存环境适应、利用和改造的能力。
关键词 客家建筑 宗族观念 风水理论 崇文重教
下载PDF
宗族文化对民居形制的影响与分析——徽州民居和宁波民居原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蔡丽 《华中建筑》 2011年第5期128-132,共5页
该文通过比较徽州民居和宁波民居的原型,从建筑学角度描述两者的特色和区别,从社会学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即在血缘聚落中,宗族观念及其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着不同民居的原型和特征。
关键词 相似背景 民居原型 建筑特征 比较 功能中心 家庭类型 宗族结构 宗族观念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宗族势力兴衰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世奎 陈永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宗族势力 历史考察 我国农村 农村社区 宗法思想 宗族制度 宗族观念 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化 宗族组织
下载PDF
传统文化、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契约——基于宗族观念、民族伦理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金波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0-161,共12页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传统文化对社会契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契约维护的角度,理论分析了宗族观念、民族伦理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具有地区文化烙印的假设,对地区间...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传统文化对社会契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传统文化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契约维护的角度,理论分析了宗族观念、民族伦理对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具有地区文化烙印的假设,对地区间债务期限结构差异进行了基于文化角度的新解释,并以我国290个地级市143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宗族观念和民族伦理能够通过内心信念、外在声誉、潜在惩罚等方式增强社会互信,进而提高了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而且这种影响具有"基于企业所有权的异质性"。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会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宗族观念、民族伦理的影响。这些结论进一步表明,以新兴加转轨为特征的我国,在正式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除了要进一步加强正式制度建设,还要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价值,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在维护经济秩序和完善社会契约中的积极作用,使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宗族观念 民族伦理 债务期限结构 契约
原文传递
中国人姓名的文化印记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强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人姓名 姓氏 中国人名 宗族观念 名字 民族文化 欧阳修 十二生肖 小生产者 文化价值观念
下载PDF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宗贵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8-53,共6页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育观念 文化基因 贵州 宗族观念
原文传递
农村封建宗族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剑良 《中国农村观察》 1995年第4期54-56,共3页
农村封建宗族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彭剑良大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早已消声匿迹的我国农村封建宗族活动又在部分地区复活,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蔓延之势。有的地方,宗族活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 农村封建宗族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彭剑良大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早已消声匿迹的我国农村封建宗族活动又在部分地区复活,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蔓延之势。有的地方,宗族活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农村宗族活动的主要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活动 封建宗族 宗族势力 宗族观念 农村经济 农村基层组织 血缘关系 家庭经营 价值观 现代文明
原文传递
宗族活动复归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云 《云南学术探索》 1998年第1期66-67,共2页
宗族活动复归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高云近十多年来,中国广大农村悄悄地复苏着一个并不新鲜的事物———宗族活动。宗族活动是封建中国社会十分普遍的一种社会活动。历史地看,在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下,简单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人... 宗族活动复归的影响及其深层原因高云近十多年来,中国广大农村悄悄地复苏着一个并不新鲜的事物———宗族活动。宗族活动是封建中国社会十分普遍的一种社会活动。历史地看,在农耕文明的自然经济社会形态下,简单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人口固着一地、世代交替、内趋通婚,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活动 宗族观念 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环境 宗族文化 宗族意识 整合性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转型 主导文化
下载PDF
英汉姓名比较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7
18
作者 付国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3-185,共3页
姓名,是用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标志。它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从中英两个民族的姓名入手,对其来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和... 姓名,是用以指称某一确定的个人并与他人相区别的标志。它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同复杂的社会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从中英两个民族的姓名入手,对其来源、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揭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有助于中西方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姓名 文化内涵 历史背景 宗族观念 个人主义 英语 汉语
下载PDF
宗族观念抑制企业分红吗?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毓鑫 王金波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8,共12页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经济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宗族观念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并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宗族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度量,理论分析了宗族观念对企业分红行为的... 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经济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宗族观念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并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宗族观念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度量,理论分析了宗族观念对企业分红行为的影响机理,构建了衡量地区宗族观念水平差异的指标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宗族观念可以影响企业的分红行为,这种影响程度随着企业所有权的异质性而变化,而宏观融资约束能减弱宗族观念对企业分红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观念 分红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舞龙灯:民间文化习俗抑或宗族势力较量——基于赣南H村舞龙灯民俗文化的考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陶自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9,共5页
基于对赣南H村舞龙灯民俗的实地调查,在分析舞龙灯民俗文化从娱乐性向工具性嬗变的基础上,指出舞龙灯民俗在宗族性村落盛行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它深深嵌入村庄社会基础之中,而宗族又以它为民俗文化活动载体不断承继和强化宗族观念。在转型... 基于对赣南H村舞龙灯民俗的实地调查,在分析舞龙灯民俗文化从娱乐性向工具性嬗变的基础上,指出舞龙灯民俗在宗族性村落盛行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它深深嵌入村庄社会基础之中,而宗族又以它为民俗文化活动载体不断承继和强化宗族观念。在转型时期,宗族通过舞龙灯民俗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本宗族在村落中的利益最大化。本研究拟以舞龙灯为切入点,探讨前台舞龙灯展演与幕后宗族势力较量的深层次共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龙灯 民间习俗 宗族势力 宗族观念 共生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