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36-139,共4页
Journal of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19
-
1谭汝为.汉族四字姓名的五种形式[J].语文建设,2000(10):43-44. 被引量:6
-
2顾小凤.汉字识别与汉字规范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7(2):108-111. 被引量:3
-
3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J].红楼梦学刊,1997(3):80-100. 被引量:33
-
4杨卫东,戴卫平.中国人姓名文化特色[J].作家,2008,0(16):187-188. 被引量:9
-
5谭汝为.人名用典与文化[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3(3):31-35. 被引量:5
-
6汪红艳.汉族人姓名中的语音修辞[J].修辞学习,2002(4):49-49. 被引量:14
-
7章辉.汉语姓名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23(2):13-16. 被引量:9
-
8于芳.汉语人名研究述评[J].南平师专学报,2006,25(3):76-78. 被引量:7
-
9[美]克莱德·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高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页. 被引量:1
-
10李娜.汉人取名的语言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200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6
-
1贾招仙.姓名与人事档案[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96-100. 被引量:2
-
2罗建军,黄燕.汉语姓名的修辞要素[J].新余高专学报,2006,11(1):77-79. 被引量:2
-
3李武伟.汉语姓名折射出的汉民族文化因素[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2010(4):77-78. 被引量:2
-
4玉斯英.玉素甫,哈迷达.阿扎提.从汉族人的姓名透视中国传统文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144-146.
-
5朱金娥.汉族人的姓名特点与变迁[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1):54-55.
-
6徐萌萌.从汉族人名现象窥探汉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J].北方文学(中),2012(5):224-225.
-
1从建国到王COM——大数据下的中国人名字[J].南方人物周刊,2014(36):20-21.
-
2肖潇.中国人姓名特征流变的影响因子[J].赤子,2015(12):49-49.
-
3郑思民.宗法文化静悄悄的归来?[J].创造,2002,10(6):33-34.
-
4戴卫平,张志勇.中国人姓名英译刍议[J].广西社会科学,2006(3):185-186. 被引量:2
-
5胡建华.中西方人名文化赏析[J].兰台世界(上旬),2010(11):54-55. 被引量:1
-
6赵鑫.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谈中国人名[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1(4):22-25.
-
7杨鹤.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J].神州,2012(5):21-22.
-
8朱春雷.中国人名的文化学意义[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2(4):58-59. 被引量:1
-
9陈友义.潮汕民间乳名习俗及其文化审视[J].寻根,2012(3):49-52.
-
10袁银传.小生产者文化心理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8(6):116-1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