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凝视理论视域下19世纪巴尔干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安德里奇小说《情妇玛拉》为例
1
作者
碧莲娜
柯静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4,共9页
安德里奇的早期中短篇小说《情妇玛拉》讲述了波斯尼亚女性在奥斯曼统治末期、奥匈帝国占领前夕的悲剧命运。本文基于穆尔维的男性凝视理论,结合拉康、萨特、福柯、波伏娃等学者的凝视理论和女性主义观点,从施暴人对女性的凝视和周围人...
安德里奇的早期中短篇小说《情妇玛拉》讲述了波斯尼亚女性在奥斯曼统治末期、奥匈帝国占领前夕的悲剧命运。本文基于穆尔维的男性凝视理论,结合拉康、萨特、福柯、波伏娃等学者的凝视理论和女性主义观点,从施暴人对女性的凝视和周围人对女性的凝视两个角度,解读《情妇玛拉》中女性的生活境遇和不幸人生,揭示19世纪巴尔干女性遭受男性凝视与性别压迫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小说中呈现的男性凝视不仅来自男性本身,还来自内化了男性凝视的女性,强权、暴力、排斥性惩罚以及女性自我规训,则是父权制运作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里奇
《情妇玛拉》
男性凝视
巴尔干女性
原文传递
伊沃·安德里奇及其著作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士敏
《国际论坛》
1989年第1期32-37,共6页
"只有无知和不理智的人才认为历史是僵死的,是用不可逾越的大墙和今天永远隔开的。事实上,完全相反,人们以前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都紧密地交织在今天人们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之中。把科学真理之光带进历史事件中,意味着服务...
"只有无知和不理智的人才认为历史是僵死的,是用不可逾越的大墙和今天永远隔开的。事实上,完全相反,人们以前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都紧密地交织在今天人们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之中。把科学真理之光带进历史事件中,意味着服务于今天。"——引自伊沃·安德里奇《论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里奇
小姐
尼克
托尔斯泰
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拉丁美洲文学的民族特色
3
作者
胡安.利斯卡诺
戴侃
《第欧根尼》
CSSCI
1989年第1期40-56,119,共18页
如果我们承认拉丁美洲文学属于所谓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要问,难道它不能对西班牙语之外的伟大西方文学产生影响吗?更确切地说,当我提到影响时,我不是指那些对拉丁美洲具有重大意义和改变了西方的历史文化事件,而是具体指文学,即文...
如果我们承认拉丁美洲文学属于所谓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要问,难道它不能对西班牙语之外的伟大西方文学产生影响吗?更确切地说,当我提到影响时,我不是指那些对拉丁美洲具有重大意义和改变了西方的历史文化事件,而是具体指文学,即文字、书籍、语言、内容、创作结构和符号。拉丁美洲文学象南斯拉夫文学(尽管诺贝尔奖金授与了伊沃·安德里奇)或保加利亚或冰岛文学那样,自始至今仍然是一种边缘现象。它在一种封闭的环境内产牛,除了在西班牙,没有得到真正的反响。此外,它在两种负罪感之间挣扎:一是面对时代的革新潮流感到落后了,一是觉得未能对自己的现实作出反应。由于这些良心上的负担,它往往仿效外界模式,或加强一种民族主义现实主义色彩来佯装革新,这未能产生带有任何新意的形式,只是一种平庸的宣传艺术而已。它模仿和抄袭他人,否则便要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美洲文学
安德里奇
金授
罪感
文化事件
梅尔维尔
象征主义
利萨尔迪
塞莱斯蒂娜
先锋派
原文传递
波黑 不能忘却的爱恨情仇
4
作者
Aurora
《中国国家旅游》
2016年第6期86-99,共14页
"你一定要去萨拉热窝,不然怎么能算来过前南斯拉夫呢?"于是,为了内心深藏的前南斯拉夫情结,我翻山越岭,在黑暗的山区高速路上,冒着如注的大雨,跟一群疯狂的波黑人一起飙车,手机没有信号,GPS没有线路,当我终于在深夜抵达萨拉热窝时,...
"你一定要去萨拉热窝,不然怎么能算来过前南斯拉夫呢?"于是,为了内心深藏的前南斯拉夫情结,我翻山越岭,在黑暗的山区高速路上,冒着如注的大雨,跟一群疯狂的波黑人一起飙车,手机没有信号,GPS没有线路,当我终于在深夜抵达萨拉热窝时,眼泪跟雨水一起,滴落在酒店大堂冰冷的地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南斯拉夫
爱恨情仇
莫斯塔尔
高速路
库斯图
阿米尔
安德里奇
瓦尔特
HOTEL
杯觥交错
原文传递
民族史诗的创作者:安德里奇
5
作者
余敏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7年第6期11-13,共3页
[作品选读] <德里纳河上的桥>故事梗概 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丞相穆哈默德·巴夏为了开拓疆界,巩固帝国的霸业,在德里纳河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桥.从此,这座大桥就和维舍格勒城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以至于...
[作品选读] <德里纳河上的桥>故事梗概 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丞相穆哈默德·巴夏为了开拓疆界,巩固帝国的霸业,在德里纳河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桥.从此,这座大桥就和维舍格勒城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因此,关于大桥的建设和变迁的传说也就是一部有关维舍格勒城及其世世代代的居民生活、奋斗的历史.大桥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了一连串饱含着血泪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里奇
南斯拉夫
创作者
土耳其帝国
作家协会
诺贝尔文学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歌普照全人类
6
作者
埃符蒂姆·克雷特尼科夫
《国际论坛》
1987年第2期44-45,共2页
这里应该探讨特·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问题:人类经受了浩劫(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之后,还有必要写诗吗?这个问题提得很笼统,一般来讲,哲学家们通常是敌视诗歌和诗歌的创作者的。柏拉图就是一个例子,他不肯在他的《理想国》里给诗歌...
这里应该探讨特·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问题:人类经受了浩劫(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之后,还有必要写诗吗?这个问题提得很笼统,一般来讲,哲学家们通常是敌视诗歌和诗歌的创作者的。柏拉图就是一个例子,他不肯在他的《理想国》里给诗歌留下一席之地。当然,这一观点不能绝对地应用于所有的哲学家。例如,海德格尔就曾求助于诗歌,把它看作解开人类生存奥秘的钥匙。不能说阿多诺憎恶诗歌,可他在惨痛的浩劫之后毕竟对诗歌存在这一根本性问题提出了疑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问题
《理想国》
阿多诺
一朵小花
仰望星空
世界末日
维奇
安德里奇
《一千零一夜》
历次战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瓦尔特到底是谁?
7
作者
卢桢
《群言》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1961年,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故乡萨拉热窝,他曾生动地写道:在萨拉热窝,如果你躺在床上,通宵不寐,那么你便可以学会辨认萨拉热窝之夜的种种声音。天主教大教堂的钟,以丰富坚实的声音敲着午夜两点。悠长的一分钟过...
1961年,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故乡萨拉热窝,他曾生动地写道:在萨拉热窝,如果你躺在床上,通宵不寐,那么你便可以学会辨认萨拉热窝之夜的种种声音。天主教大教堂的钟,以丰富坚实的声音敲着午夜两点。悠长的一分钟过去了。然后你会听到,稍稍微弱些,但带着颤音的东正教教堂的钟,也是敲着午夜两点。接着,稍稍刺耳,而且比较遥远些的贝格清真寺的钟敲了十一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
中国人
佩
里奇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安德里奇
原文传递
诗·梦·金钥匙(随笔)
8
作者
赵丽宏
《诗歌月刊》
2021年第1期11-12,共2页
在塞尔维亚的古城斯梅德雷沃,我得到一把金钥匙,这是欧洲对中国诗歌的褒奖。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意外。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注视下上台领奖,感觉犹如做梦。颁奖词中有这样的话:"赵丽宏的诗歌让我们想起诗歌的自由本质,它是令一切梦...
在塞尔维亚的古城斯梅德雷沃,我得到一把金钥匙,这是欧洲对中国诗歌的褒奖。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意外。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注视下上台领奖,感觉犹如做梦。颁奖词中有这样的话:"赵丽宏的诗歌让我们想起诗歌的自由本质,它是令一切梦想和爱得以成真的必要条件。"宣读颁奖词的是塞尔维亚作家协会主席拉多米日·安德里奇,也是一位诗人,他的颁奖词的题目是《自由是诗歌的另一个名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协会主席
赵丽宏
自由本质
颁奖词
上台领奖
安德里奇
塞尔维亚
金钥匙
原文传递
世界文坛动态
9
《译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美国著名畅销书女作家珍妮特·戴利的新作《冤家》1989年初由小布朗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讲的是两个敌对的家族在生意上和情场上的恩恩怨怨,故事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月貌花容的红发女郎弗莱姆·戈登邂逅精明强干的不动产巨...
美国著名畅销书女作家珍妮特·戴利的新作《冤家》1989年初由小布朗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讲的是两个敌对的家族在生意上和情场上的恩恩怨怨,故事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月貌花容的红发女郎弗莱姆·戈登邂逅精明强干的不动产巨头钱斯·斯图亚特。两人一见钟情,深坠情网而不能自拔。但他们逐渐发现了对方家族的隐私与过去,因而,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趋向白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貌花容
世界文坛
珍妮特
斯图亚特
厄普代克
纽约时报书评
克拉拉
安德里奇
塞万提斯奖
令人
原文传递
一言难尽的贝尔格莱德
10
作者
肖复兴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6,共9页
1986年7月、1997年11月、2006年10月,我三次到过贝尔格莱德。世界上的城市多得很,有这样一座城市,遥远而陌生,和你非亲非故,却在冥冥之中能够让你去三次,贝尔格莱德和我真的是有缘分。其实,贝尔格莱德和我们中国一直都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
作家协会
安德里奇
原文传递
沉思中的世道与人性——谈长篇小说的优势
11
作者
吴艳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第5期76-82,共7页
一、不可为与有所为近些年湖北省长篇小说创作实绩不俗,不管是政府大奖还是当代长篇小说史视角的艺术评判,都可圈可点,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方面,所担忧的当然不只是湖北长篇小说创作的问题。本文就长篇小说体制、作家感悟世道...
一、不可为与有所为近些年湖北省长篇小说创作实绩不俗,不管是政府大奖还是当代长篇小说史视角的艺术评判,都可圈可点,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方面,所担忧的当然不只是湖北长篇小说创作的问题。本文就长篇小说体制、作家感悟世道、戡破人性、整体性表达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长篇小说的体制底线在哪里?或者说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长篇小说体制问题是什么?本着有所不为有所为常识,先厘清当下长篇小说创作里无可为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小说人物
安德里奇
渥伦斯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涌出的歌儿——李敬散文集《雨中行》读后
12
作者
孙中才
《华文文学》
2002年第5期65-66,64,共3页
关键词
散文集
作家
同代人
仇恨
哀怨
安德里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国名家谈诗
被引量:
1
13
作者
二木
《新闻爱好者》
1990年第3期15-15,共1页
关于诗人的素质与使命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己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
关于诗人的素质与使命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己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文学批评家) 如果说民族是整个躯体,人民便是手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诗
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伊萨科夫斯基
瞬息即逝
诗行
中所
波瓦洛
安德里奇
伊克巴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烈火中的文学
14
作者
沈中明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31-31,共1页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世纪之前,这一地区饱受外族侵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反抗意识,孕育了南斯拉夫的民族文学。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早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学创作脱胎干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在创造世俗文...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世纪之前,这一地区饱受外族侵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反抗意识,孕育了南斯拉夫的民族文学。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早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学创作脱胎干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在创造世俗文学的过程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出现了一些民族文学家。从19世纪初开始,南斯拉夫文学与各民族的民族觉醒、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同步发展,文学作品中贯穿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艺术地再现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历程
多民族国家
民族解放
反抗意识
爱国主义情感
欧洲国家
安德里奇
艺术构思
波斯尼亚
德里
纳河上的桥
原文传递
《韦莱托沃人》故事梗概
15
作者
王欣
《国际论坛》
1991年第2期23-,共1页
伊沃·安德里奇(1892一1975),南斯拉夫著名作家,曾任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代表,并长期担任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安德里奇从1914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写诗,后致力于小说创作。1945年他发表了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的长...
伊沃·安德里奇(1892一1975),南斯拉夫著名作家,曾任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代表,并长期担任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安德里奇从1914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写诗,后致力于小说创作。1945年他发表了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的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其中,《德里纳河上的桥》出版后获国家奖金,并于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韦莱托沃人》是安德里奇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描写了19世纪塞尔维亚人民反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起义失败后,那些散落在各地的起义战士继续顽强斗争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托
塔楼
韦莱
土耳其人
米洛
安德里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军人
16
作者
秦玉春
刘家金
《中国民兵》
1990年第10期16-16,共1页
迄今为止,至少有1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曾经是军人或武装组织的成员。 1907年获奖者英国的吉卜林(1865——1936),12岁就进入英国一所专门培训海外军事人员的学校。1937年获奖者法国马丁·杜·加尔(1881——1958)。
关键词
军事人员
诺贝尔文学奖
吉卜林
武装组织
加尔
安德里奇
救护队员
一所
反潜舰
战地记者
原文传递
新书推荐
17
《法人》
2019年第6期112-112,共1页
《看得见的正义》(第三版)作者:陈瑞华法律出版社2019年5月此书是陈瑞华教授的经典作品,畅销近二十载,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与常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围绕刑事程序的经典格言展开,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文字极具亲近...
《看得见的正义》(第三版)作者:陈瑞华法律出版社2019年5月此书是陈瑞华教授的经典作品,畅销近二十载,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与常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围绕刑事程序的经典格言展开,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文字极具亲近感,金章玉句频出,将法律背后的理念与准则娓娓道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里奇
三部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凝视理论视域下19世纪巴尔干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安德里奇小说《情妇玛拉》为例
1
作者
碧莲娜
柯静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4,共9页
文摘
安德里奇的早期中短篇小说《情妇玛拉》讲述了波斯尼亚女性在奥斯曼统治末期、奥匈帝国占领前夕的悲剧命运。本文基于穆尔维的男性凝视理论,结合拉康、萨特、福柯、波伏娃等学者的凝视理论和女性主义观点,从施暴人对女性的凝视和周围人对女性的凝视两个角度,解读《情妇玛拉》中女性的生活境遇和不幸人生,揭示19世纪巴尔干女性遭受男性凝视与性别压迫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机制。研究发现,小说中呈现的男性凝视不仅来自男性本身,还来自内化了男性凝视的女性,强权、暴力、排斥性惩罚以及女性自我规训,则是父权制运作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关键词
安德里奇
《情妇玛拉》
男性凝视
巴尔干女性
Keywords
Ivo Andric
The Pasha's Concubine
male gaze
Balkan women
分类号
I55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伊沃·安德里奇及其著作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士敏
出处
《国际论坛》
1989年第1期32-37,共6页
文摘
"只有无知和不理智的人才认为历史是僵死的,是用不可逾越的大墙和今天永远隔开的。事实上,完全相反,人们以前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都紧密地交织在今天人们所想、所感和所做的一切之中。把科学真理之光带进历史事件中,意味着服务于今天。"——引自伊沃·安德里奇《论档案》
关键词
安德里奇
小姐
尼克
托尔斯泰
小说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拉丁美洲文学的民族特色
3
作者
胡安.利斯卡诺
戴侃
机构
国家民间文学研究所
出处
《第欧根尼》
CSSCI
1989年第1期40-56,119,共18页
文摘
如果我们承认拉丁美洲文学属于所谓西方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我要问,难道它不能对西班牙语之外的伟大西方文学产生影响吗?更确切地说,当我提到影响时,我不是指那些对拉丁美洲具有重大意义和改变了西方的历史文化事件,而是具体指文学,即文字、书籍、语言、内容、创作结构和符号。拉丁美洲文学象南斯拉夫文学(尽管诺贝尔奖金授与了伊沃·安德里奇)或保加利亚或冰岛文学那样,自始至今仍然是一种边缘现象。它在一种封闭的环境内产牛,除了在西班牙,没有得到真正的反响。此外,它在两种负罪感之间挣扎:一是面对时代的革新潮流感到落后了,一是觉得未能对自己的现实作出反应。由于这些良心上的负担,它往往仿效外界模式,或加强一种民族主义现实主义色彩来佯装革新,这未能产生带有任何新意的形式,只是一种平庸的宣传艺术而已。它模仿和抄袭他人,否则便要落后。
关键词
拉丁美洲文学
安德里奇
金授
罪感
文化事件
梅尔维尔
象征主义
利萨尔迪
塞莱斯蒂娜
先锋派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波黑 不能忘却的爱恨情仇
4
作者
Aurora
出处
《中国国家旅游》
2016年第6期86-99,共14页
文摘
"你一定要去萨拉热窝,不然怎么能算来过前南斯拉夫呢?"于是,为了内心深藏的前南斯拉夫情结,我翻山越岭,在黑暗的山区高速路上,冒着如注的大雨,跟一群疯狂的波黑人一起飙车,手机没有信号,GPS没有线路,当我终于在深夜抵达萨拉热窝时,眼泪跟雨水一起,滴落在酒店大堂冰冷的地面上……
关键词
前南斯拉夫
爱恨情仇
莫斯塔尔
高速路
库斯图
阿米尔
安德里奇
瓦尔特
HOTEL
杯觥交错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民族史诗的创作者:安德里奇
5
作者
余敏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7年第6期11-13,共3页
文摘
[作品选读] <德里纳河上的桥>故事梗概 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丞相穆哈默德·巴夏为了开拓疆界,巩固帝国的霸业,在德里纳河渡口建造了一座大桥.从此,这座大桥就和维舍格勒城居民的生活发生了悠久而密切的联系,以至于在任何场合都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因此,关于大桥的建设和变迁的传说也就是一部有关维舍格勒城及其世世代代的居民生活、奋斗的历史.大桥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向人们讲述了一连串饱含着血泪的故事.……
关键词
安德里奇
南斯拉夫
创作者
土耳其帝国
作家协会
诺贝尔文学奖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歌普照全人类
6
作者
埃符蒂姆·克雷特尼科夫
出处
《国际论坛》
1987年第2期44-45,共2页
文摘
这里应该探讨特·阿多诺提出的一个问题:人类经受了浩劫(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轰炸)之后,还有必要写诗吗?这个问题提得很笼统,一般来讲,哲学家们通常是敌视诗歌和诗歌的创作者的。柏拉图就是一个例子,他不肯在他的《理想国》里给诗歌留下一席之地。当然,这一观点不能绝对地应用于所有的哲学家。例如,海德格尔就曾求助于诗歌,把它看作解开人类生存奥秘的钥匙。不能说阿多诺憎恶诗歌,可他在惨痛的浩劫之后毕竟对诗歌存在这一根本性问题提出了疑义。
关键词
一个问题
《理想国》
阿多诺
一朵小花
仰望星空
世界末日
维奇
安德里奇
《一千零一夜》
历次战争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瓦尔特到底是谁?
7
作者
卢桢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群言》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文摘
1961年,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故乡萨拉热窝,他曾生动地写道:在萨拉热窝,如果你躺在床上,通宵不寐,那么你便可以学会辨认萨拉热窝之夜的种种声音。天主教大教堂的钟,以丰富坚实的声音敲着午夜两点。悠长的一分钟过去了。然后你会听到,稍稍微弱些,但带着颤音的东正教教堂的钟,也是敲着午夜两点。接着,稍稍刺耳,而且比较遥远些的贝格清真寺的钟敲了十一响。
关键词
瓦尔特
中国人
佩
里奇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安德里奇
分类号
K955.55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诗·梦·金钥匙(随笔)
8
作者
赵丽宏
机构
不详
出处
《诗歌月刊》
2021年第1期11-12,共2页
文摘
在塞尔维亚的古城斯梅德雷沃,我得到一把金钥匙,这是欧洲对中国诗歌的褒奖。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意外。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注视下上台领奖,感觉犹如做梦。颁奖词中有这样的话:"赵丽宏的诗歌让我们想起诗歌的自由本质,它是令一切梦想和爱得以成真的必要条件。"宣读颁奖词的是塞尔维亚作家协会主席拉多米日·安德里奇,也是一位诗人,他的颁奖词的题目是《自由是诗歌的另一个名字》。
关键词
作家协会主席
赵丽宏
自由本质
颁奖词
上台领奖
安德里奇
塞尔维亚
金钥匙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世界文坛动态
9
出处
《译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文摘
美国著名畅销书女作家珍妮特·戴利的新作《冤家》1989年初由小布朗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讲的是两个敌对的家族在生意上和情场上的恩恩怨怨,故事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月貌花容的红发女郎弗莱姆·戈登邂逅精明强干的不动产巨头钱斯·斯图亚特。两人一见钟情,深坠情网而不能自拔。但他们逐渐发现了对方家族的隐私与过去,因而,两个家族的世仇争斗趋向白热化。
关键词
月貌花容
世界文坛
珍妮特
斯图亚特
厄普代克
纽约时报书评
克拉拉
安德里奇
塞万提斯奖
令人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言难尽的贝尔格莱德
10
作者
肖复兴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6,共9页
文摘
1986年7月、1997年11月、2006年10月,我三次到过贝尔格莱德。世界上的城市多得很,有这样一座城市,遥远而陌生,和你非亲非故,却在冥冥之中能够让你去三次,贝尔格莱德和我真的是有缘分。其实,贝尔格莱德和我们中国一直都有着不解之缘。
关键词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
作家协会
安德里奇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沉思中的世道与人性——谈长篇小说的优势
11
作者
吴艳
机构
江汉大学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第5期76-82,共7页
文摘
一、不可为与有所为近些年湖北省长篇小说创作实绩不俗,不管是政府大奖还是当代长篇小说史视角的艺术评判,都可圈可点,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令人担忧的方面,所担忧的当然不只是湖北长篇小说创作的问题。本文就长篇小说体制、作家感悟世道、戡破人性、整体性表达等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长篇小说的体制底线在哪里?或者说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长篇小说体制问题是什么?本着有所不为有所为常识,先厘清当下长篇小说创作里无可为的事情,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小说人物
安德里奇
渥伦斯基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涌出的歌儿——李敬散文集《雨中行》读后
12
作者
孙中才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02年第5期65-66,64,共3页
关键词
散文集
作家
同代人
仇恨
哀怨
安德里奇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国名家谈诗
被引量:
1
13
作者
二木
出处
《新闻爱好者》
1990年第3期15-15,共1页
文摘
关于诗人的素质与使命没有一个诗人能够由于自己和依赖自身而伟大,他既不能依赖自己的痛苦,也不能依赖自己的幸福;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深深植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1811——1848,俄国文学批评家) 如果说民族是整个躯体,人民便是手足……
关键词
谈诗
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
伊萨科夫斯基
瞬息即逝
诗行
中所
波瓦洛
安德里奇
伊克巴尔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烈火中的文学
14
作者
沈中明
出处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8期31-31,共1页
文摘
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19世纪之前,这一地区饱受外族侵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反抗意识,孕育了南斯拉夫的民族文学。像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早期的南斯拉夫民族文学创作脱胎干民间文学、宗教文学,在创造世俗文学的过程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都出现了一些民族文学家。从19世纪初开始,南斯拉夫文学与各民族的民族觉醒、反抗外族侵略的斗争同步发展,文学作品中贯穿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艺术地再现了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血与火的战斗历程。
关键词
战斗历程
多民族国家
民族解放
反抗意识
爱国主义情感
欧洲国家
安德里奇
艺术构思
波斯尼亚
德里
纳河上的桥
分类号
C49 [社会学]
C55
原文传递
题名
《韦莱托沃人》故事梗概
15
作者
王欣
出处
《国际论坛》
1991年第2期23-,共1页
文摘
伊沃·安德里奇(1892一1975),南斯拉夫著名作家,曾任南斯拉夫联邦议会代表,并长期担任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作家协会主席。安德里奇从1914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最初写诗,后致力于小说创作。1945年他发表了被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的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其中,《德里纳河上的桥》出版后获国家奖金,并于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韦莱托沃人》是安德里奇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描写了19世纪塞尔维亚人民反抗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起义失败后,那些散落在各地的起义战士继续顽强斗争的故事。
关键词
斯托
塔楼
韦莱
土耳其人
米洛
安德里奇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军人
16
作者
秦玉春
刘家金
出处
《中国民兵》
1990年第10期16-16,共1页
文摘
迄今为止,至少有14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曾经是军人或武装组织的成员。 1907年获奖者英国的吉卜林(1865——1936),12岁就进入英国一所专门培训海外军事人员的学校。1937年获奖者法国马丁·杜·加尔(1881——1958)。
关键词
军事人员
诺贝尔文学奖
吉卜林
武装组织
加尔
安德里奇
救护队员
一所
反潜舰
战地记者
分类号
E28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书推荐
17
出处
《法人》
2019年第6期112-112,共1页
文摘
《看得见的正义》(第三版)作者:陈瑞华法律出版社2019年5月此书是陈瑞华教授的经典作品,畅销近二十载,对于普及程序正义的理念与常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书围绕刑事程序的经典格言展开,穿插各种典故、寓言、经典案例,文字极具亲近感,金章玉句频出,将法律背后的理念与准则娓娓道来。
关键词
安德里奇
三部曲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凝视理论视域下19世纪巴尔干女性的悲剧命运——以安德里奇小说《情妇玛拉》为例
碧莲娜
柯静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2
伊沃·安德里奇及其著作
李士敏
《国际论坛》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拉丁美洲文学的民族特色
胡安.利斯卡诺
戴侃
《第欧根尼》
CSSCI
1989
0
原文传递
4
波黑 不能忘却的爱恨情仇
Aurora
《中国国家旅游》
2016
0
原文传递
5
民族史诗的创作者:安德里奇
余敏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诗歌普照全人类
埃符蒂姆·克雷特尼科夫
《国际论坛》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瓦尔特到底是谁?
卢桢
《群言》
2019
0
原文传递
8
诗·梦·金钥匙(随笔)
赵丽宏
《诗歌月刊》
2021
0
原文传递
9
世界文坛动态
《译林》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0
一言难尽的贝尔格莱德
肖复兴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11
沉思中的世道与人性——谈长篇小说的优势
吴艳
《长江文艺评论》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爱,涌出的歌儿——李敬散文集《雨中行》读后
孙中才
《华文文学》
200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外国名家谈诗
二木
《新闻爱好者》
199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烈火中的文学
沈中明
《世界知识》
北大核心
1992
0
原文传递
15
《韦莱托沃人》故事梗概
王欣
《国际论坛》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军人
秦玉春
刘家金
《中国民兵》
1990
0
原文传递
17
新书推荐
《法人》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